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在琅琊军中,最有地位的两个人,萧若风的儿子和徒弟,以及雷梦杀的儿子,站在他们面前,请琅琊军退避,他们又岂有不退之理?
“可是他们都死了,死了!”叶啸鹰怒吼,怒吼声中充满了强烈的愤怒与不甘:“北离大都护,琅琊银衣侯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金甲将军。”
见此,楚昭转头看向萧若瑾,淡淡道:“在我们楚国有一句话,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萧若瑾一怔,看了看下方的叶啸鹰,又看了看琅琊军,重重叹了口气,沉声喊道:“瑾玉。”
他身边的五大监,瑾宣早已经投靠了楚国,瑾仙今日之后大概也会去楚国,剩下的瑾威死了,瑾言是罪人,就只剩下一个瑾玉。
“瑾玉在。”瑾玉垂首道。
“宣旨。”
瑾玉愣了一下:“陛下,旨从何来?”
萧若瑾淡淡道:“孤念,你宣。”
瑾玉急忙垂首:“遵命。”
“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萧若瑾轻声说道。
“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瑾玉催动内功,朗声念道,让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他们抬起头望向萧若瑾,脸上泛起了一丝疑惑,疑惑萧若瑾接下来要说什么。
“属孤误判。”
此话一出,萧若瑾身边之人皆惊,萧若尘惊呼道:“皇兄,你这是要下罪己诏?!”
君臣错位,天灾难测,政权危难。
只有这三种极端的情况,帝王才会颁布罪己诏,自省过失,以告天下。
罪己诏的颁布极为慎重,因为帝王的过失会被一字不落的写在史书上,最后流传千古。
他们北离自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帝王颁布罪己诏。
萧若瑾没有理会他,对着愣神的瑾玉沉声道:“念!”
瑾玉不敢再犹豫,赶忙念道:“属孤误判。”
琅琊军旧部哗然大惊。
叶啸鹰紧皱起了眉头。
“琅琊王萧若风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却惨遭奸人所害,现奸人伏法,旧案昭雪,赐其谥号‘达’,重入太庙,香火十年盛之不断,其子萧凌尘承其爵位,袭琅琊王,赐宣武将军,可重召琅琊旧军,并三军之外,直隶帝王。孤,听信谗言,误杀爱弟,愧悔无地,每三日,赴太庙香奉,至死方休。”
萧若瑾每说一句话,瑾玉便跟着宣一句。
整道罪己诏颁完之后,萧若瑾轻轻咳嗽了一声,瘦弱的身子有些摇摇欲坠,靠着瑾玉的搀扶,才勉强没有摔倒。
此时,台下的北离琅琊军已经呆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明德帝会颁罪己诏,并且为他们的大帅昭雪,以至于现在他们心头都泛起了一个疑问。
这仗,还打不打了?
萧凌尘转过身,单膝跪地,朗声道:“臣,领旨!”
随后,他站起身,面向琅琊军。
“我父帅,琅琊王萧若风,为平乱国之灾,自污入狱,当年天启城乱之夜,乃我与父帅亲手谋划。我父帅为国之安定,舍一身荣耀,自污入狱,其后更是在法场上自刎以定天下,尔等为父帅马后之兵,不以将军之令为首,反兵指皇城,谋乱天下,可配得上琅琊军三字?”
萧瑟在一旁冷冷地说道:“还不是你把他们带来的。”
萧凌尘低声道:“要不是这样,那几个老太监能相信我?我能帮你把有二心的朝臣抓出来?”
他的说的有二心的朝臣,是瑾言手中的那份名单上的人,上面都是浊清他们这些年拉拢的朝臣。
雷无桀目视前方,也低声道:“不是,眼下这种情况,你们还有心思互相抱怨?”
好在,琅琊军听不到他们的话,他们只听到了那道自北离开国以来从未出现的罪己诏,以及萧凌尘的朗声高喝。
昔年的三神将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们的小王爷一边,带着手下兵马让到了一边,放开了那些禁军和虎贲郎卫。
叶啸鹰没有带他的中军,只带了一队护卫,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也做不出什么,只能死死地盯着萧若瑾,那目光好似要将对方千刀万剐一般。
良久之后,他调转马头,缓缓朝宫门而去。
行至宫门前,叶啸鹰最后扭头看了眼萧若瑾,仰天说了一句话:“大将军啊,你为什么就这么不想皇帝呢?”
可惜,他说话说得很轻,那些军卒不敢理他太近,终究还是没有人听到这话。
自此,琅琊军旧部谋乱落下帷幕。
第332章 谁说皇帝就一定是孤家寡人?
明德二十三年,深冬。
一场被后世称为“琅琊兵变”的惊天谋逆案,终于以金甲将军叶啸鹰退出天启城而结束。
史书对此的解释是,三位老太监伪造龙封卷轴,煽动昔日的琅琊军旧部起兵谋反,最后琅琊军在琅琊王萧凌尘的率领之下,功过相抵。
而明德帝萧若瑾也终于承认当年琅琊王谋逆案乃是误判,下罪己诏恢复上任琅琊王的名誉,并且进行自惩,但萧凌尘很快就表明了明德帝的误判是有原因的,当年萧若风为了防止被奸人利用,故意做了很多自污之事,当年的天启城城乱之夜也是他之手策划的。
史书上撰写的结局是,琅琊王谋逆案昭雪,浊清、浊心、浊洛三位老太监,以及掌剑监瑾威当场被诛杀,掌印监瑾言下落不明,小灵城继任琅琊王位,掌琅琊军。
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最后战死者算下来甚至都没有百人,倒也算是一桩奇闻了。
至于那份龙封卷轴,上面究竟写着谁的名字,也不会再有定论。
毕竟,不管别人如何说,它两次公诸于世的机会,都被先后两任琅琊王给粉碎了。
只是,天启坊间依旧流传了几个版本。
比如:那封卷轴上写着萧若风的名字,他才是正道大统。
比如:上面其实一个字都没有,太安帝临死前根本没有来得及在上面写名字。
再比如:上面其实就是萧若瑾的名字,所以前后两位琅琊王接受不了,才撕毁了龙封卷轴。
可惜这些故事,终究只是故事而已。
当然,史书里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说,留给后人无尽猜测。
比如:北离山中下三军在这次叛乱中,似乎并非为叛乱而来,反而是为了出兵攻打南决,因为在琅琊兵变之后,北离就和楚国联合百万大军攻向了南决。
再比如:大将军叶啸鹰突然告老还乡,萧凌尘入宫一整夜,与明德帝有一场不为人知的交谈。
同时,天启城开始了大肆的抓捕。
除了大理寺和刑部的人之外,赤王萧羽、白王萧崇、永安王萧楚河、琅琊王萧凌尘都派出了人抓捕北离的权贵。
这些权贵是几个太监拉拢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琅琊军根本没有可能如此顺利的踏入天启城。
这一抓,就是整整一个月。
等到抓捕结束,永安王府当即大摆筵席,庆贺琅琊王萧若风沉冤昭雪。
叶啸鹰也来了,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喝着闷酒,与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当年一起纵横天下的琅琊军三大统帅,琅王萧若风死了,银衣军侯雷梦杀也死了,现在只剩下他一个金甲将军。
这么多年,明德帝一直对他多有防备,若不是忌惮他手中的兵权,恐怕他也活不到现在。
他之前就在想,若是萧凌尘愿意给父亲萧若风报仇,他甘愿背负弑君的罪名。
可一切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他的预料。
萧凌尘竟然不打算追究,这让叶啸鹰感觉心口闷得慌,如同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亲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开心啊,有什么事,说出来让我高兴高兴。”楚昭抱着孙子楚弘走到了叶啸鹰面前。
叶啸鹰看着一屁股坐到旁边的楚昭,接过朝他伸手的外孙,长叹了口气,却是没有说话。
“不甘心?”
叶啸鹰没有否认:“他该死。”
楚昭摇了摇头:“天下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完全信任当年的萧若风。”
“你也不能?”
“萧若风当年手握北离九成兵马,还拥有盖过皇帝的民间声望,即便是我也不能。”楚昭正色道。
“所以你觉得我不该怪萧若瑾?”叶啸鹰有些生气。
“萧若瑾肯定是有问题的,但萧若风自己也有问题。”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
楚昭想了想,回道:“如果我是萧若风,会及时抽身,让自己的风头盖过萧若瑾;如果是萧若瑾的话,我根本不会给他统领那么多兵马的机会,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萧若风能打胜战。”
叶啸鹰沉默,没有说话。
楚昭叹了口气:“现在这样不好吗,兵不血刃的给萧若风平反了。”
“不好。”
楚昭摇摇头:“那你想怎样,让北离掀起内乱的战火?
你们北离的士卒也是娘生爹养的,皇家的那些破事,凭什么让他们去流血?
我知道你心有不甘,但你想想,当年你、雷梦杀、萧若风带兵打仗,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雷梦杀死在了战场上,萧若风则是为不掀起北离动乱而死。
虽然他的做法很蠢,可你不能否认,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北离的安稳。”
“可他们都已经死了。”大抵是害怕吓着小外孙,叶啸鹰尽量压着心头的怒火。
“那你想怎样?杀了萧若瑾给萧若风报仇?”楚昭摇了摇头,叹道:“他已经快死了,活不了多久了。
老一辈的恩怨,就这样结束吧。
毕竟人不能一直活在过去,还是要向前看的。
笑一笑,弘儿都要被你狰狞的样子吓哭了。”
“我外孙才不会那么没用。”叶啸鹰嘴上这么说,却还是赶忙露出了一个笑脸:“对了,烨小子他们呢?”
“他们几个在宫中商议出兵南决事宜,估计也快回来了。”
叶啸鹰点头,继续问道:“何时离开天启?”
“还要处理一件事。”
“天下第一楼?”
“嗯,天下第一楼的事情处理完,今后人间便是人间了。”
“听女婿说,天下第一楼的天道缺口补全,人间将无武人?”
楚昭摇头:“准确说,人间武道高手会逐渐凋零。
武人还是有的,但最多也就比普通人强一些而已。
如开山断河,一剑破千甲这种事,不可能再出现。
即便你的实力,在以后都会成为传说,成为话本上的故事。”
叶啸鹰一愣:“为何?”
“因为天下武运,本就是从天上下来的,一旦天道补全,武运便会逐渐回归天道,此后人间只有人道气运,不会有天道武运,在没有武运加持的情况,不可能再出现远超普通人的怪物。”楚昭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