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云海/上位 第246节

疯狂过后,两人耗尽了所有的精力,象两条搁浅在沙滩上的沙丁鱼,躺在沙发上一动不想动了,欧阳芳轻轻擦拭着段泽涛身上的汗珠,眼中柔情似水,柔声道:涛,你真的不考虑我建议吗?我感觉娟子姐对你还是很有好感的……。

段泽涛轻拥住欧阳芳,在她春情未散,艳若桃花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坦诚道:做人要知足,我有了你们,上天对我已经很眷顾了,若是再惹情债,只怕死后要下阿鼻地狱呢……,若说段泽涛对朱文娟没有好感那是假的,如果朱文娟主动对他投怀送抱,他自不介意收了她,可要他乘人之危,毁人清白,就不符合他做人的原则了。

欧阳芳感受到段泽涛话语里对她浓浓的爱意,情不自禁地回应着段泽涛的亲吻,也不再说什么了。

因为m国的公司那边还有一大堆事务等着欧阳芳处理,她也不可能总留在段泽涛身边陪他,在江南省城盘桓了数日,就离开江南返回m国了。

段泽涛也忙了起来,如今交通厅的资金状况得到了缓解,原本已经停摆了的几个拟建项目也再次提上了日程,完成了前期的报批手续,准备开始招投标了,每天来找段泽涛的人排起了长队,有想要到新的项目任职的,也有希望段泽涛在招投标的时候关照一下的。

这些人手里多拿着省里或是中央部委某些领导批的条子,还有的干脆是直接打电话来打招呼,段泽涛自是一律挡驾,还有些不开眼的,想送钱来贿赂段泽涛,段泽涛更是毫不留情面地严词拒绝,自然少不得又得罪了不少人,恨得牙痒痒想等着段泽涛犯错,好落井下石的不在少数,直接给省委甚至是中纪委写举报信,捏造罪名告黑状的也不在少数,好在段泽涛拉来世界银行贷款立了大功,在交通厅的威信如日中天,省委书记石良对他的印象也有所好转,短时间倒是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但是无论段泽涛如何严词拒绝,来找他递条子打招呼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让他烦不胜烦,而且有不少是对段泽涛有过知遇之恩的,比如说秦海山的一个亲戚想包工程,也七绕八绕地找来了,还有的是工作上有联系的,比如说省财政厅的谭培圣,省建行的龙永川等人,也有亲戚想在招投标中插上一脚,再就是以前省委党校的同学,曾经也帮过他的,比如说马万强、范大同等人,连小姑肖敏和四叔肖克虏也打电话来探他的口风,绕来绕去也是盯着工程招投标这块肥肉。

对于这些人,段泽涛就不好严词拒绝了,只能耐心地解释,自己是厅长,更不能带头假公济私,请他们理解云云,人家嘴上不说,但心底却难免有不满,认为段泽涛是不给面子,用这些场面话来敷衍,自然心里就留下芥蒂。

最后连谭宏也来找段泽涛,说是有个铁杆哥们做工程的能不能关照一下,段泽涛和谭宏的交情是不用说的,虽然因为工作忙,联系越来越少了,但情分是半点没有变,这下段泽涛是真为难了,拒绝吧,只怕会淡了兄弟感情,但是这个口子一开,只怕就永无宁日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招投标改革

现在段泽涛是真心明白这个交通厅长不好当了,有人说华夏是个关系社会,人活在社会上就有一张关系网,谁没个三亲六戚,更不要说老同学,老同事了,没了关系就寸步难行,自己过去无往不利,靠的也正是各种关系,想要坚持原则还真不容易。

段泽涛看来看坐在对面的谭宏,老伙计是一点都没变,还是那副嘻嘻哈哈,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样子,让段泽涛又想起了大学时那段激情飞扬的岁月,感叹道:兄弟,按说我们是不分彼此的,你要是缺钱,我手上还宽裕,多少钱只管开口,但是要我违反原则就是害我了……。

谭宏倒也理解,尴尬地摸了摸头道:我也是被朋友逼的,说是认识一个当交通厅长的兄弟也不利用一下,这话当我没说过,叫上老三,咱们喝酒去!……,这一晚自然是大醉一场。

不过这件事也让段泽涛意识到,招投标管理制度必须要改革了,自己算是能坚持原则的了,但是面对华夏这个关系社会的人情世故仍如此为难,将来自己不当厅长了,换一个人很可能又要回到原来的老路上,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在招投标上徇私情,杜绝因为关系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王思强在交通系统多年,对这里面的弊病应该看得很清楚,或许他会有好建议,段泽涛把王思强找来,把自己心中的困扰说了,感叹道:师兄,我现在算是明白华夏这个关系社会里要想坚持原则是多么不容易了,招投标管理事关我们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整顿,彻底杜绝暗箱操作,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王思强苦笑道:泽涛,别说你了,就是我,自从当上了这个处长,来找我办事的亲戚朋友都不知有多少了,平日里难见人影的七大姑八大姨全出现了,我老婆是天天和我吵,说我把亲戚朋友全给得罪完了,这手中有了权力,自然就有人惦记,早知道,我还不如不当这个处长呢……。

招投标管理这一块全国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要想完全杜绝暗箱操作几乎不可能,之前有的省份曾尝试过用类似福利彩票摇号的办法来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人为操作漏洞,这种办法因为是随机摇号,完全是凭运气,倒是杜绝了暗箱操作,但是这种办法也有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可能出现某些企业寻找多家单位挂靠资质,很可能出现买标、围标、串标等情况……。

这种摇号招投标法推出后,还曾爆出过有履约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通过围标中标后,再非法转包获利的丑闻,有法务专家就诟病说,采用摇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政府管理部门在规避监管责任的做法,所以这一办法推出没多久后来就没有再实行了……。

段泽涛眼睛一亮,立刻来了兴趣,先不管别人怎么说,起码这种创新招投标办法能杜绝暗箱操作,就有他的可取之处,至于这种办法存在漏洞,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你仔细说说,这个摇号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思强看了一眼兴致勃勃的段泽涛,也不好再泼冷水,继续介绍道:这种摇号法书面一点的叫法叫做‘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即对报名的投标人随机确定标段,发售含合理定价清单的招标文件,通过机器摇号随机确定3家入围投标人,再由评标委员会对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只要通过资格后审环节,如无重大失误,即由第一候选人中标……。

这种摇号法取消了一般招投标过程中的资格预审环节,杜绝了资格预审环节中的人为因素,但是弊病也是很明显的,没有资格预审,门槛降低,就会导致不少履约能力不足的公司也抱着侥幸心理参与竞标,进而滋生出买标、围标、串标等不法情况,中标后的非法层层转包分包也难以监管,而且这种办法很可能出现实力较弱但运气好的公司频繁中标,而有实力的公司反而中不了标的情况,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公平、择优、择强……。

段泽涛想了想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不取消资格预审,提高投标门槛条件,加强对于买标、围标、串标、非法层层转包分包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就对违规公司处以三年内不得参与项目投标的重罚,然后对于中标公司的中标次数也给予一定限制,比如说同一公司同一年度的中标次数不超过三次,这样等于只保留摇号法在最后确定中标人的随机性,这样是否能够堵住漏洞呢……。

王思强想了想,犹豫道:不好说,这只能等试行后才能知道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的投标人都滑头得很,一般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新的问题肯定是层出不穷,我劝你还是要慎重,你这个办法等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中了标的人只是觉得自己运气好,没中标的人肯定要骂你,别到时候两头不讨好,惹得一身骚,反倒给别人提供了攻击你的借口……。

段泽涛站起来,皱着眉头在办公室来回踱步,突然猛地一挥手道:要改革创新肯定是要挨骂的,我们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个办法最大可能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起码这一点就是可取的,要想尽善尽美也不可能,试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逐步解决,逐步完善嘛,你再去找一下相关的资料,搞一个试行方案,行不行,试了才知道,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心里没有私心,别人要骂我,就由他们去骂吧!……。

不久后,一份《江南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摇号规则与程序(试行)》的文件正式出台,果然如王思强预测的那样,这一文件一推出,立刻在江南省掀起了轩然大波,质疑声、谩骂声、嘲笑声扑天盖地而来,而段泽涛也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第四百四十八章 阻力重重

有人说:段泽涛这完全是瞎搞,我看我们以后不要费心思去搞什么招投标文件了,天天在家里拜菩萨,只要运气好就能中标,这不是笑话吗?!你们等着瞧吧,江南省交通系统又要出大乱子了……。

就是某些中央级媒体上也出现了质疑之声,有‘专家’出来大声疾呼,这种类似抓阄一样的招投标办法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实质上是对招标人的极大不公平、不公正,也是对最优秀的投标人的极大不公平、不公正,这是把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当儿戏!……。

但段泽涛对这些质疑之声却置若罔闻,顶着巨大的压力强势开始推行这一新的招投标办法,在交通厅党组会上,李华林、张观龙等人都对这一办法提出了强烈反对。

泽涛同志以前可能没有主管过交通工作,对这个行业的有些情况可能不太了解,下面的那些投标单位都鬼得很,他能同时借好几家单位的资质去围标,采用摇号的办法,他们中标的几率就大了很多,这个摇号确定中标人的办法等于助长了买标、围标、层层转包分包这些违规现象,这是行不通的……,经过上次事件以后,李华林已经老实了许多,但是段泽涛这次推出的招投标方案又让他看到了扳倒段泽涛的机会,自然又跳出来反对。

张观龙对段泽涛有些发憷,但他已经答应李华林和他共进退,也硬着头皮附和道:是啊,现在外面已经有风声了,对我们这个新的招投标摇号方案意见很大,实施起来肯定阻力很大,要不然再等等看看情况再说……。

而其他党组成员虽然碍于段泽涛如今在交通厅无可替代的威信,没有公开站出来反对,但看神色却是都对这一新的招投标办法推出后的前景极不乐观。

段泽涛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威严地扫视了会场一周后,朗声道:刚才华林同志说了,摇号法会助长买标、围标、层层转包分包这些违规现象的发生,但我想说的是,难道说如果不搞摇号法,就没有买标、围标、层层转包分包的违规现象吗?据我了解,在这之前,我省招投标过程中买标、围标、层层转包分包的违规情况就十分严重,差不多是半公开的秘密,这说明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嘛!……

我们这次招投标办法改革对于买标、围标、层层转包分包等违规情况将要严厉打击,一旦发现或接到举报查实就对相关违规公司处以三年内不得参与项目投标的重罚,一定要将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

说到这里,段泽涛加重了语气,我虽然之前没有主管过交通工作,对这个行业的有些情况的确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我在下面当市长的时候是多次主持过重大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在我负责这些工作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例贪腐案件,也没有任何人提出招投标不公平、不公正的投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私心,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国家的利益!……。

反观我们交通厅,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贪腐的重灾区,之前的陈道民案牵扯了多少干部?!我们交通厅的公信力已经受到了外界的强烈质疑!所以我才会要在这个时候推出这个新的招投标办法,我就是想让外界看到我们交通厅有完全杜绝暗箱操作,创造公平、公正的竞标环境的决心!这个方案或许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漏洞,这些我们今后可以慢慢再完善,但起码这个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之所以坚持推行这个方案的原因!……。

段泽涛掷地有声的话把所有的党组成员都震住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们过去在招投标中都是干过打招呼、写条子的事的,屁股上都不那么干净,陈道民案发的时候,他们也一个个如惊弓之鸟,生怕牵扯到自己,想想如今段泽涛推出这个摇号法也好,起码推脱上面领导和亲戚朋友的托请的时候就有了理由,最后段泽涛的方案顺利得到了通过。

那几个拟建项目的招投标按新的招投标办法一实施,立刻有人不乐意了,有几家很有背景的公司之前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前期的公关打点费用就花了好几百万,本以为十拿九稳,结果一摇号就打了水漂。

这几家公司在中央都是有背景的,很快电话就打到了省委书记石良那里,省委书记石良拿着这件事也很头疼,本来这次段泽涛拉来世界银行贷款,等于帮石良度过了一次政治危机,让他对段泽涛的印象比以前要好转了许多,但是段泽涛却是个惹事精,从来不消停,如今又搞出这么个有争议的摇号法出来。

不过石良也不是那种偏听偏信的人,他知道段泽涛既然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要搞这个招投标办法改革,肯定有自己的道理,于是他让田文镜找来新闻媒体上关于对交通厅这个新招投标办法的评论想说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绝大多数评论都是唱反调的,石良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让田文镜赶紧把段泽涛找来。

段泽涛刚到省委书记办公室,田文镜就冲他眨眨眼,小声道:泽涛,你怎么搞的,老板刚对你印象好一点,你又搞出这么大风雨来,这招投标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干嘛非要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动土呢,老板很不高兴,你一会儿说话注意点……。

段泽涛也不知该如何向田文镜解释,不过知道石良是因为招投标改革的事找他,他心里就有数了,朝田文镜笑了笑,算是感谢他提醒自己。

走进石良办公室,石良正在批阅文件,见他进来,抬起头从老花眼镜后看了一眼,也没有说话,指了指一旁茶几上厚厚的一摞报纸示意他自己看,就不再理他继续批阅起文件来。

第四百四十九章 石良的敲打

段泽涛走到茶几边,拿起上面的报纸一看,很多都是批评江南省交通厅新推出的招投标办法的,而且用词都比较尖锐,只有几篇文章是持赞同意见,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有益的探索,石良在许多地方都用红笔划了线,有的地方则打了问号,很显然这位省委书记也是对这事进行了认真思考的,估计他心里也有些拿不准,否则等待段泽涛的只怕就是严厉的斥责吧。

过了好一会儿,石良才批阅完手头的文件,面无表情地瞟了段泽涛一眼,这才慢悠悠地道:说说吧,你对你那个备受争议的招投标方案怎么看的?!还有这些批评的文章你也是怎么看的?!……。

石良显得很平静,脸上完全看不出喜怒,但是段泽涛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却知道如果石良劈头盖脸把他骂一顿,那反而问题不大,如今石良这副古井不波的样子,却是火山爆发前的平静,如果自己一个应对不好,那打下来的板子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面对省委书记蓄而不发的威压,纵使淡定如段泽涛心里也有些微微发虚,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平视着石良道:石书记,交通厅为什么被视为贪腐高发的重灾区呢,就是因为交通厅掌管着巨额的建设资金,在我们的权力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么一大笔钱放到谁的手里我都不放心,包括我自己,不瞒您说,自从我当了这交通厅长以后,向我打招呼、递条子的人就没断过,还有我的亲朋好友来找我帮忙的也不少,在华夏这个关系社会里,要想做到完全坚持原则真的不容易……。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尽量避免人为的因素,才有可能保证招投标的公正、公平,摇号法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当然这个办法肯定有缺陷,在推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逐步地去完善,最终建立出一套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招投标管理办法……。

说到这里,段泽涛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继续道:至于这上面的那些‘专家’观点,我不能说他们说得不正确,只能说他们的想法有些太过理想化,比如说他们反复说,只有真正实现招标人、评标委员会和行政监管部门三方定标权的相互制约,才能形成透明、公开、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但是交通厅的现实情况却是,招标人大多是交通厅下辖的项目公司,而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则大多是在交通系统工作或是与交通系统有联系的专家,行政监管部门也主要是交通厅自主监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三方定标权的制约谈何容易?!……。

下一步,我还准备推行交通厅体制改革,将其行政监管职能和建设职能完全分离,将项目公司真正地完全推向市场,或许这样会真的有一天能实现‘专家’们所说的三权分立的理想状态,到那时我的这个摇号法就可以寿终正寝了!。

石良点了点头,脸色稍霁,看来这个段泽涛还是很有想法的,不过这小子可不能给他好脸色,要不然还不知要干出多胆大妄为的事呢,有这么一个手下,既舒心又窝心,舒心的是他总能在危急的时候挽狂澜于既倒,还能给你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窝心的是这小子行事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就给你捅出个大事件出来,神经不够强大的人还真驾驭不了他。

嗯,你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说吧,不过泽涛同志,凡事标新立异,行险求胜,终非王道,你已经是正厅级干部了,再前进一步就是省部级大员,封疆大吏,将来所要面对的困难和矛盾都要复杂得多,如果仍坚持这样的行事风格,总有一天要摔大跟头的,刚则易折,有时要学会迂回和变通……,石良还是面无表情地说道,说完就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呷了一口。

这就是端茶送客了,段泽涛赶紧站起来告辞,对他来说,在石良那里没挨批评就是万幸了,表扬是不敢想的,不过石良的敲打还是让他有所领悟的,虽然和以前相比他的性子的确平和了许多,但是遇到事情和问题时仍喜欢直截了当地强势推进,有时的确为他惹下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首节上一节246/4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