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306节

由于这一次的随行人员有限,这是陈平故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让这些随行人员在记录完成以后就追上队伍,继续下一次的记录,而不是逗留在企业里享受招待。当然,他们留下来,由于没人监督,拿一点企业的好处是没法避免的,水至清则无鱼,要在官场里找不借机吃要卡拿的人,这个难度不亚于在毕业的大学生里找处女,陈平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把事情搞砸了就行。

就这样,陈平一天下来视察了十几家工厂,因为陈平这一次出来,就是为了给这些亏损的中小企业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些企业老板当然都很乐意配合陈平的人做调查了,所以,可谓是成果颇丰。

第一百四十二章 脱节

陈平一天视察了十几家企业,并且陈平为了让问题更具广泛性,还是特意挑选的十几家行业各不相同的企业进行的视察。

不过因为视察的企业过多,随行人员记录的问题也太多太杂太没有针对性,所以直到第二天,郭明吉才把整理了以后的结果交到陈平的手上了。陈平仔细翻阅了一下,虽然里面被归总了几条问题出来,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和陈平昨天视察时对方说的最多的缺钱的问题。

陈平在心中有数以后,把文件夹合了起来,然后抬头问郭明吉道:“郭主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送文件来之前,郭明吉是自己检阅过许多遍的,所以他对于文件里的问题自然也是了然于胸的,听到陈平问自己,他脱口便回答道:“陈市长,我昨天连夜让办公室把各种问题进行汇总,我自己也反复审阅过很多次,我认为这些企业家们提出的资金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但我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互有盈亏是很正常的,所以陈市长,我的看法是不应该过于看重这个问题。”

“那你认为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带动路庄市经济的发展呢?”陈平又问。

“陈市长,我认为应该增加政府项目的投入,更多的规范市场,引导企业走向正轨。”郭明吉回答说。

对于郭明吉的这一番没有任何营养的陈词滥调,陈平已经没有任何听下去的必要了,于是他挥挥手,就让郭明吉回去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了,随后,陈平又把自己的秘书张涛叫了进来。

由于在昨天的视察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所以张涛现在在面对陈平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陈平笑了笑说:“你也不用紧张,我没那么小心眼。”

说完,陈平就把文件扔在了张涛的面前,同样对他说道:“昨天的视察工作你也参加了,这是昨天对各个企业家提出的问题的记录汇总,你看一下,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

张涛双手接过文件翻阅了起来,他不敢耽误陈平太多的时间,只是迅速的扫了一遍,就轻轻放下文件,然后对陈平说道:“陈市长,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有盈有亏很正常,尤其这一次还正好赶上了世界经济危机,才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给暴露了出来。”

虽然具体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张涛的大致意思和郭明吉几乎一致,陈平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新发现了,所以挥挥手就让张涛也出去了。

陈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思索了好一会,然后才拿起桌面上的电话,拨通了常务副市长马卫国的电话,首先很客气的向马卫国问了好,就在电话里把自己昨天自己去开发区的视察结果对马卫国进行了汇报。马卫国在听完了陈平的汇报以后沉吟了一会才问道:“陈市长是想借助政府的财力来帮这些亏损的企业一把?”

“是的。”陈平回答说。

“这些企业里有陈市长的亲戚或者朋友?还是陈市长和哪个企业家一起吃过饭?”马卫国又问。

马卫国这话就是在问陈平是不是想给自己的亲戚开后门,或者是收了哪家企业的好处,陈平回答说:“都没有。”

“那这个事情陈市长就不用管了,开发区那边自己会处理好的。”马卫国说。

这个回答显然就是在放屁,如果开发区那边能处理好,那怎么会一年过去了,那边企业的状况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

不过官场上的话不能说的这么直接,陈平只好换一种方式说道:“马市长,开发区那边的企业维系的是我们路庄市的经济重心,现在那边的企业遭受到了重创,我们政府不应该坐视不理吧?”

“陈市长,我们政府是有自己的一套制度的,不应该随意干预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开发区那边的企业,只不过是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当中的一次阵痛而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政府应该做的是鼓励企业成长发展,而不应该是拔苗助长去培养温室里的花朵。”马卫国说。

陈平想了想,然后又问道:“马市长,可是如果这些企业一直这样亏损下去,岂不是会裁员,让很多人失业吗?”

“陈市长这点也担心?失业还可以再就业,他们去找更好的单位就是了。”

马卫国这句无所谓的回答听得陈平心里一阵发凉,这就是咱们的官员领导,嘴上把为人民服务喊的震天响,就连市政府大门口还立了这么一块碑,但是一到真要他们为老百姓做点什么事了,就开始左推右挡了,尤其这个将要投入的钱,还本来就是从老百姓手上收上来的。

的确,企业的盈亏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不是一家两家企业的问题,而集体大规模的亏损。

要知道,这种大规模的企业亏损,带来的结果就将是大规模的裁员,而在工厂里做事的,大都是出来打工的人,这些人或许就是等着每个月的这点工资供小孩上学,给小孩结婚,或者是给家里老人带点补品回去的,而一旦他们失去了这点工资,或许就连自己的肚子都吃不饱了。

马卫国说的好听,失业了可以再找工作,这话怎么听都可以和南北朝时那位听到了有人吃不饱饭,却问他们为何不吃肉粥的白痴皇帝比肩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在每一家企业都在裁员的情况下,你让这些老百姓上哪里去找工作?工地搬砖搬沙?有多少这样的工地事做?另外,明明政府有机会有能力帮他们保住工作,又为什么一定要看着他们去做苦活累活,而不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呢?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现如今整天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有编制抱着金饭碗旱涝保收的官员们,和整个社会的脱节有多么严重。

想到这里,陈平在心里无奈的摇摇头,然后又试着对马卫国建议道:“马市长,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吗?”

对此,马卫国笑道:“我知道陈市长是想为路庄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着想的,不过我们党政机关是有自己的一套制度的,不可以随意更改。”

“而且,陈市长你做事也确实是有些操之过急了的,”马卫国接着说,“想我刚当上副市长的时候,也是雄心壮志的想要发展起路庄市的经济的,不过后来我才渐渐的发展,这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他自己的规律性,我们没有必要去干预。再说现在我们路庄市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嘛,萧书记也是很明事理的人,我相信陈市长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是吗?那就谢谢马市长提醒了,马市长再见。”

陈平这么说着就挂断了电话,在心中苦笑,马卫国到最后都还是认为陈平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捞政绩,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但是实际上,陈平这么做只是想起了以前纺织厂改制,自己父母面临下岗时的恐慌和无助,还有自己路过劳动力市场,那些黑瘦的民工兄弟几乎就像是货物一般任人挑选的无奈。陈平只是希望能在自己的管辖之下,让这些事情尽可能的少发生。

可是从自己的办公室主任,到自己的秘书,再到常务副市长,他们的态度几乎一致,很显然已经是代表了整个政府的态度了。

政府不愿意掏钱吗?我也一定能想出解决办法的,一定!

陈平如是在心中坚定的想着。

第一百四十三章 融资平台的设想

陈平现在的感觉非常疲惫,因为他已经连续几天都在使用他感知未来的能力了,为的就是要寻找出一个能够很好解决目前企业大规模资金短缺所造成的困局。由于这种感知未来的能力陈平猜测是以消耗脑电波为代价的,而且使用的次数越多,所消耗的脑电波幅度也就越大,对精神的负担也就越重,才会让人在感知未来以后变得越来越疲惫。

虽然疲惫是很疲惫,但是陈平还是很高兴的,他在对沿海那些一线城市未来的感知中,总算是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路庄的解决办法。

不过陈平在想到了解决办法以后,却是在第一时间把心头的喜悦给压了下去,因为陈平深知政府官员拍脑袋决策的危害,像为了环保按烟头数目奖励钱给捡烟头的人,和为了市容用栏杆把座椅给围起来等等,无不是官员们拍脑袋的突发奇想,从来不去考虑配套措施和后续政策的。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闹出一些笑话,但要是放在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那就是很要命的了,其实全国各地因为拆迁而闹出的暴力事件,很多都是因为如此,而至于股市里老百姓的钱被圈被套等等其他因为官员们拍脑袋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更是比比皆是。包括陈平父母以前厂子的突然改制裁员,任由一些人侵吞国家资产让老职工自生自灭,也是当地官员的一种拍脑袋决策。

也正是因为陈平亲身体会过这种拍脑袋决策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才要尽可能的去避免。

于是,陈平先把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在纸上写下来,然后再在脑中对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推演,把其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条一条的记下来,并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这样,陈平一连思考了两天,在确定自己没有什么考虑不完全以后,才敲定了政策,最后在进行了一番整理以后,就去找萧淑妃了。

走进萧淑妃的办公室,陈平就很高兴的对萧淑妃说道:“淑妃姐,我比对了开发区那边经济发展倒退的主要原因,而且我还自己去实地考察了一下,最后我觉得我的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

萧淑妃温柔的笑了,她很清楚陈平的办法肯定是才想出来的,不是像他所说的是很早就想出来了,只是最近去按照数据进行比对验证。萧淑妃不会去揭穿他,不是碍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萧淑妃很享受这种被男人呵护的感觉。

“那你的想法是什么呢?”萧淑妃问。

“淑妃姐,经过我对开发区的重点调查,我发现困扰这些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陈平接着说道,“当然,这个钱我和其他一些政府官员讨论过,他们一致反对由政府出钱救市,所以淑妃姐,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党政机关的政治优势,引进诸如银行、商会等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为我们整个路庄市的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这样就可以不动用政府一分钱,却可以解决困扰整个路庄的经济困局了。”

“融资平台?”萧淑妃皱了皱眉,似乎对陈平的这个想法不是很了解。

陈平对萧淑妃的反应也早有准备,毕竟这是在未来两年以后才出现的说法,在现在提出来,确实是有些超前了,所以陈平解释道:“淑妃姐,我们路庄作为全国经济第一的县市,本身的基础建设,或者是政策引导什么的,基本都已经是做到位了的,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产业集群。可以说在政策和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已经是走在全国最前列了,这样一来,我们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也很难再取得什么成效了。”

“不过,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这些企业落户路庄和在路庄发展的时候,忘记为这些企业进行配套的资金服务了。”陈平接着说道,“或许在一般的官员眼里,既然是投资办厂的老板就应该是不缺钱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淑妃姐,其实不瞒你说,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暨阳那边做民间借贷的,他就和我说过,除了那些拿着政府补贴的国企以外,其他私营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这些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却为社会提供了至少七成的工作岗位。”

陈平说:“办企业工厂本身就是一项风险投资,企业老板为了能使收益最大化都习惯于超前的用钱,比如在生产货物之前先收定金,然后拿着这个定金去支付原料的部分款项等等,这样确实能把钱的价值放到最大,但只要其中一环出了问题,就很容易造成整个资金链的断裂,而这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订单锐减,就让这个问题,尖锐的凸显了出来。”

首节上一节306/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