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409节

  “赵娘子,我中意于你,你要不要考虑考虑我?”

  “赵将军,您说笑了。”赵盼儿扯出一个难看笑容,给赵蓄满茶水,将茶壶放在了桌上。

  “我没说笑,我是认真的,我想娶你。”

  赵盼儿苦笑不已,笑容中还带着三分冷意:“赵将军莫要开玩笑,娶我?娶我回去做妾吗?我知道将军您身份不凡,地位尊崇,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平民女子,可即便我只是一介平民,我也有自己的坚持,我赵盼儿这辈子,绝不为妾,不管对象是……”

  “娶你为妻,正头娘子。”

  “啊?”

  言辞锐利的赵盼儿,话还没有说完,就仿佛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赵。

  “你……你说什么?”

  赵一脸认真:“我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娶你为妻,不是做妾,是正头娘子。”

  “你,你疯了?”

  “我没疯,我很清醒,在钱塘的时候,我就想跟你表白来着,只是那时……”赵没有说下去,脸色变得苦涩无比,当真是见者动容。

  赵盼儿就动容了,被赵的话震惊的无以复加。

  赵是谁?

  那可是权贵公子,少年将军,而她只是一个平民,以前更是入过贱籍,是名乐妓。

  两人的身份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她连跟欧阳旭这个读书人都是放低身段,赵这样的权贵公子,甚至还可能是皇族,她做梦都不敢想。

  不过赵盼儿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她为什么要想这些,就算赵身份再怎么尊贵,跟她也没有什么关系。

  “赵将军,我很感激您,但我暂时还不会考虑这些,若您再说这些话,今日就请将军离去吧。”

  态度不算谈不上激烈,因为赵一直以来的帮助,实在让她说出激烈的话来。

  赵依旧一脸认真:“今日是我孟浪了,可我刚刚的话也是真心的,并且我可以跟你保证,只要我未婚,你未嫁,我娶你做正头娘子这个承诺,永远都会有效。”

  “够了,你别说了。”

  赵盼儿赶紧打断赵,她心中并未有多少欢喜,反而有些惶恐。

  因为她很清楚的知道,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有多大,更清楚成婚并非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还要看对方的家庭。

  赵或许是真心的,可他的家族会接受她吗?

  赵盼儿无比肯定,不会!

  两人之间不对等的身份,导致在赵盼儿眼里,哪怕赵就在她眼前,她都觉得赵离她很远很远。

  “好吧,这事先不说,说另外一件事。”

第361章 宋朝特色,不宜起兵锋

  “赵娘子,其实我除了叫赵承宗之外,还有一个名字,赵。”

  赵承宗是赵混迹东京时用的化名,在钱塘的时候,也是这么跟赵盼儿她们说的叫赵承宗。

  但他并没有骗赵盼儿,因为他现在的确字承宗。

  事实上,赵盼儿也没感觉到欺骗,她只感到了震惊。

  “赵?是我知道的那位赵吗?”

  赵笑了一下:“嗯,不出意外的话,你听说的那个赵应该就是我。”

  “你……你是韩王殿下?”

  赵盼儿不是没想过赵是赵氏皇族子弟,但根本没敢将赵往那位跑去边关当兵的皇子身上想。

  无它,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今韩王殿下实在太耀眼了。

  单单是十三岁考中进士,就让无数人为之震撼,更别说后来还跑去西北边境,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建立了一支大军,关键这支大军还将祸害西北边境多年定难军打的溃不成军。

  一时间,赵盼儿呆愣在了当场。

  没办法,这个身份给她的冲击,委实是不小,甚至远在之前的表白之上。

  还是那句话,赵对她有意思,她或多或少能感觉到,多少有点心理准备。

  可韩王这个身份,她却是一点都没有心理准备,就那么怔怔地看着赵,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赵怀恩走了进来。

  他先是看了眼赵盼儿,才压低声音道:“家主,官家召您进宫觐见。”

  赵点点头,对愣神的赵盼儿道:“赵娘子,赵娘子。”

  喊了两声,赵盼儿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慌忙的行了一礼,比之往昔恭敬太多太多。

  “民女拜见韩王殿下,殿下请吩咐?”

  赵扶起赵盼儿,装出一脸苦涩的模样:“赵娘子,你我之间,非要如此吗?就算你不答应我,我们也还是朋友嘛,还有我说过想娶你是真心的,你再考虑考虑。

  不过你放心,我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如果实在做不成夫妻,我不会强迫你,我们依旧是朋友,现在我要进宫,过几日再来看你。”

  “恭送殿下。”赵盼儿行礼。

  对于赵的话,她自然十分动容,可她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赵之间有多大差距。

  她呆呆望着赵离去的背影,心里非常非常的乱,乱到她都没心思去找欧阳旭了。

  这边赵出了门,目光就朝刘晟和双喜扫了过去:“你们胆子不小啊,竟敢拿本王来打赌。”

  因为之前有过敲打,现在又听赵这么一说,吓得双喜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殿下恕罪。”

  刘晟稍微好一点,但也心虚不已:“殿下,属下……”

  “行了,你们两个输了,记得给怀恩银子。”赵开口打断了他的话,看向前来宣旨的内宦:“刘公公,带路吧。”

  “殿下这是……没在意?”刘晟有些不确定的问赵怀恩。

  “自然,家主没那么小气,而且家主今日本就没想过赵娘子会答应。”

  事实上正如赵怀恩所说,他今日过来找赵盼儿表白,根本就没想过赵盼儿答应,只为了在赵盼儿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此时此刻,刘晟终于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整个韩王府中,最了解赵的人不是奶娘秀茵,也不是从小就跟在赵身边的双喜,而是王府大管家赵怀恩。

  “以后再也不跟你打赌了。”

  起码有关于赵的打赌,他肯定不会再跟赵怀恩赌。

  赵怀恩淡淡一笑:“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赶紧跟上。”

  宋朝的皇宫比较特殊,贯穿了五代十国,是仿照洛阳宫殿紫微城的模式,跟以后的故宫肯定没法儿比,但依旧是高大巍峨,雄伟壮阔。

  皇宫的正殿叫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庆典北侧是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以及接待外来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在紫宸殿西北方向,是文德殿,平时皇帝处理完早朝,都会在此殿休息,或召集重臣在此开小会,因此文德殿又有内朝之称。

  刘公公带着赵来文德殿,站在殿外等了一会儿,殿内便响起了内监的呼喊声,明明是尖厉的嗓音,却喊出了惶惶正大的意味。

  “宣,韩王觐见。”

  赵听到之后,立刻整了整衣袍,跟着刘公公大踏步走进了文德殿。

  来到大殿中央,赵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见过几位大人。”

  “皇儿免礼。”

  赵抬起头,面向皇帝赵恒,赵恒的面容不算苍老,一身华贵的服饰,正襟危坐,脸色显得颇为难看。

  很显然,刚刚应该是被几位大臣给喷了。

  不得不说,北宋的历任皇帝,对臣子还是非常宽容的,尤其是对读书人,除非是特大的罪过,否则最多也就是流放,不会危及到性命。

  他爹赵恒这一代还不算什么,到了下一代的仁宗皇帝,更加宽仁,宽仁到连自己的皇子都保不住,这都已经不能说是宽仁,而是懦弱。

  被文官欺负到头上的皇帝,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而宋仁宗绝对是排在前三的存在。

  不等赵恒开口,柯政便开口道:“韩王殿下,刚刚西北边关急报,夏国派出了使团前来东京商谈岁币一事,如今使团已在路上,你可知晓?”

  在唐朝末年,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一族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于淳化元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了河西走廊诸州,所以柯政口中的夏国,其实党项一族占领的河西走廊。

  赵点点头:“知道,我听说李德明联系上辽国,准备取消我们之前谈的朝贡。”

  李德明也就是现在夏国王,定难军的首领,他在历史上算不得有名,但他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儿子,那就是后来的西夏国国主李元昊。

  此前在战场上,他还跟李元昊较量过一次,可惜……如果不是有人挡下了那必杀的一枪,李元昊现在坟头上的野草都应该三丈高了。

  案前赵恒一脸忧心:“不错,所以急召你进宫,就是有一事想听听你的建议,夏州的定难军最近又有复起之势,你曾击溃定难军,收复两州之地,依你之见,我们大宋该如何应对党项李氏?”

  赵虽在东京,但整个西北边境其实是牢牢掌握在他手中的,从西北边境传回东京的消息,除了需要八百里加急的大事之外,他甚至比朝堂都还要先知道。

  而定难军起复一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父皇,您真想听我的意见?”

  赵很清楚朝野上下的尿性,所以对于定难军复起一事,其实是他故意为之,只有让定难军复起,才能让大宋朝野有危机感。

  “但说无妨。”

  “父皇,儿臣觉得,定难军常年与辽国勾结,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其用兵,一举将其覆灭,否则他们就会犹如野草一般,见风而起,若父皇要对定难军用兵,儿臣愿意为先锋大将。”

  赵恒都还没开口,柯政就直接反对道:“不行。”

  赵扭头看过去:“老师不赞成出兵?”

  作为朝中的主战派,柯政自然是赞成出兵:“不不不,老臣只是不赞成殿下领军,殿下贵为皇子,须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朝堂之上不只殿下会打仗,老臣看殿下麾下那位李将军就不错,接连挫败了定难军的犯边。”

  没错,在最近两年,定难军发起过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但都没有在李君信手中讨到便宜,反而还吃了些亏。

  现在李德明敢派使团前来商议取消朝贡,大概是因为他急调了一万血衣军回来,以及辽国那边应该给出了什么许诺,让李德明认为自己又行了。

  “嗯,我对李将军还是很信心的,我不去也可以。”

  眼见着一师一徒好像就要定下来,在场的几位主和派自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然后,主和派就和柯政吵了起来。

  吵得让人有些头疼,赵恒当即怒喝一声。

  “行了,别吵了。”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赵恒难得硬气了一回的骂了两句后,才看向赵:“你的心思朕知道,但若是对定难军用兵,辽国定然不会坐视不理,澶渊之盟才过去十几年,我大宋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不宜再起兵锋。”

  赵恒的这一番话,赵并不觉得意外,他爹如果有雄心的话,就不会严令西北边境的血衣军只守不攻。

  而且不只是他爹如此,后来的皇帝也都一个鸟样。

  用一个字就能形容。

  怂!

  不宜起兵锋,算是大宋一朝的特色了。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父皇,须知没有永久的和平,只有绝对实力才能给我大宋带来安稳,商谈而来的和平不过是空中楼阁,一触即碎,儿臣还是那句话,我大宋的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枪炮的射程之内,只有灭掉定难军,才能保我大宋西北安稳,何况以收复河西走廊失地的功绩,父皇也勉强够资格去泰山走一遭了。”

  去泰山封禅,是赵恒心心念念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409/4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