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71节

董昕主任开导似地说道:“龚主任,我觉得你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局机关行政处室干部职工对比,不应该与我们中心的干部职工相比。你与中心的干部职工,是二种不同的身份,二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一年少近二万元的收入,相当于半年的工资,几年下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再说,这还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这还涉及到自己尊严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江南局领导尊不尊重自己的问题,龚仲当然不会就此打退堂鼓。

他据理力争道:“董主任,我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职工,当然只能与中心的干部职工比。不管怎么说,同一部门工作,为什么那些工龄没我长,职务比我低,年龄比我小的同志,收入却比我高?这难道正常吗?”

没待董昕主任接话,龚仲继续说道:“再说,我是交流干部,我的个人待遇应该按局里制订的这个文件执行。现在,整个江南正气管理局,有几十位交流干部,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与别人不一样?就是我们中心的小黄也与我一样是公务员身份,为什么她却执行另外的政策?为什么人事处制订的这个政策在我面前却不执行?”

小黄,是公务员系列里的工勤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公务员同样的待遇。她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时,人事处按江南局内部交流干部管理办法,将她按事业人员性质进行工资套改,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所有待遇。

而江南局其他交流干部,在江南市内交流的,则按人事处制订的交流干部管理规定,与小黄一样进行套改,享受工作单位的一切待遇;交流到江南市外的,则政策内的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由派出单位发放;政策外的津贴补贴福利,由接受单位发放。

可能是想到了这几年来受的委屈与不公正,龚仲情绪有些失控起来。只见他越说越激动,声音越说越大起来,没有再顾忌董昕主任的什么面子,连续问了董昕主任三个“为什么”。

但董昕主这次脾气出奇的好,他并没有因为龚仲的激动而生气,他仿佛爱莫能助地说道:“龚主任,现在社会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唉,这只怪你命苦,你就多多理解吧。”董昕主任说完后,就把手上龚仲收集的那些资料递回给龚仲。

见到董昕主任这样,龚仲知道在他这里不会有什么结果了。他接过董昕主任递回来的资料后,就站了起来说道:“董主任,我想就这个问题去找一下局里,看人事处、财务处他们怎么说。”

龚仲这样说,有二个目的。一是尊重董昕主任。毕竟他是中心的一名干部职工,到局里反映情况,肯定是一种越级行为。现在很有必要当着董昕主任面,把话说清楚;二是侧面表示不满。要知道,这个问题表面上说是他龚仲的个人问题,但实质上却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问题。现在董昕主任刻意回避,他当然不能理解。

要知道,董昕主任出面处理,是一种公事行为,是公对公;龚仲个人出面申诉,则是一种个人行为,是私对公。这二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取得的效果将截然不同。但现在话说到这个份上,龚仲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上下之梁(6)

看到龚仲离去的背影,董昕主任轻轻地摇了摇头,有些感叹地对自己道:“龚仲虽然说的在理,但政治上太不成熟了,也不明白官场上的是非黑白是可以颠倒的。他那案子的事还没有最后了结,此时此刻却提出个人问题,实在是太不知时宜太不理智了!”

但董昕主任却不会把他的这种感叹告知龚仲。刚刚龚仲申诉时,他确实也曾有过一瞬间的心软,一时良心发现,想为龚仲的不平出面。但一想到赵一局长他们,董昕主任就打起了“退堂鼓”。

董昕主任知道,赵一局长他们只要言起树大明等人,就想到“黑山事件”;只要想到“黑山事件”,就控制不住要骂人。龚仲只是他的普通下属,与他没有特殊关系,他当然不会为了龚仲的利益,也不敢为了龚仲的利益而冒险。

却说龚仲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真的感觉好无奈。现在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白纸黑字的文件摆在这里,为什么就能不执行?江南局有几十号交流干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一个特例?中心的小黄与自己一样的身份,为什么她却能享受不一样的待遇?

龚仲也曾想过,董昕主任这样推脱,是不是因为“黑山事件”影响,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面。但龚仲又想到,案件是案件,该怎么处分就怎么处分,与执行制度规定,自己应该享受什么福利待遇,这完全是二回事嘛,根本搭不上边儿嘛。

龚仲冷静了一会儿,就拿着自己收集的材料,来到了财务处马建设处长办公室。龚仲认为,撇开私人关系不说,他的工资是由财务处发放的,从这方面来说,马建设处长有责任有义务回答他的问题。更何况他是财务处出来的,平时与马建设处长工作上接触非常多。

龚仲简单地说明了来意,然后将自己收集的材料递给马建设处长,最后说道:“马处,遇上树大明的事件,影响了我的进步,这是我命苦,我认了。但现在局里在个人收入上也这样对待我,我就有些想不通了。这既不符合局里的制度规定,也不符合局里的内部实际做法。”

马建设处长没有接过龚仲的话,而是认真的看起龚仲收集的资料来。人事处制订的那二个关于交流干部管理办法的文件,马建设处长当然知道。因此,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然后就认真看起龚仲编制的那张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职工收入对比表来。

在这个对比表中,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三十多位干部职工一年的收入项目及总额,清晰地反映在马建设处长的眼前。龚仲的收入比哪些人少,为什么会这些人少,哪些政策外津贴补贴没有享受,都清晰地展现在马建设处长的眼前。

马建设处长知道,龚仲反映的情况属实。按龚仲的学历、资历、工龄、职务,龚仲的收入应该比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高。龚仲快三十年工龄了,担任科级干部有二十多年了,取得会计师资格也快三十年了,但他现在的工资收入却比中心一个不到十年的工人还低,这当然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但马建设处长没有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边看边冷静地思考起来。龚仲要是不遇上树大明“黑山事件”,他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马建设处长每每想到此,心里就为龚仲惋惜。龚仲曾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朋友。龚仲的能力与人品,他比谁都清楚。

马建设处长与董昕主任一样,同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赵一局长对“黑山事件”的态度,马建设处长比谁都清楚,特别赵一局长是对于“黑山事件”的当事人的态度,马建设处长比谁都清楚。

尽管龚仲是他的朋友,尽管他清楚龚仲的人品与能力,但马建设处长也只能选择在内心惋惜,而不敢有任何公开的表露。现在面对龚仲收入上的不公,尽管他有能力出面处理,但马建设处长内心不禁犹豫起来。

如果不出面处理,良心上过不去。如果出面处理,就会触动赵一局长那根敏感的神经。马建设处长清楚地知道,现在不管是哪个人,只要在赵一局长面前提起树大明、方建军、方丽红等人,包括龚仲这个开始的“参与者”,现在的“知情不报者”,赵一局长就会莫明地发火。

在良心与利益面前,到底如何选择?在职责与利益面前,应该如何选择?马建设处长为难了。如果自己出面处理,肯定能够为龚仲争取他应该得到的利益。毕竟白纸黑字摆在这里,江南局其他几十号交流干部的做法摆在那里。但如果这样做,自己可能就要被赵一局长批评,甚至可能狠狠地骂一顿。

马建设处长内心的犹豫,并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他经过反复考虑,最后对龚仲开导道:“龚主任,你的这个情况我理解,你反映的情况也属实。但你就想开点吧,就当是打麻将输掉算了,不要再找别人了。”

看着龚仲离去的背影,马建设处长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叹了一口气,又开始做自己的事。

从马建设处长办公室出来后,龚仲并没有立即去人事处,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董昕主任是直接将问题踢给了别人,马建设处长是婉转自己算了。他们二人表面上是不同的态度,但实质上是同样的态度,那就是不愿意出面处理。

对于董昕主任的态度,龚仲内心虽说不认可,但多少还是可以理解。毕竟他与董昕主任只是纯属的上下级工作关系,而且还因为财务管理上的事,自己与他关系还有些紧张。想要他出面帮自己的忙,那确实是困难的。

但马建设处长就不一样了,他曾经是自己的朋友,在财务管理上,龚仲也是尽心尽力支持他帮助他。以前树大明与马建设过不去时,龚仲也曾做了不少工作,说了不少公平话。就是现在,哪怕自己处于事业上最低谷时期,龚仲还是尽心尽力支持马建设的工作。

但现在面临龚仲收入上的不公正,文件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江南局几十号交流干部不一样的待遇摆在那里,马建设处长居然劝自己算不了,就当是打麻将输掉了,这明显是一种不关心自己的态度,龚仲有些接受不了。要知道,这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到人的尊严问题。

想到这里,龚仲不禁有些伤心,有些无奈,更有些愤然。毕竟案件是案件,怎么处理都可以理解。就是退一万步说,这是对自己的处罚也行。总不能象现在这样莫明其妙,没有任何理由任何说法,克扣自己的政策外津贴补贴,就连已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而其他交流干部都在执行的文件也不执行。

难道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个堂堂正正的厅局级行政机关,就没有公正可言?就找不到一个敢于说真话的领导?是听马建设处长的劝,就当打麻将输掉算了?还是争一口气,继续找领导交涉?龚仲不禁陷入了极端的困惑之中。

这几年来,龚仲的命运是苦涩的。虽说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单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江南局的干部职工。但从树大明等人搞出“黑山事件”案件后,江南局的大部分干部职工,包括以赵一局长为首的局党组,很快就忘记了龚仲的帮助与付出,也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感恩之心”。

龚仲的命运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从“天上”掉到了“地狱”,被江南局党组打入了“冷宫”,头上还不时被那些“落井之石”无情地砸伤。对于这一切,龚仲除了默默地承受外,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一如既往地帮助江南局及其干部职工。他相信最后以赵一局长为首的局党组,会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

龚仲内心想道:“在黑山案件中,虽说江南局干部职工,包括以赵一局长为首的局党组对自己不公正,过分地相信树大明等人,无限地夸大自己的责任,彻底否定自己一切,一棍子将自己打死。但龚仲多少还是能够有一点点理解,毕竟这案件还没有最后了结,自己或多或少与那案件粘了点腥味。”

“但现在个人收入上,以赵一局长为首的江南局党组,却公然不执行已发布的制度规定,不顾其他交流干部的实际做法,没有任何理由的克扣自己的政策外津补贴,龚仲就不可能容忍了。这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的尊严问题,这是明显地没有原则地欺负自己。”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在人格尊严方面,连神佛也有怒目金刚,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尊严,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行尸走肉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龚仲愤然地想道,这不是自己的错,而是江南局的错,是江南局领导的错,是江南局党组的错,是赵一局长的错。不能就这样算了,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争一口气,龚仲最后决定拒绝马建设处长的好意,继续为了自己最基本的“公正”斗争下去。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不是他龚仲能考虑的了。但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争取了,自己就对得起自己的尊严了,内心就没有什么愧疚了,人以后也会活得坦荡了。

第一百二十章 上下之梁(7)

龚仲没有直接去找人事处长,而是拿着自己收集的资料,先来到了人事处劳资科。劳资科是江南局负责干部职工工资管理的职能部门,江南局所有在编干部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福利费,全部由劳资科负责。龚仲想先到这里了解具体情况,看这个职能部门对于他的情况有什么具体的合理的解释。

在行政机关里,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是负责单位内部的人事、财务与纪检工作职能部门。这三个部门是特殊的部门,控制着一个单位的核心部分。

而一般单位的领导,对这三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绝对的嘴紧,绝对地听调摆。至于工作能力,德性人品等方面,往往不是主要的。

这三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必须经过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上任。他们往往是单位的中层骨干,是领导圈子里的核心人物,有的甚至还是班子第二阶梯备用人选。

江南正气管理局人事处负责劳资工作的是一位享受副处级待遇的袁姓男同志,他为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多言多事,平时很少主动与人接触。而很多单位的领导,都喜欢把这种性格的同志放在这些部门。

龚仲在财务处工作时,与袁科长打交道比较多,对他非常了解。袁科长听了龚仲的来意后,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拿着龚仲收集的材料认真地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那位袁姓劳资科长把材料看完了,没有任何表情地对龚仲说道:“龚主任,你的工资津贴补贴发放没有错误,我是按局里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的,没有任何问题。”袁科长说话的语气,是长期在这个部门工作养成的。

龚仲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他说道:“局里制订了二个交流干部内部管理规定,局里现在也有几十号交流干部,但我的工资津贴补贴既没有按这二个文件来执行,也没有与其他交流干部享受一样的待遇。”

那位袁姓劳资科长没有任何情绪,很平静地说道:“江南局是有几十号交流干部,但他们享受的是行政单位的待遇,没有享受事业单位待遇。你是公务员,只能享受行政单位的待遇,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待遇。”

龚仲当然知道那位袁姓劳资科长所说的情况。目前江南局虽说有几十号交流干部,但他们都是从行政单位交流到行政单位工作。而从行政单位交流到事业单位工作,目前整个江南局系统只有龚仲一个人。

龚仲说道:“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小黄,他与我一样也是公务员系列,但他交流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时,却是按这二个交流干部管理规定,按事业单位工资进行了套改,享受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所有待遇。这又是为什么?”

首节上一节71/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