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令:开局抄诗就名扬天下 第14节

此时的大周京都城内,市井百姓听着各地传来的消息怒骂着。

但带给他们给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力感,看向大周的才子们又多了一丝怨念。你们要是争气一些,也不至于让我大周如此受辱。

大周的才子们崩溃……我们也想争气啊,实力不允许啊。

大殿内,独孤义,金宏一两人扫了一圈激愤的大周群臣,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大周几位大佬,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天武大帝身上。

好像在等着天武大帝恼羞成怒。

南晋,武国一直跟大周就友好,之前的几十年几国之间来来回回的打了几场,都没有占到便宜,最近几年才比较平静。

现在一有机会就会跟大周过不去。

天武大帝没有开口,礼部尚书徐平西,却是笑盈盈的站了起来。

“两位使臣说的不错,我大周留在京都才子也确实是不争气,不得不说南晋的才子确实是文采斐然。”

徐平西一开口,殿内一片哗然。

南晋一众才子得意洋洋,方旭一脸高傲的仰着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耳朵却是竖了起来。

各国使臣……这么痛快承认?

大周群臣却是听出了……留在京都的才子……

“徐老大,你家老爷子怎么向着南晋国的人说话?”有大周才子开口。

“别说话,静静的听着。”徐迁了解自己老爹,事情没那么简单。

“南晋虽然在七国诗会脱颖而出,但也不能太过骄傲,要知道大周儒道可是历经千年,可不是你南晋能比的。”徐平西微笑着,看着南晋众人说道。

“哈,我南晋儒道历史确实比不得大周,也只是文会得了第一而已。”独孤义还没开口,南晋的一位才子出声讥讽。

“哼,你算什么东西,大人们说话可有你插嘴的份?”徐迁冷哼一声对着南晋国才子开口道。

徐迁看南晋国才子开口,自然不能让老爹掉身份,去跟南晋才子争辩。

南晋才子听到徐迁出口不逊也是毫不示弱:“我不算什么东西,那也比你们倒数第二强?”

南晋才子意思……我们不算什么东西,那你们大周倒数第二就更不算什么东西了。

“不错,你大周才子也就牙尖嘴利,诗词却是毫无建树,还是回去好好读读圣贤书吧。”武国的一众才子也不甘寂寞,纷纷发言。

大周一众才子瞬间炸开,也都纷纷出言还击。

一时间大殿中火药味十足,两国使臣也不出言阻止,就想着让大周颜面扫地,徐平西站在上首也不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你武国也不过第三而已,大家都是儒道一脉的读书人,何必如此咄咄逼人。”说话的是文会第二的唐国才子,此言明显是向着大周一方。

“等你唐国拿了魁首再说这话不迟。”南晋的方旭开口了。

“……”唐国才子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人家第一,不管说什么都没用,只会显得自己无能。

大周一众官员,宿老顾及身份也不能下场只能干看着。

方旭一开口,众人纷纷停了下来,人家说的对啊,有本事你拿第一再说,不然说再多也只是徒增笑话而已。

看中众人哑口无言,方旭如得胜将军一般,得意的仰着头,一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南晋,武国的众人也是一阵得意。

站在上首的徐平西看着垂头丧气的大周才子,又看了看得意洋洋的方旭和两国使团才子……就要这样,你们越是得意,一会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绝望。

不得不说大周的君臣心真的是……黑。

见两边人都不说话了,徐平西才慢悠悠的走出来接着道:“日前内阁收到了一封,来自北境边城的战报,我大周边城的靖北县县令带领着一千县兵和百姓,抵挡住了荻人的三万大军,坚守了六天六夜。”

徐平西顿了顿看向众人。

各国使团才子第一反应就是……吹牛吧,一千县兵和百姓,抵挡荻人三万大军?

还坚守了六天六夜?

就连大周文武百官也都张着嘴,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七国在地图上正好是并列在一条直线之上,北边边境都是荒原,南边都是海域。

百年前,北境蛮人联合妖族诡异入侵中原大地,各国纷纷派出大军,联合中原大地上的仙门,道家,佛门组成联军在北境的荒原和蛮人,妖族诡异打了整整十年,才堪堪守住。

北境是七国的边境,各国都有派重兵镇守,但北境实在太大,虽然有大军镇守,蛮人没有大规模的侵略,但时不时的还是会有北境各部南下掠夺各国边境,因此各国都有在和北边的蛮人作战。

他们自然知道北境的蛮人有多厉害,所以才会如此震惊,不可置信。

好吧……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跟七国文会有什么关系?

南晋使臣独孤义心中虽然不信,但还是开口道:“徐大人,这个好像跟文会没有有什么关系吧?”

殿中众人也是疑惑的看着徐平西。

徐平西也不在卖关子,直接说道:“我大周的这位靖北县县令,惊才艳艳,才华横溢,在城墙之上,写出了传千古的诗词,引发天地异像,震退荻人。”

“什么?”

“诗传千古?”

“引发天地异象?”

夸张了吧?

有如此才华能在边境做小县令?

这下就连大周众人心中也是有些不相信了……我大周还有人有这样的诗才?

整个万民殿一时间如菜市场般议论纷纷。

天武大帝坐在高台之上,嘴角含笑的看着众人,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皇城外的京都内,各个酒楼歌坊中的才子佳人们,听着万民殿内传来的消息越加愤怒了,可听着听着……

北境战报。

诗传千古?

天地异象,坚守六天六夜?

震退三万荻人?

“此言可当真?”有才子直接跳了起来,抢过伙计手中的字条,快速看了起来。

“诗词可出了?”才子们迫切的问道。

“还没……”伙计答道。

“快去守着,出了第一时间送来。”说完一定五两的银子塞进了伙计手中。

“哎……”

话音未落,跑腿的伙计已经出现在了楼下的街口。

整个京都内,各个酒楼歌坊,青楼茶馆的伙计们,捏了捏怀中足够他们辛苦一年工钱的银两,飞速的朝着万民殿宫门奔去。

第19章 惊才绝艳的李轻舟

万民殿内,各国使团才子……难道你大周倒数第二抹不开面子,故意找的说辞,一副我不信的样子。

最高兴的当属于大周一方,心中虽然也是怀着疑惑,但却并没有怀疑徐平西的话,只是不知道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如何会放逐到边境去当县令。

南晋国一方,最不愿意相信的就属方旭了,方旭坐在案几后,脸上一阵白,一阵红,要是大周这位县令真作出了诗传千古的诗词,那他这个七国文会魁首可就保不住了。

他的诗词虽然不错,但也只能堪堪达到诗传百年,跟千年那可差远了。

方旭站起身朝着天武大帝行了一礼,然后又朝着徐平西拱手道:“徐大人,可否将诗词,让我等一观?”

徐平西一笑,不可置否:“当然。”

话说着,人却往座位上走去。

正当众人疑惑,最上首位置一直闭目养神的首辅高长青却是站了起来,殿中众人一愣,这是……

须发皆白的高长青,一身大周排红官服,身材高大,一身大周排红官服,头顶乌纱,显得威仪赫赫,不怒自威,扫视着众人,殿中顿时一阵安静。

高长青朝着天武大帝躬身行了一礼,扫视了一圈大殿之内的众人,这才开口道:“我大周建国千年,儒道便传承千年,文人辈出,在历代皇帝的带领下国富民强,四海升平,而今在我天武皇帝治下。”

高长青说到此,又转身朝着天武大帝一礼,继续开口道。

“北境靖北县县令李牧,李轻舟,于半旬前亲自提着宝剑率领县兵百姓抵荻人三万大军于靖北县城外,荻人三日未能攻破靖北县,荻人三王子见迟迟不能攻下,只得增加兵力猛攻,乱箭之中靖北县令李牧胸口中了一箭。”

高长青运才气于身,声音在整个万民殿内外的众人耳边响起。

“咝。”

中箭了,这才第三天,接下来如何守?

大殿内一片安静,众人想知道接下来如何,却也不敢催促,只能耐着性子等长青说下去,他们想知道靖北县令受了重伤,还如何抵挡荻人三万大军。

高长青看着众人一副急不可耐,抓耳挠腮的样子,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

“此时已是午时,因天降大雪,荻人不得不撤军。”

哦,原来是大雪阻止了荻人的进攻……众人心中想着。

高长青没有理会殿内众人,接着说道:“一直到申时,大雪方停,荻人大军兵临城下又开始了一轮的攻城之战,县令李牧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士卒,拖着重伤的身子,脚步临空一踏,立于城墙之上,手中大笔一挥。”

殿内殿外众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漏听。

而说到此处的高长青却又停了下来。你倒是接着说呀,众人窃窃私语,对高长青吊人胃口充满怨念。

高长青倒是没让众人多等,拿出袖中的筏纸。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诗词响起在万民殿内外,半阙念完,在座的众人都纷纷停下了交谈,高长青虽然不是大儒,但是也是儒道大家,半步大儒的境界,此时按照韵律颂念手中的诗词。

虽然只念半阙,在座的大周文武百官,各国使臣,文人才子,百姓当中都有文辞功底深厚之人。

听到这里便已能从诗词意境中感受到了靖北城在荻人大军的威压下,显得岌岌可危。

高长青这次并未吊众人胃口,开口念出了下半阙。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念完最后一句,高长青又低声重复了最后一句,久久不能平息。

儒道大家带情感咏颂诗词,可以把人带入其中。

在高长青的情绪带动下,此时的万民殿在座的众人都深深的陷入了靖北城战争当中,身临其境一般。

他们看到,李牧只身立于靖北城上空,天地异象齐出,一轮金色太阳在其身后缓缓升空,金光四散,笼罩了整个靖北城的战场。

荻人大军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大片兵临城下,犹如黑云翻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大周将士将士们的铠甲在金色太阳的照耀下金光四射。

荻人的号角声响彻了深秋的长空,金色的光芒把北境边塞的天边凝结成了紫色,大周的龙旗半卷,夜幕下的北境异常寒冷,城墙上的战鼓因结霜,传出的声音显得郁闷低沉。

为了保家卫国,报答皇帝陛下的厚爱,将士们手里提着宝剑与荻人厮杀,甘愿为国血战到底。

城墙上刀剑相撞,血肉横飞。

久久。

首节上一节14/24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