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民国:降妖除魔 第350节

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国防军接触。

十一月二十日。

各地的温度再度下降了不少,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下雪了。

这种情况下,打仗自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可惜帼民政符已经没有后路可走,就算是下雪,也得硬着头皮打。

只是这样一来,对于后勤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棉衣棉裤,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些杂牌军倒是无所谓,但那些嫡系正规军,就不能敷衍了事了。

只是这样一来,就更是加剧了嫡系跟地方队伍的摩擦。

净德镇。

华夏有名的瓷都,也是现在有名的四大名镇。

明朝时期,这里生产的瓷器远销海内外,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只是,在乱世之中,哪怕是这种声名显赫的镇子,也有随时倾倒的可能。

跟冲义县一样,这里原本属于国防军管辖的地盘,战争发生后,被帼民政符夺去了。

如今驻扎在这里的是帼民第四军第三十六师第七十一团。

看着外面飘飘洒洒的雪花,第七十一团的团长谢云心情很不好,很沉重。

他这个团,虽然不是主力团,可也算是经验丰富的团,打了不少仗。

在跟国防军交手之前,他这个团共有三千多人,如今却只有一千多人,实力大减,也因此被调到了净德镇驻守。

作为三线部队,自然,待遇也就比不上在前线作战的一线和二线队伍。

“团长,这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不少弟兄因为没有过冬的衣服而生病,在这么下去,恐怕很难挨过这个冬天了。”团参谋叶付忧心道。

“上面的物资什么时候到?”谢云皱了一下眉头问道。

“没有说,只是说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发送。”叶付沉声道。

“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发送?那什么时候才有!”谢云脸色一沉。

“这个......”叶付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谢云深吸口气,他也知道前线作战辛苦,一切都要以前线为主,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兄弟,也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也不能说不管就不管。

“当地的那些人怎么说?”谢云问道。

“他们每家愿意提供两百大洋,但棉衣棉裤这些就无能为力。”叶付道。

“两百大洋?他们也真好意思拿的出来,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初张一鸣收回土地,可都是给了钱的,这些人少的上千大洋,多的数万,两百大洋,打发叫花子呢!”谢云生气道。

“我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但他们表示这些钱用完就没有了,不像以前,用完了还能够继续从土地里面获得钱财,他们说了,想要钱可以,但是必须要用土地来换。”叶付道。

“那就把土地给他们,反正这些土地,我们暂时也用不上。”谢云道。

“可是他们的那些土地,现在都被国防政符分给了当地的那些百姓,我们要是归还这些土地的话,那么那些百姓肯定不愿意。”叶付道。

谢云闻言眉头一皱,要是这样的话,确实不好办。

他虽然十分想要钱,可也不是那些毫无底线的人,对百姓还是很好的。

“那你可有什么办法?”谢云问道。

叶付脸色露出犹豫之色,沉吟了片刻,道:“我确实有一个办法,但只怕团座不会答应。”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谢云不以为意。

“投靠国防军!”叶付深吸口气,沉声说道。

“什么?这种话你都说的出口,你不想活了!”谢云大惊,连忙看了周围一眼。

叶付却一副豁出去的样子道:“团座,我知道你毕业于黄浦军校,对于帼民政符有着极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是现在的帼民政符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帼民政符了,自从荪先生走了之后,你看看那些高层都做了什么事情,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暗下毒手,到处利用渔轮斥责对方0 ....”

“再看看现在的那些人,每次下发的钱粮经过层层抽取,到手里的不足一成,这一年下来,弟兄们吃到过几次饱饭?拿到过几次军饷?团座,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对弟兄们也很好,可是,弟兄们参军,是为了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让自己的家人也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不光兄弟们自己吃不好,甚至都无法接济家里。”

“上个月,二营长的父亲重病,急需钱去治病,可结果呢,硬生生的痛死在了床上,上百个弟兄一起凑钱,都没有凑够三十块大洋,团座,弟兄们也是人,也有家人和朋友,他们不是那些上层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可以随意牺牲的物品,国防军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好,那就是不能让军人流血又流泪,他们应该为了保家卫国而死,而不是死在内斗上面。”

谢云一开始还很生气,但听到后来,气全消了,因为叶付说的都是真的。

“国防军的人什么时候找上你的?”谢云沉默了一会儿,道。

“三天前。”叶付也没有隐瞒。

“这件事还有多少人知道?”谢云接着问道。

“很多弟兄都知道了。”叶付回道。

谢云苦笑起来:“三天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来跟我说这件事,看来我这个团长当得真不称职啊!”

“不是弟兄们不愿意跟团座说,而是他们不想1.7看到你失望的表情,团座,对不起,弟兄们也只是想要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而这些,都是帼民政符给不了的。”叶付弯腰道。

“良禽择木而栖,我并没有怨恨你们的意思,确实,就算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国防军在对待百姓这方面,要比帼民政符好太多了,你们愿意加入国防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谢云叹了口气道。

“团座,我希望您能够跟我们一起,继续带领我们这些人一起保家卫国。”叶付真诚的道。

“我的一切都是帼民政符给的,我是绝对不会跟帼民政符敌对的。”谢云严肃的道。

“那如果去对付小鬼子呢?”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缓缓的从旁边走了出来,笑眯眯的道。

谢云先是脸色一变,但见叶付表情平静,也冷静了下来:“国防军的人?!”

随时疑问,但语气却很肯定。

“国防军安全局张威,见过谢团长。”来人略显尊敬的道.

第四百七十七章 十万大山

“你们的手,伸的太长了。”谢云脸色不好看的道。

张威轻轻一笑,道:“我们也是为了保存华夏的力量,您应该很清楚,我们斗的越狠,那些外国人就越是高兴,还有小鬼子狼子野心,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已经拿下了栋北三省,您觉得他们会止步于此吗?根据我们的分析,要不了多久,我们华夏就会跟小鬼子有一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那个时候,如果华夏被小鬼子占领,我们这些人,都将是华夏的耻辱,我想,谢团长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天吧!”

“说来说去,这不过都是你们的猜想而已,如果你们真的为了华夏,为什么不加入帼民政符?”谢云自然不会被张威的三言两语所说动。

他活了三四十年,什么没有经历过,心智早就已经被锻炼的很坚韧了,不是那种刚出茅庐的小伙子,被人说几句话就激动的想要玩命。

“如果帼民政符做的好,我们加入他们又何妨,可现在的帼民政符,谢团长,你敢摸着自己的良心,用自己的人格来担保,说这样的政符是真正的好政府吗!”张威能够被派来劝降,自然也不是寻常人,干这一行的,没有出色的口才是做不了的。

谢云沉默不语。

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的帼民政符是个什么样子,所有人都在捞钱,克扣粮草,军饷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狠一点的直接从老百姓的手里抢也不是没有的。

所有人的眼中只剩下了钱,这样的政符要是能好,那才是离谱。

04“谢团长,我们国防军的基本方针,您应该是清楚的,我知道谢团长对帼民政符有感情,如果谢团长愿意,我可以做主,让谢团长带领着手底下的兄弟离开这个是非地,现在夷洲那边也需要战力,您可以去那里跟小鬼子打,夷洲本来就是我华夏的领土,我们这也算是收复领土,这样一来,谢团长就不用担心其它问题了,如果您还有什么后顾之忧,也可以跟我们说,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做。”张威道。

“团座!”叶付在一旁期待的看向谢云。

谢云张了张嘴巴,却说不出话。

好一会儿,才像是人命般的点了点头。

“非常感谢谢团长的信任,我相信您以后绝对不会后悔今天的这个决定的。”张威也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随后,几人商讨了一下以后的行动,得知国防军这边也在不断的联络有志之士,等到关键时候一举反水,谢云等人也是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时间太紧,因为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无法做到最好。

国防政符现在的情况虽然不太好,但也没有坏到多大的程度。

至于弹药,国防政府在河源地区又新建了一个兵工厂,专门生产子弹和炮弹。

之所以把工厂建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发电站。

一些东西需要用上机器,少不了电。

在一个就是这里先前迁移了二十万人,工人很多,随随便便就能够招收上万工人。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好。

这个工厂,每天就能够生产数万颗子弹和数千颗炮弹,有了这个工厂,也能够减轻火力方面的压力。

这些子弹几乎一生产出来就会被装箱,然后被人收入储物袋里面,然后被送到前线。

当然,储物袋虽然方便,可数量终究不是很多,无法照顾到所有队伍,只能用来救急。

平常的大批量运送还得依靠汽车。

为此,国防铁路部和公路部门又紧急的征兆了上万工人修桥铺路,每个月光是工资,就得上百万。

一般人真的修不起路,材料费,人工费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还好,张一鸣从地球那边搬来了不少的工厂,让这个世界的物资丰富了不少,不然一下子涌出这么多钱,还真的会造成物价上涨,使得钱贬值。

现在,最起码几年内是不需要担心钱币贬值的问题了,那得等人口数量暴增后才会出现。

少说也得等十年以后。

铁路和公路算是现在国防政符除了战争意外最主要的目标了。

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目前铁路已经从羊城修建到了榕城,正朝着杭舟前进。

现在国防地区的人们想要走亲戚或者迁移,可比平常快多了。

以前只能硬走,一走就是几个月。

现在好了,有了火车,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够从榕城到羊城,节省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当然,由于现在铁路只有一条(两车轨,一来一回),火车的数量也十分有限,目前主要还是用来运送前线物资和士兵,这可比汽车方便快捷多了,只要有足够的车厢,一次就能够运送几十吨的物资。

公路方面,因为没有铁路那么繁琐复杂,用料考究,进度要好不少。

如今已经有一条水泥路可以直接从蕙州通往榕城,然后从榕城,抵达浙省的俪水。

接下来这条路,还会继续修建,一直到杭舟。

水泥路的修建,比起柏油路又轻松简单了不少。

只需要把地面铺平,然后用水泥一抹,等到晒干就完事。

非常简单,一天就能够修上千米。

要是有修士帮忙的话,速度还会更快。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路走的大车多了,一两年就会被压坏,到时候就得重修。

毕竟是临时用路,以后战争停止了,普通人也能够行走,也算是造福周边的百姓了。

这种路,再烂也比泥土路要好,最起码下雨的时候不会踩得到处都是泥巴。

时间,就在这种情况下缓缓流逝。

一转眼,十一月就过去了,华夏进入到了十二月。

天气也再度寒冷了数分。

首节上一节350/4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