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21节

  每天刷刷日常任务、训练进度,手术技艺每日俱增。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初的缄默症病人陶昌翰出院。

  大清早,许秋签下出院同意书后,没过多久,陶昌翰和陶女专程来办公室道谢。

  让他没想到的是,来的是一大票人。

  陶女抱着个满月没多久的小婴儿,陶昌翰则带着一群气质各不相同、彼此看不顺眼,但却神奇地共处一室的老阿姨。

  显然,这些都是陶女曾经提到的张王刘李荷姨,还不止。

  不等陶昌翰开口,许秋就已经看出来,这位病人是彻底恢复了。

  “小伙子,谢谢你救了老陶。”

  “老陶是你叫的吗,许医生啊,你要老婆不要,我女儿很漂亮的。”

  “一个个都怎么说话呢,人家医生忙得要死,哪有时间谈恋爱……小医生,这是我家餐厅的名片,你去那边,报陶哥救命恩人的名字,永久免单!”

  一位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围上来,正中的许秋则面无表情地坐在原地,颇有一种群狼抢肉的错觉。

  若不是在场的大部分都有孩子了,恐怕真要对许秋下手。

  “许医生,你甭害怕,你救活了我,我可以让认识的朋友把女儿都介绍给你!”陶昌翰挠着光头笑道。

  许秋镇定地道:“不必。”

  “儿子也可以介绍啊。”

  “你误会了。”

  许秋默然。

  这就是社交恐怖分子么……

  进门的几分钟内,陶昌翰说的话比缄默症那个把星期还要多。

  再扯下去,对方都要和许秋拜把子了。

  “其他没什么事你就可以出院了,定期复查,半年内都不要剧烈运动……”

  许秋叮嘱完,送走了一大票人。

  办公室才算是迎来了短暂的清闲。

  许秋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又准备去上门诊了。

  如今的门诊,已经换了下一届的实习生。

  用得顺手的陈巧已经考上协和医学院,远赴天都求学。

  其余人也是走的走,转行的转行。

  医学这一行业太过残酷,本科毕业,哪怕第一学历是顶尖985,依旧是废纸一张。

  考不上研究生的临本专业学生,绝大部分都准备二战,还有一些则回到家乡,试着在县医院,或者是村镇医院谋求一份工作。

  而有能力的,则在向更高的地方攀登。

  许秋对陈巧倒是没什么留恋,就目前来看,协和在国内医学界的统治地位,应该还能持续到陈巧硕士毕业。

  人得往高处走。

  不是所有人都是许秋,绝大部分人还是得背靠高平台,才能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与能力。

  另外,反正每年都有新的小实习生过来打下手,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许医生!”

  见到许秋进来,早就收拾好七号诊室的小女生身子猛地绷直,紧张兮兮。

  “嗯。”

  许秋瞥了一眼。

  这稚嫩的小实习生上手还是很快的,诊室收拾得很利索,各种检查器械也都准备妥当了。

  “你叫什么?”

  “许医生,我……我叫施怜。”女生小手紧紧地扣着,夹得关节都发疼了。

  施怜……失恋。

  这名字很不吉利啊。

  许秋扫了一眼,他也不是封建迷信的人,道:“叫号吧。”

  “好的呀。”

  施怜虽然娇娇弱弱的,但做起事来却不含糊,走到门口探头看了几下,就脆生生地喊道:“一号病人,快来就诊了!”

  ……

  上午接近十一点的时候,一个瘸着腿,走路颠簸的病人前来就诊。

  许秋扫了几眼,又问了病史,开了个血常规,就让喊下一位了。

  过了差不多五分钟,瘸腿病人突然又杀回来,脸色铁青地骂道:“我怀疑你是庸医!”

  正在给下一个病人诊断的许秋抬起头来。

  施怜也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惊疑地盯着门口的人。

  走廊上,正在等候就诊的病人都站了起来,一副谁欺负我家大哥的表情,还有个肌肉男鼓了鼓肱二头肌,目光很不善的样子。

第353章 陪她看了六十年日出,她要死了!

  “坐。”

  许秋也觉得这个称呼有些稀罕,没有什么表情变化,淡定地让瘸腿病人进来。

  “有什么问题吗?”许秋问道。

  瘸腿病人咬着牙,脖子都憋红了才蹦出来一句:“我打球的时候腿受伤了,为什么让我去验血?

  骨折验血也就算了,我刚刚看了看收费项目,查个血竟然就两百多!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许秋反应过来。

  他点了点头,道:“对不住,病人太多,我没有和你解释清楚。”

  许秋让瘸腿病人重新挽起裤腿,接着按了按病人的脚踝。

  “痛!”

  “上面这里呢?”许秋又换了个地方按。

  “也痛!”

  许秋撵了撵脚踝的皮肤,解释道:“关节皮肤表面呈现出紫红色,紧张、发亮,皮温也比其他地方要高。

  此外,踝关节处有一定程度的畸形。

  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应该经常崴脚?”

  瘸腿病人讷讷地盯着许秋,“是,是啊,我是比其他队友更容易受伤……”

  “这就对了。”

  许秋帮病人拉下裤腿,给手消毒的同时分析道:“不是崴脚,而是痛风。

  你的尿酸太高,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肌腱周围沉积,引起一系列损害,也让关节更加脆弱,活动逐渐受限,所以稍微运动就会受伤。”

  “是这样?”

  瘸腿病人低着头,突然感到一阵愧疚。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两百块钱的检查,竟然就让他怀疑一位挂号费只要五元、享誉国内的年轻专家的医德……

  “对不起,许医生,我不懂这些……”瘸腿病人吞吞吐吐的,耳根都红了大半。

  许秋挥了挥手,随意地道:“去拿药吧。”

  目送病人远去后,他默默地心里增加了一条新的注意事项。

  当症状和检查看似毫不相关时,一定要跟病人解释清楚。

  “记住了吗?”许秋的目光落在施怜身上。

  后者立刻绷直了背,跟受惊的小鹿似的,疯狂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

  之后的一个小时,许秋又迎来了一个病人。

  来的是一位疲态尽显、无精打采的老年女性,陪同的有老伴和儿子。

  “许医生,我们是临海大学的教授,医学院贾院长介绍我们来的!”老头一进来,赶紧拉起关系来。

  轮椅上的老太太皱了皱眉,道:“少说两句。”

  当了一辈子教授,她向来最讨厌走后门。

  唯一一次,是她的一位学生家境非常贫困,又没能拿到贫困生名额,她便动用人脉把这名学生塞了进去。

  同样,她也有老一辈特有的节俭。

  尽管这份节俭有时候完全无用,甚至会带来更大的浪费。

  也是因此,老人拖到这时才肯来医院,照旧不肯找关系,而是规规矩矩地预约、挂号,走正规流程见到了许医生。

  “教授,请坐。”

  如今许秋也算是临海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了,挂在王平名下。

  不过,不管是王平、急诊科, 还是医学院那边,都有点跟着许秋混的意思。

  很多硕导、博导,都想来做许秋造就的新热点,如完全颅脑分离、临海小血管等等。

  国内的科研水平对比莓国不算强,但各领域的研究者却过分饱和,很难出成绩。

  新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新的晋升机会,和更多的成果!

  因此,尽管许秋名头上是临海大学研究生,但跟学生有关的事儿许秋是一点不干,早就跑到各学科前沿找寻新的突破口去了。

  在临海大学内部,也被誉为地表最强研究生。

  其他地方,全部是学生不知名,介绍自己时往往说自己是某某大牛的学生。

  唯独王平这边,一句“我是许秋的老师”,秒杀全场。

  前几天的省放射性核素肺显像诊断肺栓塞的进展会议中,王平和临海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就用这句话,成了会场上最靓的两个崽。

  最后在省学科会议大放异彩,临海一院核医学科这边也连吃带拿,搞回来一批经费、放射性核素和设备。

  “许医生,我老伴她这几个月记性越来越差了,麻烦你帮忙看看是什么问题。”

  诊室里,老头又担忧又心疼。

  五十多岁的儿子叹了口气,道:“爸,您平时和我妈低头吵了抬头吵,真出了事却这么担心……您别急,会好的,越忙越乱。”

  老头默默地道:“家里的经济大权都在你妈手里,存折和存款密码都只有她知道。”

首节上一节321/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