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116节

因此,赵一局长对洪继宗副局长特别关照,很多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洪继宗副局长最后还是要回总局的,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底线,也就是挑战自己的权威,自己也没有必要得罪他。

但现在正气园地下车库改造方案,洪继宗副局长居然否定了,而且还是白纸黑字的公开否定,这点赵一局长就接受不了了。

虽说洪继宗副局长说的在理也是客观事实,但难道只有你洪继宗副局长聪明些能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别人就愚蠢些看不出其中的这些问题?

“嘿嘿,既然你能做初一,我也能做十五!你洪继宗这样不尊重我,你可千万别让我抓到什么!”赵一局长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赵一局长虽说是一位厅局级领导干部,但他的心眼却比针眼还小。不但管事特别细,也特别具体。在他手下工作,不管是副职还是一般下属,都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赵一局长的胸怀,甚至不不如他的老婆。有一次他老婆没有经过他同意,调用了他的专车,他非常生气怎么也不肯放过,非得要找一个说法不可。

“是哪个给你的权力?你凭什么不经我的同意调用我的专车?”赵一局长并没有是她是自己的老婆就算了,气势汹汹地质问道。

显然,赵一局长气愤的并不是他的老婆擅自动用他的公车办私事,而是生气她没有请示他批准就擅自动用他的专车。

他的老婆开始还无所谓的,以为没有什么事情;后来感觉不行了就开始撒娇,以老婆的身份撒娇;但他还是不依不饶的,她最后只得象个下属一样对他正式认错道:“我错了,赵局长!我不该没有经你批准就擅自调用你的专车。我错了,请你原谅!”

“想当初,毛勇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最后在我面前还不是服服帖帖的。你洪继宗算什么,你比毛勇可差多了。你心里难道不清楚,我平时尊重你对你好,只是关照你,不与你一般见识,并不代表你真的能做什么。我给根杆子你还真的就想上天啊?”

“嘿嘿,你洪继宗虽说是总局来的,但你毕竟只是副局长,只是我的助手。我尊重你,你就是副局长。我不尊重你,你什么也不是。”最后,赵一局长狠狠地说道。

从此,赵一局长就暗暗地用上了心,默默地观察着洪继宗副局长的一切。后来,赵一局长终于抓到了洪继宗副局长的把柄,让他提前结束了交流工作,灰溜溜地离开了江南局。当然,这是笔者另外一部小说的内容,在此略过不提。

洪继宗副局长是总局交流下来的干部,在江南局最多工作过三五年,最终还要回总局去的。他在江南局没有什么个人恩怨,一切都从零开始,他只要自己工作生活开心就行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是不会与哪个过不去的。

洪继宗副局长曾为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及正气物业公司“工程成本问题”出尔反尔,先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明确指出“里面存在什么问题大家都清楚,没出指出来只是为了顾全某些人的面子”。但没有几天却又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全心全意地支持那种做法,只是因为他享受了董昕主任的“全方位服务”。

洪继宗副局长曾为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交通专项经费严重超支”,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严厉批评龚仲,完全忘记了龚仲只是办公室主任,交通专项经费与他根本搭不上边,同样只是因为他享受了董昕主任的“全方位服务”,而昧着良心拿龚仲当替罪羊。

洪继宗副局长曾为了龚仲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不能与江南局其他二个事业单位一样享受绩效奖金有失公正”,“在交流干部福利待遇问题上不能一视同仁有失公正”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上以权势压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只是为了不想挑战赵一局长的权威。

只怕洪继宗副局长做梦都没有想到,他难得心血来潮为江南局大多数干部职工做一次好事,却无意之中触犯了赵一局长、董昕主任他们的利益,被赵一局长暗暗地记恨上了,为自己以后的官场生涯栽上了刺。

其实赵一局长真的冤枉洪继宗副局长了。他当时看了那个呈批件后,根本就没有想得这样复杂。他看到这个呈批件的草拟人是龚仲后,心里非常气愤地说道:“这个龚仲怎么搞的,还是什么财务专家,连起码地财务制度都不懂,居然搞出个这样的方案出来!”

想到这里,洪继宗副局长毫不犹豫地提起笔,“涮涮涮”地在上面签署了否定意见,然后打电话要秘书科将那个呈批件拿走,心里压根儿根本半点都没有想到要挑战赵一局长的什么权威。

要是董昕主任知道他苦思冥想精心策划机关算尽的这个方案,最后洪继宗副局长是因为看到草拟人是龚仲而签署否定意见,他只怕后悔得肠子都要悔青了还要悔上几悔。

老天有时也是公正的。董昕主任以权势压人,将本不属于龚仲的工作,强行压迫给他做,也因此让他失去了几乎就要到口袋里的财,这也可能是老天爷给他的一种惩罚吧。

也许是有某种感应吧,在赵一局长因正气园地下车库改造方案被洪继宗副局长否定而发脾气的同一时间,纪检组长毛勇也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心情莫明其妙地躁动起来。

毛勇组长回到江南正气管理局快一年了,他是交流出去七年多后才回来的。这七年多来,毛勇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

毛勇在事业上倒没有什么变化,交流出去前是江南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七年后回来时还是江南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只是在江南局党组成员中的排位发生了变化。毛勇交流出去时是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交流回来后,他的位置上升到了现在的第三位。他的前面除了赵一局长外,还有伍钢副局长。

毛勇组长的人生真正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他的家庭。不但是他的孩子,还有他的老婆。在外交流期间,他与他的妻子走到了尽头,他们的婚姻提前终结了,他的家也因此不存在了。

在外交流期间,他的孩子只有十一岁。十一岁的孩子,正是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不但有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更学习定型的关键时期。

毛勇组长痛定思痛后认为,他的婚姻提前终结,他的家庭异常破裂,虽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与长期交流在外更有直接的关系。

交流出去问题不大,但交流时间长就有问题了;交流出去问题不大,但交流的地点离家太远就是问题了。

由于在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外地交流,不管是在工作上、时间上,还是在资金上,毛勇组长回家都很不方便,一年到头那真的是难得回一次家。

这样一来,毛勇组长不但没有履行丈夫的责任,更是愧对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他是完全没有关照到,更别说周末陪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玩了。

一转眼间,他的孩子就十七八岁了,最是逆反心理严重的年龄。他的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他的孩子不得不提前终止中学时代,到一职业技术学院学一门手艺。

他的老婆呢,“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是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真理,不但形象更切实情。他交流出去时他老婆不到四十岁,正值那个特别强烈的年龄。

“你陪孩子去过公园没有?你与孩子到过游乐场没有?你去学校开过家长会没有?你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姓什么吗?”

“你做过家务没有?你辅导过孩子的学习没有?我生病时你在哪?我最需要你照顾时你在哪?我身体上的累你知道吗?我心理上的辛苦你懂吗?”

面对妻子的质问,毛勇没有任何话说。他更没有埋怨妻子,虽说她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他最后净身出户,将家里所有的存款与几套房子,全部给了妻子,并独自承担扶养孩子的义务。

(各位书友,这几张写得比较虚,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为主,主要是本书快要结束了,小道想尽可能将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故事多交待一些,使他们的命运暂时告一个段落。至于主人公龚仲的最终命运如何,小道将在《正气》系列第三部中以另一种风格演绎,届时敬请大家光临指点。)

第一百七十六章 站好队伍

毛勇组长心里非常清楚,他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拜赵一局长所赐。都是赵一局长滥用手上的权力,借干部交流政策规定,将他连续二次交流到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外地,让他长期不能回家所致。

但多年来的官场生涯洗礼,残酷的权力斗争,特别是第一次交流到期后,他没有按规定回到江南局,而是又被无情的来了个第二次交流,这些血的教训让他的心智慢慢成熟了,早就非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

毛勇组长不但没有将这一切表露出来,反而还对赵一局长非常尊重,并听从在总局工作的好朋友们的建议,亲自到赵一局长办公室去了一趟,来了一个口头上的认错,对以前的所作所为表示歉意。

“赵局长,您是我的领导,请您原谅我当年的年轻气盛,做出了一些有损您形象的事情,特别是不应该在局党组会议上与您对着来,我对我的冲动表示遗憾,我向您表示歉意,我诚恳地请求您原谅我!”

听到毛勇组长这样说,赵一局长一下子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在他的心目中,毛勇组长一直是年轻气盛,还从来没有这样低调过,更谈不上说什么赔礼道歉认错了。

“呵呵,都是为了工作嘛,都是为了工作嘛。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对不对的。呵呵,呵呵……”赵一局长虽说是官场上的老麻雀了,但面对着与自己斗争了多年,多次让自己难堪的毛勇组长,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说心里话,毛勇组长虽说多次顶撞自己,但赵一局长从心里还是佩服他,甚至还有些畏惧他。毛勇组长说话办事有条有理,不管是做事还是说理,都能够有条不紊,很多时候都让赵一局长没有话说。

但毛勇组长越是这样,赵一局长越是不喜欢他。更让赵一局长最气愤的是毛勇组长不尊重他,有时不分场合公开顶撞自己,最后发展到在局党组会议上与自己拍桌子起来,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为什么听话的没有能力,有能力的却不听话?”赵一局长常常感叹道。只是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一样,也犯了一个机关领导干部的通病,那就是“妒才”。

在机关里,作为一个下属,怎么在自己的领导面前准确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的领导欣赏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问题。

太庸才了肯定不行,但太聪明能干了也不行。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让领导干部欣赏你的聪明才智,但又不要让领导干部产生妒才的心理。

这当然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如果你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潜规则,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度,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聪明,什么时候应该糊涂,那你肯定会混得有滋有味事业有成。

只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做起来却千艰万难。因此古人才感叹说“难得糊涂”,由此可见做事难做人更难的道理。

毛勇组长诚恳地看着赵一局长,但心里却在不停地冷笑着。他是听了在总局工作朋友的规劝,本着“嘴上不吃亏”的原则,对赵一局长说这番话的,但这并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赵局,说心理话,这么多年来,我遇到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一个单位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要以一把手为中心。”

反正说好话不要付出什么,既然你赵一局长喜欢听“婊子话”,毛勇组长就不要本钱的又送了几句。这几年血的教训,早就让毛勇组长的心智磨练得如鹅卵石般圆滑。

首节上一节116/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