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19节

  第二期人类临床手术实验吗?

  “许秋,这次来找你,主要有两件事。”易竺寒暄了一阵后,郑重地说道。

  办公室的气氛立刻肃静。

  协和院长等都是人精,打量着易竺的脸色,判断自己要不要留下。

  易竺摆摆手,道:“也不是什么秘密,你们都是自家人,坐下听听也无妨。”

  等众人落座,易竺才聊起正事来。

  “第一,还是临海小血管。

  这个项目目前已经被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名录收入,处在第一梯队。这也是国家、相关部门,重点保护、资助发展的领域。

  在场的都是大夏的名院、顶尖医院,再加上有许秋把关,手术方面我是个外行,不过我对你们很放心。

  但另一个……

  研究所这方面,不论是我,还是国家那边,都觉得应该增派人手,让更多有资历、有技术的研究者加入,这样也能进一步完善临海小血管,促成它走向工业化、商业化!”

  众人沉默。

  他们听明白了,易竺这次来,是打算掺和临海研究所的研发工作?

  关键是……

  易竺说自己是手术外行,他对科研更是一窍不通啊。

  况且,手术有许秋把关,研究所那边也是许秋一手掌控,最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哪里还需要外人去参与。

  这不是摆明了要塞人进去镀金吗?

  许秋也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但还是稳了稳,问道:“什么意思?”

  易竺笑了笑,道:“我看过研究所的名单,有很多只是博士,初级研究员、中级研究员也一大堆,想要让咱们的临海小血管更加完善,这些人恐怕还不够!

  国家会帮你召集人才,各大科学院、其余的血管研究所,也会指派好手过来参与工作……”

  办公室众人脸色一变。

  多日来的相处,即便是协和、华西这些外院的院长,也初步了解了许秋的性格。

  虽然面冷,但重情重义。

  研究所的原班人马,再加上后面补充的阜外血管中心的研究院,还有比杨晨曦、马勤拉拢过来的人,两百多人跟着许秋不要命地干了六个月。

  那时没有人知道这款血管能成功。

  但他们依旧没日没夜地选材料、打磨结构、啃数据,把最关键的几项技术壁垒,从许秋写下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功成名就的前夕,易竺竟然来嫌弃这些人能力不足?

第350章 厅长算什么,没有病人重要!

  这一点,肯定是触碰到许秋的逆鳞了。

  即便不是重情义的许秋,换成其他人,不被看好的产品被一群跟着自己做梦的追随者搞出来了,结果突然有人横插一脚,说这批追随者是吃白饭的,谁能好受?

  况且……

  易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什么国家人才、科学院天才,在临海小血管面前,都一文不值!

  在此之前,六毫米是整个心外科人造血管的禁区,连迈柯维、泰尔茂等国际巨头都束手无策,寸步难行。

  国内的人才,还在攻克国产8mm、10mm中大血管上挣扎。

  这时横空出世的临海小血管,能够做出来,完全是凭借许秋卓绝的个人才华!

  说得直白一点。

  临海小血管需要所谓的人才进一步完善?

  有许秋在,这个领域没有一个能打的。

  这些觊觎“临海小血管开山研究者”名头的人才,除了给他们自己镀个金,对人工血管的深度研究与改良没有半分帮助。

  即便是让他们出力,这款杀入禁区的人工材料,也不是他们能够驾驭的。

  ……

  “拒绝。”

  许秋表情没什么变化,直截了当地摇了摇头。

  易竺前一秒还在笑着攀谈,听到这里,笑容僵硬了刹那。

  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过来,笑容又顺畅了起来,随和地道:“不需要吗,只是两百多个研究者,能支撑这么大一个产品的研发需要吧?”

  “嗯。”

  许秋并不顾忌易竺的身份。

  这件事情,应该也不是他的主张,大概率是国内多方施压,才让他当了传话筒。

  毕竟,有院长的儿子需要一个好的履历,也有书记的小姨子想要个体面的工作,当然也有奔着名留青史去的。

  在全球首款小口径人工血管面前,过大的名头、太多的赞誉,会很多人会变得面目全非。

  不过……

  想要在许秋这里动手腕,就有点太天真了。

  后期,随着临海小血管逐渐稳定工业化生产,许秋会考虑吸纳新的研究人员,甚至对国内研究所开放技术,以满足其更丰富、更广阔的研究方向,顺应更大的市场。

  但在此之前,原班人马不能动。

  谁来也不会换掉任何一个。

  易竺有些惊异地看了眼许秋。

  他只听说这位年轻的天才沉稳淡定,却没想到,在强权面前竟然也这么强硬!

  “好,我会转达你的意思,说第二件事情。”

  易竺很快把不愉快的话题带过去了。

  喝了口茶,道:“这件事,关系到进修。”

  “进修也要塞人进来?”许秋直言不讳地道。

  易竺被呛了一下,“没有没有,来进修的除了国内的人才,应该还有一些海归医生和国外名医吧?”

  “是。”

  “想办法把这些海归医生留在国内。”

  易竺眯了眯眼睛,继续说道:“如果有办法的话,最好让这些外国的名医也留下来!”

  王晟德等人怔了一下,觉得不可思议。

  从来都是国外抢我们医学人才,现在竟然反过来了?

  其他地方不好说,但临海一院说不定还真有这本事!

  易竺分析道:“像约瑟夫这些人,靠钱、地位,是拉拢不过来的,他们不缺这些东西,也不会心动。

  但,你手里掌握着新手术,临海小血管更是弯道超车达成世界第一……

  这些东西对这群手术狂来说,吸引力绝对足够大!”

  这一次,许秋点了点头。

  这批外国名医,明面上是来学习的,但绝不可能只是为了一门新手术这么简单,大概率是冲着禁区技术去的。

  比如最核心的一点,未来分子一氧化氮究竟怎么与小血管完美融合。

  除了许秋的临海研究所,其他地方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既然他们的初衷并不纯粹,那让他们在大夏贡献点医疗资源,也不算过分。

  当然,不是像约瑟夫这样成为教学素材。

  而是将各国的新技术、前沿发展等透露一部分,以促进大夏心外科与国际接轨,迅速赶上第一梯队。

  “许医生,受试者已经选定好了,不过其中一位并不配合,要不要换掉?”

  这时,杨晨曦敲了敲门,见满办公室的人,也没有停嘴的意思,直接说明了来意。

  “先不换,我去看看。”

  许秋给了王晟德一个目光。

  意思是:客人你来招待,我去处理病人去了。

  接着,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办公室其他人早就习惯了。

  易竺还是第一次来,他大睁着眼睛,满脸错愕。

  自己这么个一言九鼎的一省之厅长在这里,许秋都懒得多看一眼。

  怎么听到病人,眼睛就有了神采?

  难道一定要我也躺在病床上,你才肯认真地和我讲两句?!

  ……

  十分钟后,住院部。

  许秋亲自赶到病房,打算问问具体情况。

  参加第二批次手术的病人都是他精挑细选,完美符合指征的病人,轻易不会换人选。

  “就是这里了。”杨晨曦停下,抱着胳膊,脸色有些难看。

  许秋有点意外。

  看来是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病房里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女人。

  许秋扫了一眼。

  单人病房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名贵的水果,随便扫一眼,一小盒车厘子两百多块,巴掌大的草莓包装外面贴着个103的价签。

  吃了一半的哈密瓜,旁边放着小票,售价519。

  而且,临海一院这边出于控制菌群数、方便查体、手术等的目的,要求病人穿宽松的病号服。

  并这位病人似乎并不当一回事,内里还套了件丝绸质的打底。

  进门的几秒钟内,许秋就判断出了病人的家境和性格。

  他大概也能明白杨晨曦为什么脸色不好看了。

  这类病人,大部分都很有教养,至少会跟医生保持表面上的客套与尊重,一般不会闹出矛盾。

  但,最难缠的,恰恰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特例。

  许秋在抢救时就碰到过几位。

首节上一节319/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