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同志,开局上交无尽号航母 第2节

与这两个世界震惊的“地外来客”不同,同一时刻,在共和国的西疆南部,昆仑山脉中段北麓,车尔臣河附近的荒漠戈壁里,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新的来客

一架编号歼10A远远地在空中徘徊,始终绕着这一片人迹罕至的地区低空停留,俄制AL31FN发动机的咆哮声响彻这片空旷的地域,仿佛在等待,也仿佛在观察着什么。

而在她的机腹下,荒漠的某处,一颗卫星定位信标已经稳稳地插在沙子里很久了,很显然是由这架歼10A投掷的,挂着的小降落伞都被沙子埋了一小半了。

与此同时,一个由三架直8组成的小队,已经远远地在西疆晴朗美丽的天空中露出了轮廓,桨叶的多普勒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了。

而高低空联合行动的阵仗,都只为了这颗定位信标的旁边,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较小身影。

听到正在逐渐靠近的直升机的声音,无聊地坐在定位信标周围玩沙子已经很久了的较小身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拍了拍自己黑色裙子上粘的沙子。

微微抬起头,金色的发梢在西疆的风沙中微微飘动,斗篷帽檐下隐隐可见蓝色的美丽发饰,以及更加美丽的深邃宝石蓝瞳孔。

“来得好快,效率看来很高啊,不然还以为要在这里上演荒野求生了,这先驱大佬怎么也不给人选个好点的开局位置”

“明明是列克星敦,怎么开局是在大沙漠里呢?这不对吧?”

“或者说,不该加上那个‘117’的?”

在她的手里,还握着一部屏幕碎了的某米K50,不过现在只能当个功能机用用了,而且是只能拨打紧急电话的那种。原因很简单,117号列克星敦小姐以前图省事,只设置了指纹锁,而现在显然已经打不开了,不过用了好几年,也不算心疼就是了。

比起那个,现在她有更加紧迫的事要做,那就是填饱肚子。

列克星敦小姐,现在真的很饿!感觉已经快站不起来的那种。

“不过怎么来了好几架直升机,带一个人走一架就够了吧?”

她有点疑惑,丝毫没意识到,自己被传送扔出来的时候,那强大的能量和剧烈的磁暴反应有多猛烈,快赶上核弹的EMP效应了,直接给离得最近的县城给集体整失联了,直接影响了周围数万平方公里的信号通讯,给西方面战区都吓到了,连忙调动了最近空域执行训练任务的歼10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列克星敦小姐对此一无所知,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一开始她甚至还觉得这里怎么没信号的,打110,119,甚至12339都统统不好使,为了快点吃上饭,她不介意打个12339举报自己一下试试。

说好的共和国通讯讯号全覆盖呢?这波属于是恶人先告状了,三大通讯国企不知不觉间被扣了黑锅还不知道就是了。

就这样,列克星敦傻傻地在沙子里等了好久,才等到电磁环境恢复正常,连过来侦察的歼10都到头顶了。

而此时此刻,包括列克星敦自己,应该也想不到,她的到来,会给共和国和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至此,改变历史方向的齿轮均已就位,人类的历史也将就此开始,导向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星辰大海,红旗飘飘的世界。

PS:封面图,来自百度,侵删。

第2章 列克星敦同志的吃饭问题

当夜,世界舆论仍然纷纷扬扬,对于地月系发生的连环撞击的讨论仍然处于风口浪尖之中,白宫方面的紧急发布会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严密封锁引起了更多的怀疑和猜测,尽管米国方面透过各大媒体透出了“大气层外投射物是比较特殊的低密度构造小行星”,NASA方面也发布了类似的消息,但是依然难以让全世界继续投来质疑的目光,甚至讨论的热度还由于这种可疑的态度更加高涨了起来。

同一时间,1月1日深夜22点22分,在世界的东方,共和国黄海的蓝岛海军综合保障基地,灯火通明。作为三大舰队的驻地司令部之一,这里本就戒备森严,不过今天明显是有什么重要的情况,几个小时前一架空军的运8运输机迎着傍晚的夜色降落在这里之后,整个基地的戒备等级就无声无息地往上提了一个等级,暂时禁止了一切人员进出。

不过也有例外,在这之后,还有两架运8和几架直8先后飞入基地里,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北方来的,比起西方世界的喧嚷,这里的一切都安静和无声无息。

一架运8稳稳地降落在机场跑道尽头,周围都安静无声,只有几辆迎接的白色军牌北汽勇士停在等待区,亮着大灯,在深沉的夜幕下和远方安静而戒备严密的庞大基地形成了绝佳的构图。

不过这个时候显然没有人有心情去欣赏着夜幕下肃杀的军用机场的构图如何,等到机舱门打开,舷梯放下,舱内的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鱼贯而出。

他们并非部队体系的人,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由海军少校领衔的队伍。迎接会面过程极其简洁,少校敬礼并握了个手,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就迅速领着大家上车了。

这些来人穿的并非军服,除了他们人手提着的一个三防合金大箱子上的中科院几个高能物理、核物理等等几个系统的单位标志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身份标识了。看得出事出仓促,这些人应该也是临时接到单位的这个紧急出差任务的,穿的五花八门十分随意。

理工科懂的都懂,平时穿的都比较随意,哪怕是爱美的女同志也就是约会之前才有心思精心打扮一番,出了实验室日常怎么舒服简单怎么来,结了婚之后更是突出一个随意,老夫老妻,爱看不看。

这些国内前沿科研单位的来人主要以青年为主,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毕竟这大半夜地叫国宝级的老院士坐运输机到处跑不太好,而且还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除了手上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大箱子,身上普遍还两边挎包装着电脑,背后背包装器材,货仓里还装着几个大家伙,大包小包地在海军战士的帮助下才装上车。

所有人和设备都装车之后,车队转头直接开向了基地的船坞码头方向,一路绿灯,效率极高。

相比起这沉默而高效的车队外表,这些军用车内部却没有那么平静,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压抑着自己的声音,非常激动地在谈论着什么,对马上要见到的事好像极其期待,谈话中时不时谈到一些诸如:

“听说有多种核聚变装置的完整资料,靠不靠谱啊?”

“能让中央领导半夜给我们派飞机,你觉得呢?”

“诶,听说还有超光速航行这种黑科技啊,感觉好玄乎啊,这是直接要推翻相对论了吗?”

“隔壁材料所那边两小时前就到了,听说超导技术就有一大堆,跟TM白菜似的,卧槽,你敢信啊,还有那个超级电容,我的妈呀”

“诶,我说啊,这些技术要是货真价实的话,那我们要是真要能吃透,我感觉十年之后我们就能火星驻扎建设兵团了”

“火星?不止吧”

“真的假的?有这么离谱?海军这是捡了个什么回来?”

“诶,我听说啊,最先发现的不是海军,你想想啊,西疆的大沙漠,能有海军嘛,听说人是空军发现的,然后接人回去的是陆航。”

“那为啥要送到东边的海军基地啊,直接送到西方面战区的陆空军基地不就行了?”

“那我哪儿知道”

虽然不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但是这些对话听的开车的海军战士心里都一颤一颤的,这些东西在共和国基本上正儿八经接受过高等教育,都知道代表着什么。不过钢铁一样的纪律在这里,能接触这个任务的战士都有着极其严格的保密意识,不该问的不问,听到的东西也就当没听到。

就连领头的那个中年主任也完全无法压抑自己的兴奋,一路上不停地在和海军方面的领导沟通,因为听说好像有中船工业的人排在自己前面,不断地在申请要求先让自己这边开展工作,毕竟比起船舶领域,这边的都是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基础科学。

经过一路口水仗,很显然,这位主任应该是舌战群儒,说服了其他单位“发扬风格”,让更重要的领域先上,当然后面少不了还点人情就是了。

眼看着快到地方了,结束了内部通话的李主任兴奋得不行,这种心情让这位中年男人直接回到了当初高考录取成绩下来,觉得自己考得不好,但是最终发现被北航空航天录取了的时候,兴奋的不行。

赶紧扭头对后排的一个抱着大箱子,坐的很别扭的小伙子招呼着:“小刘,还有那个对,小杨,一会儿下了车,赶紧把器材搭好,先把清单上列出来的重要资料下载了,别管其他单位怎么说,反正这边说妥了,我们优先!”

“一会儿我去和海军方面对接,你们各就各位,按照来之前的分工快速搞定,别拖慢效率,后面还有一堆兄弟单位等着。”

“记住了?”

“记记住了。”

“哎呀大点儿声,怎么搞的没吃饭一样,这么大的事儿可不许搞砸了!”

虽然大家确实晚饭都没吃就一路飞过来,在飞机上还不断收到一些隔壁单位零散传来的消息,让大家看得心里兴奋不已,那些没见过的材料、装备的性能数据看得人实在是心里发颤,因此路上也没人记起吃点东西就是了

说话间,车队已经缓缓停在了船坞外,船坞区域已经完全戒严,比起基地外尽量低调外表没多大变化的提高戒备等级,这里真可谓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海军陆战队的战士全副武装地把守着各个位置,装甲车都开出来了,阵仗之大平生仅见。

车子就在这里停下了,一帮小伙子小姑娘急急忙忙地下了车,拖着大包小包的装备冲了进去。尽管都是非常可靠的中央来人,还要再被海军方面进行一遍严格的安检,从人到装备都要查看一遍,仔细确认有无窃听微型摄像头之类的东西,这种大事情面前,这种谨慎是必要的,再怎么认真对待也不过分。

包括一会儿的资料获取,都必须在海军这个第三方单位派来的专业技术军官注视下完成,除了由中科院单位报备的装备,不允许使用任何额外的存储介质。所有设备只允许使用临时搭建的内网,物理断开和外界的一切联系。所有数据存储的软件操作都要在海军的技术军官确认后才可以进行。

除了人工盯梢,还有各种密布的监控设备,基本上可以说就是一对一盯着,非常严苛。

放在平时,这样的严密保密措施,应该还是会让人紧张不少的,毕竟虽然是在中科院工作,也多少接触保密内容,但是这么大阵仗,还是很罕见的。

但是作为理工科前沿领域工作者,现在哪儿还有紧张的心情!即将展现在面前的,随便哪一个出去都是可以改变科技格局,进而影响历史走向的黑科技,现在像白菜一样摆在自己面前,随便挑选,这时候哪还有心情想东想西,抱着装备赶紧冲到指定的区域开始工作才是唯一的想法。

而此时此刻,作为震动中央,紧急调动全国重大科研单位,引发了共和国这一晚科研系统大地震的核心人物,列克星敦小姐又在做些什么呢?

她在吃饭。

对,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干饭。

埃塞克斯级航母舰体,6300吨的载油量,她在今天刚苏醒恢复意识的时候,大概有100吨,到被歼10发现的时候,就过了6个小时,就剩余额75.3吨,换算下来,一天光坐那儿不动,维持生命就得烧掉一百吨重油的能量。一旦开始作战,这个能量消耗不是很敢想

就比如她在西方面战区给紧急赶来的战区领导展现自己的舰装的时候,光展开舰装这个动作,瞬间余额就少了10吨,也不知道这个舰装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

这个消耗简直就是要了命了,还不说作战的弹药消耗,战损之后的修复开销,这油料加满一次,按照同为CV16的广域静默号加满一次1300万的现代重油油料花费,自己吃饱一次就要花掉1027万左右。

很显然,要靠自己养活自己那是不可能的,要供给自己作战和行动,油料弹药的消耗那都是天文数字,每天伸伸手动动腿,四位数的钱就哗啦哗啦地烧没了,一天下来一百吨基本开销重油就要花掉16个W,这也太哈人了。

好在现在不用再为生存问题发愁了,自己可以正大光明地吃共和国海军的军费了。

况且自己也不是吃白食,就在她接受邀请,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瞬间,由神秘的先驱所赋予的引导系统就发出了第一个美妙的“叮”提示音。

“→引导者履职前置任务‘为了人民和理想’完成”

“343号引导者已加入一个理想主义思潮科技工业体,评价为0.78级科技等级,执行一级文明引导初始标准。”

“获得引导初始礼包:二级武装科学考察船技术资料合集UNSC无尽级。”

“从现在起,请履行343号引导者的职责,帮助人民获得力量和信念,度过天灾时代的冲击”

“肃正协议倒计时:0/1000(地球年)”

“虚空回响倒计时:0/1100(地球年)”

“”

PS:来一张无尽号的靓(遗)照。

喜欢无尽号嘛?四分钟就被泥头船创没了哦,万吨的水面船沉没也要十几分钟半小时哦,5.6公里长,9.7亿吨的船四分钟就碎了哦~我们343真是太棒啦~

第3章 无尽级科学考察船带来的震撼

“我滴妈呀”

虽然早就不是第一天在保密单位工作了,但是现在显示在自己面前显示器里的东西,实在是过于震撼,年轻的小刘同志除了瞠目结舌之外,就只剩下工作的手,微微颤抖了。

小刘和自己的同事们现在身处一间非常空旷的地方,方便他们把自己的大包小包的设备展开,应该是一个临时腾出来的海军仓库。一根非常粗的光纤数据线非常不讲究地直接走明线,从门口延伸进来,接入临时搭建的数据中心,然后由再连接用户终端。

至于这根光纤延伸到哪儿去了,那就不知道了,他们也不会问。

现在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某艘船配置的名为“XR2 Boglin Fields: S81 / X-DFR型”的常规动力引擎的全部相关技术资料,一主引擎两副引擎,细到一颗螺丝的位置和如此设计的技术原理都说的一清二楚。

但是这个“常规”的含义,指的显然并非是烧油的燃气轮机或者蒸汽轮机,而是指“不能进行空间跃迁航行的核聚变动力引擎”的意思。

这就是驱动5.6公里长,9.7亿公吨的庞然大物“无尽号”的常规引擎系统,一套巨型的氘聚变引擎动力系统。

与这个“常规引擎”相对的是,名为“Mark X Macedon/Z-PROTOTYPE #78720HDS型”的空间跃迁引擎。不过核聚变引擎大概还能在理解范围内,这个东西属实是超出现阶段的理解范畴了。而且无尽号的跃迁引擎还并非是完全基于肖恩藤川跃迁引擎的原理,而是有一个古老的超级文明“先行者”的技术加持,那显然就更不是现阶段能够理解的东西了。

很难想象,这么一套引擎系统单论体积大小,就比共和国的水面舰艇全加起来都大的多,这些东西的能量输出功率可不是单纯把现阶段的水面舰艇核反应堆等比例放大能比得上的,存在若干个数量级差别的降维打击。

“别愣着,满了满了!”

后面的海军军官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这才反应过来,这块超大容量的军工品质三防硬盘已经全部塞满了,自己可怜的笔记本风扇呼呼的响,而这套引擎资料的下载进度条才动了百分之零点零几

只能说,资料太详细了,每个细节都有相关的配套解释,导致数据量大的惊人,远不是一开始想象中的设计图纸那么简单。

当然这是好事,既然是“引导”,那自然是越详细越好,要是真的只把原始设计资料甩过来,那当然意义也很重大,不过哪怕是就要变成一场漫长的国内科研系统的“大会战”了,估摸着半个世纪都不见得能基本吃透,毕竟在基础物理和数学方面就差了几百年,很多东西完全就是“看得懂写的字,但是不太明白说了个什么”。

如果不是前面材料系统那边都确定了这些技术资料全都是真实可用的,在场的人甚至都要怀疑自己这是在做梦。

这边已经下载的资料已经在旁边堆了满满几个大箱子,后续会进行备份处理,由中央派遣的内卫武警押运,一份送往相关单位研究,另一份直接转入地下战备长城里封存。

当然,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进度条还十分充实,那边紧急空运过来的特种硬盘刚刚抵达机场,正在卸货。

只能说,这些21世纪的硬盘,应该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写入这些技术资料,直接从一块平平无奇的硬盘身价起飞,说是无价之宝应该不过分吧。

如此庞大的资料,光接收整理就是个问题,一帮科学院的青年才俊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下载整理个数据给整的焦头烂额的,虽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情激动和紧张。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应该说他们之前的几个单位在这里干活儿的时候应该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些资料是哪儿来的?而且怎么全是标准的中文?除了编号名词会用到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之外,全都是通畅的中文资料,给这些啃英文专著多年的高材生们整的都有点不习惯了。

这个疑问至少现阶段他们是没机会知道答案了,抓紧做手头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今天来这里,首先是验证自己专业领域的这部分资料的真实性,挑能理解的部分局部验证就可以了。然后是分领域下载自己所属单位涉及到的技术资料。最后是挑选一些现在国内前沿急需的东西,先拿回去开展研究。

应该没人指望上来就能对无尽号的全部资料开展研究吸收工作吧,至于复刻制造那更是遥遥无期,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差得太远了。

其中一小部分能理解吸收或者拿来用的,比如部分现阶段能勉强生产条件的高性能材料,立刻就会对国内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不管是航空引擎还是航天火箭发动机,不管是潜艇的耐压外壳还是航母甲板钢材,包括现阶段正在大力开发的核聚变技术,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性能的材料二字。而各种技术手段的使用,比如再入大气层的返回式航天器表面喷涂吸热涂层,通过气化带走大量热量,其本质就是材料不行。

首节上一节2/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