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商 第596节

  锏身仿佛压缩了一半,迅速变形、变小。

  等我反应过来时,亢龙锏已经变成了一副刻有龙纹的金属手镯,套在我的手腕上。

  这是……什么情况?

  我尝试着再次激活地府鬼印,将地府鬼印的力量重新注入手镯中。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手镯迅速变形、变大。

  不过眨眼间的功夫,手镯重新变成了亢龙锏,被我握在手中。

  再收回地府鬼印的力量,亢龙锏又变成了龙纹手镯。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特别羡慕孙大圣有个能伸能缩的金箍棒。

  没想到有一日,我也能得到相似的兵器。

  正当我收收放放玩的开心,听到方叔在后面喊我。

  “小林,你干什么呢?过来扶我一把。”

  我把方叔给忘了。

  我赶紧跑过去,把方叔扶了起来。

  方叔捂着腰,满脸痛苦。

  他感叹道。

  “人啊,不服老是不行啊!”

  “我年轻的时候,哪会怕这种小鬼儿。”

  我打电话把冯伟喊回来,然后打了个出租,把方叔送到医院。

  医生给方叔拍了个ct,腰间盘有点突出,问题不大,休息休息就好了。

  方叔这样子,不方便走路,我让孙苗苗租了套房子,让方叔先在香港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和我们一起回去。

  冯伟让我讲讲收服恶鬼的过程,听说亢龙锏变成了手镯,他十分吃惊。

  “快让我看看!”

  我试图把手镯摘下,却发现手镯的口径比我手掌的宽度要小,摘不下来。

  冯伟拿着我的手研究了半天,直言没见过。

  倒是孙苗苗这个历史系的博士,有所见闻。

  她告诉我,在古代的阴行中,也曾出现过类似能够变化的法器。

  这些法器统统都是用天外陨石中淬炼出的陨铁所打造,具体原理不明,和现代的记忆金属可能有点关系。

  因为是天外陨铁打造,这类的法器很少,至今除了我手中的亢龙锏,其他都只能从古籍中看到了。

  冯伟说我赚了,这种国宝级别的法器,卖出去得多少钱啊。

  我笑骂他钻到钱眼里了,就凭亢龙锏能克制刘妃的鬼气,我也不会卖掉它。

  鬼知道刘妃的鬼气究竟影响了多少阴物,十三局和民间阴人们搞不定的,还不是得找我擦屁股。

  我日后注定是个大忙人,有亢龙锏在手,那就轻松多了。

  就这样,我们暂且在香港住了下来,计划着等方叔身体好些,再回家乡。

  当然,暂住的这段时间,我并没有闲着。

  冯伟这个闲不住的家伙,给我找了活干……

  

第680章 冯伟的奇思妙想

  

  在香港租房住下的第一天,冯伟不见了踪影。

  我起床时在餐桌上看到了他的留言,说是去做笔买卖,晚点回来。

  冯伟在香港也有生意?我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到了晚上十点,冯伟才赶回来。

  比起离开时,他手里多了一个大箱子。

  箱子似乎非常重,冯伟进门过门槛的时候,几乎是提不起来。

  好在箱子上有滑轮,在平地上倒是能动。

  孙苗苗好奇的问。

  “伟哥,箱子里是什么啊?”

  冯伟郑重其事的纠正孙苗苗。

  “叫孙哥!或者叫孙伟哥哥!不要叫我伟哥!”

  我忍不住大笑,一旁的方叔也是哈哈大笑。

  伟哥……听起来的确……有点……

  孙苗苗也是成年人了,听得懂话中隐藏的意思,脸蛋烧的发红。

  她气鼓鼓的说道。

  “知道了!”

  冯伟用力抬起箱子,又小心翼翼的放在餐桌上,我扶着方叔好奇的凑过去。

  “冯伟,什么宝贝,让你这么小心对待。”

  冯伟小心翼翼的打开箱子,里面的东西,让我十分震惊。

  是印章。

  很多很多印章。

  小的印章也就两指宽度,大的印章和玉玺差不多。

  我数了一下,箱子里的印章,超过了一百。

  冯伟满脸肉疼。

  “我大半积蓄,都花在这些印章上了。”

  大半积蓄?我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冯伟在认识我之前,就靠倒腾法器、阴物为生,积攒了不菲的家底。

  与我合作后,每卖出一件阴物,我都会分给他一部分。

  如今算下来,可是一大笔钱。

  这些印章究竟是什么,竟然这么值钱?

  我随手拿起一件印章,仔细观察,看印章的风格,像是清朝产物。

  看到印章,我想起了一个人。

  “冯伟,这些该不会都是乾隆皇帝的印章吧?”

  冯伟拍了下手,十分兴奋的说道。

  “兄弟,有眼光啊!”

  还真被我猜对了……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个皇帝。

  不提他在治国方面的成就,单说他的爱好。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有两大爱好。

  作诗和盖章。

  先说作诗,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首,平均一到两天就会作诗一首。

  这数量,可谓是冠绝全球,轻松拿下世界纪录。

  要知道,我们小时候常背的书,叫唐诗……三百首。

  什么?你问乾隆作诗这么多,你一首都没听过?

  那是因为……乾隆的才华,实在是不敢恭维。

  为了不毁大家的眼睛,我就不举例了。

  再说乾隆皇帝的另外一个爱好——盖章。

  古代文人,都有收藏字画的爱好风雅。

  许多收藏家,也会在书画上盖上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表示自己收藏过。

  这种印章,一般都印在卷空白的末端,以免破坏书画的美观,而且只印一个章。

  然而……乾隆皇帝就不这样。

  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一次,盖一次章,和现代的“已阅”有异曲同工之妙。

  乾隆的印章有1000多个,每次观阅字画后,心情大好,拿起一个印章就是盖盖盖,戳戳戳!

  乾隆这种“农家乐”审美,导致许多名贵字画,变得像是拔过火罐。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乾隆皇帝有多么丧心病狂了。

  王献之的《中秋贴》,总共三十多个字,被乾隆皇帝盖了八十多个章,但凡是空白的地方,都有章印……

  李白的《上阳台帖》,诗仙李白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几十个章印,作品的仙气荡然无存。

  更可恨的是,乾隆皇帝不仅会盖章,还会写观后感……

  直接写在原作上面!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不仅被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的盖了几十个章,还在帖的正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

  搞笑的是,“神”字上也盖了一个大章,大概是乾隆皇帝觉得自己写的字也很棒,盖个章夸奖夸奖自己。

  赵孟的《人骑图》,人家画的本来是简约风,大量留白,谁知这些留白处,给了乾隆发挥的地方。

  除了印章,乾隆在画的空白处写下三处观后感……

  最牛逼的还当属后世比较熟知的《富春山居图》,乾隆可能是太喜欢这幅画了,盖章不够、题字不够,观后管不够,乾隆还要在上面写诗作词。

  可《富春山居图》不像《人骑图》,图中没有留白,乾隆大概是找不到地方下笔,干脆把诗句写在画中颜色较浅的地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乾隆收藏的这幅《富春山居图》是赝品,作者黄公望要是知道此事,估计会长舒一口气吧。

  ……

  我把手中的印章倒过来,吃惊的发现,印章的底部,竟然没有刻字。

  再拿起其他的印章,也没有刻字。

首节上一节596/11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