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704节

纳尔逊的话没说错,苏星晖确实算是世界银行的老客户了,他从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的时候,就开始向世界银行贷款,而且每次贷款数额都不小,至少上亿,至今,他向世界银行贷款已经最少十几笔了,加起来的数额只怕上百亿了。

确实可以说,没有一个市级干部向世界银行的贷款比得上苏星晖,也没有一个人像苏星晖这样跟世界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苏星晖哈哈大笑道:“纳尔逊先生,那您也不应该感到害怕啊!像我这样一个优质的客户,您可是不容易找,这可以给您带来良好的业绩,这不是好事吗?”

苏星晖确实是一个优质的客户,他在每一个地方向世界银行贷的款,还款都非常及时,因为他总是把当地的经济发展得很好,财政有着足够的收入来还款,所以对于世界银行来说,这样的客户是可遇不可求的。

纳尔逊的前任哈克特先生就是因为在中国良好的业绩而擢升的,这其中也有苏星晖的功劳。

纳尔逊笑道:“苏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个优质的客户,我们也是老朋友了,不过正因为这样,我才担心我满足不了你的要求,那就对不住老朋友了!”

苏星晖和纳尔逊对视一眼,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起坐下,纳尔逊的助理给苏星晖倒了咖啡,两人这才进入了正题。

纳尔逊听苏星晖说了他的来意,他不由得沉吟了起来,苏星晖当然是一个优质客户,可是这一次,苏星晖也算是狮子大开口了,这两个项目实在是太大了,加起来需要几百亿的资金,如果按照上限向世界银行贷款的话,需要贷款一两百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太大了,哪怕是纳尔逊,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答应,他当然要好好考虑考虑。

苏星晖也明白这一点,他并不催促纳尔逊,他好整以暇的喝起了咖啡,纳尔逊这里自然有上好的咖啡,虽然苏星晖不习惯喝咖啡,不太懂咖啡,可是也觉得这杯咖啡十分香浓。

苏星晖向世界银行贷款,当然也是看重资金,但是除了资金之外,他也非常看重世界银行的施工专家和监理专家,这些专家的存在,足够让他们贷款的项目在质量和成本上都得到最好的控制。

苏星晖之前跟世界银行的屡次合作,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纳尔逊的犹豫,主要是在高速铁路的项目上,高速公路他倒并不担心。

高速公路可以建收费站收费,收费站收的费,足以偿还他们的贷款本息,之前世界银行贷款的多条高速公路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并不需要他们操太多的心。

不过高速铁路就不好说了,高速铁路不能建收费站,运营权又归铁道部,不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还款来源在哪里,这些都不好说。

如果这条高速铁路只涉及到嶙山市,纳尔逊也不会这么犹豫了,因为苏星晖的信用一直卓著,可是这条高速铁路涉及到燕北省的五六个市,燕北省政府能不能及时还款,这都不好说。

犹豫良久之后,纳尔逊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苏星晖道:“纳尔逊先生,您完全可以不必担心,这两个项目建成之后,对燕北省的经济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您比我更加清楚,而且,这两个项目也不需要贷款那么多,按照我的计算,应该不需要一百亿人民币就足够了。”

纳尔逊看过那么多世界银行贷款的高速公路项目,他当然非常清楚高速公路对中国经济的深刻推动作用,可以说,凡是修建了高速公路的地区,那里的经济都会有立竿见影的增长。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给你十分钟

不过,苏星晖说只需要贷款不到一百亿人民币,那这个贷款比例就不算高了,大概只占项目总资金的百分之二十,而世界银行的贷款最多是可以达到项目总资金的百分之五十的。

纳尔逊道:“哦,苏先生你详细说一下。”

苏星晖道:“高速铁路这个项目,铁道部自己至少会筹资一半以上,剩下的一半,我们地方政府也会筹资一半以上,所以,世界银行的贷款实际上不会占到很大比例,而且,这条线路将会是一条黄金线路,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沿线的经济,所以我们的还款能力您不用担心。这个解释您还满意吗?”

现在的铁道部,他们会跟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来修高铁,不过投资的大头还是由铁道部来掏,地方政府往往只需要负责沿线的拆迁补偿工作,这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发展交通的迫切需求。

由于高铁的建设资金庞大,就算只是一小部分资金,地方政府也得承受天文数字一般的金额,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数字,可是他们也得咬牙去承受。

其实,这些地区还不符合上高铁的条件,但是他们也是咬牙上了,上了之后高铁运力过剩,浪费了运力,也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最后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巨大。

不过,嶙山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条高铁修建成功之后,会连接宝州、燕中和嶙山三地,这三个地方,现在都是燕北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这条线路是一条黄金线路,更别说这条线路还能直接通往京城呢。

宝州就不用说了,现在宝州在全国是gdp排名前十五的城市了,经济活力可以说是北方最好的城市之一,燕中现在换了领导,知耻而后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在加快。

而嶙山有了苏星晖之后,一下子吸引了数百亿的投资,大量资金的涌入,必将让嶙山在今后的几年里,经济突飞猛进。

至于京城,那是中国的首都,地位就不用说了,这条线路不是黄金线路什么算黄金线路?

这样一条黄金线路,之前居然没有修建高速公路,更别说高速铁路了,可想而知,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修建成功之后,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刺激也将会是巨大的。

既然世界银行要承担的贷款金额一下子缩减了这么多,而这条线路也正如苏星晖所说是一条黄金线路,那纳尔逊也就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当然,他最大的信心来源,还是来自于苏星晖,苏星晖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他不管到哪里,那里的经济都会有一个猛增,这一次嶙山肯定也不会例外。

纳尔逊一想到嶙山市已经确定的三百多亿投资,他的心里几乎就已经已经被苏星晖说服了,不过他当然不能就这样决定了,他说:“苏先生,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要去现场看一下,然后还要跟你们燕北省的官员谈一下,才能最后做决定。”

苏星晖很是高兴,他了解纳尔逊,纳尔逊这样说了,那就是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的同意了,他说:“纳尔逊先生,很欢迎你去我们嶙山做客,至于我们省里的领导,我想他们也很乐意跟您见面的。”

纳尔逊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看了看自己的日程安排,便说:“那我下个月初就去嶙山一趟,去之前,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苏星晖喜出望外:“那太好了,我会在嶙山等您的到来的。”

跟纳尔逊的见面,还是很顺利的,苏星晖对这一次见面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跟纳尔逊见面的第二天,苏星晖跟铁道部的石部长见了一面,这一次见面安排得并不容易,因为石部长现在很忙,一般来说,就算是一个省的省长,他都未必一定有时间见面,不过苏星晖是找的禇征帮忙,这才让石部长给了面子。

因为禇征就是铁道部出身的,他的老爷子是开国元勋,也是铁道部早期的领导,在铁道部的威信还是很高的,就算是石部长,曾经也是禇老爷子早年的部下,那个时候,禇老爷子还不认识石部长这个小兵呢。

禇征介绍的人,石部长当然要给点面子了。

其实,上一次宝州建高铁,苏星晖跟石部长就见过一面,不过那一面非常匆忙,那个时候宝州的经济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宝州离京城又近,只有八十公里,所以石部长也没多说什么,就直接点头建了那条高铁。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一次从嶙山到宝州的高铁里程要长得多,需要的资金也大得多,而嶙山也不算是经济发达地区,石部长是否会认同苏星晖的想法,那就不一定了,因为石部长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轻易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苏星晖在石部长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石部长非常忙,在跟苏星晖见面之前,他还在几份文件上刷刷的签着字,一边签字,一边抬起头,跟苏星晖点了点头。

对于石部长来说,这就算很不错了,因为他是部长,而苏星晖只是一个市长,级别比他低了不少呢,他能向苏星晖点头,这都是因为上一次他跟苏星晖见过一次面,而且有着禇征的关系,再加上苏星晖的背后还有着陆正弘、顾山民等大佬,甚至隐隐有着于老的影子。

苏星晖十分耐心的等着石部长把几份文件签完,交给他的秘书拿出去了,这才微笑着向石部长说:“石部长,您好!”

石部长也点了点头道:“你好!”

苏星晖把手上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递给了石部长,石部长随意的翻了翻那份报告,又随手把它扔在了桌上,靠在了椅背上对苏星晖道:“这种报告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我知道你想修一条嶙山到宝州的高铁,你现在可以开始说服我,我给你十分钟时间。”

苏星晖感叹不已,这个石部长,还真是有个性啊,这估计也是他后来结果不太好的原因之一了,不过,如果不是他这样的个性,他也不可能在高铁方面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吧。

石部长说了十分钟,那苏星晖当然就要节约时间了,他也不说套话了,他对石部长道:“石部长,我2000年到宝州,宝州当时的gdp排名燕北省第九位,排名全国200名左右,而今年我离开宝州,现在宝州的gdp进入全国城市第十五位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

苏星晖的意思石部长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是,他到宝州就六年时间,宝州市的gdp排位就从全国200名左右上升到了第15名左右,所以,嶙山的经济发展前景也用不着怀疑,更让石部长感兴趣的是苏星晖说话时的自信。

石部长点头微笑道:“嗯,有点意思。”

苏星晖道:“我到了嶙山三个多月了,目前嶙山签订的投资协议已经超过了三百亿元,更有瀚海科技、玄武科技、恒星微电子、tjd科技这样的大手笔,他们都是可以带动一条产业链的支柱企业。”

苏星晖的话让石部长都为之动容,这才三个月时间啊,嶙山已经吸引了这么庞大的投资?石部长现在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可以说是焦头烂额,所以他没时间去关注跟他毫无关系的嶙山的情况,哪怕苏星晖让禇征联系他,要跟他见面,他也没太当回事。

首节上一节1704/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