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044节

当然,除了一半佩服之外,还有一半就是因为苏星晖现在可是大红人,连南总理都对他这么青眼有加,已经几次在公开场合表扬过苏星晖了,这一次更是在新闻联播里说苏星晖是抗洪英雄,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日后苏星晖飞黄腾达自不必说,袁义福他们也没什么信心跟苏星晖对抗了,那样的话,倒不如跟他把关系搞好,以后说不定还能沾点光。

酒过三巡之后,苏星晖问起了现在崇津县的抗洪形势,袁义福告诉他,现在洪水的水位已经降了不少,不过还是保持在警戒水位之上,所以在大堤上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官兵还没有撤离大堤。

但是现在的抗洪形势已经比较稳定了,所以不需要再扛沙袋了,只需要每天巡堤,看看有没有出现管涌就行了。

苏星晖听了之后点头道:“那就太好了,今年的洪水总算是顶住了。”

袁义福问道:“县长,我听说要搞退耕还湖、移民建镇了是吗?”

苏星晖道:“是的,书记,南总理到洪州,已经传达了中央精神,在抗洪救灾之后,马上就要开始退耕还湖、移民建镇的工作。”

袁义福道:“那咱们县有多少地方要退耕还湖?”

所有的县领导们都停下了筷子,关注的看着苏星晖,这个问题,他们都很关心。

苏星晖道:“我看过我们县围湖造田之前和围湖造田之后的地图对比,我们县围湖造田的地方大概有一百平方公里左右,这一部分面积肯定都是要退耕还湖的,在这片土地上,大约生活着五万人左右。”

所有县领导都是倒抽了一口凉气,对一个县来说,有这么大的面积和这么多的人口要涉及到退耕还湖,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么多的人口相当于崇津县一个大镇的人口了。

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的地区土地基本上都很肥沃,所以供养的人口也就多一些。

袁义福问道:“这么多的人,迁到什么地方去?”

苏星晖道:“书记,这个你不用担心,他们迁到哪里,靠什么维持生计,我都已经有了计划,等过两天开常委会的时候,我就把计划向你汇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做这些移民的工作,让他们能够顺利搬迁。”

袁义福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故土难离的道理,这个工作,可不好做啊。

喝完这顿接风酒,苏星晖便在聂鑫和夏松的陪同下,到各处堤防转了一圈,虽然他知道现在的抗洪形势已经十分平稳了,可是不亲眼看一看,他还是不放心。

果然,现在的长江水位比起水位最高的时候已经下降了几米,虽然还没有降到警戒水位之下,可是对这条坚固的大堤已经形不成什么威胁了。

扬澜湖的水位也在缓慢退却,扬澜湖的水位最高的时候,比周边围湖造田的地区的海拔要高二十多米,相对于这些围湖造田的地区来说,就是一个悬湖,什么时候湖堤一旦决口,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扬澜湖这么大的水量,从二十多米的高空直接倾泻而下,让苏星晖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如果那样的话,崇津县将会成为一片泽国,不知道多少崇津县的老百姓都将成为水族。

退耕还湖,势在必行啊!

在各处堤坝上转了一圈,聂鑫担心苏星晖的身体,便让他回家休息一下,苏星晖也没坚持,让沈浩把他送回了家。

两天之后,袁义福召开了常委会,苏星晖将一份退耕还湖的计划书打印成了十一份,让每位常委面前都有一份。

这份计划书苏星晖早就有了腹稿,这两天,他很快就在电脑上打印了出来。

苏星晖写的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计划周详,移民搬迁到哪里,国家补助多少,地方政府补助多少,之后以何为生,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执行人员只需要按照这份计划书来执行就行了。

看了这份计划书,所有的常委们都是久久无言,这并不是他们觉得苏星晖这份计划书写得有什么问题,相反,这份计划书写得太好了,简直无懈可击。

许多人都不禁背脊发寒,苏星晖的思虑竟然如此长远?早在一年前他就想到今天了吧?要不然他为什么会力排众议,一定要在新区盖那么多房子呢?而他引进这么多企业,这些企业一直没招工,应该也是等着今天了吧?

此人真的是多智近妖了啊!

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就开始想着,这退耕还湖的事情,不会也跟苏星晖有关系吧,那一次南总理到崇津县来,可是跟苏星晖单独呆了不少时间的,而这退耕还湖,最大的推动者就是南总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苏星晖就更加可怕了。

良久之后,贺建鹏长叹一声:“县长的眼光还是长远啊,当初你在新区建那么多房子的时候,我都有一些疑虑,没想到,这些房子现在就派上用场了,我们都不如你啊!”

聂鑫心悦诚服的说:“县长你这份计划已经很完美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一定按照你这份计划书坚决执行。”

其他常委也都纷纷表示了自己对苏星晖这份计划书的支持,他们有什么不支持的?这相当于移民建镇的工作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他们只等着吃现成就行了,难道这个他们都不会吗?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说服退耕还湖的地区的老百姓迁移了。

袁义福开口道:“大家都觉得县长这份计划书好,我同样也觉得这份计划书好,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就照此执行。明天就把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全县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召集到县里来开会,把中央精神和县长的这份计划书传达下去,立刻开展说服工作。”

第1009章 遇到阻力

对移民的说服工作确实十分艰难,有几个乡镇的工作人员到围湖造田地区去对移民进行说服工作,可是话没说几句,就被赶了出来。

“不搬,不搬,我死也不搬!”

“我们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为什么要搬?”

“是啊,住了几十年也没什么事,我们不搬。”

工作人员费尽了唇舌,跟这些移民们讲道理,讲政策,其实县里的移民政策对这些移民是非常有利的,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住新房子,还是城里的楼房,还安排工作,这样的条件哪里去找?

但是,许多移民就是不同意搬,怎么说也没用。

当然,不同意搬家的人主要都是一些老人,这些老人倔强了一辈子,故土难离的观念主要就是他们有,那些年轻人大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这些拟迁移地区就形成了几种观点,老年人反对迁移,年轻人愿意迁移,而中年人在两可之间,但是又得顾及老年人的感受,最终,能够做主的还是老年人,让他们反对迁移的观点占了上风。

一时间,对移民的动员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本来有一些愿意搬迁的家庭,看到其他家庭不愿意搬迁,他们也开始了犹豫,导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户搬迁户签下动迁协议。

移民动迁工作是聂鑫主要负责的,眼看时间过去了几天了,这项工作还没有丝毫进展,聂鑫着急上火,他的牙齿发炎了,腮帮子鼓起了一个大包。

这天,苏星晖看到聂鑫捂着腮帮子急匆匆的上楼来,他对聂鑫道:“聂县长,你这是怎么了?”

聂鑫指着自己的腮帮子,苦着脸,口齿不清的说:“县长,牙龈发炎了。”

苏星晖关心的问道:“怎么搞的?是不是工作太累了?要不然你到医院去住个院吧,可别把身体给搞垮了。”

聂鑫摇头道:“不了,县长,谢谢你,刚到医院打了吊瓶回来,没多大事情,这毛病一直都有,一着急上火就发。”

苏星晖道:“那是不是移民搬迁的工作遇到什么阻力了?走,去我办公室坐着说。”

到了苏星晖的办公室,苏星晖给聂鑫沏了一杯野菊花茶,这茶里面有野菊花,有鱼腥草,有穿心莲,是最清火的,苏星晖道:“聂县长,这茶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有一大包呢,待会儿你带两盒回去,天天喝,清火的效果最好了。”

这茶当然是冯源东送给苏星晖的,这茶也不值钱,一大包也就几十块钱,这样的礼物苏星晖还是收的,他天天都喝。

聂鑫点头道:“那谢谢县长了。”

苏星晖问道:“那你详细说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首节上一节1044/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