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 第465节

同样也需要吕不韦压制其他派系。

吕不韦在,秦国目前就不会陷入争权夺利之中。

嬴政对赵姬微微点头,示意其安心后,便看向吕不韦,神情一肃,沉声说道:“相邦何处此言,此事本就无关相邦,寡人若是降罪,岂不又违秦律?”

嬴政沉声反驳,说完,神情恢复温和,语重心长地道:“如今我秦国已失一内史,正需相邦来稳定朝局,咸阳更不能没有掌治之人,相邦,众卿可有合适人选?”

嬴政很快揭过这个话题,看向百官,问道。

赵姬见嬴政没有继续针对吕不韦,皱了皱眉,不再多说。

因为她相信爱子自有主张。

她不懂政治,一切交给爱子便好了,她只需要为爱子盖章就是。

一听要大家举荐内史人选,所有人都来了精神。

不管是楚系还是宗室亦或其他派系或无派系的,都一下目光火热。

内史可不是小官啊。

这是比郡守还要高一级,是秦国上卿,真正的高层,仅比相邦低而已。

更何况内史掌治京师咸阳,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当然,也危险。

秦王眼下,如果管理不好,一切都会看在秦王眼中,因此不能出现疏漏。

比如李全便是很好的例子。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但是相比权力的诱惑,危险并不算什么。

“臣以为渭阳君乃宗室之首,当能为大王肃理咸阳,让咸阳滴水不漏。”

立即有人出列举荐。

渭阳君是嬴政的叔父,昔日在嬴异人没有回到咸阳的时候,他是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继位秦王的人选。

可惜被吕不韦破坏,将嬴异人推上了太子之位,从此便对吕不韦继位痛恨。

不过十余年来,他倒也放下了许多。

但不代表他不想要权利。

如今他虽贵为渭阳君,是宗室之首,但手中却并无实权。

只有地位,而没有权利。

毕竟当初他可是与嬴异人争位,嬴异人继位之后,自然会对他有所提防,有爵有名,却无权,但可稳定宗室。

后来病危之时,更需要借助宗室的力量,为自己的儿子稳住王位,不至于吕不韦的权柄将来有一天真的能换秦王,因此渭阳君在秦国还是很有地位的。

“臣以为可调回王绾。”

吕不韦身后有人出列提议。

这个位置昔日本就是吕不韦一系的,自然不想失去。

而王绾昔日也是吕不韦的门客,也是吕不韦的半个学生,如今又在颍川郡辅佐郡守任职一年,也算履历颇厚。

“臣举荐张唐。”

“臣提议纲成君蔡泽。”

“纲成君于先王时期出使燕国,或可调回秦国,当为重用。”

很快便有不少人名被提起。

张唐昔日在昭襄王时期多次带兵攻魏、赵,夺取大片土地,斩杀甚众,赵人恨之入骨,曾下令能得张唐者赏百里之地。

在现今秦军将领之中,地位仅次于蒙骜、王、公、桓几人。

因此武将中不少人举荐张唐。

资历、功绩足以。

这个时代的文武并没有泾渭分明,武将做相邦的比比皆是,同样相邦为主将的也比比皆是,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比如昔日的犀首,从秦国底层军卒一直封左庶长,率军为秦国打下河西之地,作战经验丰富,但之后却又佩四国相印等等。

而蔡泽出身燕国,善辩多智,昔日献计秦昭襄王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灭东周,封纲成君。

并且是吕不韦之前的秦国相邦。

他当初点破秦相范雎狡兔死走狗烹而使其功成身退,后被范雎推荐任秦昭襄王相,几个月后,辞掉相位,定居秦国做小吏,后来在庄襄王二年被派到燕国为使,数月前更是说动燕王喜与秦结盟,并将太子派到秦国为质。

如今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到而今的秦王政四朝。

功绩、资历、名望以及经验都堪为大任。

渭阳君、张唐、蔡泽都是热门人选。

也都有资格与能力掌治咸阳。

“大王,臣举荐公子启!”

突然,阳泉君跨步走出,大声喊道。

阳泉君自知自己不受嬴政待见,而且当初失了相位,就已经没有接触权利核心的机会,而如今楚系全力捧的也是芈启。

“大王,公子启乃我秦国公主之子,体内同样留着嬴姓之血,在咸阳出生,在咸阳长大,于庄襄王时期入朝为官,在位时勤勤恳恳,无有错漏,而今又任谏议大夫,常伴大王左右,论能力,论地位,当得内史之职。”

此话一出,百官为之一寂。

首节上一节465/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