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第208节

如果将因果与之相连,那么等到孙悟空达到圣境时,敖青或许也有可能,作为孙悟空的“道德身”的因果,拥有完成道境的可能!

不过,这自然也有着弊端。因为这么做,本质上就是取代了猴子的道德身,因此其中最大的弊端,无异于是猴子自己就失去了道德身。

换句话说,就算敖青有成为道境的机缘,等到时候猴子自己,也会处于现在敖青的立场,失去彼岸的道德身。

这无异于是剥夺了孙猴子的机缘。

敖青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菩提祖师。却不料菩提祖师听闻过后,却忽然笑出了声:

“徒儿,你果然聪慧得很,竟然能让你想出这等另辟蹊径的办法。不过,若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道教的很多大神通者,就是用类似的办法相互成就圣境的。”

“哦?”敖青有些讶异:“当真如此?”

“不错。”

菩提祖师道:“说起来,这也是道教惯用的方法。比如那太乙救苦天尊,假借元始天尊九阳之精,成就根源,后方才发大慈悲抵达圣境。除此之外,斗姆元君也是借助元始天尊成道的,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则是借助斗姆元君成道,酆都大帝,则是借助紫微大帝成道,甚至包括如今的黎山老母,也是借助太上道祖成道,化名紫气元君。”

菩提祖师这么一说,敖青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在道教中,有一个很神奇的事情。那就是道教的天尊在神话里互相化身。

比如太乙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九阳之精的化身,所以是个童子,而斗姆元君也是元始天尊阴气化身。

酆都大帝是紫微大帝化身,紫微大帝、勾陈大帝是斗姆元君所生,但也有说法紫微大帝也是元始天尊的化身。

紫气元君,也即是黎山老母,则是太上老君化身。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道经《老子八十一化》,里面太上老君化身无数。

本来敖青一直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现在,他终于明白了!

这就是道教大神通者,一种“传授心得”,相助成就天尊圣境的传承啊!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注,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注而上者九万里,绝注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的《逍遥游》,就已经完美的解释了这一点!

水积聚的不够深,就没有气力乘载大船航行。

风积聚的不够大,就没有气力乘载大鹏飞举。

道教之中相互传承,积蓄,正是将自己的道统,转为门中人的道统。将自己的根源,化为门中人的根源。他人成道,自我也成道。自我得道,他人也得道。

这正是神话中的“北冥神功”!不过,不是在于吸取,而是在于授予!

难怪,道教会有这么多大神通者!

lq.

第三百三十三章 步骤

菩提祖师继续说道:“更何况,那石猴虽然根底不错,然而,在这三界之中,根底与他相等之人着实不少,那哪吒,以及那狐女,甚至包括杨戬,都不比那石猴差多少。但是如果没有机缘所至,未来此三人能成就圣境的可能性却也不大!相比之下,你那七妹根底平常,但悟性聪颖,又有圣人指路,如今看来未来反而很有可能能够成就圣境。”

对于菩提祖师的话,敖青深觉认同。

的确。成就圣境,可不是光根底强大就足够的。在此之中,道心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是看“仙”境的潜力,根底的确是很重要的。

比如那哪吒,出生才三年,但实力却已经不在仙神之下了。

在“仙”境,这的确很不公平。

但能否成就“圣”境,那就跟这没什么关系了!甚至说不定这反而是一个弊端。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直到经历了三三之劫,九九之难,扫灭心猿,挣脱束缚。成就“斗战胜佛”,才可以说是接近圣境。

而事实上,从表现上来看,也许即使是“斗战胜佛”,也没有真正步入圣境,很可能是近似于东华帝君的情况,还需要很漫长的修行。

说起来,东华帝君在这千年之中,也转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却仍然没有什么契机出现。给三界仙神的感觉就是,可能随时要一蹶不振了……

至于哪吒,柒柒,在如今看来,甚为安于现状。虽然根底不错,但可能连“仙”境本身也难以达到极致。

得知了这一点以后,敖青便也不再犹豫了。

更何况,做猴子的道德身,本就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

如果没有敖青,猴子按原着的路重新走一遍,最多也就是仙境极致。

而如今有敖青存在,却可以让他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了,敖青如此做,未来的猴子,可能比起佛门,也许其本身的存在会更接近道门。

毕竟,从菩提祖师的话中来看,这种“承前启后,化蝉脱羽”的方法,如今可以说是道教在圣境传承的代表了。

日后如果猴子真成就圣境了,想要更进一步,大概也会要类似敖青这样,寻找一个后继者。

不过这本身也是机缘的一种。“圣”境之所以为“圣”,就注定了难以独木求撑。不如说,前后如此,反而可以使传承永续。

如果没有敖青,猴子想要真正成就圣境,可能凭借西游之路都还不够。

“多谢师父指点,徒儿明白了。”敖青朝向菩提祖师行礼:“不过,徒儿自己尚且修为短浅,却也没有把握能够教出一个圣境大神通者来。因此此番,却还需要师父相助。”

祖师微微颔首:“这自然无妨,该提点的,为师自会帮忙提点。何况那猴子一开始本就与为师有几分师徒之缘,也不好完全麻烦你来。”….

有此一言,敖青顿时感觉心中轻松许多。毕竟,他从没有收过徒弟,纵然修为在这,也没把握能够教好。

当即,敖青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跟祖师说了一番。

敖青对猴子修道之路的安排,大概分为五部分。

这五部分,也是对应敖青自己的修道之路。

其一,乃是等石猴道心萌发,主动前往求仙。

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首先还是求仙之心。虽然这并不是道心,但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却也是没有动力。当年敖青正是因为感受到了三界之广阔,龙族之狭小,方才希望能够求仙求道。

其二,便是以南赡部洲作为修道路,启发猴子的眼界及智慧,昭着修道心路。对应敖青走菩提心路的过程。

其三,便是翻山越海,磨炼其

毅力。对应敖青搬山筑阶,抵达三星洞。

其四,便是在三星洞教导,令其产生道心。对应敖青心证菩提,菩提悟道。

其五,便是……西游!

而西游之路的前后,无论是否还会龙宫夺宝、地府销生死,亦或是大闹天宫。结果,定然要猴子像敖青一样,经历破境,进而成圣。

直到那时,敖青的“道德身”才能够完成。甚至,在他的推测,那时他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道德身倒影,而是有成道之机。

至少,能够亲眼看到“道”境的神奇。

祖师听闻过后,微微点头。

敖青的这些安排,大体上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就算没有敖青要抵达道德身的这一重计划,单纯以西游或是以祖师自己的收徒观来看,菩提祖师自己也会这么去做。

是的。不如说,正是敖青参考了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的做法,才会定下如此计划。

但是,虽然脉络大致不变。但其中细节,却定然会有许多变化!

祖师道:“你的想法着实不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波旬定然会出手。此猴既然心有邪祟,难免不会诞生心猿,届时有可能会阻碍你能否成事。”

祖师的担忧,自然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计划虽然定下了,但是敖青也不确定,猴子就真的会按原着那般的走向去做。毕竟,这其中但凡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比如猴子就是不诞生求仙之心,安于现状。敖青能做的,也最多是从一些方面引导,不可能强制他去修仙。否则,还不如去从哪吒、杨戬、柒柒的身上着手更简单。

之所以选中猴子,正是因为猴子如今恰如一张白纸,尚未涉世。而且他乃是“天生圣人”,刚一出世,便自成智慧。至于西游,也能够给猴子一个适合的舞台。

“事在人为。我当尽力去做,更何况,此中亦有如来佛祖,玉晨天尊相助。但若真不能成事,那也是定数。”敖青说道。

祖师闻言,眼中浮现出几分欣慰之色:“不错,你当真青出于蓝了。以徒儿你如此心境,为何没有在彼岸出现道德身,为师反倒甚为奇怪。”

敖青问道:“莫非是因为,我成就圣境,乃是依靠杨婵九色宝莲的慈悲心之缘故?因他人而证道,故而,彼岸不存在于我之道德身?”

祖师微微摇头。.

第三百三十四章 方外

“但凡圣境,就一定会有道德身。因为圣境所作之举,乃是为生灵予以大慈悲。甚至,纵然是逆圣之境,例如那波旬,也有道德身存在。这与是否借用他人力量并无干系。”祖师说道。

敖青闻言皱眉。

“除非……”

祖师看向敖青:“除非,你的道德身并不在彼岸,而是处于其他所在。”

“其他所在?”敖青一怔。

“不错。”

祖师道:“道德身,乃是藉大道之德,倒映于彼岸。如果你的道德身凭借的并非是大道之德,而是依靠其他的某种存在而凭依,那便说得过去了。”

敖青闻言,却是陡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他说道:“如果,我并非是在此大道孕生的万物世界之中的生灵呢?”

是的,敖青想到了一个可能。

他是一个穿越者!

亦或者说,是“方外”来客。

是不是有可能,他本就不是借由此方世界的大道而孕生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或许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菩提祖师目光微微凝起。

敖青不是这个世界的生灵。这一点,他早就知道了。

甚至早在当初拜师时,第一眼看到敖青,他就已经感受到了,敖青的身世可能有所隐秘。

不过,他却并没有在意。

因为对于大神通者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在意的。

佛门有三千世界,诸天万界何其之多?纵然一草一木,都可能蕴含大千世界。

有一些根源在其他世界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现在看来,却好像并非是那么简单。

道有两种。一为大道,二为天道。

《道德经》之中,对此阐述的很明白。

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是天道。

天道,就是“有”。

而大道,就是孕生“有”的“无”。

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切的最初始,甚至比“根源”还早的存在。

首节上一节208/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