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15节

“镇政府也是我们的领导,领导的话就是指示,我们一定照办。”

“我可不敢指示你。冯主任,你看这样好不好,第一,请我们的工作人员辛苦点,中午和一早一晚尽量加个班,尽可能不要让农民们在那里等着;第二,请考虑搭个凉棚,摆些桌椅板凳,让农民们有个坐着的地方;第三,能不能熬些绿豆汤,让农民们喝点解解暑,不行就是凉茶、凉盐水、白开水也可以;第四,烧些开水,让农民们把带来的午饭泡泡,不要让他们吃凉饭。”

老冯有些吃惊,自己收了几十年的公粮,从来都是农民求着粮站,根本就没有想过还要为农民创造便利条件。这个年轻镇长有些意思,还真别说,真要按他说的去做,花几个小钱,落个好名声。现在大会小会总在强调粮食部门要主动搞好服务,要转变思路,这不就是很好的措施嘛!对,就这么干!还要找路子请来县报、县台的记者采访一下,宣传宣传,出个名儿!

老冯一想通,马上作出承诺,还一本正经地说,闻镇长领导水平就是高,三言两语就帮我们改善了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为了表示感谢,今晚一定要一起吃顿饭。闻同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同意。

老冯还真是个利落人,马上就安排人去落实。正在日头地里晒得蔫头搭脑的农民们,忽然被通知可以开始办理了,一个个莫名其妙,不是还没到两点钟的上班时间么?粮站的人怎么突然积极起来啦?

很快就有明眼人看出些名堂,那个不是镇上的李镇长吗!咦,那个后生伢崽是谁?怎么李镇长、冯主任都得围着他转?一定是个比他们还要大的干部,估计是县里的干部。难怪粮站今天积极起来了,原来是县里大干部检查来了。

闻李二人又在老冯的带领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几个关键环节。由于省市两级的三令五申,今年夏粮征购除农业税征实外,农民可以到手约10%的现金,就是结算手续繁琐些,其余部分仍然还是打的白条,或者直接抵扣三提五统等收费。相比前些年,这已经是有改善了。闻同很明白,对于粮站吃农民的数量差头、打白条等等弊病,远远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

回到镇政府,闻同又找李远红详细地了解了各行政村、自然村公粮征缴进度和措施,在李远红的协助下,拟定了几项推进思路。下班后拖到夜里快八点,他亲自执笔的总结报告才最终成稿,老冯已经在楼下等了一个多小时。

闻同从鄢老三饭馆回到镇政府大院,已经过了晚上十点,街面上只有零零星星几家小店亮着灯,还在不甘心地等待着不知哪路客人的光顾。

大院的大铁门已经锁上了,只留下边上一扇小门供人进出,门卫室里闪着黑白电视微弱的莹光。闻同进门前,忽然觉得大门左侧居民房的小巷口有条人影一闪,似乎有些眼熟。他停住脚步定睛看去,却什么也没看到,就以为是自己喝酒后眼花了,没再在意。

回屋后他洗漱了一下,又仔细地整理了一遍明天开会要的资料,就准备上床睡觉,忽然听到轻轻的敲门声。

他重新把顶灯打开,屋里一下子亮堂得多,拉开门一看,有些意外。门口站着红岗村的村支书李大光和村长何中,二人满脸堆笑地轻声问闻镇长好。他脑子里一闪,刚刚在大门边看到的人影,就是何中。看来这两人为了等着找自己,一直在大门边守着。

寒暄了几句,两人主动汇报起村委会对闻同指示的落实情况,对鳏寡孤老、特困户的救助,帮助村民秋种,协助驻点领导李兴民寻找西瓜销售路子,铿锵有力地说了一大通,表了一番决心。

闻同有些奇怪,这些事再急,也不用等自己到晚上十点多吧?他心里想着,脸上却不便表露出来,下属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也不错嘛,就免不了夸赞、勉励一番。两人听了后笑得更欢。

李大光适时地看了一下表,很识趣地提出告辞。闻同客气了两句就起身送他们出门。何中从随身带来的皮包里掏出两盒茶叶,说道:“闻镇长,茶叶是今年春上自家采的,不是特意买的,味道很不错的,你一会儿一定要尝尝。”

闻同仔细一看,知道茶叶盒是在街头小商店里买的普通空盒子,就大方地道:“那太感谢你们了,自家采的茶叶味道纯正。”

等到躺下后他一想,不对呀,从昨天上午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两人不象有这么高的觉悟,干工作会这么上心?他猛然想起何中临走时特意嘱咐自己“一会儿一定要尝尝”,心里顿生疑惑,就起身从桌上取过茶盒,拧开盖子一看,盒里的确是茶叶,香味还真是很纯正,只是在茶叶上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纸包。他拆开纸包,赫然是一卷百元钞票,点一点刚好两千元。

闻同把钱重新包好放回原处,拧上盖子,把茶盒放到抽屉里锁好。他心想今晚和粮站的人喝得有点多,脑子反应有点慢,被那两个家伙钻了空子。他们是什么用意?拜码头的话出手大方了点吧?他再把昨天上午在红岗村的情形仔细一回忆,慢慢省悟到恐怕和村小学的危房有关系。哼、哼,做贼心虚吧?封口费?

夏粮征购进度汇报会的规格出乎闻同意料地高。他原本以为只是农业副县长金光明主持,没想到县长阮洪通亲自到会。

阮洪通一走进会议室,现场气氛马上严肃起来,刚刚还嘻嘻哈哈的乡镇和行局的头头们,嘴巴仿佛被粘上了胶带。

阮洪通闻同是认识的,上个月他找陈市长汇报工作时,还拍着闻同的肩膀亲热地喊着“闻老弟”。副县长金光明闻同也认识,他在到杳踪镇上任前,曾经在县政府遇见过他。

阮洪通四十出头,宽额大耳,白白净净,绝对称得上是美男子。在闻同印象中,阮红通是个格外注重仪表的人,黑亮的头发纹丝不乱,衣着十分讲究。

县长一落座,主持会议的金光明马上宣布会议开始:“现在开会,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阮县长在百忙中来参加这个会。”

待掌声完全停止,金光明又来回扫视了一遍会场,方才接着道:“今天我们要开一个高效、务实的会,下面我重申一遍主要议程,上午先请粮食局通报各乡镇夏粮征缴进度,并做阶段性总结汇报,接下来是各乡镇的总结汇报,最后由县长阮洪通同志作总结发言。”

粮食局的一位副局长把各乡镇的完成进度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名当场公布,并且与去年的情况进行对照。

闻同坐在下面,听着台上不停地报着其他乡镇的名字,就是听不到杳踪镇,觉得背心开始发热。他身边的李远红,一直低着头,不时挪动着身子,早已坐立不安。

台上终于念到杳踪镇,只是此时所有的乡镇已经全部念完,杳踪镇排在倒数第一。闻同抬眼看向主席台,阮洪通、金光明面无表情,纹丝不动地端坐着。

通报完各乡镇的进度排名,县粮食局局长汪红光开始总结汇报。老汪人如其名,长得矮小肥胖,肉乎乎的圆脸红光满面,啤酒肚直如怀胎九月的女人。

尽管头顶的吊扇不停地吹着,老汪却不时抬手用缠在左腕上的白毛巾擦着额头。好在是照着稿子念,他倒也声音洪亮地顺顺利利读完稿子。

第21章 会上风暴骤起

待汪红光念完冗长的总结报告,金光明插话道:“粮食局的汇报很全面,很深刻。会议开始时我强调过,这次会议要做到‘高效、务实’。下面我就做个规定,各乡镇的总结汇报,请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好,现在请按照刚才宣布的排名顺序发言,丰收乡。”

金光明的话明着表扬粮食局,实则是批评。老汪听得老脸一红,心里并不服气,以前的总结报告不都是这样的吗?你金光明什么时候讲起“高效、务实”了?

坐在闻同斜前方一个约摸五十岁的人,站起身开始发言。闻同从后面看过去,刚好看到他面部醒目的大片疤痕。

由于有了分管副县长的十分钟限时令,各乡镇的发言就变得言筒意赅,稿子被发言者大段删节。各家的发言基本上是一个套路,先从宏观方面讲讲成绩和不足,与往年比照一下,再说说今年所做的种种努力,最后是针对不足要采取的措施,末尾忘不了表决心、提口号。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只剩下四个乡镇留到下午。

中午吃饭就安排在望水宾馆。由于县纪委规定中午不允许喝酒,这顿饭就吃得简单快捷。两位县领导并没有和大家一起。

闻同是新人,夹在一群四五十岁的人中间,格外地惹眼。早在会议开始前,各人就已经通过各自的管道知道了他的身份。在会场时闻同和百山乡乡长方正庭是邻座,吃饭时也就坐到同一桌。细心观察的他发现老方似乎不能融入这些同僚中。

他是新人,李远红就充当介绍人,这时他才知道丰收乡那个满脸疤痕的是乡党委书记陈金光。通知要求政府一把手参会,丰收乡来的却是书记,不知是什么原因。

陈金光十分健谈,满桌基本是他一个人在说话,而他的话却有一多半是对的闻同。方正庭沉闷不语,一直是锁着双眉,只顾自己埋头吃饭。

吃完饭大家一颗烟刚烧完,县府办工作人员就喊人进会场。

很快就轮到杳踪镇汇报,闻同明显感觉到周围各色复杂的目光。也难怪,杳踪镇前几年一直是前几名,今年居然一下子掉到了老末。他心里忐忑,无声地吐出一口气,稳住心神,开始了汇报。

虽说他到岗才几天,但以前读研究生时就曾长时间到乡镇基层调研,到边湖市委政研室后几乎是泡在乡下,后来又给陈照东做了一年的秘书,会前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再加上具备出类拔萃的理论水平,所以对乡镇的情况和自己眼前的工作并不陌生,甚至比相当多的基层干部具有更宽的视野和更深的认识。

克服最初的心理压力后,他很快进入状态,按照事先整理好的思路讲起来。由于总结报告是自己亲手写的,他手里虽然捏着稿子,却自始至终没有看。

他的总结基本套路和其它乡镇并无二致,但用语却平实得多,少有含糊概括性用语和口号,多用事实和资料,条分缕析,逻辑分明。总结提及的数据细化到下面的行政村、自然村,提及到镇粮站改进服务水平,为交粮农户创造便利条件,提及到后续的推进计划和措施。在分析进度迟缓的原因时,他用了“与往年同口径对比”这个概念,根本就不提及八里源、红岗两村,十分巧妙地回避了两村的西瓜基地。

整个会场异常安静,大家听得十分认真,这让闻同信心更足。

其实杳踪镇之所以进度迟缓,主要还是西瓜基地造成的。八里源、红岗两村一粒公粮未交,别的村村干部和村民看到这两个村没人交公粮,也跟着抱起观望态度。镇政府承受着西瓜基地现状的重压,对公粮催缴也是信心不足,态度不积极。正是这样复杂的原因,造成杳踪镇今年夏粮征购进度同比往年大幅度下滑。

听到闻同的总结汇报,李远红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心下对闻同的观感大为改变。如果说之前他还对这个毛头小伙子不服甚至不屑一顾的话,通过这短短十分钟的总结汇报,不得不放平心态正视这位上司了。他心中暗想,这篇总结,眼下可以说是最适合杳踪镇的,无论“写”还是“汇报”都绝对是高水平。

闻同一讲完,金光明满脸严霜,伸手压了压话筒,重重地咳了一声,口气异常严厉地道:“好,各乡镇都已经汇报完毕,我先说两句。我想问问同志们,一个全县第一产粮大镇,一个历年公粮征缴工作先进乡镇,突然成了全县老末,你们震惊不震惊?你们害怕不害怕?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人为还是天灾?好象我们望水还没有天灾吧?那就是人为了!”

讲到这儿金光明突然停下了,端起面前的杯子喝起了水。刚刚闻同汇报完毕,会场气氛很轻松,大家心说总算快结束了,活罪快受到头了,心急的甚至已经在盘算着晚上约哪些人去哪里潇洒一番后再回乡里。没想到金副县长突然发飙,抛出一颗重磅炸弹,人人都被炸蒙了,会场一下子静得吓人。

闻同也是心头一炸,没想到金光明突然如此疾言厉色。他定了定神,望向端坐在主席台上的阮洪通。

阮洪通就象没听到金光明刚才的话一样,仍是面无表情,纹丝不动地端坐着。县长就在身边,身为副县长的金光明毫不顾忌地大发雷霆,而县长仿如未闻,这让闻同心里产生了一丝异样感觉。

金光明突然的停顿,更是让下面的人心惊,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他看效果已经达到,就放下杯子,重新抬起头,面色愈发冷厉,说道:“对杳踪镇的总结,我不满意,很不满意!”

金光明稍稍顿了顿,接着更为严厉地道:“总结要挖掘深层次原因,要找准问题根源,不能避重就轻,不能绕开问题走,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做表面文章,泛泛而谈,是对本职工作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到底是经验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或者是消极怠工?往年是先进,今年班子一调整,工作就严重滑坡了?”

“我要郑重提醒有的同志,不要以为中央加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经营,就是放松公粮征购工作!粮食问题,永远是大问题,是关乎老百姓吃饭活命的头等大事,是关乎全局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请杳踪镇回答,到底能不能完成今年夏粮征购总任务?什么时候能完成?”

首节上一节15/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