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551节

陈平对此却笑着说道:“我倒还希望我是在劳动力输出低当官呢!这样我就可以成为第一个为本地外出的农民工维权的官员了。”

萧淑妃知道陈平有他的想法,自己是说不动他的,所以萧淑妃就只好说:“希望这次的地方是在省内,那样我找一下我爸的关系,说不定就会好解决一些。”

不过陈平却说:“淑妃姐,我看那个朱恒的语气和表情,恐怕这次的地方是外省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用骗的招商引资

不得不说,朱恒对于这个事情还是很上心的,才不过到了饭局之后的第二天上午,陈平就接到了高建宏打来的电话,说朱恒的材料已经送到他那里去了,他询问陈平这边什么时间有空,他好把材料送过来给他过目。

陈平对此是感觉有些诧异的,因为他也确实没想到朱恒居然动作这么快,看来要么就是这份材料是早就准备好的,只是在其他官员那里一直没机会用上;要么就是这份材料是他昨天在得到了自己肯定答复以后,组织人手连夜加班加点赶出来。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可以肯定的是,朱恒对于这件事情肯定是很迫切想要快点解决的。

想到这里,陈平就对高建宏说:“那你马上送到我市政府大楼我的办公室里来吧。”

陈平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也不管高建宏那边的时间是怎么样的,这就是领导,只要一句话,高建宏那边就必须想办法推掉他的一切事情,先把陈平所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不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高建宏就从开发区亲自跑到了市政府大楼陈平的办公室,并把朱恒的材料送到了陈平的手上,陈平接过材料以后先是说了一声辛苦了,然后让高建宏坐在了自己的办公桌前,翻看起了材料。

在看到了高建宏送来的材料以后,陈平感觉自己昨天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这次朱恒出问题的地方并不是在江南省内,而是在邻近江南省的淮中省庐州县。

对于这个县陈平还是有一些印象的,这个县过去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拥有近一百万的人口,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个县又转型成为了劳动力输出的大县,在路庄就有至少过万的庐州县人在这里打工。

原本和其他的劳动力输出大县一样,庐州县虽然也在搞招商引资,但由于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他的经济发展也主要是由那些外出务工人员来拉动。

就像陈平调侃说的那样,庐州人出去打工的时候庐州县政府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当庐州人挣钱回来的时候,当地县政府就以征税者和卖房等其他身份出现了,总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榨干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血汗。

不过后来随着一次淮中省里的官场地震,庐州县被并入了省会新淮市,并成为了新淮市南部重要的经济发展基地,在新淮市的支持下,庐州县拉开了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序幕。

这无疑是庐州县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地官员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就借此机会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过由于急功近利,致使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政策所属不明,相关部门责任不明,导致这些政策根本无法执行,再加上这个地方的官员也没有招商引资的经验,最终搞得被政策吸引过来的落户的企业都怨声载道。

显然朱恒他们这些企业老板也正是在这次大规模招商引资中被那里的优惠政策给吸引过去的。

陈平一边翻看着材料,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关于庐州县的资料,一边问对面的高建宏道:“材料是你带来的,那你看过了吗?”

“不瞒陈市长,在来的路庄我粗略的翻看了一下。”高建宏说。

陈平头也不抬的就说:“那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好的陈市长,”高建宏说,“首先朱经理的这份材料上面主要例举了是如何被招商引资的政策欺骗过去,最后不仅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反而还衍生出了其他的很多问题,最终让他们陷入走没法走留也没法留的两难境地,所以他才想请求陈市长您的帮忙旁观霸气侧漏。”

陈平一边继续翻阅着一边点点头,因为当高建宏在说的时候,他也在不断翻看着手中的材料,所以他对高建宏的说法表示赞同。

材料上面说按照庐州县所宣传的招商政策,但凡落户庐州县的企业都按照投资额度享有一定土地出让金总额的百分比奖励,如果按照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这就叫回扣了。

根据庐州县的这个回扣政策,朱恒投资了上千万,并且企业按照预定计划,能贡献近十万的财政收入,那么庐州县原本是要返还朱恒一半的土地出让金的,可是这年头有谁会把收到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呢?庐州县政府也显然如此。

为了赖掉这笔数额巨大的回扣,把钱充到财政收入里面去,庐州县的官员们就想出了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从行政审批的服务费,到净化经济环境的服务费,这些林林总总的收费项目无论是什么,但最终的目的就是正好抵消了那笔投资回扣。

如果仅仅只是想办法赖掉回扣倒还算了,可这些收费项目是每天都要收的,换句话说他们每年都要多交等于土地出让金一半的乱七八糟的政府服务费,这不是坑爹吗?

可以想象,原本这些企业都是被庐州县优惠的招商政策给吸引过去的,毕竟没有哪个老板是不愿意省钱的,更别说庐州县由于是人口大县,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劳动力优势,政策加上优势,自然让这些人趋之若鹜,可现在才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巨大的骗局,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而除了这个钱上面的骗局以外,庐州县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在去之前,庐州县政府承诺会有官员和企业有一对一的定联系领导,可等他们过去以后才发现,根本就没人管他,至于其他的,内容不同,但是形式都差不多。

陈平看着材料然后问高建宏道:“朱经理在送材料到你这里的时候,有没有特别说些什么?”

高建宏摇摇头说:“朱经理并没有说什么,他只是保证说他材料的汇报内容绝对属实,如果陈市长有什么需要他配合的地方,他都一定尽全力配合,他也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只希望自己辛苦创业的血汗钱不要白白便宜了别人。”

陈平对此恩了一声说:“他这话倒是说的挺实在的,那高董你怎么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朱经理应该有些夸大的成分,”高建宏说,“我不否认有些地方会采取一些看上去特别优惠,但却不会执行的政策来骗取外地投资者的招商引资,但还不至于像朱经理说的那么严重。毕竟,那边也是希望企业能落地生根,给他们当地多创造财政收入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可能把他们逼得太过分。”

“因此我认为朱经理只是太过于担心自己的项目了,才会有所夸大,好更加引起陈市长您的同情,让您加大重视力度。”高建宏说。

陈平叹了口气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对于这些民营企业家来说,企业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不可能不担心的,所以朱经理能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也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陈平说完以后想了想,然后又问高建宏道:“如果是高董你的话,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高建宏回答说:“陈市长,如果是我的话,我觉得应该先和那边的政府机构进行沟通,后续的工作再跟着这个沟通的情况而定。”

对于高建宏的答案,陈平不置可否,他对高建宏说:“看来高董在来我这里之前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好了这份材料就先放在我这里,你没有什么事就先回去工作吧,对你来说融资平台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这件事后面还有什么安排的话,我会再通知你的。”

“好的陈市长,那我就不打扰陈市长工作了。”

高建宏这么说着,随后就离开了陈平的办公室。

第四百五十八章 庐州官员没文化吗?

在高建宏离开以后,陈平将他送来的这份材料从前到后的仔细看了一遍,最后无奈的笑了,在想了一会就拿着材料出门去萧淑妃的办公室了。

走进萧淑妃的办公室,陈平就对萧淑妃说:“淑妃姐,那个朱恒已经把材料送过来了。”

萧淑妃对此得出了和陈平一样的结论:“没想到他的动作还挺快的,昨天晚上你才在饭局上对他提起的,居然现在材料就已经送过来了,看来这次的事情还真的让他挺急迫的。”

陈平耸了耸肩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态度,他的企业因为招商引资走出路庄结果发现那居然是骗局,由于对象是政府,所以四处求爷爷告奶奶都没人愿意理他,现在好不容易我愿意帮他,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当然会要积极抓住了。”

“那他送来的这份材料你已经全看过了?”萧淑妃问。

陈平点头说是的,然后一边把文件递给萧淑妃一边说道:“这个材料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如果材料上说的全都属实的话,那这个庐州县的官员也都是人才了。”

萧淑妃哦了一声,虽然她并没有说话,但是她好奇的眼神却也已经帮她问出了她想要问的问题了。

“根据朱恒材料上说的,这个庐州县为了招商引资,居然想出了以投资额度和预计所能创造的财政收入为标准,按照一定比例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回扣返还给企业的办法,还说会给予投资额度较大的企业实行一对一的定联系领导。”陈平失笑着说,“这些做法真是让人没有话讲。”

萧淑妃在陈平的指点下很快在材料上找到了相关内容,她在看过以后也露出了很看不懂的表情说:“庐州县的这些官员难道小学还没毕业吗?怎么能想出这么儿戏的政策。”

“谁说不是呢?不过仔细想想这倒也能和那边的情况相符,试想如果那边的官员真的有智商,知道该怎么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话,恐怕早就利用当地的人口和矿产优势发展起来了,怎么还会要在现在才火急火燎想起招商引资呢?”陈平说,“不过如果不是那边官员的神奇,以政府的名义将这些政策发布出来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了。”

陈平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接着说道:“其实也不应该说骗,只能说是当企业大规模的入驻以后,庐州县的那些官员们发现他们的政策根本是在跳楼吐血的亏本大甩卖,原本就低廉的土地价格,还要给出至少一半的回扣出去,他们发现自己太亏了,于是就不干了。”

“那边的官员看来是既想当婊子但却又要给自己立牌坊的。”陈平说,“因为那些政策都是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出来的,如果当发现他们吃亏了以后就进行修改,那吃相就太难看了,所以他们才想到增收一些杂七杂八政府服务费的无赖行为,来平衡土地出让金回扣的收支问题。”

“真不明白当初制定这些政策的时候,那些官员的脑袋是怎么想的!”陈平评价道。

“不过这土地出让金回扣还只是其中好玩的政策之一,那些伟大的庐州县领导居然还能想出县领导和企业一对一的定联系服务,我真是服了他们了,难道那边的官员多到这种地步了吗?”陈平说,“结果是很显而易见的,那边所有的官员包括制定政策的官员自己,本身连政府工作都不愿意做,更别说帮企业处理难题了,所以结果就是官员们互相推脱打太极,企业找不到一个可以负责的领导重生之共和国同龄人全文阅读。”

陈平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很是感慨的说:“能把严肃的政府工作做的跟小孩的过家家一样,明明就是一群小家子气一点亏都不愿意吃,甚至连自己答应的亏都不愿意吃的地痞无赖,还非要装出一副很大度的样子去推出政策,结果就是出尔反尔,不择手段的去曲解改变政策,不能不说这庐州县的官员们,绝对是官场上的一朵奇葩。”

首节上一节551/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