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194节

不过在这方面,滨海市的媒体们倒是占据着先天优势,因为乐轻云并没有她的经纪公司,只是在李居朋的公司里,帮陈平赚钱的在校学生罢了,所以在陈平的刻意保护之下,几乎没有什么媒体能采访得到她。

但是由于各新闻媒体追到了李居朋的公司,反倒是让李居朋的公司借机火了一把,一下子,众多滨海的演员模特纷纷主动来公司报名,甚至还有很多人暗示可以潜规则什么的,倒是让李居朋的日子过得非常自在了。

当然,其实陈平也是想来公司客串一下的,但由于乐轻云这边看得紧,再加上自己公务员的身份,就只好作罢了。

此外,各大娱乐媒体,他们都是有旗下的影评人的,虽说这些影评人对于大多数电影都是交口称赞的,不过他们也都还是要自己去影院观看他们所要评论的电影。不过在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由于《那些年》的人气实在太火爆了,电影票太紧张了,以至于诸多影评人居然都在第一时间买不到票了,最后只好通过影院内部的关系,才能弄到一张电影票进场观看。

这些媒体不仅是报道,甚至还把“那些年”都引用成了一个造句格式了,比方说各媒体推出的一些板块就有“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电视剧”等等。

除了新闻媒体,《那些年》在网络上的号召力也非常不小,只不过在网上大家讨论的焦点基本上都从电影本身,转移到了女一号乐轻云的身上。

百科收录了乐轻云的资料,名叫乐轻云的贴吧也被很快的建立起来,并且很快就跃居贴吧人气活跃度的榜首,无数70、80甚至是90后的宅男们,在贴吧里也不管乐轻云是不是真能看见,就高喊着乐轻云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女神!

而在电脑前面,陈平和乐轻云正一起一篇一篇的浏览着各个贴子,乐轻云轻笑着说:“这些影迷还真是很可爱呢!”

“那是啊,你要是能实名申请一个账号进来,估计你每天能收到几十万封求爱的情书。”陈平说。

听着陈平的话,乐轻云故意嗅了嗅小鼻子,然后对陈平说:“好酸那,没想到你也有吃醋的时候呀?当初不是你说要让我成为女神的吗?”

陈平两手一摊说:“那是当初,我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么不宽宏大量,看到我的女人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全是示爱情书,我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乐轻云听陈平这么一说,心下一阵甜蜜,靠在了陈平的怀里说:“笨蛋!我在网上人气再高,有再多的人喜欢我,那又怎样?他们在我的眼里都不过只是普通的影迷罢了,我的心里,我的男人只有你陈平一个的。”

陈平笑笑的低下头,然后故意叹了口气说:“轻云,你说如果你的那些影迷要是知道了,他们的女神正被我这样抱着,然后想亲就亲,想摸就摸,你说他们会不会都心碎了?”

一边说着,陈平一边在乐轻云的身上上下其手,乐轻云身上的敏感点陈平都了如指掌,所以才不消一会,乐轻云就已经娇.喘吁吁的了,媚眼如丝的瞪着陈平说:“他们一定会一人吐口唾沫,帮我淹死你这个王八蛋!”

陈平坏笑着说:“他们淹死不淹死我我不管,但是我现在就要吃掉你。”

乐轻云嗯了一声就靠在了陈平的怀里,一副任君采摘的诱人模样,而陈平则是再也忍不住的一把将乐轻云横抱起来,然后丢到了床上,压了上去,不一会,房间里就响起了一片婉转动人的呻吟。

第四十七章 新安排

当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票房走上正轨以后,陈平就功成身退了,至于两三个月以后,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定格在几亿上面,那就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再说吧。对于陈平来说,拍电影只是他答应乐轻云必须完成的一个承诺,要是让陈平正式进军娱乐圈,拯救中国电影什么的,他还是兴趣不大的。

所以,就在这部电影正在整个中国火热上映的时候,陈平这个实际上的策划投资人,却仍然在过着低调和规律的生活。

早上,陈平一如既往的开车去往市委党校陪周宝昌打太极,这是陈平到滨海市这座魔都将近半年时间一直坚持的习惯,他除了早上陪周宝昌打太极以外,白天还会继续坚持不懈的完成着他看报纸和党政内刊,然后写下心得体会的任务。

到了市委党校的门口,由于陈平除了天气不允许以外几乎天天都来,所以警卫也都认识了陈平和他的车牌,都没有检查的必要,就直接放行了。

陈平把车停到了停车场,然后跑步到老地点找到正在打太极的周宝昌,周宝昌见到陈平,居然第一句话就是问他电影的事情:“听说你最近鼓捣出来一部很火的电影?”

陈平愣了一愣,他没想到这位年过七旬的党校老教授也这么赶时髦,只好下意识的点点头说:“周老师怎么您对这个也感兴趣?”

周宝昌摇摇头说:“不是我喜欢,是我小孙子,他很喜欢这部电影,想要一张里面女演员的签名照片,我记得我听你说过,所以我问问你,看你有没有办法。”

陈平见周宝昌说话的时候老脸涨得有些微红,想必是这位老教授找自己要一位女演员的签名照,有点拉不下这个面子,但是因为宠溺自己的小孙子,又不得不这么做。陈平如是想着,心下也不觉有些好笑,然后回答说:“周老师,签名照的话我没办法,因为乐轻云她从不把自己的私人照片外传的,不过电影的亲笔签名海报倒是没问题。”

陈平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是他不想把自己女人的私人照片外传罢了,而周宝昌听到陈平的说法以后恩了一声就没了下文,毕竟他还是想端着自己德高望重老教授身份的,要是追着一个小辈要一个女演员的签名照,那像什么样子?当然还有一点最主要的,就是上了年纪的他也基本分不清海报和照片的区别。

恩完了以后,周宝昌见陈平半天没什么动静,他睁眼看过去,见陈平正在那里憋着笑呢!

周宝昌顿时勃然大怒,但是陈平却不慌不忙的立正敬礼,对周宝昌说道:“周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围住宿区罚跑五圈!”

说完,陈平就开始围着党校宿舍楼的住宿区罚跑起来,这是已经是陈平在党校陪周宝昌打太极的习惯性惩罚了。周宝昌基本上每隔三岔五的就要找个理由来罚陈平跑步,但是陈平知道,周宝昌这不过是在让自己锻炼身体罢了,毕竟真正厉害的官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大都过硬的。因为要是身体素质不过关,很容易就疲惫了,那么是很难经受得住残酷的官场生存考验的。

而经过了半年的跑步训练,陈平现在的体力大有长进,虽不说能赶上二级运动员的水平,但至少一口气跑上五公里还是没有问题的。正因为如此,周宝昌看着陈平现在乐在其中的罚跑,只能在背后气得吹胡子瞪眼,但是却毫无办法。

这小子,现在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周宝昌看着陈平跑得越来越远的身影,如是的在心里愤愤不平的想着。

二十分钟以后,陈平跑完回到周宝昌的身边,周宝昌照例扔给陈平一瓶没有开封的矿泉水,陈平接过矿泉水瓶牛饮一番,而周宝昌则是上下打量着陈平,无奈的说:“你这小子,整天无所事事,居然还暇有闲心的去拍电影?当官当成你这个样子,我也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

陈平苦笑一下回答说:“周老师,这可不能怪我呀!我也不想这样的,您知道的,我现在虽然名义上还是巡视员,但基本上已经算是暨阳驻沪办的编外人员了。不仅单位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会找我,就连例行的每周会议我都不用参加,完全就是一个整天吃着公粮却啥事不用干的懒人典型。”

周宝昌开怀大笑道:“干拿钱不干事,这多好,你知道整个滨海市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这样的日子呢!”

“那算了,谁羡慕嫉妒恨谁去做好了,反正我是没那心情过这种闲得发慌的日子。”

陈平如是说着,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般,然后凑到周宝昌的身边笑着问道:“周老师,您这么和我说的话,是不是有什么好差事要交待给我?要解放和结束我现在的这种闲散生活?”

周宝昌挑挑眉没好气的说:“我能有什么好差事交待给你?我不过就是看你现在日子过得比我还悠闲,感慨一下罢了,想当初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得天天到厂里上班,忙得昏天暗地的,能有片刻偷闲的时间就是万岁了。”

陈平煞有其事的点点头说:“我很为周老师当初的生活感到痛苦,不过周老师打算怎么帮我呢?”

“少自作多情,我可没说过帮你。”周宝昌说。

陈平眉头一皱,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说:“那周老师,那个签名海报恐怕就比较难办了。”

周宝昌眼睛一瞪:“你小子还敢威胁我?”

陈平无谓的耸耸肩,把周宝昌气乐了,他指着陈平说:“你这小子现在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居然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

“我那哪敢那,周老师在我眼里永远是最尊敬的老师。”陈平说。

“得得得,少说这些话恶心我了,”周宝昌无奈的摆摆手,最后叹息着对陈平说道,“那我就实话告诉你吧,从你最近的心得体会来看,你对于国家政策的把握都已经很到位了,但是真正能不能用在实战上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我打算安排你以实习生的名义进市发改委经济综合处工作一段时间,你看怎么样?”

陈平想也没想的回答道:“好,当然好!”

第四十八章 挂职发改委

第二天早上,陈平拿着党校老教授周宝昌开的介绍信来到了滨海市政府,在门口经过门卫盘检的时候,陈平远远的望着不远处那座气势恢宏的大楼,心里不觉有些好笑。

其实每天早上陈平开车去市委党校的时候都会经过这里,看一眼这座市政府大楼,但对于只是一个小科级干部的陈平来说,这座承载了无数厅级部级甚至是副国级干部办公的省级机关大楼,显然太过遥远了一些。不过从今天开始,他这个暨阳干部,就可以以实习生的名义,在这里挂职上班了。

因为从宾馆走路到这里也就只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陈平为了避嫌就并没有开车过来,因此在通过了门卫的盘检以后,他是走去的市政府大楼。

陈平要挂职的单位是滨海市发改委经济综合处。

说起这个发改委,那绝对是在普通老百姓心里知名度第一的政府单位,原因无他,实在是每次油价上涨的时候,总是这个部门跳出来嚎一嗓子,因此网络上就干脆给发改委形象的取名叫做涨价委了。但实际上,这可是一个权力非常大的宏观调控部门,因为中国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改革和发展经济,而发改委的职能则几乎涵盖了这些方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发改委领导的权力,可以说是所有政府部门里,最接近常务副市长的了。由此,发改委的权力可见一斑。

而陈平要挂职的经济综合处则是滨海市发改委的一个内设处级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拟定全市中长期改革规划和年度改革工作安排。同时还提出滨海市发展的年度建议和编制下达年度计划,监测全市经济的发展形势,组织重大项目问题的调研工作。

这是周宝昌刻意安排的,毕竟这年头gdp才是干部升迁的最大依仗,而陈平现在对国家政策的判断和把握已经很准了,但究竟能不能把这种心得转化成统筹全局的政绩,那就必须得在相关部门有过处理经验才行。

首节上一节194/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