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268节

  这最难的一步,就这么水到渠成的完成了?

  抢救组都准备好了。

  麻醉医师也在死死盯着监护仪。

  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点什么,但许秋就这么信手捏来地穿刺完毕,就连可能要耗费数个小时去寻找原因的隐蔽活瓣,也被他一眼看穿!

  这尼玛,做手术怎么跟开了挂似的。

  而且还不是一个。

  透视挂、稳定挂、自瞄挂……这得来一整套了!

  金玉成咽了口口水,望着灯光下许秋那明朗的侧脸,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神圣感。

  这就是外科圣手本圣了吧?

  手术仍在继续。

  只见许秋麻利地用不吸收线把贮液器固定在骨膜上。

  然后将阀门近端跟贮液器出口接头连接,导管彻底稳定在了颅骨钻孔处。

  许秋没有停顿,立马着手下一个步骤。

  皮下隧道!

  脑室分流术,全称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这台手术和常规认知不同。

  颅内压过多,放脑脊液,并不能直接把脑脊液排出体外。

  而是需要把多余的脑脊液引导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让其被自身吸收,从而达成分泌-吸收的平衡。

  目前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地方,也是最佳部位,正是腹腔。

  绝大多数脑室分流术,做的都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只有少部分患者因为腹腔感染,会选择心房作为引流吸收的部位。

  或者是青春期儿童,因为脑室和腰池相通,连脑室都不开了,直接做腰池-腹腔分流。

  对罗笛这名病人,自然是选择常规的腹腔引流。

  皮下隧道,正是引流的关键。

  在许秋的引导与操控下,腹腔导管从头部切口出来,依次经过耳后、颈部、胸部,抵达上腹部。

  第一个切口,开在了乳突下。

  第二个切口,锁骨下。

  第三,右侧上腹剑突下。

  许秋手持钝性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进行深层分离,在病人头部至腹腔之间,开出了一条连贯、畅通的皮下隧道。

  蔺主任一声惊叹。

  一次就完成了?

  脑外科那边,即便是副主任,一般也要三到四次,才能把隧道打通。

  罗笛的情况明显更复杂,穿通难度也更加高,许秋竟然一次成功!

  ……

  手术的第三个小时。

  皮下隧道开辟完毕后,许秋将导管的近端与阀门出口连接,远端则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右腹部的切口。

  而导管在许秋的调整下,在经过颈部的时候,正好有一段弯曲。

  这完美地适应了颈部的弧度,同时也给颈部活动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最后,许秋把腹腔导管放在了肝脏的膈面。

  这也是临床上较少采用的术式。

  一方面是操作难度更大。

  另一方面,它需要把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还需要避开大网膜,很容易引起堵塞,术者技术不高,还容易损伤正常器官、组织。

  不过,它也有更多优点。

  如,发生脱落的几率更小。

  感染的几率更低。

  等等。

  考虑到这些,许秋最终还是选择了肝脏膈面。

  手术第三个半小时。

  当许秋缝完最后一针,手术彻底宣布结束。

  所有人都重重地松了口气。

  这台危险度极高的手术,竟然真的拿下来了!

  而且,过程居然这么顺利!

  “清点纱布……”

  “清点止血钳……”

  助手和器械护士等在核对器械数量。

  许秋则安排着术后的护理。

  “先给左旋多巴400mg/次+苄丝肼100mg/次,一日三服。”

  “脑部手术后,病人的苏醒时间不定,如果能在术后七十二小时内醒来,问题就不会太大,这三天格外注意护理,随时监测各种指标的变化……”

  术后三天能醒来,基本上就已经把脑疝的问题给解决了。

  后续,全力杀虫即可。

  这台手术的切口很小,也基本上看不到多少脑组织,因而许秋没法对病人被食脑变形虫侵害的脑区进行细致观察。

  但,

  从颅骨钻孔露出的那一小块区域,许秋还是能窥见一些情况。

  罗笛脑内有出血,也有坏死,很多地方存在创腔积液,估计满大脑都是食脑变形虫繁殖的踪迹了。

  杀虫能起到多少效果,连许秋都不敢肯定。

第287章 心外科泰斗!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夜!

  不过,这都是后话。

  如果罗笛三天内没法醒来,那就意味着大脑有不小的损伤,轻则随机失忆、失去某些功能如说话认字等,重一点则各种程度的瘫痪,再严重一些就是瘫痪、植物人了。

  “问题应该不大。”

  许秋至少能确定,那块看起来最吓人的,瘪缩下去的脑组织其实还有功能。

  而其他地方,手术中都没有触及。

  再加上随着脑脊液被排出,颅内压逐渐下降,罗笛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好。

  ……

  手术结束后,罗笛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与此同时,急诊科按照许秋的“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方案,配合术后的各种抗感染、抗炎、降颅压药物等联合使用。

  第二天上午。

  罗妻守在病床前,心里已经把“我的植物人老公”剧情过了百十来遍,眼泪都快哭干了。

  她甚至做好了打算。

  如果罗笛还不醒,她就要查罗笛的浏览器记录,查微信通讯录、各种聊天内容……

  就在这时,罗妻突然看到罗笛的手指动了一下。

  她揉了揉眼睛。

  下一刻,罗笛砰地一下就坐了起来,身上的管子都差点掉了。

  “别吃我脑子!”

  他突然喊了一声,然后又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罗妻和其他家属被吓了一跳,赶紧按铃呼叫。

  护士前来查看。

  等许秋赶到,罗笛已经彻底醒了过来。

  后者的头疼已经缓解了一些,至少靠强效吗啡能镇压住了。

  许秋心中了然。

  疼痛的根源,大概率是创腔积液。

  这些充盈的液体,可能挤压了丘脑内髓板外侧的大脑痛觉中枢。

  从而导致剧痛。

  此时液体被抽空,颅内压也逐渐下降,他的痛觉自然是轻了不少。

  “能看见吗?”许秋问道。

  罗笛虚弱地摇头:“还是看不见,眼睛灰蒙蒙的,跟蒙了一层雾一样!”

  许秋试着晃动手指。

  瞳孔的确没什么变化。

  看来,视力问题,还是得等到杀虫后才能有所缓解。

  第三天。

  在杀虫联合治疗后,病房传来喜讯。

  罗笛能模模糊糊看见一些东西了。

  第五天。

  早交班的时候,交班医生再次汇报:

  “昨晚术后复查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CT,发现病人脑内的病灶减小了很多!

  另外,这位病人能看清近距离的物体了,恢复到了高度近视者的程度。”

  这时候,整个临海一院都被惊动了。

  食脑变形虫感染……

  没有特效药,病程发展极快,因而死亡率非常高。

首节上一节268/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