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109节

苏星晖淡淡一笑。

段琦也不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人,他没多说什么,又汇报起了卫生系统的工作情况,现在,全县各医院,还有各乡镇卫生院,都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大的改善了县里的卫生医疗条件。

段琦兴奋的说:“对了,书记,前几天米氏集团的医疗设备公司向县里的人民医院捐赠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好多医疗设备都是人民医院最急需的,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呢。”

米氏集团在崇津县建了一个医疗设备公司,算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制造基地,在去年年底,第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目前第二期工程也将建成,他们向县人民医院捐赠一批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事情,苏星晖倒是知道,他点头道:“嗯,这是件好事儿,给他们发了锦旗没有啊?”

段琦也知道,米氏集团的老总是苏星晖的朋友,别人向医院捐赠设备,那是看他的面子,他听苏星晖开玩笑,他也笑着说:“锦旗那当然是要发的,以后啊,咱们崇津县的卫生系统,要更新医疗设备,买什么器械,都会优先考虑米氏集团。”

苏星晖点头道:“嗯,你这段时间的工作干得很不错,辛苦了!”

段琦连忙道:“不辛苦,不辛苦,书记您才辛苦呢。”

苏星晖道:“不过呢,马上汛期又要到了,汛期的卫生防疫工作还是很繁重的,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无论如何不能出现大的疫情。”

段琦正色道:“书记您就放心吧,这件事情我一定不会掉以轻心的。”

汛期确实很快就到了,这几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是猖獗,进入六月份之后,雨水又多了起来,在六月初,连续下了好几场暴雨,水位也高了起来,这让长江流域的老百姓们又有一些心慌了。

当然,崇津县的老百姓倒不怎么心慌,去年那么大的洪水,崇津县的堤防都轻松抵挡住了,今年的洪水再大,能大得过去年吗?

而且,今年不是全国不少地方都退耕还湖了吗?全国已经完成退耕还湖工作的面积已经达到了上千平方公里,洪水有地方去了,所以今年的洪水再怎么也不可能有去年的水位那么高了。

所以,崇津县的老百姓心态都是十分轻松的。

老百姓的心态能够轻松,不过干部们的心态是不能轻松的,在连续暴雨之后,澄水市召开了一次全市抗洪抢险工作布置会议,将今年的抗洪抢险工作布置了下去,聂鑫作为崇津县的抗洪抢险指挥部总指挥,也去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去年的洪水之后,整个长江流域的堤防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整修,所以整体来说,整个长江流域的堤防抵御洪水的能力都是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而澄水市当然也不例外,澄水市几个县区的堤防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所以澄水市的干部们信心还是十足的。

不过信心就算再足,也得做好准备,毕竟防汛无小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一一个疏忽,一个管涌就有可能让整座大堤轰然倒塌。

去年江口市的大堤倒塌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训了,从这点上来说,江口市倒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当然,他们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堤坝是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被修得非常坚固,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了吧。

总之,聂鑫参加完全市抗洪抢险工作会议之后,马上又回到崇津县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会议,苏星晖也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不过他并没有发言,因为聂鑫才是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总指挥长,在这样的会议上,他当然不能发言,他只是带耳朵来,听聂鑫的布置。

聂鑫的布置也是非常有条理,井井有条,这很正常,聂鑫担任分管农业水利的副县长几年,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奋战过多次,直接指挥也有多次,而去年的那一场大洪水他也是全程参与,他的经验可以说比苏星晖还丰富。

聂鑫不但做了很好的布置,而且在动员士气上也有一套,在他的动员下,与会的全县的中层干部,士气都是十分高昂,对于抵御即将到来的洪水非常有信心。

洪峰终于到来了,今年的洪峰同样也是气势汹汹,不过大家都见识过去年的那种高水位,所以今年的洪峰还真吓不倒他们。

大家都是认真的巡视着堤防,察看是否有管涌,以崇津县堤防的坚固程度,只要不出现管涌,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危险,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每段堤防都有人在不停的巡视着,巡察的重点就是是否有管涌。

而退耕还湖的好处也显现出来了,长江流域的湖面面积增加了上千平方公里,能够容纳的洪水水量增加了两三百亿立方米,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洪峰从上游奔腾而下,沿途都开闸放水,把洪水蓄积到几个大湖里,洪峰经过屡次削弱,到达崇津县的时候,已经没那么高了。

比起去年的同期水位,今年的水位至少要低上两三米,这个数字看似不起眼,但是对于抗洪来说,压力至少就减少了一半以上。

在长江汛期刚刚开始之后,中央便又派下了专家组到长江流域来察看汛情,当然,他们重点是察看退耕还湖的效果,退耕还湖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全国规模最庞大的工程之一,国家为此投入了以百亿计的资金,当然希望能够见到效果。

施文光去年就是在长江中游几省进行了巡视,由于他对这里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今年他同样也是到这几省进行了巡视。

这一天,专家组来到了崇津县,崇津县是全国第一个完成退耕还湖工作的县,而且退耕还湖面积也相当大,占了目前已经退耕还湖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对于专家组来说,这里也是很重要的一站。

苏星晖也是热情的迎接了施文光,他一见施文光就笑着说:“施工,欢迎欢迎!”

施文光笑道:“苏书记不必这么客气了,今年我都来两回了。”

苏星晖笑道:“来十回我也欢迎啊,您这样的专家,到这里来都是能够帮助我们的,我们这里的抗洪抢险,有您的指导,我们心里就有底多了。”

施文光摇头道:“你这可高抬我了,其实去年的大洪水,我也没帮到你们什么忙,你们自己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了,我顶多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吧,今年的洪水水位肯定没有去年那么高,你们县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苏星晖道:“不管怎么说,您还是给了我们帮助的,所以,您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是我们县里的贵客。”

第1077章 有效果

苏星晖亲自陪着专家组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视察了起来,施文光先去了扬澜湖边,也就是原来净堡村那些村子曾经所在的地方。

上一次施文光到这里来的时候,这里的湖面还是很平静的,可是今天来这里,平静的扬澜湖面已经上涨了几米,而且波浪滔天,果然不负扬澜湖之名。

估计古人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在这种汛期吧。

在扬澜湖的湖堤上转了一圈,专家组又上了长江干堤,长江的水已经变得十分浑浊,滔滔江水,滚滚东流,在暴雨中,就像是一条巨龙,想要挣脱身上的锁链,在剧烈的挣扎着。

这副景象,如果是第一次看到的人,一定会被吓住,不过,对于现场这些几乎年年都要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的人们来说,就有一些司空见惯的意思了。

施文光点头道:“果然水位比去年要低了不少,最少低了两到三米。”

苏星晖道:“对,施工果然好眼力,今年的水位比去年的同期水位要低了三米左右。”

施文光道:“退耕还湖还是有效果啊!”

退耕还湖对于抗洪抢险有些什么效果,他们在向中央领导建言的时候,也只是算出了一个理论值,具体效果如何,还是需要在实践中出真知的,说实话,在亲临现场之前,施文光也是有一些心中没底。

可是今年这么大的暴雨,有一些不亚于去年的气势,长江水位却比去年低了三米左右,这就是铁的事实,证明退耕还湖是个好政策。

说实话,在是否要退耕还湖这个问题上,有一些中央领导还是有一些异议的,他们认为没必要退耕还湖,他们觉得去年的那场大洪水只是一个意外,是百年不遇的,不可能年年都有这么大的洪水,要是把这么大的面积都还给了湖面,那中国的粮食生产怎么办?

甚至有一些反对意见说退耕还湖是祸国殃民之举,认为退耕还湖会极大的降低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让老百姓吃不饱肚子。

说实话,这些人的意见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全国拟退耕还湖的土地面积达到了五六千平方公里,这五六千平方公里几乎全是良田,加起来就是好几百万亩良田啊,只要是风调雨顺,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达到数十亿斤,可以养活一个省的人口。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也许是那一次大饥荒让他们记忆犹新,他们看不到现在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粮食单产正在不断提升,单纯的让老百姓吃饱已经不是问题,现在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吃饱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让老百姓过得更好的问题。

而且,这些人也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像去年那样的洪水不可能经常发生,他们没有发现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发生大洪水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而每次发生一次大洪水,造成的损失要十倍百倍于退耕还湖地区打的这些粮食。

总之,这些人太过于短视了,但是,正因为他们的短视,要说服他们就更不容易了,必须要有铁一般的事实来说服他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的这场洪水来得正是时候,今年的暴雨跟去年相比不遑多让,如果今年长江水位没有去年高,受灾损失没有去年大,这就说明了退耕还湖是一个好政策。

可以说,施文光他们这样的专家组,到下面来视察,就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的,他们必须要在各退耕还湖地区取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一份够份量的报告,让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哑口无言。

这对于南总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南总理上任以来,他肩负的压力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他推行的多项改革制度都触及到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退耕还湖政策,他也是在许多人的反对下,强行推行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对外说是苏星晖向他提出退耕还湖的建议的原因了,他不希望让苏星晖的肩膀上也背负着这么巨大的压力。

苏星晖也能够明白,南总理的一片苦心,这让他对南总理更加敬重了,他也希望南总理能够用这一次的事实来狠狠的打那些反对者的脸。

首节上一节1109/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