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720节

狂!真狂!五点五个亿仿佛是扔出去五十块钱一样,没等邓华反应过来一行人扬长而去,不愧是四九城数得着的红代!秦汉江身边的一位一呲牙:“好好干小子,只要帮哥哥们赚到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看好你呦!”另一位潇洒的抛出一支烟,“哥几个很希望扶持一个不次于刘教授的干部,不要让我们失望,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们要赚钱,你呢要当官,我们各取所需懂不?”

游方冰趴到邓华面前,貂裘下塑身内衣营造的事业线亮瞎了邓华的眼:“臭小子,姐姐没秦老大那么多钱,我和你的丁思雨姐姐共同投资一点亿,放心姐姐们会遵守规则的!”

“咳咳!”邓某人闪开眼神,游方冰纯属有意调笑,刻意把那一双嫩白展现在他眼前,甚至可以嗅到淡淡的沐浴露清香,“私人投资……”

那边丁思雨走过来盯着邓华的眼睛:“不要和我说不行!你的《华夏创造》会有诸多问题,不要以为有批就行了,就算是发改委的老大也不敢说他的项目可以顺风顺水办下去。不过呢有了秦老大的注资,有了我们姐妹的搀和,就算是要找麻烦也得掂量掂量。当然前提是你的项目赚钱,记住,只要赚钱,我们就是《华夏创造》最坚实的后盾,加油喔小家伙!咯咯咯!”

呆呆的看着两个女人的背影,邓华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上火,有一点很清楚,项目管理公司的成立迫在眉睫。不是说要推卸责任,而是不想给项目留下漏洞,如此巨额资金没有严谨的管理会出大问题。

说实话邓华也有点飘飘然,这么快筹措到资金,发改委很多人看着眼热。眼下华夏最缺的就是钱而不是项目,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家伙,转个身弄到十几个亿的资金,充分展示小邓同志的运作能力。

“项目不错!”廖宏副主任放下策划案,之前华夏创造不过是高技术产业司内部的事,如今居然筹措到十一亿资金,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很有创意,发改委需要一批有创意的项目撑门面,不要把发改委当成审批衙门,我们更应该引导国家的产业布局。”

第1370章 转变态度

“很好!”廖副主任欣赏的看着田建辉,意味深长道,“高技术产业司是国家放眼未来的布局,眼光一定要放远,要比央领导看得更远!不要充当单纯的执行者,发改委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改组后的发改委不要把自己定位在执行者的身份上。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国家的未来不在于现在的gdp是世界第几,而在于你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没想到一个华夏创造居然会让老领导感触颇深,田建辉强自按捺心激动,说实话坐在高技术产业司的位子上,还以为自己成了边缘人。毕竟国家的任何口号都是听得信不得,只有拿在上的实际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和西部开发司的周宇相比,田建辉感觉已经输在出发点上,那边国家投入资金力度政策开放幅度,都不是什么高技术产业司能够相提并论的。一段时间里田司长的心态不太稳,显然廖副主任看到这一点,老田有点惭愧。

廖宏很少和下属谈心,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悟,今天却有些不一样:“我希望高技术产业司要做得更好,不应该只有华夏创造,要群策群力发挥全体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邓华同志的例子证明,新鲜血液对发改委来说是必要的,新人从全新角度诠释部委职能,身为领导一定要扶持帮助引导。”

想起来之前获得的消息,清远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为华夏创造投入一点五亿元,田建辉似乎明白了什么。廖晶在清远市任职市委书记不是秘密,老领导的女儿是廖家骄傲,据说即将上位副省部,不知道和华夏创造有没有什么联系。

忽然一个细节涌入脑海,邓华似乎就是淮阳省清远市走出来的干部,嘶!田建辉脑子飞快旋转,他不是怀疑老领导会公权私用,而是要找到几条互不相关的线索之间的联系。

“从清远市企业改制试点到淮阳省大通道计划,邓华同志的眼光从来没有拘泥于位子!”廖宏不忌讳谈邓某人,“此次调他入京就是几位老同志的建议,现在看来那几位老干部的推荐是正确的,看人很准。一个人在位子上取得多大成就,不止在他有多大才华,更要看是不是有伯乐赏识千里马。位高权重就是要在高位上,掌握好人事大权,为国家为我们的事业选拔用好人!”

田司长心火热,老领导在点拨自己,干实事那是司局级以下应该做的,走上省部级高位就要看选贤任能的眼光和魄力。老田忽然有点惭愧,之前自己全错了,错的离谱!

西部开发司充其量是执行者,而高技术产业司才是国家的未来,产业司的导向作用无疑不只是指导地方政府,更在于为央领导提供一个借鉴的平台!田建辉觉得邓某人就是自己的福星,最初连田司长自己都没有看好华夏创造,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回到办公室田建辉心情依旧难以平静,顾不得和门口几位省府大佬打招呼,直接命令:“让新兴产业二处的邓华同志到我这里来!”

跟在廖副主任身边很久了,老爷子还是第一次如此明确支持某项工作,不管廖副主任是毅然出还是因事看人,田建辉已经决定,务必帮助小邓同志把华夏创造项目做到最好。

也许不起眼的华夏创造,就是他田建辉上位的阶梯,而邓某人就是给田司长扶梯子的人。邓华敲门而入:“司长您好,我向您汇报一下华夏创造的进展情况!”

“你办事我放心!”田司长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握住邓华的做到会客区,别看田司长官不大,但是享受和他并肩而坐的可不多。很多省份的副省长副书记都没有这个资格,小邓同志颇有点受宠若惊。

田建辉正色道:“有些人把华夏创造看成是新模式的国家集资行为,本身就是对项目的误读,一定要广而告之,一定要让干部群众看清华夏创造的目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项目不能默默无闻,要推广开来,要当成样板来做,也许有一天全国的省市都成立华夏创造的分部才好!”

今天司长态度变化有点大,此前可没有过如此紧张这个项目,难道说上面开始关注?邓华瞬间抓到关键,之前田司长在邓华的心目,是一个求稳的领导,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他想要推介的项目,没有高层的认可绝无可能。

“华夏创造开局很好,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让成绩冲昏头脑,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资金安全问题。”田司长认真地说,“新兴产业二处现在的监管模式尚可,不过力度还可以加强,必须要得到加强。邓华同志对资金安全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考量?不要拘束,放开来谈,安全是个大问题!”

邓华把件袋打开,交给田司长一份件:“我们借鉴纪委提出的重大投资项目实时监督制,筹建一个独-立于华夏创造之外的监管部门。这个监事会和华夏创造没有直接的利益往来,其的成员也不会允许和华夏创造的股东、管理层发生关系。我们的想法是选择社会上的投资咨询公司、团央的志愿者团队、纪委的离退休老干部,审计署的老干部组成监事会。监事会的运作资金由华夏创造资金产生的利息支付,和股东、管理公司不会发生任何纠葛。”

难怪老领导看好邓华,总是比别人想的更远,田建辉一边听邓华讲解,一边翻看件。这是一份写的策划案,显然只是策划稿还没有正式成型,老天忽然有点不舒服,如果不是自己把邓某人叫来,是不是不会跟自己汇报?田司长忘记了,项目成立之初,是他自己想要撇清的!

第1371章 展望新世纪

先于资金运作?邓华苦笑:“司长恐怕做不到,资金到位速度超过预期,呃刚好有几位企业家有注资意向,不知道司长是不是有时间去和大家见见面?”

换做之前,田司长绝对不会同意见什么企业家,门外不知道多少副省长甚至省长想要见田司长,但是此时田建辉的心态已经不同。那些省长副省长是来要项目要钱的,而企业家却是送钱的,更是送政绩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那些企业家和省长们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好,我们过去看看!华夏处在一个大时代,企业家拥有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发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要为他们投资提供最大的帮助。”

如果不是田司长相招,邓华早就和几位企业家见面了,田司长已经很久没有纡尊降贵登门拜访了,即便是有也是拜访领导,绝对不会是企业家。

“大家好,这位是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田建辉同志!”

包房里响起例行公事的掌声,在座的企业家不习惯和部委关的干部打交道,或者说他们习惯在地方上众星捧月的感觉,不习惯仰视部委关的小领导小官僚。

田司长亲切和各位握,邓华帮助介绍:“这位是港府廖氏集团廖光福老先生,华商联合会印尼华侨陈炳芳先生,谭氏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谭念祖先生,马来西亚的南国电工阮董梅芳女士,泰国郑和航运集团有限公司郑自然先生。这位是……”

“我是温岭省吴氏家族吴湖海!”吴公子出现邓华很意外,只是想想各位海外华人恋乡情结,出身华侨之乡的吴氏家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邓副处长好久不见!”

看上去吴湖海和邓华相当亲密,似乎是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岂不知此前的几次见面,几乎没有一次愉快的经历。吴公子震惊于邓某人升迁的速度,居然比他赚钱速度还快,在吴湖海结识的官僚当,邓某人绝对是火箭干部。

田建辉没有在意都有谁,事实上田司长从部委关成长起来,对招商引资工作没有什么印象。换做是各地市的领导,甚至省级层面的领导,听了这几位的名字都要心旌摇曳。

除了陈炳芳先生以外,那几位是江滨市高科技产业园的顶梁柱,没有廖氏集团、谭氏集团、南国电工和郑和航运集团,也就没有高科技产业园的辉煌。

陈炳芳对田司长不感冒,却紧紧握住邓华的:“谢谢!非常感谢!老朽欠邓先生天大的人情,陈家族裔得以保全,全靠邓先生帮忙。以后邓先生但有差遣,陈家子孙无敢不从!”

“陈先生太客气!那时我该做的,说起来郑先生才是做实事的,您更应该感激郑自然先生!”

凭借重生人士的先知先觉,邓华一再向陈先生提醒印尼局势,可惜老陈古板守旧更是相信自己在印尼官方的人脉。结果当灾难来临的时候,陈家几乎陷入灭顶之灾,还是邓华布置了郑和航运集团的船只,事先等在海上,及时把陈氏家族整体搬迁回国。

郑自然可不想贪功,他哈哈一笑:“别往我脸上贴金,郑某人事先不知道发生什么,怎么可能把商船停在外海?说真的,老郑相当佩服邓先生未卜先知的能力,我很想问一句,邓华先生认为新世纪朝阳产业是什么?”

不止郑自然有感慨,廖老才是感触最深的,廖光福抚胡须笑道:“事实证明老朽听从邓华的产业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从东南亚撤资到投资江滨市,是廖家新生的起点,邓华当初所说的再造一个廖家不是梦想!”

近乎被忽视的感觉让田司长很不舒坦,没想到小邓同志居然成为主角,看来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是他的老相识。就听邓华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田司长一直在发改委工作,对经济前瞻远比我更内行!”

“哦?”阮董梅芳举起酒杯,“既然田司长是个高,不放给我等指点迷津,让我们聆听教诲!”

演讲田建辉真没有准备,不过想起邓华递交的件提到的:“发改委有关专家做过分析,新世纪化产业、生物工程、网络科技公司和旅游业都将是前途远大的产业。如果各位有兴投资,不妨在这方面进行调研,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华夏的房改似乎预示着房地产业兴起,”吴湖海不甘心被忽视,何况吴家已经决定在房地产业赌一把大的,“还有能源产业、金属冶炼、矿产挖掘,这些都是华夏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为什么田司长和官方有不同的看法?”

吴湖海的话相当无礼,如果换一个场合田司长恐怕会拂袖而去,但是今天不行:“对于政策的解读,邓华同志有更为精确的看法,小邓同志给大家介绍一下,也让你的老朋友们有一个清醒认知。”

“吴湖海先生没说错,房改意味着庞大的房地产市场即将驶入快车道,未来十五年将是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发展的黄金期。”邓华微微一笑,“不过几位老先生固然不会忽略短期效益,但是想要打造百年世家不能鼠目寸光,一定要登高望远,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让家族产业的布局长短结合,才能让家族发展更稳健更迅速。”

几位老人连连点头,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家族稳定发展远比暴利崛起更重要。很多家族都无法掌控短期利益和长远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才会导致家族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

第1372章 展望

不光几位老人听得认真,他们带来的家族精英也都在倾听,当今华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想要赚钱再也找不到比华夏更好的市场。而邓某人身为发改委的官员,对政策的解读无疑至关重要,一个政策性经济体,只有把握好央政府的政策脉络,才能更好的发展家族事业。

“还有网络科技公司和旅游业,”邓华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根据前世的所见所闻,“不可否认当前美国的网络泡沫很严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公司灿烂的未来,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选对道路,还用怕走不到彼岸吗?”

首节上一节720/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