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147节

闻同平时每年都要回老家几趟,渴望见妈妈的情感自然没有闻声那么强烈。

“妈——”看到瘦小的母亲头发已经灰白,脸上皱纹沟沟壑壑,闻声顿时热泪长流,身体一软跪到地上,抱着闻妈妈呜呜大哭。

“声儿——”闻妈妈也是泣不成声,搂紧小儿子的头不停地摩挲着,好象生怕他再飞走了,飞到遥不可见的海外。

闻同的姐姐闻木秀和季灵筠都抹着眼泪,闻同强自控制着情绪才没有当场失态。

镇干部们闻风而动,纷纷上前见过客人,又抢着把行李搬上楼。

一家人进了屋,屁股还没坐热,马凤玲、于巧英、李良春就领着家属,一起送来大堆的礼物。

他们还没离开,别的镇干部就带着各自的家属接踵而至。没多大功夫,客厅里的礼物就堆积如山。

闻同急了,把马凤玲、于巧英、李良春叫进房里,说道:“这可不行,你们帮忙向大家解释清楚,把东西提回去,心意我领了。”

马凤玲说:“大家是诚心实意的,老人家头回来,也就是一点心意。”

闻同坚持说:“我知道,问候一声心意就到了,不能这样,必须拿回去!”

马凤玲、于巧英、李良春就到客厅做工作,说服大家把带来的东西提回去。

不过大过年的,谁会傻得真地往外提?被逼不过就随意地选了些不太值钱的带走,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带来的,纯粹是为了应付。结果人走光了,东西还剩下一多半。闻同没办法,也只能接受。

客人都走了,闻妈妈注意力立即转移到季灵筠身上,满脸是笑地道:“妹子,我早想来看看你,今天总算看到了!”

闻同事先已经告诉过季灵筠,在他老家婆婆对儿媳妇的亲昵称呼就叫“妹子”。

季灵筠脸红红地,十分乖巧地紧挨闻妈妈坐着,羞赧地道:“应该我去看您老人家的,您身体还好吧?”

“好,看到你就更好了!”闻妈妈见这个未来的儿媳妇漂亮又乖巧,一点儿不嫌弃她是乡下人,之前心里的不安也没了,越发欢喜起来,怎么看怎么中意。

“阿姨,您再吃点水果。”季灵筠不时地为闻妈妈递上葡萄,剥个蜜桔,又送上纸巾擦嘴,哄得闻妈妈眉花眼笑地。

闻同心里一松,看得高兴。他知道妈妈性子冷,不容易和人接近,却被季灵筠哄得高兴,显然她老人家对这个准儿媳妇很中意。

“妹子,你和同儿打算什么时候结婚?”闻妈妈最关心这个,没说几句话就问季灵筠。

季灵筠说:“日子还没定,等房子买好了吧,我听他的。”

闻妈妈就转向闻同,问道:“同儿,你们在哪里买房子?是不是钱不够?”

闻同笑着解释说:“在省城买,不是钱不够,房子才开始动工,得等几个月吧。”

闻妈妈再转向季灵筠,说:“我是想你们早一天结婚早一天好,生个大胖孙子。同儿也不小了,过完年就二十六周岁,再拖不得。”

闻木秀插话道:“妈,你急么事?他们有他们的打算,城里不比乡下结婚早,二十六算小的,三十岁还没结婚的都有的是。”

闻妈妈懦弱怕事,闻木秀却精明能干,自懂事起,她就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可以说是长女当父。

为了抚养两个弟弟,她作出了重大牺牲,直到二十六岁才出嫁,这在偏僻的乡下是十分罕见的。

出嫁后,她又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娘家,和丈夫一起把娘家的重活、累活全包了。

两个弟弟考上大学后,就彻底告别了贫穷的乡下。她不仅承担起他们上大学的费用,还全责照顾母亲。直到闻同在大学做小生意,开始有了一定积蓄后,她和丈夫的经济负担才渐渐减轻。

这两年有了真道电气,闻同就大把地接济她家,她的生活才得以彻底改善。

对这位大姐,闻同、闻声是无比敬重的。

同样,闻妈妈也对她十分依赖,大事小事都找她拿主意。现在她一说话,闻妈妈也就不再和闻同、季灵筠说这个话题了。

第222章 患难与共骨肉情(四)

闻同的姐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男人,和妻子一起默默地扶持着丈母娘家,对妻子总是言听计从,从没有一句怨言。

夫妇俩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小,今年只有七岁,性格象爸爸一样木讷本份。女儿已经九岁,性子象妈妈,比较活跃,也颇有主见。

在适应最初的陌生后,她就不安分了,缠着小舅闻声问这问那,千方百计打听有关美国的事。

闻同笑道:“小君,你今年四年级了吧?想不想去美国上中学?”

“去美国上中学?我一个人行吗?”对大舅小君多少有些畏惧,不敢象对小舅那样随便。

“那有什么不行的,我和你小舅不也是十五岁就离开家了?你小舅在美国有朋友,他们会关照你的。”

“我从来没学过英语,话都不会讲,那我回去就要开始学英语了。”听说有机会去传说中的美国上学,小君并没有多少畏惧,反倒很向往。

闻木秀偷瞟了季灵筠一眼,见她并没有表露出反感的神情,就放下心来,笑骂道:“真是个疯丫头,你跟谁学英语去?你们老师还没见过英语呢!”

这个女儿性格随她,学习也很不错,颇有点两个舅舅当年的风采,很得她的欢心。

闻声说道:“姐夫,我看得把小君、小兴送到县里上小学,不能荒废了,县城小学应该教英语。”

闻木秀的丈夫说:“那样麻烦,还得专人去县城照顾他们。”

季灵筠主动道:“干脆到江映吧,就去云缈大学附小,全省最好的小学。”

闻木秀连忙道:“那可不行,那不是给你添大麻烦嘛!你们工作都忙,不能再给你们添事。其实在哪上都一样,大弟、小弟,当年也是村小出来的,不一样考上国立大学、中央大学?关键还在于个人。”

季灵筠说:“好学校是不一样的,就让他们去江映吧,不麻烦。你和姐夫、阿姨到江映也行,在望水、杳踪镇也行,开个店或者安排个工作,一家人在一起。”

闻木秀坚决地说:“不行、不行,你的心意我领了,我们在乡下习惯了,不想离开,妈也不愿离开老家。”

这个事闻同和她提过几次,她一直不同意。在她心里,弟弟是体面人,是“大官”,自己只是个乡下妇女,不能住过来给他添麻烦、落脸。

弟媳妇也是大城市的娇贵人,虽然说得诚恳,但毕竟是“外人”,总归隔着一层。真要是搬到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大家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那样反而会影响感情,还不如现在这样保持距离,维持和和美美的关系。

再说了,她在乡下真住习惯了,左邻右舍、乡里乡亲都是熟人,自己经济上也富裕,又有两个“显赫”的弟弟帮衬,那真是风光无限,换到陌生地方心理满足感就会弱得多。

闻同劝说道:“乡下教育的确落后,我看小筠说得在理。”

闻木秀回了一句“你们不要再劝了,我考虑得很清楚”,又转头对丈夫道:“就去咱们县城上小学,让妈去看,咱们平时多跑跑县城,误不了事。”

见她这样,闻同、季灵筠也就不再劝了。小君很快又粘上了季灵筠。对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丫头,季灵筠颇为喜欢,还把自己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取出来给她见识。

傍晚,季灵筠坚持亲自下厨。闻木秀担心自己做的饭菜不合她胃口,就随她,和闻妈妈一起给她打下手。

首节上一节147/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