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86节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经济问题(上)

根据东吴市市委组织部关于基层干部任免办法的会议精神,参照东吴市周边区县做法,沙港市委经研究后决定,任命原沙港市委办秘书一科代科长陈平为沙港市委办秘书一科科长。

就在组织部长杨士农亲自到秘书一科来考察以后的第二天,在沙港市委市政府的各大官方网站以及和沙港市委市政府联系密切的新闻网站上,就刊登出了这么一条陈平被任命为市委办秘书一科科长的消息。

虽说大家对于陈平即将转正的消息早有了心理准备,但却没有人能想到市委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放出消息,这种高效率让人根本无法想象是一贯拖沓的机关风格。

要知道,在党政单位里,光是核查档案和在市委组织部备案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就足够忙上好一阵子的。当然,要是陈平是走的先上任后补材料的话,那倒还说的过去,但问题就在于沙港市委组织部的掌门人是位只懂得照章办事的老干部,没有人可以在他手上玩花样,也就是说陈平的确是一步步按照组织部的既定程序来的。那么这样一来,组织部的同志们如此上心,就很让人深思了。

这样的情况倒是陈平始料未及的,他原来只是想着在杨士农面前表现的好一些,让他不要给自己的升迁挑出什么问题就行了,却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次面试,自己就入了这位顽固不化的领导的法眼,让自己在他的关照之下,只用了不到一天,就完成了其他人至少要三到四天才能走完的程序。

“陈平,我说你小子昨天究竟给杨部长说了什么东西,居然让他这么关照你?”

上午,当消息才发布出来以后,市委书记韩剑锋的电话就打到了陈平的手机上,而面对这位韩书记熊熊燃烧的好奇心,陈平只是苦笑一声道:“韩书记,我昨天不是都和您解释过了吗?我真的没说什么,就是按照杨部长的问题照章回答罢了,也就是韩书记您经常教育我的那一套。我觉得可能我这种守规矩的举动,很合一向照章办事的杨部长的胃口吧,所以他才在私下里多关照了一下吧。”

“是这样吗?”韩剑锋仍然带着怀疑说,“陈平你小子可别糊弄我,要是让我知道了你和杨部长有其他关系的话,当心我把你调到东边的农村里监督农业大生产去。”

陈平说:“监督农业大生产也是在为人民服务,也是能为沙港市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我虽然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家庭出身,但也算是见过沙港农村的,知道咱们的农民兄弟都在承受着怎样的苦难,我去带领他们知识种田,科技种田,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听完陈平的话,韩剑锋哟了一声道:“陈平看起来你已经做好下乡的准备了嘛,那要不我今天就再去找王市长和杨部长商量商量?”

陈平知道韩剑锋这么问就只是吓唬吓唬自己罢了,但作为下属,陈平还是要给自己这位老领导一点面子的,所以陈平说:“那还是谢谢韩书记的美意了,我觉得我现在关于沙港新农村建设的构想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论经验远不如那些常年奋战在农村基层的干部们。除此之外,我觉得在市委这边能更好领悟韩书记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能更为丰富自己的政治韬略,所以怎么不管怎么想,我都还是不要和那些基层的老干部们争功的好。”

“你这个滑头!”陈平的话让韩剑锋哑然失笑,“好了,我也不和你多说什么了,反正你最近安分一点,政绩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先把自己稳固住吧。”

作为一个领导,韩剑锋能把话讲到这个程度上,很显然是已经把陈平当成真正的心腹了,而陈平也不是什么不懂事的人,所以他也当即表态道:“请韩书记放心,我一定会紧紧遵循韩书记的指示,为创造更好成绩而努力工作的!”

对于陈平,韩剑锋还是很相信的,所以他在陈平表态以后,又叮嘱了陈平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在韩剑锋之后,其他和陈平有过交往的科局头头们,也纷纷打电话过来祝贺了,在接完这些电话以后,陈平不由感慨中国官场文化的博大精深,明明就只是一两句话的祝贺语,但是这些局长们却总能整出许多的大道理来,并且还都能和各种精神挂钩,扯上各种毫不相关的事情进来。

在应付完了这些领导以后,秘书一科的副科长于正福端着一个文件夹走了上来,恭敬的交给陈平以后说道:“陈科长,这是我们科室统计出来这个季度的财政预算。其中包括在编和非在编人员的日常费用支出、办公用品费用支出、差旅招待会议费用支出和其他支出,共计四十万元人民币,这是详细支出文件,请陈科长予以核查。”

这个季度都已经结束了才做出这个季度的财政预算,听起来似乎有些啼笑皆非,但在这个神奇的体制内,这就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四十万人民币,这个季度怎么花了这么多?”

陈平接过于正福递上来的文件以后随口问了一句,然后才开始一条条的查阅起来,而于正福则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是这样的陈科长,在本年的第一个季度,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们科室需要更多的去到各地考察,还有走访乡镇,所以这费用方面,自然就稍微多了一些。不过以后有了陈科长为沙港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我相信沙港市一定会早日摆脱经济危机的,那样我们科室的话费也就能够精简下来了。”

对于于正福的回答,陈平恩了一声,他实际上也就是这么随口一问,并没有指望他真能回答出一朵花出来。

至于陈平手上的文件,这由于是要给领导看的,所以下面的人还不敢敷衍了事,每一笔款项的用途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不是像那种公示出来给老百姓看的的那种模糊不清。

陈平细细的看完以后点点头,提笔在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然后才把文件还给了于正福,同时说道:“于科长做的很不错,这份报告文件非常详细,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以后继续保持,这份文件赶紧送到冯主任那里去吧。”

“请陈科长放心,作为秘书一科的财务干部,我一定谨遵陈科长的教诲,做到精益求精,力求把组织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于正福如是说着,然后高高兴兴的接过陈平递回来的文件跑去找市委办主任冯进了递交了。

于正福走了以后,陈平靠在自己的工作椅上看着天花板,实际上作为理科生的他,还是能看出刚才那份文件里的猫腻的,不过陈平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所以对于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否则手底下一点油水都没有,谁还会心甘情愿的跟着你做事呀?

不过陈平想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今天于正福突然送来的财务报告,让他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的经济问题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经济问题(下)

在中国的这个特色的官场环境下,没钱是很难当好一个领导的,要知道,体制内目前的官员升迁,很大程度上还都是领导说了算的,所以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什么的,这个不用多说,基本都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一种规矩了。除此之外,所有干部为了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也还会注重拉进和其他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拉进关系的方法,通常就是请客吃饭和喝酒,就像是上一次那位公安局副局长林昌盛所做的那样,借着庆贺自己的由头,请了工商、国土、民政等各个单位的头头出来吃饭喝酒。

也许在之前陈平一门心思想着抱紧市委书记韩剑锋大腿,想着为了自己的升迁政绩而忙碌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等到自己现在闲下来了,细细想来,如果自己不想办法拓展自己的人脉网络,还是相当危险的。

原因无他,官场是一个极其讲究团队合作的地方,记得满清第一权臣和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能位于人臣极致,无非就是因为他贪,他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富,笼络住大批其他的官员,让这些官员愿意给自己做事。就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也是因为他加入了反严嵩一党,在内阁有国家级干部徐阶张居正,还有省部级干部朱衡力挺他,他才有机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清官,甚至和当朝皇帝叫板也仍能保他不死,反而能升官。

其实陈平就是从自己身上来看也是如是,试想如果在常委会议上,韩剑锋如果没有他自己的派系,就算他再强势,也是没办法提拔自己的。

这样看起来,不管是升官还是做事,都是大批官员互相支持的结果,单枪匹马的野路子在体制内到最后永远只有自取灭亡这一个下场,从古至今中外都是如此。

那些在官场上由于稍微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最后被人从位置上扒拉下来的人不计其数,陈平是想要继续往上爬的,所以他必须打好自己的人脉基础。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因为不管是给领导送礼,还是请客吃饭,都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的,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需要审核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没钱很多事情都很难去做,可对于陈平现在来说,他却是没有钱的。

陈平的父母都只是纺织厂的普通职工,也许有些积蓄,但是这些积蓄对于陈平将要填的那些官员们的嘴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

不过虽然他自己没钱,但是他所掌管的秘书一科却很有钱,光一年的财政预算就有两百多万,但是实际上科室一年所需要花费的,顶天不过一百万罢了。至于那些剩下来的,只要陈平想的话,就全可以揣进他自己的腰包,进而拿这些钱去帮自己的仕途开道。

这无疑就是其他那些贪官污吏的做法了,也许体制内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除了一些是真的在享受权力的,还有一些,实在是被这个体制给生生逼出来的呀!

陈平在心里有些无奈的这样想着,当然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不仅是因为自己当个好官的梦想,更不想给自己的仕途留下什么污点。除了这些,就像韩剑锋所说的那样,陈平知道自己现在风头太盛了,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人巴巴的等着抓自己的小辫子呢!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陈平对于贪污,都还是碰不得的。

这时,陈平不由想起了昨天晚上那位上外拜金女郭婷萍,也许在很多时候她都是不成熟的,但是她至少有一点还是没错的,就是她的现实,能够让自己能够产生一种紧迫感。

真是没有想到,本来以为我还能以现在的状态维持半年呢!看来有些事情得赶快提上日程才行了。

陈平如是想着,然后从桌面上拿起了电话,走到外面走廊的角落里,从通讯录里翻出了那位红三代李居朋的电话号码,拨了出去,在一阵忙音以后,李居朋的声音很快透过电话传来:“喂,哪位?我现在很忙,有事快点说。”

李居朋的话语非常傲气,让陈平当即皱了皱眉,然后说道:“没事,就只是想问问我们的李少爷愿不愿意发财,不过看李少爷这么忙,就算了吧,我先挂了。”

听陈平这么一说,李居朋急忙说道:“别别别,陈平老大,我错了,错了还不行吗?”

面对李居朋的态度,陈平点头说:“这还差不多嘛!孺子可教朽木可雕呀!”

“好吧,就算我在你面前就吃亏吧,那陈平老大,您老人家这会打电话给我到底有什么事呀?”李居朋一副斗败了公鸡模样的问。

“事情倒还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问问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陈平说。

听到陈平这句话,那边李居朋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的问道:“是不是要开始冲刺圈钱了?”

“当然不是,”陈平说,“离正式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我现在打电话给你,就只是单纯的想问问你究竟准备了多少资金了。”

李居朋一下子又泄了气了,他回答陈平道:“我准备了已经有二十万了,怎么样,够不够?”

陈平说:“我说了,在我的计划里,没有什么够不够的,哪怕就是只有一两千块钱,我也能让他曾几何式的暴涨,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开始投资的本钱越多,那么你最后所得到的回报也就越高。”

“真的假的?”李居朋有些怀疑的说。

“我早就和你说过了,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陈平说,“不过你那么厚的背景,难道还怕我坑你不成吗?”

李居朋说:“那倒不是,只是觉得你的话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有点难以接受。”

首节上一节86/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