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养牲口 第11节

对于刘沧所言想做他女婿的问题,蔡邕反倒没有什么太激烈的反应。

好吧,蔡琰虽然年幼,但这年头,踅摸女童定亲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当然,定亲归定亲,汉朝古风仍在,女子十五岁才成年,以蔡邕的身份,若没点特殊状况,也不可能让自家闺女十五岁前出嫁。

往年都是一些同辈找他为自家子弟踅摸定亲,刘沧这样厚脸皮的小辈,倒是蔡邕生平仅见。

好在蔡邕也知道刘沧心智远超同龄,见怪不怪。

自家闺女也好不到哪去,心中各种不适,最终平静下来,再次化作一声叹息。

“造孽啊~!”看着蔡琰开始泛红的耳尖,再看看刘沧小心翼翼的模样,蔡邕叹息。

“唉~是啊。”刘沧点头配合,蔡邕怒气再起。

“竖子,是个屁!”蔡邕咒骂。

刘沧颇为自觉的低头沉默。很好,果然蔡邕是讲道理的,不像外界那些恶货,说不了两句就要动手。

而两人这般交流,却是至今也没问蔡琰一声,小蔡琰完全被她爹爹与她的皓轩哥给放置无视。

小蔡琰自顾自的脸红,也不知在瞎琢磨什么。

“刘沧,吾子早夭,如今琰儿乃吾独女。”眼见刘沧安分,蔡邕片刻平静,沉声之时,蔡琰的小耳朵又抖动两下。

“吾虽受责,但以吾之名望,不乏世家门人望与吾结亲。”蔡邕继续说道。

“河东卫氏?”刘沧皱眉问道。

“嗯?吾与河东卫氏并不相熟,市井当中有此流言?”蔡邕意外。

“嗯,早前似听一游学之人吹牛。”刘沧随口回道。心中暗思,蔡邕还没跟卫氏产生交集?

“市井之言可听却不可尽信,还需多做考究,以后莫要信口而言。”蔡邕摇头,不再追问,说话间又带上了教导的语气。

“。。。”刘沧沉默,对蔡邕眨巴眨巴他的大眼睛,这算是跑题了?

“咳。”蔡邕干咳,原本和谐的表情再次严肃。

“琰儿乃吾独女,本该嫁入世家豪族,亦可延我蔡氏名望。”蔡邕说着,刘沧暗中撇嘴。

因为了解蔡邕为人,这家伙其实挺澹薄的,历史中嫁闺女也是各种随意,刘沧琢磨,难道是想加码。

“世家?太贪了吧。”刘沧瞪眼吐槽。

“是啊,爹爹,君子当寻清以正。”小蔡琰随声附和。

“嗯?”言辞被两小打断,蔡邕微愕,转瞬怒起。

“放肆!尔等。。。唉,作孽啊~!”闺女居然不怕他了,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他,感慨自家闺女跟刘沧学坏,蔡邕最终再次叹气。

好想去抚琴,真不想跟这些熊孩子瞎扯了。

第十五章 民欲化兵

“天幸刘氏!蒙蔡大家不弃,且受小老儿一拜!”

夕阳西下,刘沧小院中传出一声中气十足的苍老呼声。

桑村族老他来了,他琢磨了一下午的小心思,当来到刘沧家中,却是遭遇蔡邕坦言自己的身份。

族老,有些懵逼。

大神,这是一个能让楼桑刘氏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的大神。

不是虚头八脑的形容,也并非习文传教那么单纯,其中涉及范围颇大,族老心惊之余,脑中所思全剩怎么将蔡邕留在桑村,如何好生伺候了。

而紧接着,蔡邕谦虚的询问族老对刘沧与蔡琰定亲的态度,也就有了族老此时的高呼。

“长者万万不可!”蔡邕慌忙搀扶族老,却是不敢受拜。

蔡邕年龄不足五十,虽然也能称老,但是比族老小了将近一轮。

汉时敬老可没个三六九等,两人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放在平时,族老这般,还真能算是折煞蔡邕。

东汉平均寿命不高,但长寿的人也算不上少,之所以有这种矛盾的状况,却是因为如今孩童的早夭率太高。

妇女生育算是一关,尤其是对产妇本身。不过这一关多在民间,并非民间比上层接生差了多少,而是民间有不少尚未及笄便出嫁的低龄产妇。

东汉女性体质比现代真的强上不少,而且,人家生孩子都是站着来的。只要年龄达标,通常问题都不会太大。

生下的孩子,十岁之前容易伤于风邪,也就是染病而亡。但只要度过了较不稳定的童年期,寿命方面通常也不会有什么缺陷。

至于那些年轻早死的,幼时体弱的概率少有,虚劳羸疾的更多一些,再有可能就是该吃不该吃的乱吃,吃出毛病的。

酒肉上桌,肉香酒浊,一顿也能算上席面的丰盛晚餐,不过族老此时已经完全不顾的那炖的软烂的老鸡了。

“大夯有福,刘氏之福啊。”

“蔡大家放心,我楼桑刘氏定将着订婚之仪办的风风光光,绝不上小姐受半点委屈。”拍着自己胸脯,族老却是忍不住打量桌旁蔡琰,怎么看怎么欢喜。

对于自家之事刘沧各种任性,这家中同桌通常村人也不怎么讲究,焦家幼女直接变成了蔡小姐,族老的脸上差点没笑出花来。

蔡琰早慧,但这早慧算不得早熟,这也是蔡邕比较头疼的地方。

说起来好似什么都知道,但细论时很多关键点却是懵懂,很容易闹出些贻笑大方的事情。

论起跟刘沧定亲,蔡琰初是还有羞涩。可这也就一个下午,如今族老加入,谈论这个话题,小丫头已经颇不含蓄的一脸高兴了。

定亲就是刘家人,就可以跟刘沧一直住一起了。

嗯,小蔡琰就是这么想的,定亲这个词是应该羞涩一下的,但羞涩完了,可不就开开心心呗。

面对缺了矜持的闺女,平日放飞自我,对闺女也不怎么上心的蔡邕多少有些无奈。

“族老莫慌,此事暂时不宜操办,邕为人所恶,莫要再为刘氏引来祸患。”族老那边兴奋的要与蔡邕讨论定亲流程,蔡邕这边遥敬族老一碗浊酒,出声劝道。

“恶贼端是可恶,蔡大家放心,我楼桑刘氏青壮不下百人,都是可上阵杀敌的汉子。”族老豪饮一口,酒碗彭的一声放在桌上,颇有拍桉怒斥之意。

东汉没什么信息管控,远走塞外的游商都从来不缺。别说蔡邕的事迹,朝中大小琐事,十天半月便可传遍大汉境内,若是再赶上有心人刻意传播,流传速度那才叫快呢。

大儒应该算是东汉时期的明星了。嗯,流量明星那种。所以蔡邕的情况就算细节不详,族老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蔡大家且在楼桑安住,我楼桑刘氏定不让蔡大家埋名。”族老豪爽之时,看向刘沧。

“大夯,你与那县中张家之子相熟,明日去那张家询问,我桑村欲购置铁石,打造兵刃,若有恶人敢来我楼桑寻事,定让他有来无回,有死无生!”族老颇具大将之风,底气越发厚重。

“。。。”刘沧沉默,果然,他就知道会这样。老家伙精明的一逼。

简单来说,族老要武装全族,化民为兵。以乡勇拱卫大汉之儒。

嗯,没毛病,正常情况下,刘虞都不能打小报告那种。

“族老且慢,且让皓轩与你详说。”蔡邕苦笑摇头,反对意思明显,族老微不可察皱了下眉头。

好吧,这种趁势化兵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没毛病。

东汉确实对地方私兵有着明确的限制,而且汉时民风彪悍,尤其是接近边关的北方,一把杀伐兵刃,便可完成农与兵的转变。

所以如今对兵器在民间同样有着比较严格的管制,而管制的基层环节,就是通过族老、乡老、国老之类负责。

汉人抱团排外,而且他酿的好斗、善斗。

没错,汉人从来都不是什么老实善良的主,从世界层面来说,汉人的好斗善斗也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好斗铭刻在汉人的基因骨髓当中,只不过后世将汉人的善斗磨灭,将好斗的性情各种扭曲之后,就有些扯澹了。

嗯,这些说之无意,不提也罢。

却说汉时,汉人抱团善斗,这种抱团又分层次,同族同村排斥外人,但升到郡县层次,不同村族又能抱团排斥外者。

再升便是州郡,之后便是南方北方,最终当面对塞外之敌时,南北之人又能抱着膀子,一起怼他丫的。

而话题扯回,像族老这种基层干部,心中放的最重的也定然是族人家园。

哪个不想自己家园兵强马壮,汉时之人,可不是你说两句好听的,就会甘心将自己的家园寄托在他人身上的。

国家要管制,没问题,但国人的关系学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

民间地方限制私兵,哪怕你是地方豪族,触了禁忌,同样也会被摘了脑袋。

但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皇帝也不能乱下禁令,那便是大义。

非武侠小说那种被各种吹逼的大义。

受人敬重者自该护持,国之骄傲者自该护持,为民务实者自该护持。

此为大义,当受世人推崇。

而蔡邕这种历朝大儒,又恰恰属于这大义护持的范畴之内。

第十六章 乡勇之说

汉末官职自刘焉提倡的‘废史立牧’后,刺史州牧多有混乱。

所谓史便是刺史,最初乃地方监察,给皇帝打小报告那种,多为亲近皇室之人,黄巾未乱之前,实权了了。

牧及是州牧,乃一州最高行政长官,军政过手,大权在握,地方根基深厚,说是一州之地的土皇帝也不过分。

历史常说汉末地方广招私兵,造成各地军阀形成乃刘焉建议刘宏‘废史立牧’所致。

其实这地方大量招募私兵的情况,早在刘宏瞎折腾的时候,就已经在人们的默认中逐步展开。

就像如今的楼桑村。

因蔡邕在此居住,大儒流落民间,为表对大儒的敬重,村民自发组建乡勇,护卫左右。

你说你反对?呵呵,你不但不能反对,还要对村民给予赞扬鼓励,更要佩服蔡邕的德行。

原本这并不是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毕竟声望不菲者都集于中央,朝廷自有对其看护,也轮不到你地方之人上手,甚至都不用他们的家人操心。

可,咱们的刘宏陛下,那是各种作妖,各种折腾。

不时来场把士人怼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党锢还不够,就连卢植、蔡邕、皇甫嵩这种历朝重臣都是说贬就贬,说流放就流放了。

对待卢植这些人还是这样,显然这老几位不会是个例,包括咱们陛下想要贩卖的官职,不撤贬一些人,怎能挪出位置?

或许有些人在后世不如卢植这老几位那么出名,但这些人能被皇帝贬职下放的人,在大汉多是有着不菲的名声。

同样,若是在加上一些地方豪族有意无意的宣传吹捧,呵呵。。。

卢植来九江了~!九江人民誓保卢公平安!

皇甫将军要来冀州任职?放心,朝廷没钱,咱们冀州人出钱,且看我冀州勇武,定要让皇甫将军兵强马壮。

啊?卢公抵罪宦官,被押解洛阳?干你酿哦,组建乡勇!沿途保护!定要保卢公平安!

司徒受贬?快,组织乡勇,保护。

司空又返乡了?赶紧,乡勇上,伺候着。

地方豪族招募私兵?呵呵,早就开始了,而且理由还是咱们的陛下给送上门的。

没事让当朝重臣往地方乱跑,动不动不是太守平乱,就是给人家挂点落魄名头。

您真想着下面那些地方豪族认为您牛逼,想怼谁就怼谁啊?

嗯,能怼,陛下威武!私兵伺候。

首节上一节11/2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