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祖龙第一宠臣,赵高麻了 第85节

不仅郭开不解,其他大臣纷纷小时议论,有如此本事的名将,怎么会突然兴修水渠。

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此前秦国那郑国渠,耗费二十万的民工,兴修十年方才做成郑国渠。那雁门百姓所有城邑的百姓,难 道都被征召了?但也不对啊。

这等大工程,难道闲的没事?

“无论那秦将是否做什么,丞相,你是否还有把握去雁门,劝服那秦将归附我赵国。”

倡后也想不通为何突然兴修水渠,但那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让那李牧、司马尚大人都忌惮的秦将,归附赵国。绝不能 让秦国再次一个如同白起那等将军。

倡后能做到这个位置,脑子自然好使。

她也似乎隐约猜到,秦国此刻或许还不曾知晓他们有如此将领,有如此大的本事。

这是最好的机会。绝对不能等秦国回神过来。不然到时晚已。

"禀太后。"

郭开站出来,拱手道,随后摇摇头:“难啊!”

“丞相为何这般说,不是说十有八九能成,况且那先王遗女不是还在雁门吗?当初丞相可是说过,有那遗女,定然 可以。”

倡后不解的问道。

那遗女,是先王一夜风流所诞下的女婴,若不是有先王血脉,那贱婢被打死后,她就该被丢到荒郊野外。

“禀太后,当初微臣之所以断言,是因为先王之女口舌有疾,不能言语,加之身份。所以那日微臣偷偷送入其房内。第二日 ,先王之女不能言,那贤..秦将一人之言,自然百口莫辩。”

“然如今微臣再去,已不能当场责问。先王之女不能言,微臣一人言,则难以取信于人。”

郭开拱手道:“臣当日正想责问,然武安君率领十余万大军,势要夺回雁门。就连微臣,差点死于非命。”

说道这里,郭开满是气愤。没好气的看了李牧一眼。

而倡后听完后,一脸无奈。她也听懂了郭开的意思,无非是当场抓住,那个哑巴不会说话,到时候郭开说什么,自然是什么。 但如今再去,却反过来了。那秦将说什么都可以。

就是随意说句是郭开逃跑的时候,只顾自己,没有顾及先王的遗女。到时候百口莫辩的便是郭开,甚至若是道出那哑巴的身 份,赵国还会被世人诟病。

“劳烦丞相再好好想想。”

没办法,此刻束手无策的倡后,只能看着郭开,寄托于他能再想出什么好的主意转。

将那未被秦国发现大才的秦将,拉拢归附到他们赵国。.

第114章:嬴政的过于宠爱

墨下令征集雁门百姓兴水渠的事情,不仅是赵国、燕国诧异,就是收到消息的嬴政,也一脸古怪。

寡人那小将军,这打仗打得忙不过来。怎么突然修水渠了?

修水渠干吗?

“王上,微臣以为,墨将军此作为,多有不妥!"

大殿上,李斯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随后站出来反对的,还有其他不少官员。

“王上,若是墨将军如此劳民,恐雁门百姓会兴事端。”

“微臣附议,王上,如今我秦国刚刚打下han国新郑,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若是那墨将军引起民变。怕是雁门会再度回到赵 国之手。”

“还请王上三思!"

大殿上,一系官员纷纷站出来。

在他们眼中,秦国刚刚结束连连征战,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墨的做法,无疑是添乱。若是引起民变。到时候后果可就严重了。 那被压迫的百姓,下次再问秦军攻打过来,势必会誓死抵抗。

就如同那燕国,曾经残害赵国百姓。燕军打过去,几万人,连只有一千守军的城墙都上不去。

赵国父老乡亲,全部都誓死抵抗。最终燕国只能无奈撤兵。

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民变的恐怖。

"王上,还请下令,调回墨将军!"

"王上,还请下令,调回墨将军!"

大殿内,不少官员都纷纷开口。而大殿之上的嬴政,脸上却没有露出什么表情。大臣们也看不出,王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只能不断央求。

“尹爱卿,你觉得呢? ”

这时候,嬴政没有着急给那些大臣回答,反而是看向似乎很淡定的尹父。

“回禀王上,微臣觉得,墨将军做法的确欠妥,应当召回咸阳。”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尹父会给墨找借口的时候,尹父却让他们傻眼了。啥情况?

大臣们是目瞪口呆了,唯独嬴政,脸上一黑。

他是听得出尹父话里面的意思。

雁门那么危险,墨是他女婿,尹父自然希望女婿平安,况且还没和女儿成婚呢。若不是王上需要女婿坐镇雁门,尹父早就让 女婿与女儿成婚了,在咸阳或者其他地方,好好的做个将军。

嬴政想到这里,忍不住骂一声老狐狸。尹父这样无疑是让他自己决定。他说了算。此前派墨坐镇雁门的是他,如今若是回来 ,尹父这个做丈人的,自然也乐得其所。

不过随着尹父的话,嬴政也是下定了决心。

那墨爱卿是他派去雁门坐镇的,为的就是对抗李牧,看住燕国。

换回来?

那谁有本事去?谁有能像寡人的小将军那样,不说击溃李牧大军,就是抵挡李牧大军,换个人,能行吗?

再想想之前雁门传来的消息,与燕国的抗议。

似乎再次想起燕国使臣那气呼呼抗议的样子,嘴里想他诉说墨爱卿的不讲理。

嬴政嘴角微微上扬。

换个人?敢如墨爱卿那般霸道不讲理?能那么深的寡人之心?

想到这里,嬴政叹口气。若是换个人,等他将消息传来咸阳定夺,燕国早就夺下代郡。

修个水渠而已。

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伴随着嬴政的这个若隐若现的微笑,却给了文武百官一个错觉。似乎嬴政很满意尹父的话。决心下令让墨回到咸阳。随 后又看到嬴政叹口气,似乎是对那少年的失望。

就是尹父,当看到嬴政那叹气的模样,心里都慌了一下。

而那些拱手请命的官员,似乎已经在等着嬴政开口。然后他们立刻拱手说句王上英明。

“命令 ”

伴随着嬴政的开口,文武百官似乎都已经听到接下来的话(daei)o

“命令雁门关王翦大军,调遣三万大军去往雁门,弥补此前雁门战损。不得有误。”

嬴政的一句话,让所有人傻眼了!

不是。

王上不是应该下令调回那个少年吗?怎么事情与他们想象的,有些出入。

正当他们想要开口,却听到嬴政那句淡淡的话。

“寡人已经决意,无需再论!"

熟悉嬴政的文武百官,似乎都已经听得出,嬴政这是生气了。

若是再问,怕是不好收场。

不少官员只能无奈的叹口气,似乎已经看到,未来有一天,雁门民变的消息传回来。

到时候,可就后悔莫及咯~!

王上,你不该这样决定啊! ! !

很多老臣都满是失望的摇摇头。就连一些将领,都互相对视一眼,满是无奈。这些将领心里有些嫉妒。虽说墨将军本事的确 很大,但这也太得宠了吧。如此胡闹的做法。王上不仅不怪罪,反而还给兵马。

说是弥补此前损失,但如今赵国元气大伤。燕国前段时间还被雁门铁骑威胁,然后赶出代郡。

这样的雁门,还用补充战损?

这分明是去给墨将军压场子,让雁门百姓看到如此众多的大军,老老实实的陪着墨将军胡闹。

当然,心惊嬴政如此宠墨的,不仅仅是那些武将,就是昌平君、昌文君、蔚缭、辛胜等人一系大臣,都忍不住咂咂嘴。 这宠爱程度,怕是连蒙家都有所不及吧!

十日后,正当天下人都听闻雁门修渠的时候,雁门传来下大雨的消息。

顿时,无数人都纷纷笑出声。

“笑死我了,你说那雁门那墨将军,是怎么想的,修水渠? ”

说话的人脸上,笑得眼睛都张不开,捂着肚子。

“可不是,打仗,他没的说,连赵将李牧都拿他没办法,还被他击溃。但修水渠,一个好好的将军,去修水渠。这不是士子 拿刀上,手里拿错东西了嘛。”

另一人隐约有点学识,笑着的同时,隐喻墨的本事跟做的事情,完全不对路。

“人家年轻,你们不知道,再会打仗,那也只是一个少年,也许一时心血来潮,理解理解! ! !哈哈哈。”

似乎,这一天,雁门修渠,如同一个笑话,让天下人都笑了个遍。

这'雁门修渠'四个字。不少人都用来比喻多管闲事。

然而正当所有人还没笑够,第二天,雁门有传来了一个消息。

雁门所有百姓,冒着大雨,依旧在修渠。

第115章:跨越千年的眼光

冒着雨,也要修渠?

所有人都觉得雁门那姓墨的疯了,难道不怕百姓群起反抗。

但谁都不知道,在雁门。在那条新修的水渠,人不遮雨、兵不披甲。雁门数不清的百姓,纷纷拿着铁杵,冒着雨,在挖着。 而将士亦然,此刻秦军铁骑的将士,铁甲、秦将、早已卸下。

就因为那~个少年的一句话。

而此刻无论是雁门百姓,亦或者铁骑将士,看着远处那个与他们一同冒雨挖水渠的少年,没有那个人?在心中有怨言。

赌上名誉,也要下令挖水渠的,是他。

然而无论结果如何,得益的,始终是他们雁门百姓。

谁都不想冒雨干活,但谁都知道,下这场雨,对于那个少年来说,意味着他势必会被天下人耻笑,意味着,他会从一个将军 ,成为一个别人口中的笑柄。

但就是这样,身为将军的他,没有其他将军的自愧,没有其他将军的恼羞成怒,更没有迁怒与百姓身上发泄。

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下雨,好挖一点,也挖得快一点。”

所以大雨之下,谁有怨言?就是看着那个与他们一同挖渠的背影,他们心里也没有一句抱怨。

人家宁愿不要名誉也要修水渠,人家堂堂一个将军都冒着雨在挖渠。自己淋个雨,算不得什么?

唯有秦军将士,都红着眼,时不时看着将军。

冒雨挖土,对于这些铁骑将士,算不得什么。比起挖土,他们跟随将军,那一战不是如同浴血一般,最终从满是尸体的沙场

上,活下来。

首节上一节85/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