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646节

  但林雨桐还是安排了单独的病房。病房里面都是木板床,用石灰粉刷的也干净,窗户纸是新的,说是窗明几净也不为过。

  将人安置好,林雨桐就号脉,之后就点头:“没问题,可以治疗。”

  她说的极为笃定,叫宋凯文都捏了一把汗。其实说到底,病并不麻烦,只是没有先进的检查仪器罢了。别的中医大夫即便号脉号准了,知道哪里有病灶,但却做不了手术。林雨桐将这个道理说了,宋凯文才松了一口气。

  W首长就赞:“像是这样中西结合的,确实不多见。可见一味的摈弃咱们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的东西,也是不对的。”

  如今人人都革命,而革命在很多人简单的意识形态里,都认为是抛弃旧有的。这个罪明显的例子就是大部分出来的人都抛弃了所谓的包办婚姻,开始追求革命的爱情。以前林雨桐还会觉得一惊一乍,现在她真是见惯了。方云的丈夫在老家十六岁就结婚了,原配妻子比他大四岁,两人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他出来革命了,家里是什么情形,早就不知道了。方云也是知道这一情况的,但因为那是旧式的婚姻,是‘年少不懂事’不能反对父母的决定而草率的婚姻,所以,方云和他丈夫的婚姻在当下这个背景下,是正常的。从来没有人觉得又不合适过。

  林雨桐笑了笑:“您信我就行。做大夫就最怕的就是病人的不信任不配合。您必须按时吃药,按时休息,并且按照医院的食谱按时吃饭。那么我保证,一月后,您会比之前还健康。”

  “小同志,我会是个合格的好病人的。”首长笑着回了一句。林雨桐叫了护士过来,“以后你专门给首长服务,必须按照规定来。”

  等从病房里出来了,邵关山看了林雨桐一眼,这才拉了宋凯文低声嘀咕,“要是真治好了,我倒是有个提议……”

  林雨桐看见两人勾肩搭背的走远了,一路上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她却没精力关注了。因为她看见医院雇来的护工,清洗床单的之前竟然在床单上抓虱子。

  我的天啊!

  她和四爷晚上是在自家的窑洞睡的,从来不知道虱子已经成灾了。这玩意带到医院,可真是要命了。

  她几乎是跑这找方云:“有虱子的事情怎么不及时告诉我?”

  方云还莫名其妙呢,“虱子有什么奇怪的?你没虱子?”

  感情你们都有虱子?

  方云看着林雨桐愕然的表情才道:“首长们坐在一起开会,还相互抓虱子呢!瞧你那样……”她说完,猛地反应过来,“我怎么忘了,你是大夫,是会制药……那这灭虱子的药……”

  “会!”林雨桐肯定的点头。

  可接下来的事情简直是林雨桐不敢想象的,灭虱子简直成了一场战役。

  宋凯文现在还兼任了一家专门制作虱子药的厂子的厂长,本来给林雨桐的,她实在是分身乏术,将这一部分但开辟出来,宋凯文管着。这东西所需要的药材便宜,制作也简单。对外销售的便宜,但绝对有市场。在乡下少有没有虱子的人家,这东西一旦染上,想清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下来的日子,因为灭虱子,女人的头发更短了,男人几乎都给剃了。

  白元跟林雨桐唠叨:“之前我都不好意思说,像是我们二十个人挤在一个炕上,半夜要是起身,那再回去睡就得花半天的时间给自己挤一块地方出来,太挤了……”说着,话就一顿,然后好似有什么不好说的,转头拿着铁锨去弄菜园子去了。

  四爷在一边笑:“他是不好意思了。你想啊,有虱子,晚上能穿着衣服睡吗?二十个小伙子,一个个的都光着……”

  那画面不要太美。

  四爷见她真信了,就笑:“我说你就信啊!”

  挺有道理的,为什么不信?本来嘛,疼还能忍,痒痒确是最忍受不得的。

  四爷叹了一声:“你也不想想,如今是战时。战士睡觉都恨不能抱着枪,哪里真敢将衣服给脱了?都是穿着睡的,保证一起身,将床单的四角往起一提,这被褥连同所有的家当一提就能走。痒?痒也得忍着。当然了,忍着忍着也就习惯了……”

  林雨桐觉得自己好似一只在上面飘着,根本就不了解基层需要什么。这天之后,她特意去了护士的宿舍,这里的条件算是好的,但看着一个个脖子上脸上的包,林雨桐什么也没说,出门就找了宋凯文,紧急制作驱蚊药。一个宿舍一包,可以管一个星期。至于怎么调配,就不是林雨桐管的事了。如今夏天已经过半了,也用不了多少。

  “但之后还得存货,为明年夏天做准备。这东西在北方只能用一个季节,但是南方的销量肯定会更好。”宋凯文心里的算盘打的很精明。

  只要你能弄来原材料,做多少你说了算。

  如果说北方的夏天不长的话,秦北的夏天就更短了。住在医院的W首长快出院的时候,早晚都已经非常凉爽了。反正穿着衬衫已经有点凉,得套个外套了。有首长住在这里,来看望的自然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见到的大人物。不过见的多了,也就不好奇了。这个时候,谁都不敢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那些蓝图,也只是浪漫的理想。偶尔,他们还会在病房里开个会议,跟着的警卫员满医院的借凳子。不论是高椅子还是低板凳,都行。

  林雨桐来来回回的在外面听了一耳朵,好似在说什么‘逼姜抗倭’的事。如今到了这里,她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外面的报纸了。说是只看着眼前与世隔绝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了,宣传部也没闲着,外面的一些消息,也会印成宣传单给发到单位,叫大家开会学习。比如广熙的新桂系和广冬的陈济汤粤系,利用抗倭运动之名义,反抗不积极抗倭却一直处心积虑要消灭两广的他们的中央首领姜的政治事件。再比如,辽东的抗倭联军,全国的抗倭救国会等等。都是摘要之后,通过宣传册传递出来的消息。而中央能及时的知道外界的消息,唯一的渠道就是电报。活跃在各地的地下组织将消息及时的汇总回来的。

  她才说天凉了,紧跟着一场大雨就下来,天就真的凉下来了。秦北这地方干旱,本来有一场雨是好事,只是这雨来的时机有点不巧。谷子眼看要成熟了,这雨再下下去,就是灾了。索性老天有眼,下了一天一夜之后,就是好几天的大晴天。该操练的战士都去田里帮老百姓受庄稼去了。

  新鲜的小米下来之后,林雨桐决定自己在家开火,因为不光是自己瘦的皮包骨,四爷已经瘦的颧骨凸起来了。

  每天白元都会按时将供给领回来。可领回来的小米是新谷子,这脱壳是要用石磨的。于是每天早上四爷走了以后,林雨桐和钱妮就多了一个任务,推磨。甚至还将小米加工成粉状,为的是蒸馒头的时候给里面加点面粉。出锅后看着黄灿灿的,谁也不知道她加了多少。如此一来,倒是能贴补一点白元和铜锤了。尤其是铜锤,本来就食量大,可能这大半年都没吃饱过。第一次馒头出锅,铜锤一口气吃了十七个。吓的林雨桐赶紧给他消食的山楂丸。

  等地里的白菜萝卜,最重要的是土豆都收上来,天就冷了。越是往北,冬天来的就越早。虽然还不到冷的受不了的时候,但棉衣都上身了。如今的衣服只有两套,要么是单的,要么是棉的。热了就脱,冷了就穿。哪里有什么毛衣?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这些的。

  不过今年,林雨桐找了不少老乡,买了不少他们薅下来的羊毛。四爷见大晚上的,她在院子里又是洗,又是烘的,“这是做什么?”搓线织毛衣?太费事了。

  林雨桐低声道:“我把你的棉衣棉裤趁着还不太冷的时候都给拆了,里面再续上一层羊毛,还有棉鞋,给布料里面加一层皮子,里面全用羊毛。”如今又不能穿棉靴,又不能穿大衣,就这么薄薄的棉衣,真的扛不住的。总不能整弄个老乡穿的那种羊皮袄吧?他肯定穿不出去。

  四爷蹲下帮林雨桐添柴,顺手在她头顶摸了摸,她不常动脑子,除了她擅长的工作方面之后,所有的脑子都用在怎么叫他在有限的条件下过的更舒服一些了。“买的够吗?你的衣服也得添。”

  林雨桐胡乱的点头,皮子有,可这种细碎的羊毛怎么就没想着多存点呢。不过棉花自己倒是存了不少。自己的工作性质在室内,手术室病房更是弄了一道火墙,不用穿的厚实。不像是他,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户外做实验验证。这一入冬,可不冻死个人。

  连着熬了两个晚上,才将两人的衣服都改了一遍。

  好容易这天晚上能睡一个好觉了,枪声猛的响了起来。林雨桐猛地坐起来,眼睛都没睁开就开始穿衣服。

  “别怕,打不过来。”四爷拉林雨桐,“赶紧睡吧。”

  “一打仗就又受伤的,打不进去我也得走了……”说着,随便将头发用手梳拢了,就穿鞋往出跑。门一开,冷风瞬间就吹的人直缩脖子。干燥的风带着沙尘,她赶紧闭紧嘴巴。这一耽搁,四爷就出来,他一手忙着扣扣子,一手拉着林雨桐,“你胆子也太大了,该等钱妮的。我送你去……”

  从住的地方到医院并不远,但走的却是羊场小道,四周寂静无人,只有不远处的枪炮声伴着两人的脚步。到了医院跟前,就有警卫排的战士从暗处闪出来,见是林雨桐,这才放行。医院办公室的灯都亮着,医生护士都起来了。林雨桐将自己办公室的门打开,最里面有个床能歇一歇。“去睡吧,我是睡不成了。”

  这边话音才落,外面的脚步声就乱了起来,“医生……快!”

  四爷就看见林雨桐将挂在门口的白大褂一穿,帽子一戴,将头发都藏在帽子里,然后快速了跑了出去。战时的大夫,拼的也是命。

  他跟着出去,在一边帮着抬病人,有些病人需要将衣服脱下来,女护士倒是不害羞,就是没那么大的力气。大晚上的,没有电灯照明,根本就不能手术。大的病房里,病人一个个的送来,林雨桐能做的就是先给人止血,实在是危险的,才由周围的人举着好几个手电筒,借着这点光做简单的手术。

  除了她,也没人敢这么干。

  这场不知道是跟谁的交火,直到凌晨四点多才停止,牺牲了多少人不知道,但送过来十八个人,凡是还有一口气的都救活了。

  两天没合眼,才把伤患处理完。紧跟着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活活的将人给累晕了。

  等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天以后了。四爷什么也没干,就在这里守着她,锅里小米红枣粥咕嘟咕嘟的,正冒着热气。就见四爷坐在板凳上,靠在炕边,一手拉着林雨桐的手,一手搅动着锅里的粥。

  见她醒了,四爷哼了一声,“我说什么来着,你这么下去迟早得累死。”

  “以前能动手的大夫,现在都不敢轻易上手了。”林雨桐摇头,“你说的对,这不是好现象。”

  自己出手,从不见失败的例子。但是别的大夫却不能这么保证。有了比较,他们的心理负担就重。

  四爷低声道:“你知道外面现在都叫你什么吗?”

  “林神医?”林雨桐笑道,“叫就这么叫了。”

  “还林神医呢?”四爷起身盛粥,“都叫你赛阎王。”

  “这是什么名字?”林雨桐坐起来靠在墙上,要接过四爷的碗,四爷却闪身,拿了个勺子喂她,“赛阎王赛阎王,就是赛的过阎王。你比阎王厉害,所以经过你的手的伤员,没有一个被阎王请去做女婿。”

  “行吧!”林雨桐沉吟了片刻,“以后不是快见阎王的,我就不医了。其他大夫……多上手,要是出了意外,我在后面给他们兜着。”

  四爷这才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来,送了一勺子粥到嘴边,“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林雨桐一口吃了,然后点头,“枣核去了,米油都熬出来了,好喝。”

  “那就多吃。”四爷似乎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你做的?”林雨桐朝锅里看了一眼,大半锅的粥,熬的是挺好的。但这五六个人的量,显然也不是做饭的老手干出来的事。

  四爷一副没什么了不起的样子,云淡风轻的道:“哦……做饭也没想的那么难。”

  林雨桐又看了一眼锅里的粥,要出口的话马上变成了:“我吃着可好了,我这身子这两天都得喝粥,别的吃着怕是胃不好消化……”

  四爷才要说顿顿给你熬,一看锅里的粥,马上改口:“够两天喝的。”

  但晚上的时候,四爷带了一包熟羊肉回来,还有几个刚出炉的烧饼,“给你夹一个……”说着,就动手忙活。

  林雨桐愕然:“喝粥就行。”

  “熬多了,第一次没控制量。”四爷笑:“我还真能叫你天天喝粥啊。这羊肉不错,说是老字号,我叫人家在锅里多闷了两小时,软烂,吃了没事。”

  羊肉的肉夹馍,小米红枣粥,再从泡菜坛子里舀了半碗林雨桐之前就泡好的酸白菜,齐活了了!

  第二天,陆陆续续的就有不少来看望的人。这时候看望病人,没什么礼物。有时候几个人一起,合起来买点东西。像是医院的护士,合起来买了一斤鸡蛋,几个医生合起来跟老乡买了一只母鸡。最后那位自己给治好病的W首长还叫警卫员送来了半斤红糖。反正林林总总的,东西还不少。

  邵关山想办法给弄了羊奶来,说好了,一天一碗,每天叫钱妮去取一趟。

  林雨桐其实是不爱喝羊奶的。不光是羊奶,什么奶都不爱喝。但人家一片盛情,到底跟喝药一样给咽下去了。其实睡了一个好觉,身体就恢复了八成。四爷硬是不叫动,林雨桐也就这么躺着。用他的话说,人家出事了,找你救。你出事了,谁来救你?还得自己个把身体看重一些。

  躺了这几天,不管是医院还是药厂,都在照常运行。她也就安心的这么躲懒了。

  这天,下起了几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白元掀了帘子进来,带来一个林雨桐意想不到的人……

  ——————————————————————————

第759章 民国旧影(46)三合一

  “看看谁来了?”白元一进来,就闪开身,露出身后的人来。

  林雨桐睁大了眼睛,看着门口站着的黑小子:“杨子?”她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急着下炕。

  杨子三两步跑了过来,拉着林雨桐的手就哭:“大姐……我以为你真的……”他当时真以为炸死的那对夫妻是大姐和姐夫,后来在津市,看到报纸上的照片,都有点不可置信。所以,他想来看看究竟。不管是不是,都得来见见。

  林雨桐拍了拍他:“你怎么来了,头听铜锤说你跟着抗倭宣传队南下了,怎么过来的?”

  说起这个,真是满肚子都是委屈。

  四爷了杨子起来,给端了一碗粥先叫吃着,就听他说:“从京城出来,先到了津市。本来顺着铁路南下的,可谁知道……到处都是警察在阻拦南下的学生,先是劝阻,劝阻不听就来硬的。上了火车的从车上把人扔下来,再不离开,就直接关到大牢了。这下面办事的,您还不知道?都想办法捞钱呢。家里人不叫赎金,不来领人,就在里面呆着。我被关了进去,关了两个月,还是一个……被先赎出去的同学回来带着钱将我赎出来的。”

  “你这孩子……”林雨桐拍了他一下,“你给家里打个打的电话,他的津市也有不少朋友,不拘谁都能搭把手,逞什么能?”

  “我就是气不过……”杨子说的时候有点激愤,但随后又平静了下来,可见这两个月的牢狱让他学会了思考。

  林雨桐也没苛责:“救你的同学呢?”

  “我们一起来了。”杨子不自在的咳嗽了一声,眼神有些飘忽。

  林雨桐看了四爷一眼,又看向杨子,他还是瘦,但身量却高大很多,是个大小伙子了,“你这同学……是女同学吧?”

  杨子应了一声,随即转移话题,好奇的看窑洞,然后端着已经不烫的粥赶紧喝了:“嗯……挺好吃的。”等粥都咽下去,马上道,“我这次来,一是看到大姐你的照片想来确认,另外再就是到了西按以后,看到电线杆子和墙上到处都是招生简章,所以我来了。”

  林雨桐看了看他的鞋,脚趾都露出来了,“怎么来的?”两地可没通车。

  杨子咧嘴一笑:“走路!走了整整十天。跟我们一道的还有许多人,都是从各地赶到西按的,再从西按往这边赶,女生骑驴,我们走着。”说着就要起身,“我就是来看看大姐,那边还没等着呢,我得看给我是怎么安排的。”

  林雨桐拿了一双鞋先递过去:“先把鞋换了。”

  那边四爷又拿馒头夹了肉给他:“路上吃。”

  杨子却很雀跃,“我知道你们住哪,你们也知道我在哪,见面容易了。得空我就过来。”临走了,想起什么似得,看着林雨桐一直坐在炕上,就停住脚,“大姐,你要给我生外甥了?”

  “去!”林雨桐瞪他,“我是昨晚没睡,歇一会子罢了。”身体不舒服的事没告诉他。

  杨子似乎肩膀一松,“这就好!这就好!在这里生孩子……孩子太苦。”

  四爷跟着送出去,两人在屋外说了半天的话,这才叫白元将人给送过去。

  原以为还能休息几天呢,紧跟着就休息不成了。医科学校因为这一批青年学生的到来,一下子多了七八十名学员。这些学员男女各一半,可就是有个问题,没地方安顿。方云说可以将医院的窑洞腾出来两间给他们当宿舍,可医院如今床位紧张的很,除了最开始的几个窑洞,其他作为住院部的窑洞,连床板都置办不起。怎么办呢?只能从平地再往深了挖一些,每隔一尺半的地方,留出一个一米二宽两米长的土台子来,用这个充当床位。床上铺着稻草,然后才是床单。住院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被褥带来,这才勉强凑活。每个床位之间是过道,过道的顶头挨着窑洞壁,又留出一个比床台子高一尺的接近方形的小台子,充当床头柜。每个‘病床’的顶头,靠上一尺的地方,在壁上掏出一个洞来,能放在每个人的私人物品。空间简直被利用到了极致。即便是这样,很多暂时脱力危险的病人,也会马上转院,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危重病人专区。

  哪里都能想办法挤一挤,就这里不行。

  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要搬去言安了,随便弄个小窑洞,也就把人安排下了。

  可这窑洞,还得警卫班的士兵带着学生们自己干,林雨桐当然得亲力亲为,这是边区的一个特色。越是领导,就越是得身体力行。要不然下次开会,该有人批评官僚主义了。

  秦北别的不多,就是土山多,一个挨着一个,找个地方就能挖窑洞。林雨桐选了个离医院几百米的地方,就开工了。窑洞只能是最原始的窑洞,连病人用的床板都没有,更何况给他们做门做窗户?不是舍不得,是真没有。

  但是要么说这些孩子还是年轻呢,一个个热血沸腾的。能来这里的姑娘家里都是小有家资的,家贫是不可能供养她们读书的。她们哪里吃过这份苦头,可也没人明着喊累。本来来帮忙的都是警卫班的,后来有些轮休的干部战士也来帮忙的,不过这伙子估计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医科学校女学员多,所以这些来的人一个个那眼神就跟狼看见了肉。尤其是从井G山一路走来的老干部,嘴里侃侃而谈,“在江熙,主力部队走了,我们只能留下打游击。那方跟秦北不能比,雨特别多。尤其是山上。那里的大山可都是石头,不像是这里,顺着山脚挖一挖,就有这么好的窑洞住,既能遮风又能挡雨,还冬暖夏凉。我们那个时候,住的都是草棚子。要是雨来了,就拿油布遮在草棚子上。可那油布能顶多大的用?躲在草棚里被淋得浑身湿透也是常有的事。要是赶上不好的天,连着十几天大半个月不见日头,这身上就没干过。好些同志就是这么染病,然后缺医少药一病下去就再没起来。”他自己说着,都不由的有些怅然,这些学生包括林雨桐都听的津津有味。姑娘家都崇拜英雄,显然,有过这些经历的老干部,可比毛头小伙子受欢迎多了。

  看着这些姑娘一个个的都往‘英雄’的身边凑,林雨桐一笑而过。谁还没年轻过啊?

  挖了一个上午的土,林雨桐的手都有点抖了。宋凯文气急败坏的找到工地上,“你知道你知道你的手是救人用的?抖成这个样子,是能拿针还是能拿起手术刀?你胡闹!”

  于是林雨桐积极的表现没得到表扬,换来了一次通报批评,并且勒令在晨会上做检查。

首节上一节646/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