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643节

看了十几分钟之后,唐厚德才抬起头来道:“苏书记,你果然是一个发展经济的能手啊,这个项目确实是一个好项目,看来马头镇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啊!”

苏星晖笑道:“那唐行长你是答应向我们镇的农户放贷了?”

唐厚德道:“现在说答应还为时尚早,不过从这份报告来说,我还是很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的,我们还要派人到你们镇里去察看情况,然后才能做出决定。”

唐厚德这样说,实际上已经等于是答应了苏星晖的贷款请求,当然,派人到马头镇去察看情况,那是必须的程序,是不可能省略的。

苏星晖道:“那我们就在镇里等着唐行长派人去了。”

唐厚德道:“苏书记,这个项目大概需要我们准备多少贷款额度?”

苏星晖道:“我们打算在镇里成立五十个左右的养殖合作社,这样就要引进五十头左右的种公牛,同样数目的种母牛,以及五百头左右的牛犊,加上修建羊舍、牛舍以及其它费用,平均每个合作社大概需要三到四万的贷款,这样,总共就需要两百万左右的贷款额度。”

两百万的贷款额度,说实话不算太多,不过对于昌山县来说,对一个项目贷款两百万,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不过唐厚德眼睛都没眨,就算把农行全年的贷款额度都给了马头镇又怎么样呢?反正昌山县也没什么别的好项目可以放贷的。

特别是现在国家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昌山县也有了农业发展银行的支行,像原来的粮棉油收购等政策性贷款业务都已经划给了农业发展银行,农行算是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从蔡行长那里,唐厚德对苏星晖的背景也知道得很清楚,而对苏星晖发展经济的能力也是很了解,他知道苏星晖不管在哪里,都能把那里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因此,对这个项目的还贷能力他是不担心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这些贷款收不回来又如何?只要能够获得苏星晖的好感,那就值了,收不回来的贷款,又不会让他唐厚德还。

唐厚德点头道:“行,那我就给你准备两百万的贷款额度。”

苏星晖便起身道:“唐行长,谢谢了,那我就不打扰了,我先告辞了。”

唐厚德道:“这可不行,苏书记来了就是客,怎么着也得在我们这里吃顿饭再走。”

苏星晖道:“吃饭就没必要了吧,下次唐行长到马头镇去,我请唐行长吃饭。”

唐厚德道:“不管怎么说都得吃了饭再走,要不然老蔡知道了要怪我的。”

听唐厚德这么说了,苏星晖也就不矫情了,他点头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天中午,苏星晖便在农行吃了一顿饭,跟唐厚德也是相谈甚欢。

第600章 整治超载

这一天,县长凌安国来到了县委书记薛兴原的办公室里,跟他进行工作交流。

凌安国一坐下,薛兴原随意的给他扔了一支烟过去,然后自己先点燃了一支烟,抽了起来,薛兴原是一个大烟枪,一天最少要抽两包烟的。

凌安国也拿出打火机点上了烟,抽了起来。

薛兴原狠狠抽了两口,那支烟一下子去了一大半,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那氤氲的烟气在自己的肺里转了一圈,再吐出来,他问凌安国道:“县长,这几天的情况怎么样?”

凌安国知道薛兴原问的是什么,他说:“这几天马头镇的矿泉水厂正在征地,旅游开发公司的考察进展也比较顺利,投资商正在筹集资金,预计这个项目将会很快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马头镇的马头山羊养殖也解决了关键的技术瓶颈,将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他们还准备引进肉牛养殖,前景也不错。”

薛兴原又猛抽了一口烟,那支烟便被他抽到了烟屁股那里,他用力把烟屁股摁灭在了烟灰缸里,然后说:“这个苏星晖,还真有点本事,并不是全靠他那个岳父老子啊。”

凌安国点头道:“是啊,这个同志的工作思路很清晰,发展经济的路子很广,可以说是因地制宜,给我们这里选的几个产业,都是非常适合我们县的产业,并不是一味的堆砌资金,而且能够直接让老百姓受益。”

薛兴原又点上了一支烟道:“县长,大后天修路的招标会就要开了吧?”

凌安国一脸兴奋的道:“是啊,现在已经有五六家建筑公司投标了,如果是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中标的话,说不定下半年这条路就能够全面通车了,到时候咱们县就又多了一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了。”

薛兴原道:“希望这条通道能够为我们县的经济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吧。”

凌安国道:“有了这条路,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一定能够加快,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还要跟你商量一下。”

薛兴原道:“有什么事情你就尽管说吧。”

凌安国道:“其实咱们县里现在那条通往峪林市的公路,以前路况也很不错,就是近两年才开始恶化的,而这条公路的路况是如何恶化的,书记应该也知道吧?”

薛兴原道:“你说那些拖碎石的货车?”

凌安国点了点头:“这两年石料价格越来越高,县里的采石场新开了不少,那条往峪林市的公路上,跑的车绝大多数都是这种货车,超载是常态,本来核载五吨的车,一装就是二三十吨,把路全给压坏了。”

薛兴原道:“那你的意思是?”

凌安国道:“我认为县里应该对这些超载的货车进行整治,要不然的话,这条新路只怕也不用一个月就被压坏了。”

薛兴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这些货车对公路的破坏确实很大,不过如果整治力度太大的话,反对意见会很大吧?”

县里的采石场,大部分都有县领导的股份,为了多赚钱,基本上没有不超载的,本来核载五吨的货车在车厢上违规加装挡板,把一米左右的挡板加高到两米五左右,装碎石的时候再尽量堆高,这样最多可以装三十吨货。

而少数核载一二十吨的大货车,经过加高挡板之后,甚至可以装八九十吨货,连车带货能达到一百吨以上。

这样的超载货车,路修得再结实也是受不了的,最多一个月,就被压坏了。

以前县里也不是没有对超载现象进行整治,不过由于这些采石场都有关系,整治力度不可能太大,在路上抓到最多就是罚款,然后就放行了。

罚款对超载现象没有半点威慑作用,反而成为了交警部门的一种敛财之道,现在发展到了每辆货车每个月交个一两百块钱的“月票钱”,交警就不管了。

这样的现象薛兴原和凌安国知不知道呢?当然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是没有下决心,毕竟这涉及到很多县领导。

凌安国道:“书记,反对意见再大也得下决心啊,这一次可以说是昌山县经济腾飞最好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了,如果这条路一个月时间就被压坏了,我们还能再修一条吗?”

薛兴原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久久的沉默着。

凌安国道:“书记,难道你就能眼看着昌山县的经济永远是最后一名,连上俊县一个镇的GDP都比不上吗?”

这句话打动了薛兴原,他又猛抽了两口烟,狠狠的在烟灰缸里摁灭了烟屁股,沉声道:“那些人的钱也赚得够了。县长,你放手去干吧,这一次,我支持你!”

第二天,凌安国便召开了县长办公会,在会上,他提出了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打击货车超载现象的提议,这个提议受到了几位副县长的反对,可是也有几位副县长支持凌安国,加上凌安国的态度异乎寻常的坚决,这个提议还是被强行通过了。

随后,薛兴原也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提到了货车超载的这个问题,他提出要彻底整治货车超载的现象。

县委和县政府的两个一把手同时为此事表态,证明了县里这一次打击货车超载现象的决心是异乎寻常的。

昌山县整治货车超载的联合执法行动很快就开始了,县交警大队、运管所和路政部门连续几天联合上路执法,对超载货车进行拦停,这一次拦停货车可不是罚款了事了,而是要把货卸到指定地点,进行没收处理,然后强制把违规加高的挡板给割掉。

薛兴原、凌安国和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谢林生都会经常到各执法点去进行突击检查,这让这些执法人员根本就不敢徇私枉法,擅自放走超载的货车。

而且现在没割掉加装挡板的货车在路上跑的话也太明显了,谁都一眼看得到,凌安国还在电视上发表了讲话,公布了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如果有市民发现还有超载的货车在路上行驶的话,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进行举报,举报属实的话有奖。

首节上一节643/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