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红人 第741节

打听的结果让他感觉很心烦,张峰一路顺畅晋升,目前他到华天市来任职,还是受了那次爆炸案的影响。

如此顺畅晋升的年轻人,在省里、在京城会没有背景和人脉,谁也不会相信。

为此,鲍富荣打算静观其变,先看看张峰做事的能力和水平,再选择是否支持张峰的工作还是架空张峰。

由于庄雨婷突然从省城空降,她在近段时间内也得暂时居住在华天宾馆,里面的高档设施和周全服务让她感到很满意。

聚餐结束后,张峰和庄雨婷一起回到华天宾馆。

在走路的时候,庄雨婷对张峰感慨道:华天市的经济总量虽然在全省排名落后,但华天市区还真不是一般的奢侈。

这里处处旌歌生舞、灯红酒绿,住的都是洋房别墅、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尤其是这里暴发起来的本土老板,一个个财大气粗,似乎随时都要用票子砸死人似的。

张峰则解释道,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是这样,我们要小心部分老板的糖衣炮弹。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张峰当然要提拔或调整一部分人,比如提名新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等,也就是说他要慎重地改组市委办公厅的组成人员。

这一天,张峰下班回到华天宾馆,胡幼萍微笑着地迎上来,给他打开房门:“张书记,您回来了!”

张峰进门后,将公文包一扔,就直接躺在沙发上休息。

胡幼萍看到张峰如此疲惫,便走上前关切地说道:“张书记,最近我学习了按摩手法,我来帮你按摩按摩、放松放松?”

张峰今天确实特别劳累,为了恢复精神,便同意胡幼萍给他按摩一番。

在按摩中,张峰与她聊起了家常。

原来她的父母原先是农民,后来在那场全国“农转非”风潮里,一家人全部买了城镇户口。

只是,他们一家人最终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他们非城非农、进退失据、处境尴尬。

张峰听完详情后,立即派人进行了详细的情况调查,然后出台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第880章农转非的那批人

前几年,为响应“建设新农村”号召,胡幼萍父母的村里决定把村中心那些已经空心化的老房子推倒,建设一条十字街道和一片花园。

只是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协商时,一些村民趁机提出各种要求:必须重分宅基地,要求既要位置好,面积还要扩大

种种苛刻条件,气得村干部甩手不干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要盖房子的话,只能在原址上进行。”

胡幼萍父母和其它几户人家并没有向村干部提出什么额外要求,主要是担心重新划分宅基地的话,村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名字除掉。

为此,尽管多年来都没有在村里居住,他们却率先在推倒的老宅基础上建起了新房,当然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胡幼萍的父母在那场“农转非”风潮里,买了城镇户口。

张峰插话道:“这是你早早出来打工的原因?”

胡幼萍点了点头:“我的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一方面父母觉得就是读了大学,国家也不包工作分配了,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到时找个男人嫁了。另一方面,为了建造农村的房子,爸妈确实用光了积蓄。”

近二十年来,胡幼萍父母一直在华天市区生活,这次重回村里建造新房,好多年轻一辈都已经不认识他们了。

胡幼萍的父亲名叫胡金康,他给胡幼萍讲起买户口的原由:“那时候,买户口是通俗叫法,正式提法是农转非。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在二十多年前,还是非常诱人的。”

“九十年代以前,虽然改革开放好多年了,但在很多地方,还是实行商品粮制度。虽然粮食是农民种的,但你要是农业户口,如果家里的存粮不够,就得花高价去国营粮油店买,而如果是城镇户口,反而是低价。还有商品油、商品布等等,都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是城镇户口,一般都会安排到一个单位工作。如果拥有铁饭碗,生老病死、吃饭住宿、小孩读书等等,单位基本都会给你安排好。”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农转非”政策开始放开,只要愿意花钱,农村户口的人就能成为“城镇户口的人”。

最初,“农转非”政策还设置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必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村委会证明盖章”等等。

张峰对于此事有些好奇,便插话道:“你父亲买户口化了多少钱?”

胡幼萍回忆了一下说道:“我爸说当时迁移户口就花了8000元,再加上请人办事的花销,总共化了9000多元。”

“主要是村里开了证明后,还要不停地往镇里、派出所、公安局、银行、信用社、财政所来回跑,求人、赔笑脸、请吃饭、给红包,花了1个多月时间,才拿到城镇户口本。”

这个数字还是让张峰吃了一惊,他的初中数学老师曾经说过,他在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时,工资才160元。

胡幼萍苦笑道:“当时家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都是父亲自己向人家借的。”

“我父亲是最早购买户口的一批人,后来觉得后悔,主要是几个月后,买户口的价格就下来了,6000元、5000元,大半年后,三四千元就可以了,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甚至小孩子都可以买。”

“另外,我父亲觉得买了这个户口后,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而且还债就还了好几年。”

改革开放后,胡金康在农闲的时候会跟着亲戚们去城里打工,后来还学习一门木工手艺。

当时年轻的胡金康来到城市里,看到宽阔平整的马路、尾巴冒着烟的汽车、高大气派的楼房,让他觉得在城市里生活真好。

胡金康有时给胡幼萍讲起那段打工的时光,说的最多的话是“不是觉得赚钱的不容易,而是不同的户口身份给我带来的刺激。”

原来,最开始在建筑公司做事的时候,每天干完活,胡金康和其他正式工人一起到食堂去吃饭。

同样的饭菜,那些正式工有饭票菜票,价格只有临时工的一半。到了节假日,他们可以休息,单位还会发些米面等福利,而作为临时工的胡金康等人却什么都没有。

后来,华天市建筑总公司装潢部从总公司剥离出来,单独成为一家新公司。

新公司有过一次招工,胡金康听说了,立即找到公司领导。

公司的负责人虽然还记得他,却也无可奈何,主要是招工条件有一项硬性规定:必须是城镇户口。

等到九十年代初期,“农转非”政策放开了,农村户口的人可以通过花钱成为城镇户口。

胡金康觉得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东拼西凑了一大笔钱,托关系拿到了红本子。那时胡金康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

虽然生活看似没有任何变化,但胡金康相信,自己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开始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等待和寻找,胡金康发现华天市商业总公司下属的广告分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装修、装潢、安装等专长的人员。

凭借多年的木工手艺和在华天市装潢公司的经历,胡金康当然成功应聘。

不过,等到正式上班时,胡金康却发现自己的“性质”只是“合同工”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正式工”。

公司经理给他的解释:“我们这个分公司,总共只有五个正式编制。后面招进来的人,都是合同工。当然,你以后只要干得好,还是有机会转成正式工的。”

首节上一节741/8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