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 第168节

君不见沪上区区一个县城隍,都能搞成全国知名景点?没理由偌大一个广C集全省之力做不到的!

为了帮助广C人民早日摆脱诡异带来的威胁,也为了能让广C在尊神心里多上点分,大家踊跃建言。

“城隍属于道教文化,而道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过洋节,拜洋神,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大力弘扬本土传统文化,让年轻人们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有更清楚深刻的认知,某种意义上也是抵制国外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嘛。”

你看,这大义的名分,不就占住了嘛?

“有道理!”

“这个可以有!”

“还可以将传统民俗与旅游相结合。像我老家安州灵山,除了荔枝以外,接下来的八月往后,还会有跳岭头之类的民俗活动,可以组织一下,对外展示,一方面宣传,另一方面创收,不耽误的。”

“我们广C的优势就是各种民族特色,届时可以把地方民族文化与城隍文化结合到一起,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也是个不错的噱头。”

“……”

还有一位与会成员提出:“我们可以让本地的师公教等各种法脉,考虑将城隍纳入他们的供奉体系,反正多供一位神明对他们来说又没什么,而且这可是真神,比他们的祖师强多了。加上师公教在本地有良好的广泛信众基础,可以通过他们,向民间传播城隍信仰文化,这样岂不显得我们比广南更尊重那位?”

对呀,还可以这样做!

众人豁然开朗。

广南要发展经济,肯定不能明面上推行这些。

但他们广C可不在乎,只要有好处就行!

经济?

经济个屁!

邕城就是个吸血的无底洞,加上广C身处边境,本身定位就有问题,其他州府不想办法就只能等死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拼一把!

只能说,为了结好那位,也是为了广C人民,大家都是绞尽脑汁想办法。

寒碜吗?不寒碜!

邕城的其他人可以说:“只要搞好邕城就行了,发展其他地方有什么用?”

但是民事部不能有这种想法!

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是要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就在邕城那边忙着开会的时候,陈景乐已经将安州这边的事情忙完了。

其实也没啥。

广C这边的城市,虽说是府级单位,其实更应该称作州,规模上比广南那边的要小不少。

人口有限。

然后他就在犹豫,接下来是往防城方向,还是往郁林方向。

其实两边都差不多,最后都是兜一圈,然后再进省府邕城。

犹豫过后,还是决定先去防城。

不为别的,就想去十万大山里转转,去东新看看国界大门,去看看北仑河两岸的风景。

至于暗黑游什么的就算了。

没兴趣。

话说防城离猴子家海防不过40公里,陈景乐感觉自己撒泡尿都能冲飞他们。那些个渔船天天越界过来捕捞,还恁嚣张,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

进入防城。

陈景乐第一感觉就是,各民族特别是僮族村寨,明显增加。

表面上看其实跟夏族没什么区别,毕竟人家日常也不会穿民族特色服饰。不过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有所不同。

特别是十万大山附近一代,很大部分都是僮族村寨。

这就不得不提到僮族师公教。

师公教属于道教旁支的民间法教,门下又有好几个分支,比较出名的是梅山师公教跟茅山师公教,再就是比较少人提及,没有走出去的僮族师公教。

毕竟僮族师公教,就是依靠僮族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圈地自萌,也可以说故步自封。

像梅山师公主要分布在湘南一带,茅山师公在西南,而僮族师公则是师公教与本地民族融合后诞生的,主要集中在桂西、桂北,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比前面两支更重文坛,也就是科仪,比如傩舞打醮跳岭头之类的。

不过这不意味着僮族师公教就弱,相反,在某些方面,他们比很多广泛流传的法教法脉要厉害。

僮族师公想要入门,往往需要先拜师、受戒,学习背诵经文唱本、毛笔抄写,傩舞、杂技等等,至少三年见习,才算真正入教。

在戒律方面,僮族师公要更加严谨。

这点参考北帝法,往往越是严谨的戒律法,威力越强。

像十万大山,作为防城境内的僮族主要聚居地,僮族师公教的信仰更是广为传播,基本村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师公。

一是日常打醮做法散福,二是保护村寨平安。

毕竟这里是十万大山!

十万大山的十万,其实并不是说真的有十万座大山,而是僮文里“顶天”的意思,顶天大山,意指山高。

也不是短视频平台那些坟包似的,那种是喀斯特地貌,静江那边比较多,安州防城江州等地,其实还是土山居多,连绵不断。

东起安州市贵台,西至边境,分布于安州、防城、尚思和宁名等地。

假如你从卫星云图上看,会发现这一片区域,根本无法详细查看,其他地方明明都可以放到最大,然而十万大山就不可以。

所以,这地方远比想象中的神秘。

陈景乐几乎是直奔十万大山而来,而且巧不巧的,正好碰到山下一处村寨请来了师公做法。

第155章 山魈

那岭村。

那,僮语中指田边的村子,那岭村有一片广C的特色梯田,加上住在十万大山山脉脚下,因此而得名。

不过这几天的那岭村,不是很太平。

甚至可以说人心惶惶。

因为村里招东西了。

据村里老人说,大概率是山魈之类的。

理由是村里的鸡鸭猪牛羊,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被吃得只剩半边身子,鲜血淋漓,看得人心里发毛。

好在暂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一听到山魈这词,很多人脸上都浮现出恐慌神色。

住在山里的人,都知道山魈是什么东西。

这里说的山魈,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猴子,而是《山海经》、《抱朴子》、《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书籍里都提到过的那个!

山魈,乃是山中的怪物一种。

形象通常为身长体黑,力大无穷,又因面容恐怖如恶诡,某些地方又称之为诡面猴。

这点倒是和现实中的山魈有点像,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

有些古籍中会记载,山魈是独腿,尖牙利爪,有些则说山魈能摹仿人类说话,在黑夜中不注意的话,会误以为对方是人类,从而被山魈靠近,被它偷袭成功。

传说山魈是秃子,特别喜欢抓人头发。一旦被它抓到,会被连皮带发一起扯掉。

两广一带民间流传的“山人红”,就是山魈传说和狼外婆的结合体。

不过所有书籍中,有一点共同的是,普遍认为山魈速度比豹子还快,力量大到能徒手撕裂虎豹,乃是山中一霸,且寿命非常长。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碰到山魈,等于摊上了大事。

没办法,只能求助于师公了。

……

莫云是那岭村旁边那留村的师公。

那留村比那岭村要大不少,因此有自己的师公。

一个师公往往能庇护一条或者两三条村寨。

莫云年纪不大,今年才25。

判断一个师公是否厉害的标准,不是看年龄岁数,因为有人是小时候就开始学,有人七老八十才开始。

而是看对方从业时间,带过几个徒弟。

莫云做师公时间不算很长,堪堪四年,也就是刚出师满一年。

以前跟着师傅混,帮忙打下手,该学的都学会了,水平还是有的,天赋在期师公中算是比较出众的。

加上处理过几次比较严重的事情,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且受村民们信任的师公。

如果可以,他也喜欢一直跟在师傅后面摸鱼混日子。

不过三个月前,师傅说要进山去弄点东西,结果再没回来,他就知道大概率出事了。

这种事情在十万大山不罕见。

因为山里面东西那么多,谁也不知道会碰到什么。运气不好,遇到个山大王,那妥妥的肉包子打狗。

找估计是找不到的了,连师傅这样的老师公都对付不了的厉害东西,他一个普通师公,去了也是葫芦娃救爷爷。

唯一能做的,就是修炼!

把本事学好了,继承师傅的遗志,保护好村子和村民们!

……

这次那岭村的村老找上门,莫云一听,顿时心头一沉。

“如果真是山魈,那就麻烦了。”

这东西可比普通的阿飘难对付得多,即便是老师公也不愿意对上,往往得好几个师公合力才能对付。

但是没办法。

师公的规矩是一旦有人找上门求办事,必须接受委托。

哪怕付出性命代价!

这就是师公。

沉吟良久,

莫云对前来找他办事的村老说:“达公,你等我一下,我准备点东西。”

然后转身回到屋里。

莫云先是叮嘱好父母妻儿,让他们这段时间晚上不要出门,关好门窗,还留了两张护身符。

然后打电话给自己村里的村老,把那岭村可能出现了山魈的消息,告诉对方,让他代为转告附近其他村寨。

首节上一节168/1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