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726节

第七百三十六章 迎接总书记

(鞠躬感谢“风雨大侠”官友的月票支持!)

在农历春节的这天晚上,在陈平家所在的小区里,从小区的正门口到陈平家那个单元口,都站满了人,此刻这些人都翘首期盼,等待着什么,当然,在等待的同时,这些人也在议论纷纷。

“老李,王厂长说今天晚上中央总书记会来,还大早就把我们叫出来组队迎接了,是不是真的呀?”

“这应该不会有假吧,你看这公安局拉的警戒线,还有我听说不仅是咱们沙港市的武警全来,甚至还从周边调了好多武警过来了,如果不是真的,那市领导干嘛费这么大劲呀!”

“那说不好,万一是中央领导喜欢玩什么狡兔三窟的把戏,故意通知几个地方,然后到了再临时随便选一个地方去呢?中央总书记那是谁,现在的皇帝呀!你说我们这个纺织厂有什么好的,他凭什么今天大过年的要来我们这里呢?这没道理嘛!”

“你说的也对,不过你没听王厂长说吗?这一次总书记来是专门来看老陈家小孩的。”

“陈平确实是我们纺织厂走出去最出息的人,可他不才是路庄副市长吗?和中央总书记也差太远了吧,总书记没道理专门下来看他吧。”

……

人群当中议论纷纷,毕竟对于这些连省委书记都没见过的普通人来说,中央总书记就像是过去的皇帝一样高高在上的人物,现在突然说要来他们这里,他们当然会有些接受不了,此外他们也从来没有迎接过中央领导人的经验,根本不知道迎接领导人的规矩,所以就只能胡乱猜测了。

其实别说是这些普通人了,就连沙港市的领导,也同样没有这个经验,否则也不会在下午的时候就把武警和公安拉出来在小区进行布置了。

实际上中央领导人大都喜欢低调,他们出行并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夸张,毕竟又不是过去的皇帝,就只需要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把地方布置好就可以了,而出动公安和武警,拉警戒线和警车开道,那也只是单纯的为了保障领导人的安全罢了。

?。

有人说这样是为了摆排场,这就只能呵呵了,别人都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还需要故意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时间到了晚上七点钟左右,一个车队出现在通往小区的道路上,这个车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庞大,总共只有六辆车,首先是打头的一辆警车,后面紧跟着的是挂着江南省委一号牌照的轿车,再后面则是两辆中巴车,最后则是一辆挂着东吴市委一号牌照的轿车,和一辆挂着武警牌照的吉普。

小区这边通过电话早早的就确认了这就是总书记的车队,眼见车队越来越近,在小区这边的沙港市委官员给王树林使了个眼色,王树林便立即给人群做手势,原本安静的迎接人群骤然欢呼起来,所有人都高举着市委发的彩旗和鲜花,现场一派热烈的气氛。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在纺织厂群众的欢迎声中,中央总书记徐定邦率先走下了车,而在他身后则是江南省委书记林正岳和新任的江南代省长赵振川,以及东吴市和沙港市的党政一把手。

徐定邦先是挥手向迎接的人群致意,然后走过去在一声声主席好的问好声中,和迎接自己的群众握手。

当然,这些能和徐定邦握手的人不可能是普通群众,都是沙港市委市政府的干部和纺织厂通过政治审查的干部。这是因为有随行记者在拍摄,总书记和群众握手不可能隔着武警,那样就显示不出中央领导人的亲民了,也很不好看,但同时又考虑到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就只好为总书记找一些安全的群众了。

这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了,每个人都拼命的往前挤着,就算明知道自己没可能和总书记握手,也想透过武警的警戒线靠得总书记更近一些。

不得不说,虽然这个欢迎是纺织厂厂长王树林和沙港市委安排过的,之前也做过排练的,不过在这个时候,大家的热情却是百分百的。毕竟大多数人对权力都是很崇拜和渴望的,现在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人在自己面前,怎么能不让他们狂热呢?

“总书记来了,没想到总书记真的到我们纺织厂小区来了!”

人群中,一个人兴奋激动的说着,他满面红光,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对此,他身边的朋友鄙夷道:“刚才我不就跟你说了吗?王厂长组织我们来迎接,还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彩排,市委市政府还摆开这么大的架势,肯定不可能会是逗我们玩的啊!”

这个人是想在朋友面前装淡定的,但他明显走调的声音却无情的将他同样激动的内心给出卖了。

“就是总书记要也能来我家坐坐就好了。”

有个人这么遗憾的说着,他旁边的人则说:“那你有本事也不到三十岁当个副市长呀!别人陈平是真有本事!”

陈平就站在迎接人群的前面,相比身后的其他人,他就要显得淡定很多,毕竟他大小也是个干部,而且面见中央总书记也不是第一次了,心态自然就能放平一些。

见前面徐定邦已经和迎接人群亲切握手了,陈平才快步走上去,这也是迎接流程的一部分。

随着陈平走向徐定邦,这个时候现场的掌声开始逐渐减弱,陈平则主动向徐定邦握手问好:“总书记新年好!”

虽说徐定邦并不是第一次见陈平了,但跟着他身旁的省委书记林正岳还是要对他介绍一下:“总书记,这是陈平,他的父亲是纺织厂改制以后的第一届劳模,他现在在路庄市政府上班。”

徐定邦听完哦了一声说:“你好新年好,你的父亲是纺织厂的骄傲,也是全国改制企业工人的榜样,所以我希望你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有一种主人翁精神。”

“谢谢总书记,我一定努力发扬自己的主人翁精神!”陈平说。

陈平的话音才落,现场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伴随着的还有随行记者手中的相机声音。

过了一会等掌声渐弱了,徐定邦又说:“既然你的父母是曾经的厂劳模和代表,那我想去你家里做客,不知道小同志你欢不欢迎?”

“欢迎,总书记您要来我当然欢迎,就怕我家里没什么好菜招待总书记才是。”陈平说。

徐定邦对此哈哈笑道:“放心吧,你们过年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总不可能你们家大过年的吃萝卜青菜吧,那我可要批评你们厂领导了。”

虽然徐定邦的这个笑话并不好笑,但现场仍然爆发出轻松的笑声,随后徐定邦就拉着陈平的手,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去到陈平的家里了。

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张照片的问题

春节来临之际,中央总书记徐定邦在江南省省委书记林正岳和代省长赵振川的陪同下,来到沙港市纺织厂职工小区进行考察调研。

徐定邦专门走访看望了沙港市纺织厂的职工陈远山赵月霞夫妇,徐定邦强调,党树立起来的先进模范不能忘记,沙港市纺织厂是东吴市地区最早接受改制的国企之一,而陈远山则是纺织厂进行改制以后评选出来的第一届劳动模范,这个意义非同小可。

徐定邦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更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企改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陈远山这样的同志,正是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正是他们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才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能够正确实施,确保了国企改制的辉煌胜利。

徐定邦来到陈远山赵月霞夫妇的家中,和工人代表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拉起了家常。

“厂里效益怎么样?现在收入如何?”“厂里的工作条件怎么样?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好不好?”“看病出行有没有困难?”

徐定邦问的很细,而且都是工人们的切身问题,陈远山一一做了回答,并表示自从纺织厂改制,工人不再吃大锅饭以后,工人们的工作热情越来越高了,厂里在改制以后实行了更科学的管理制度,效益也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总书记问工人们还有什么要求或者困难时,陈远山说原来纺织厂和居民区很近,走几步就到了,现在搬迁以后距离很远,上下班不方便。总书记对此当即做出指示,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联合纺织厂领导做出规划,尽快落实解决厂职工的困难。

……

这是中央对于徐定邦去陈平家里过春节吃年夜饭的宣传通稿,不管是午间新闻还是各大机关报纸,都是进行原版刊载的,并且在报纸上还附带刊登了几张现场的照片。

“唉!”

陈平叹了口气,把报纸轻轻丢在了茶几上,此时虽然是大年初一,但陈平却已经回到了路庄市的?市的家里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徐定邦昨天晚上在自己家里吃完了年夜饭以后,今天就要来视察路庄的融资平台,没办法,陈平这个总设计师,就只好带着媳妇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回到了路庄,连和家里父母多说几句话都没时间。怎么说别人中央总书记都没回家过团圆年,自己这个副市长也就只能跟着了。

有时候回头想想,政府官员也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不仅在官场里需要面对各种尔虞我诈不说,连节假日领导一句话,就没半点商量的必须结束假期,跟着领导鞍前马后的工作。

此时叶灵芝就坐在陈平身边,见陈平丢下了报纸,她第一眼就看到了上面刊载的一张照片,当下就明白陈平叹气的原因了。

这张照片是陈平迎接到了徐定邦以后,总书记拉着陈平朝他家走的样子,在这张照片上,总书记和陈平在正中间,随行的中办主任姚兴国和省委书记林正岳分站两边。

虽说当时的情况是总书记要求拉着陈平去他家,陈平要带路也不可能站到旁边去,可不管再怎么说,陈平也还是成为了照片里超越两位省级大员,和总书记并肩站在一起的主角,最重要的是这张照片还被刊登出来了,这在专门琢磨人的官场里,就很难预料会被解读成什么样子了。

首节上一节726/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