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49节

意识到这一点,闻同惊出一身冷汗,暗道不虚此行。

“在要饭方面,扶贫办要比你们专业,这样吧,我让扶贫办的老贾配合你们。需要我出面的话,你提前约。”既然闻同说信息是赵达成提供的,金光明就不能亲自插手此事,那不是和一把手抢功嘛,但是打一颗钉子进去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扶贫办参与进去了,就有一份功劳,而扶贫工作是由他分管。

闻同又是一愣,心里服气,暗道真是厉害呀,抬出赵书记来也让他给找到插手的机会。自己还是太不成熟了,虑事不周。

闻同借口要赶回镇里,辞掉了金光明中午的饭局。他原本还想到牛佑才、闻灵娇办公室去一下,加温一下感情,听府办的人说两人都不在才作罢。关系是走出来的,到了县府没特别的事也应该去看看领导。

目送闻同离开,金光明若有所思。对于闻同他颇感意外,未曾想到这个“市府好笔杆子”并不是绣花枕头,表现得十分成熟稳重,充满热情又不轻狂,也不乏生存的智慧,竟就抗住了风浪站稳了脚跟。他有一个直觉,这个年轻人将来绝不会简单,必定会有不凡的成就。

金光明曾经想,要不要向闻同示好,主动改善和闻同的关系。他的这个想法一度很强烈,都有了相应的安排,但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他之所以改变想法,是因为阮洪通,不敢让阮洪通生疑和不快。闻同此前是市长陈照东的秘书,而阮洪通和陈照东并不亲近。

回到镇上闻同向周广仁汇报了金光明的安排,言语间颇为自责。

周广仁对县里的情况烂熟,经验丰富,体谅地安慰他道:“没必要这么想,金光明分管扶贫工作,这事真要完全绕开他也不合适,只要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就可以。再说就是没有这空子,他也能找个其它借口插一脚的。金大狡猾得很,比金二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第71章 及时反省

闻同心道,金光辉和他哥金光明比,的确是远远不如。不过,金光明的提醒是正确的,原来的申报方案的确需要做大的修改。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能再过于自信了,凡事还是在会上大家议一议的好。

回到自己办公室,闻同心里仍然难以平静,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他把房门关上,静下心来仔细理了理,慢慢回过味来。既然金光明能发现这个漏洞,以周广仁这样的老油子,岂能看不出来?可他事先没有提醒自己,那是什么意思?

他再细细一想,感觉是自己近来表现得太抢眼了,大概已经威胁到老周在镇里的威望,他是要借这个机会让自己受点挫折,敲打敲打自己吧?这么想着,他忍不住心里发冷,暗暗自警要注意了,要低调一些。

随即他又想,赵书记那里想必也已经看出来了,是顾及年轻干部的脸面没有当场指出来吧?

自己还是太嫩了,他想。

次日上午,周广仁主持召开镇党政联席会,唯一的议题就是讨论申请省建设厅挂钩扶贫点。闻同吸取教训,以听为主,很少发表意见。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争相发言。扶贫还不容易么?需要扶助的项目太多了,真要一一列举出来只怕连中央政府的扶贫办也会被吓退。

周广仁始终自如地掌控着会议的进程,这种感觉很好。争论了一上午,最后由他统一思想,就以山区村村通电工程作为申请扶贫项目。

吃过午饭,闻同带着农业副镇长杜子坤赶往县扶贫办,面见贾主任。杜子坤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县扶贫办对口联系人。

老贾黑瘦黑瘦的一个人,一副穷苦相,县委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算是选对了人。

扶贫办是个冷门单位,养老的去处,老贾也就没有那些热门行局一把手的傲气,吸的烟只是一块五一盒的“精品乐水”。宾主双方客套了几句后,杜子坤就把修改后的申报材料递给他。

“贾主任,你先看看材料,帮我们把把关。”闻同客气地道。

老贾戴着老花镜慢腾腾地翻看着材料,嘴里美滋滋地吸着闻同递上的红塔山,“嗯、嗯”地含糊应着。闻同见他无暇理会自己,也就不再多话,把杜子坤拉到门外,低声吩咐他去买条红塔山来。来时走得匆忙,他和杜子坤都没想到这茬。

杜子坤回来时,老贾还在慢条斯理地看着材料,闻同则坐在旧木椅上翻看着云缈日报。报纸经济版刊发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他,不是文章内容有多吸引人,无非是国企改革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官样文章,而是文章的作者是季灵筠。文章行文流畅,笔风大方活泼,闻同脑海中很自然地浮现出季灵筠热情奔放、开朗大方的动人身影,不由地面露微笑。

老贾总算是看完材料,抬头发现闻同在笑,心里很是纳闷,云缈日报还有这么吸引人的内容?

杜子坤连忙把红塔山放到他桌上,老贾顿时双眼放光,激动得都有些失声。从来没有人这么重视他,给他送这么好的烟。他这个样子,倒让闻同、杜子坤有些同情。闻同甚至有些恶意地想,这样一个人在金光明手下做事,真不知道给他摆弄成什么样子。

受到红塔山的刺激,老贾的责任心被空前地激发出来,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真正有意义的没有几句。碍于他年纪一大把,闻同也不好甩手走人,只得耐下心来应付着,心里早后悔开了,干嘛要送他红塔山,弄得这老同志越发地话多,不是自作自受么!金光明不去演小品真可惜了,就这样的机关老板凳还“专业”!

老贾显然不这么想,闻同、杜子坤告辞时,他很客气地一直送到楼梯口。这两个年轻干部不但尊重老同志,还虚怀若谷,很难得呐!

周五下午,赵达成亲自率领县委办陈主任、周广仁、闻同、老贾,分坐着两台车一起赶赴省城江映。周广仁耍了个心眼,赵达成本不想带上陈主任的,是他建议带上的。陈主任跟着来就会带着公关费,镇里可省去一笔大开支。

一行人到达时,万有芳已经在建设大酒店等候,房间订好了。在江映赵达成就低调多了,不再象在县里时那样端着架子,紧紧地拉着万有芳的双手连声说“麻烦万总了”。

万有芳已经预付过房费,赵达成说什么也不同意,坚持由县里承担。闻同拉着万有芳的助理去酒店总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陈主任很会办事,拦下了他,安排司机和那位助理一起去。闻同毕竟是一镇之长,让他亲自去办这事不合适,更何况此行之事是他首倡的,赵达成对他可是颇为欣赏的。

建设大酒店是省建设厅的物业,是省城有数的高档酒店,房费贵得吓人,一个标准间一晚上就顶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在赵达成的要求下,只在这里开一个标准间,其余人全部住到斜对过的建设招待所去。他并不在意此举会不会丢面子,此行是来争取挂钩扶贫点的,一帮人却浩浩荡荡地住到四星级酒店,岂不是笑话?

只开一个标准间,自然是赵达成住了,连陈主任都要住到招待所去。闻同没敢去招待所,寻了个洗手间擦把脸后就回到大厅等着。赵达成很快就下来了,带着闻同亲自去接龚方和。陈主任留下来安排接待事宜。

龚方和在边湖时,就和赵达成相互认识,不过没什么特别的交情。他是个爽快人,坐着赵达成的车就来了。大约等了半个小时,汪副厅长才赶过来,进门就冲龚方和连连道歉:“龚副主任,各位,实在抱歉,久等了!”

龚方和虽然身在官场,却更象一位学者,没有介意他的晚到。建设厅不比政研室,有实权,应酬多,汪副厅长倒不是故意摆谱晚到。

第72章 受挫

在安排座位时,汪副厅长是今晚的主客,理应坐首位,但他坚决请龚方和坐,自己次位相陪。

汪龚二人虽说都是副厅级,但龚方和在省内外理论界地位崇高,年龄也比汪副厅长大近十岁,更主要的是龚方和是省委领导身边的高参,深受省委领导信任。

汪副厅长之所以肯和望水县这些素不相识的官员见面和吃饭,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龚方和过来捧场,可不光是万有芳的面子。

两位副厅级干部在座,陈主任、周广仁、闻同、老贾四人就极少说话,基本上是赵达成代表县里唱独角戏。对于赵达成这样的基层干部来说,手握实权的汪副厅长更有价值。而汪副厅长已经是省内高级干部,想的是通过龚方和结识省委领导。他们各有所求,说话的重点对象就反映了目的。当然,赵达成是老江湖,自然不会冷落了特地过来捧场的龚方和。

万有芳身份特殊,和汪副厅长熟识,也与龚方和相互认识,就不时地插几句话,四处逢源,八面玲珑。

汪副厅长似是对闻同颇感兴趣,几次主动和他说话。万有芳事前已经向他详细介绍了闻同的情况,尤其提到《云缈决策参要》上的那篇轰动性文章。汪副厅长就是在听说省委主要领导很重视这篇文章后才特意去找来认真读了几遍,深觉水平很高,极具价值。而且他听万有芳讲,龚方和之所以肯来捧场,并不是看赵达成的面子,完全是闻同在其中做了工作。现在看到本人,他发现闻同并没有一般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所特有的少年得志心态,表现得沉稳谦逊,不由得对闻同心生好感,更有些好奇。

来之前汪副厅长已经赴过两个宴请,都在建设大酒店,酒已经喝到半量。除了接受赵达成敬的一杯酒,又敬龚方和一杯后,他再也不肯喝,大家敬过来时只象征性地端端杯子。这是上位者的特权,别人不会指责。

龚方和虽然酒量不错,却酒风文雅,不过量。大领导这样,这酒就喝不起兴,众人都老老实实地陪着以吃菜为主。

结束前,赵达成代表望水县委、县政府,邀请龚副主任和汪副厅长到望水县、杳踪镇视察。杳踪镇是省委政研室的工作联系点,龚方和答应适当的时候亲自去看看。汪副厅长的话就含糊不清了,只说有机会一定去。其实对赵达成来说,搭上汪副厅长更重要,能不能申请到扶贫点他并不特别在意。

龚方和有心帮闻同,主动做起了托,对赵达成道:“老赵,你们把汪副厅长请出来,不会就为了吃一顿饭吧?”

赵达成趁机道:“我们哪敢就为了一顿饭把领导请出来,是有重要工作汇报。”

汪副厅长笑道:“龚副主任,你是省委领导,可不能这样啊!”

赵达成向闻同打了个眼色,示意他赶紧说事。之所以由闻同而不是周广仁或老贾,这一是考虑此事是闻同首倡且龚方和是捧他的场而来,二是老贾、老周毕竟没见过大领导,没登过大场面。

闻同把精心制作的申报材料恭敬地递到汪副厅长手中,站在他身边两步处,不疾不徐地道:“汪副厅长,我们杳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迫切希望申请省建设厅的挂钩扶贫点,由我向您汇报具体情况……”

“我镇经济落后,全镇山区面积占六成,共一百七十五个自然村,山民人口大约两万五千,超过全镇总人口的三成。山区村庄最急迫的问题是没能通电,村民们普遍使用煤油灯照明,无法使用家用电器。由于没通电,山民只能到山下辗粮食,偏僻点的村子还在使用畜力拉石磨。山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从根本来看,制约山区发展的主要还是自然条件,交通落后,人均耕地面积有限。我们的根本性解决思路是,纳入全镇环保农业发展规划,利用山区旱地、林地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镇里招商引资发展工矿业,吸引山区人口出山就业和定居;规划山区修路……”

“我们的山区风景优美,我们的山区人民很纯朴,殷殷盼望您去作客!”

大家听到最后一句,都会心地微笑起来。

闻同没有长篇大论,简洁明了地表明意图就收住了话头。在呈报给汪副厅长的材料里,第一页就是全镇及山区概况,以及实现山区村村通电工程的急迫性、重大意义与投入预算。随后是详细的资料,包括山区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总体规划及各自然村的详细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推进计划,以及山区修路的规划。

首节上一节49/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