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第1809节

他想以冷淡的这种形式,给自己时间,在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他不想做任何事,包括他不能让丁一怀孕。他明明知道丁一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思想上,都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但是他不能,那个时候,他真的是有心理负担,所以,他在寒天锻炼完后,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下,把自己弄成了高烧,这样,丁一精心准备的那几天就这样过去了,尽管她很遗憾,但还是她的身体和未来那个生命的健康最重要。

丁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发的高烧,为此,他感到内疚,但是没办法,当时在那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他真的无法孕育新的生命,他都不知道自己往下该怎么走,怎么会再让一个无辜的生命受到连累对此,他有着剜心的经历,妞妞就是最好的例证

尽管他跟丁一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但是他还是从大局出发,继续跟省委请示,将彭长宜调到阆诸,调到自己的身边,事实上,把彭长宜调来是正确的,而坚持跟省委请示,让彭长宜进班子也是正确的,彭长宜的到来,对巩固江帆的领导地位,稳定政局、深化实施他的执政理念起到了重大作用。

就拿令他挠头的常委搬下楼集中办公这件事来说吧,这件事看来事不大,甚至交给政府秘书长就能完成任务,用一个常务副市长亲自做这件事,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但那是在没有任何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于非常看重这次搬迁工作的江帆来说,他需要的不是机械地完成装修和搬迁的任务,而是要做到尽善尽美,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将来哪怕过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回顾这次搬迁,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廉洁的现象都不能有,如果一旦真的出现这样的丑闻,那么就和他的节俭型政府背道而驰,就会为新形象抹黑,所以,这么一个重要的工作,他只有交给彭长宜才踏实,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交给彭长宜来做,有些事他就可以拍板做主,不必事事来请示,耳根清净。他相信彭长宜的审美,也相信彭长宜的政治性和原则性,所以彭长宜做这事,比任何人做都令他放心。

彭长宜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所望,从设计图纸到搬家,这件事办得漂亮,干净,利落。他知道班子成员里有也不服彭长宜的,凭什么他来了就能进班子,如果说到基层工作经验,彭长宜在这里是没有什么特别优势的,这里的班子成员大部分都是从基层上来的,包括市政府的两个副市长,大部分人有县委书记的工作经历,其中殷家实就是代表。所以,江帆也有意识把一些能露脸的工作让彭长宜来做,以增强他在班子成员中说话的分量。

比如这次市委出台的两个改革方案和阆诸经济蓝皮书,都是在彭长宜的主持下完成方案的起草工作的。

起草方案的工作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那是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包括走访、调研,还要通晓各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几件事,都是打基础的事,同样是要经受住以后历史的检验。

这么短的时间里,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尽管有他江帆一年时间的积累,但彭长宜的工作效率江帆是非常了解的,这个人对工作有一种先天的敬业态度,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甚至难度越大,越能激励他的斗志,要知道,同样是从基层上来的干部,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这个问题,在彭长宜头来的时候,他就跟樊文良探讨过彭长宜这个人,樊文良除去有一点担心外,其余对彭长宜什么担心都没有。

樊文良担心的也恰恰是王家栋担心的,他们担心两个好朋友到一起合作,未必能处好。樊文良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这种担心,他不想给江帆做这样的心理暗示,但江帆是个明白人,他能体会得到樊文良的这种担心。

樊文良做领导高就高在他很少有点明问题的时候,大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你,让你反思问题,今天早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他给你展望了阆诸的工作在全省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排在全省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合适,班子成员凝聚力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程度,这些,他都江帆明确了一个高度,一个必须应有的位置,甚至他跟彭长宜应该怎样合作,怎样抓住这几年的发展机遇,好好在阆诸的历史上留下一个值得后人怀念的时期,一个辉煌的历史局面等等,樊文良都给江帆做了展望。

他总是以高标准来这样要求你,给你定下一个大的发展框架,一个努力的方向,让你的心中充满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自然而然你就会放下个人的恩恩怨怨,带领班子、带领阆诸,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一个没有大局意识的干部是短视的,是没有好的发展未来的。”这是今天早上樊文良说的,当然,樊文良还不知道江彭丁三人的感情纠葛,他指的是殷家实。

这个殷家实的确是一个需要你认真对待的人。他自身问题很少,即便有些毛病但都顾不上大毛病。除去他总是伺机寻找别人的毛病加以打击这一个毛病外,还真没有明显的可以做做文章的毛病。

可以说从申广瑞到聂文东到佘文秀,包括现在的江帆,没有一个不想办他的,但你又很难找出他致命之处,按说这样一个个人问题较少的干部,应该是有上升空间的,但自从他离开县委到了市委这十多年中,他唯一的进步就是从副市长变成了副书记,每一次阆诸政坛动荡,似乎他上位的希望最大,但每一次梦想都落空,这就让他心理很不平衡,一个总以为自己是金子的人,却时时刻刻饱受被埋没的痛苦,这样一个人在你旁边,你必须要时刻谨慎小心,如同驱赶羚羊向前奔跑的那只狮子。樊文良给殷家实做了一个很准确很科学的定义,说他就是丛林世界里的清道夫。

江帆还是第一次听到将政敌比作清道夫的说法,这也是樊文良能成为高级领导的过人之处想想跟他同时代的翟炳德,转业的时候,职位比樊文良还高,但结果却不一样。

今早上,樊文良还跟江帆透露,廖书记对于新提拔上来的干部的工作是支持的,但是他不主张为这些干部扫清所谓的障碍,他说一个领导集体成员里,就应该有“狮子”这样的角色存在,要让领导干部时刻警惕自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有跛腿现象出现,那样机体就会不健康,就会难以服人,难以取信同仁和百姓。所以,从这届省领导班子开始,加大了整顿干部纪律的工作力度,加大了查处干部队伍中违法违纪现象的工作力度,并且赋予了市县两级纪委更大的工作权力。所以,尽管江帆曾经暗示过樊文良,在适当的时候,能否将殷家实调出阆诸,樊文良从不做正面答复的主要原因所在。

...

第37章江帆感到了危机

樊文良只是循循善诱地跟他说:要善于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善于对付路上的绊脚石,有时绊脚石很讨厌,但却能锻炼你对付它、战胜它的勇气和策略,等你到了一定位置、一定年龄再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让你记忆最深刻、最有成就感的可能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对手们,你会因为自己没有败在他的手里甚至战胜他而骄傲,这是最值得你回忆和骄傲的事情。

由此江帆推断,短期内殷家实是离不开阆诸的,从积极意义上来讲,他是自己的教练对象、是官场的清道夫,是追赶羊群的狮子,消极一点来看,这也是上级组织工作惯用的手法,是出于平衡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一个手段,对此,江帆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清道夫”,这个定义很准确,正是有了这个定义,从那一刻起,江帆似乎对殷家实的憎恨减轻了许多。

所以,在这种险象环生时刻有狮子在张着血盆大口等着自己的时候,他真的是无暇顾及自己的问题,而是不得不集中全力,做好方方面面的事,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这才平稳度过了他执政生涯中最脆弱的时期。

阆诸不平静,暗流一直在涌动,这个从他来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佘文秀的倒台,似乎并没有平息这股涌动的暗流,前两天鲍志刚就跟他说,有人说彭长宜是江帆的一条忠犬,江帆之所以把彭长宜调过来,就是利用他,让他来对付别人的。

他很欣慰鲍志刚能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他,这说明在鲍志刚的眼里,他们还是团结的一体,但并排除将来别人会离间他们,因为有些人就善于离间党政一把手的关系,对此,无论是鲍志刚还是江帆,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平时在跟鲍志刚闲聊的时候,江帆都是十分坦诚地跟鲍志刚交心,再三强调党政一把手不和睦的危害。他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在给鲍志刚提醒,免得将来上了别人的当、钻了别人的圈套,阆诸,不能再重演悲剧了。

所以,听到这个说法后,江帆笑了,他记得当时是这样跟鲍志刚说的:“老鲍啊,彭长宜于我、于你、于阆诸来说究竟是什么,以后你就会知道的,我是最了解他的了,他为人真诚,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讲义气,是个可交之人,但你如果不让他服气,他也会给你施以颜色,所以,说他是我的忠犬,我是不认同的,有时候我惹不起他,甚至是不敢惹他,如果说忠,往大了说,他忠于的是工作,忠于的是原则,忠于的是党的事业,这是大忠,忠于的是大义;往小了说,他忠于情义,忠于朋友,这个朋友是和工作上没有关系的朋友,他当年为了救活一个老朋友,逼着大夫抽他的血,一下子抽了800,可是你知道这个朋友是谁吗,就是当年他从市委出去任职的那个单位一个看大门的老头,长宜值夜班,两人晚上经常喝酒,喝成了忘年交,你能想象吗当时一个堂堂的县长,跟大夫大吼大叫给这个老头抽血;还有,老顾,跟了他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一直都在给他开车,但是这个人从来都没给他惹过任何麻烦,没有仗着他的关系做过任何出格的事,从这一点上,你就能品出彭长宜是什么样的人了,当然,他在阆诸官场的口碑你应该也有所耳闻,当初锦安市委领导对调出彭长宜对省委是有意见的,关昊就找到省委,说平调的话他不给,升调的话他不拦着,我记得我跟你说过,他是锦安有名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险情,他就会被派到哪里,平息过很多重大事件,做工作中,是攻坚克难的好手。没错,我跟他的交情也不错,但调他来阆诸,那是组织的意愿,当然,我也是欢迎的。”

在彭长宜这个问题上,江帆从来都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是他到省委要的彭长宜,官场上就是这样,是不能随便向什么人露底的。但是江帆不承认,不代表别人不这么看。

所以他今天早上跟樊文良说:“把长宜要来,对长宜来说,短期之内可能是好事,因为毕竟他是副厅任实职的领导干部,但也有可能因为他的缘故,而让他成为遭受不实之词的攻击对象。”

樊文良当时就说:“每个人都会为成长付出点代价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全赢。”

江帆感觉樊文良说得很有道理,他这话就比较符合他当下的人生。是的,彭长宜来阆诸,固然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但也可能他会因此而受到某些牵连,就拿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称作“忠犬”这件事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彭长宜来,让江帆感到工作顺心多了,他了解彭长宜的执行力,了解他的为人,更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这一点,无需置疑。但有一点,江帆那个时候还有一点赌气心理,就是他想让彭长宜和自己站在同等位置上,接受爱情的检验。那个时候,他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所得是他让步的结果,他就心理不平衡,所以他有这个赌气心理也正常,当然,他现在没有这个心理了,他一个最强烈的心理就是不能失去丁一。

随着最近他们三人在一起聚会的增多,他的这个心理更加强烈了,强烈的同时,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倒不是彭长宜要从他的手里夺走丁一,这个危机感来自丁一。

当然,以丁一的性格,她是不会做出有损科长的事的,但是丁一明显表现出了“逃”的迹象,他听说她最近正在抓紧复习功课,准备今冬明春的广院博士生考试,他太了解丁一了,她这是为自己逃离他、逃离阆诸做准备,尤其是她已经明确地跟自己提出离婚的事,这让江帆感到了危机,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他不加以认真对待的话,他敢断定,丁一,真的会从他的箭下逃走了,而一旦逃走,她不会再回眸了。

丁一一旦离开他,就是彻底离开了,这一辈子,她都不可能以任何其它的身份跟他保持关系,但他敢肯定,丁一会一直跟她的科长保持关系,他们的关系不会改变,也不会终结。

当江帆想明白这一点后,他的危机感就更加强烈。

也许,人都是这样,一旦失去,才知道有些问题的紧迫性,眼下江帆就是这样。

如果他真的跟她离婚,他不发愁找不到年轻漂亮的女人,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他不会再有那种来自心灵上的愉悦,不会再有幸福的爱情,他感觉他这一辈子所有的感情,都被丁一掏空了,都倾注在丁一身上了,他和她已经血脉相连,他这辈子可能跟别人会有婚姻、会有家庭,但不会有那种震荡身心的幸福。

他忽然又想起彭长宜的那把刻着他名字的鬃毛小笤帚,想起彭长宜说的话:别人的东西我不要,我的东西也不会轻易丢掉。

他直到现在都无法断定这话是不是有意说给他听的,但是有一点,对彭长宜这话他是认同的。

一系列的迹象表明,丁一已经决心要离开他了,而且渐行渐远,如果这次他不抓住她的话,有可能他这一生都将失去她了。

面对着两盘他精心做好的焖面和那一碗颜色漂亮的蛋花汤,没有人分享他的劳动和用心,更没人为他喝彩,这种情况,他做的就是再出色、再美味也是等于零。

他忽然想起自己回内地时的夙愿,就是想来阆诸,来阆诸工作,有没有职务都行,无疑,阆诸对他的吸引,就是丁一对他的吸引,他来阆诸,完全是因为丁一,那么,如果他跟丁一离婚了,阆诸对他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弄丢了丁一,不但彭长宜看不起他,就是樊文良都会对他有微词,樊文良也非常喜欢丁一,在亢州的时候江帆就看出来了,但这种喜欢,和性无关,樊文良这样鼎力帮助自己、培养自己,提携自己,多多少少和丁一有关。

丁一以自己独特的美丽和气质、学识和素养,赢得了许多人的心,包括樊文良、王家栋,樊文良容许丁一留在机关,也是跟她的为人有关,而王家栋更是一度希望丁一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就连当时的钟鸣义都不能不说对丁一动过心,包括那个中央宣传部的大下干部党伟,只不过后两者没有机会罢了,彭长宜和贺鹏飞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如果他江帆真的抛弃丁一的话,估计他会陷入众人的不解甚至是谴责之中。

而他,是不可能跟众人解释是因为什么,因为他认为的那些问题,是无法放到台面上说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感到无比郁闷和苦恼。

丁一的行为和袁小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带给他的苦恼就有些相似,所以江帆当初对丁一说给他时间,也是他的真实心理,他希望他在时间中,能想明白,也能观察明白,明白事情的本质,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只是,他这样做的同时,不曾想却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妻子,才让她伤心地搬离他的住处,跟他分居,后来发展到跟他离婚,换锁,到狠狠地咬他。可以说,她咬的这一口,似乎咬醒了江帆,让他必须拿出精力,解决他们夫妻之间的危机,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越是这样想,江帆就越觉得事态的严重,他很想现在就跟丁一好好谈谈,但是丁一最近根本不给他机会,连面都懒得见他,甚至看都不愿看他一眼,可想而知,他这次是真的让她失望和凉心了。

他再一次鸠占鹊巢,把丁一挤走了家门,正午时分,是最酷热的时候,这么热的天她能去哪儿难道又回她爸爸家了细想想不可能,因为小虎刚才打电话来,她的家人已经知道他们在一起了,她没理由一个人回家,她无法面对家人的询问,所以,她是不可能回娘家的,那么,她就是单纯地躲出去了。

他再次感到自己的残忍

他站起身,去茶几上拿自己的钥匙和手包,却意外地发现茶几上放着一张有丁一签字的离婚协议书,显然,这是她悄悄离开前做的,她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是他们唯一可以见面要谈的内容,除此之外,她不想见他。

江帆的心就一阵刺痛,他多一眼都不愿看那张纸,更没去动它,拿起钥匙和手包就走了出去,还是那天的那个心理,他不能因为他在,而让丁一在外游荡忍受酷暑,说实在,他不忍心。

餐桌上,那两盘焖面和一碗蛋花汤他没动一下,兀自留在了桌子上。

走出大门口,他关严大门,刚要转身,就听到邻居家二楼上传来一个稚嫩的童声:“锄禾日当午”

一个男子温和的声音紧跟着响起:“汗滴禾下土”

“汗滴禾滴禾”这个稚嫩的童音显然绕不过来。

首节上一节1809/27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