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综:未来巨星,被女嘉宾狂追 第173节

一夜过后,就在清晨车上的乘客都坐在餐车用餐之时,意外发生了。

因连日暴雪导致铁路沿线发生了雪崩,前方道路被暴雪覆盖,东方快车发动机撞上雪堆深陷其中,整列列车在剧烈的摇晃之中停止了前进,列车彻底停在了荒郊野外。

然而祸不单行,列车发动机的事情还未解决,另一个坏消息便接踵而至商人萨缪尔雷切特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卧铺隔间之中,而死因是被人用尖刀在胸口连戳十多刀而毙命。

一瞬间,大雪封路和死亡的双重恐怖阴霾笼罩在了东方快车的上空,列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被一种窒息感所包围。

看到这里,李野的眉头微微挑了起来。

到目前为止,故事的情节发展基本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但雅乐对于故事细节的把控却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料。

以一个作者目光来看,雅乐对于故事细节的把控完全不输于林学智林老,如果换做是他来写,李野自问恐怕做不到......

深呼吸一口气,李野继续看了下去。

案件发生后,列车上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大雪封路,在列车下一站的站长发现东方快车出事之前警察是不可能赶来的,于是身为本次列车车长的布克先生向好友波洛提出了调查案件找出真相的请求。

对于老友的求助,波洛自然不会推辞,况且身为一名合格的侦探,当命案在眼前发生时还无动于衷的话就有些亵渎这份职业了。

至此,对于这场暴雪之夜,发生在这列半封闭空间的东方豪华快车上的恐怖命案的调查,开始了。

调查开始,首先要做的就是排除没有犯案可能的人员,尽可能的缩小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范围。

经过波洛的筛选,有包括波洛自己在内的三位人员被排除在了嫌疑人之外。

但在排除三人之后,剩下的嫌疑人人数,却是足足的十三人!

这一刻,李野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283章 扑面而来的迷雾

十三个人?

当看到这个数字时,李野呆住了。

为了防止自己看错,李野瞪圆了眼睛再次将书中的文字认真仔细的瞅了一遍,最后确认确实没错,嫌疑人数字确确实实是十三。

十三个人......

李野咽了口唾沫。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李野自己创作的小说,嫌疑人最多的一次案件他也不过才设置了五个嫌疑人,因为嫌疑人人数再多,以他的笔力和思维就跟不上了,甚至刚刚林学智林老的《血夜》也才不过八个嫌疑人。

李野瞪着眼睛看着电脑上的文字,眉角的太阳穴突突的跳了起来。

十三个嫌疑人......按照雅乐故事中的描写,这艘东方豪华快车上的乘客刨去乘务人员一共也才不过十六位,意思也就是说除了主角侦探波洛,和一位没有犯案嫌疑跟车长布克先生一起随波洛调查案件的医生,以及本案的死者商人萨缪尔雷切特,剩下的所有车上的乘客全都有犯案的可能。

李野实在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多的嫌疑人,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和细节,雅乐真的处理的过来吗?雅乐疯了么?

然而李野很快便明白了,雅乐并没有疯,相反雅乐很“清醒”,极其的“清醒”。

故事继续,波洛开始围绕着嫌疑人开始了一连串的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在十三位嫌疑人的行动轨迹所交织的一张巨大的、纵横交错的、冗长且复杂无比的信息蛛网之下,大量的无用信息被剔除,一个又一个的关键线索被波洛甄别了出来,就如同在忙忙的大海之中捞起了一枚又一枚的银针。

看到这里,李野眼皮忍不住颤动了起来。

没有逻辑崩坏,没有细节丢失,故事在雅乐的掌控下完美的前进着。

虽然有点不想承认,但李野明白,如果换做是自己来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他是绝对做不到的,雅乐的笔力要远远的超过于他,甚至可能还要超过于林学智林老......

回想起自己之前还认为雅乐是否有些自信过了头,如今再看,雅乐绝对有自信的底气。

当初在月榜输给雅乐,李野心中其实还一直略有不服,他一直潜意识里认为楚辞是靠“叙述性诡计”这种奇招才打败了他,如果正面比拼,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但此时此刻,李野心中以往的这些想法全都荡然无存。

李野明白,自己输得不怨。

现在,看着电脑上的文字,李野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审视之感,他的心态也从“观察”变为了在和阅读林学智林老作品《血夜》时一样的“学习”。

心态发生变化,李野的关注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他摒弃了同行审视的视角,转而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了故事之中,他想知道,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件,接下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随着调查的深入,波洛等人陆续发现了一些线索,而最重要的线索是在死者卧铺隔间中所发现的几样物品一块绣着字母“H”的女性手帕、两枚燃烧过后的火柴梗和一些算落在烟灰缸中的碎纸灰烬、一个掉落在地上的含有麻药成分的咖啡杯,以及两个用来清理烟斗烟灰的通条。

通过咖啡杯可以判断出死者在死亡当晚应该服用了大量的安眠麻醉药物,这很有可能是凶手事先将药物偷偷放入死者的咖啡杯中的,这也是死者死亡当晚没有发出任何动静的原因。

而另外的女性手帕以及烟斗通条,则都有可能是凶手遗留在现场的东西。

不过以上这些都有可能是凶手为了迷惑调查而故意留下的线索,真正引起波洛注意的是那两截火柴梗和烟灰缸中燃烧过后剩余的碎纸灰烬。

经过分析,波洛认为烟灰缸中的碎纸灰烬应该是凶手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而特意烧毁的某些带有信息的纸张或者文件,而且凶手在处理这些纸张文件时似乎很慌张,使得碎纸并没有完全燃烧干净,能通过一些未燃烧殆尽的纸片看出纸张上的字是用铅笔写的。

想到这里,波洛让人找来了一盏酒精灯和两片铁丝网,随后将纸灰放在了铁丝网上用酒精灯重新灼烧,因为纸张字迹是由铅笔书写,由于石墨的耐高温性,纸灰上本来的文字在酒精灯的高温之下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最终众人得到了一组单词,或者说一个名字黛西阿姆斯特朗。

【“啊!”波洛尖叫一声。

“它告诉你什么了吗?”医生问道。

波洛两眼发光,小心翼翼地放下钳子。

“是的,”他说,“我知道死者的真名了,也知道他为什么被迫离开北美了。”

“他叫什么名字?”

“卡塞蒂。”】

“卡塞蒂?”

看到这里,李野微微一愣。

这个死亡的商人所使用的名字并不是他的真名?难道这个案件背后有什么隐情?

身为推理小说作者的敏锐神经让李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继续看下去......

随着死者的真实身份被揭开,一个牵扯到两年前的曾震惊整个世界的恶性大案也随着波洛的回忆逐渐付出了水面。

两年前,在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曾发生了一起影响极其恶劣的案件,名为阿姆斯特朗绑架案。

生活在北美洲的阿姆斯特朗上校一家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在两年前,一场悲剧降临在了这个家庭的头上。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一名歹徒趁着阿姆斯特朗家的保姆入睡,潜入其家中绑走了阿姆斯特朗上校三岁的女儿黛西阿姆斯特朗,并在事后索要巨额赎金。

结果阿姆斯特朗一家交了赎金之后却只得到了女儿的尸体,在这一巨大的打击下,身怀有孕的阿姆斯特朗夫人流产而死,阿姆斯特朗上校也因悲伤过度最终自杀身亡,而阿姆斯特朗家的一名保姆也因北美洲法院急于结案将罪责诬陷到其身上而含冤跳楼。

而直到事后找到新的证据才发现,真正的绑架者死一个名叫卡塞蒂的人,但此时卡塞蒂早已经逃离了北美洲不知去向。

这一影响极其恶劣的案件,最终就这样沉寂在了极度的荒唐和混乱之下,只有真凶卡塞蒂依旧逍遥法外。

但就在两年后的今天,在这片暴雪封闭的荒原,在这列东方豪华快车之上,那个曾经造成阿姆斯特朗一家悲剧的凶手卡塞蒂,死了。

至此,迷雾扑面而来......

第284章 指向不同道路的线索

“嘶......”

电脑前,李野吸了一口凉气。

他虽然猜到了这起凶案的背后会有隐情,但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这样看来,这个商人确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该死之人,只不过因为北美洲的法律和执法人员的不作为,导致了其逍遥法外多年,还害一名无辜的保姆冤死。

看到这里,李野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猜想,难道杀害商人的人,是因阿姆斯特朗案前来报仇的人?

书中的波洛与此刻李野所想一样,阿姆斯特朗案件很可能是找到杀害商人真凶的一个关键的线索,于是波洛开始沿着阿姆斯特朗案件受害者的方向调查起来。

很快,这个与阿姆斯特朗案有牵扯的人便出现了,而这个人的身份也超出了李野的预料他是死者的秘书,一个姓麦奎因的北美洲青年。

能够发现这一点,多亏了波洛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记忆力。

在与死者秘书交谈的过程中,波洛敏锐的发现了对方以前似乎学过法律,而根据对方的姓氏麦奎因,波洛联想到了一名两年前负责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北美洲当地的一名检察官,对方的姓氏也是麦奎因。

天底下绝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在波洛的审视的目光之下,死者秘书承让了自己的身份。

如同波洛所判断的一样,死者秘书确实是当年那位检察官的儿子,当年那场阿姆斯特朗绑架案因为抓不到真正的凶犯,他的检察官父亲在政治压力下草草结案,将阿姆斯特朗家的一位保姆指为了凶手,后来那名保姆跳楼自杀,而新的证据也证明了保姆的清白,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秘书的父亲声誉一落千丈,而他的检察官父亲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悔不当初,最终郁郁而终,这也导致了秘书本人放弃了法律改学起了经济。

到死者今天死亡为止,秘书在死者的身边已经工作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秘书也曾背着死者挪用过许多私钱。

而且根据秘书提供的线索,死者上车之后层陆续收到过许多封恐吓信,这也是为什么死者在死亡的前一天晚上会找到波洛希望波洛对其进行保护。

看到这里,李野眼睛亮了起来。

父亲因阿姆斯特朗案郁郁而亡,同时其还背着死者挪用了许多的钱财,这两点无论哪一点都构成杀害死者的理由了,而且作为死者的秘书,也可以随时将恐吓信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在死者身边,综上所述,可以说这个秘书有重大的犯案嫌疑。

但下一秒,李野却又皱起了眉头。

因为在死者的死亡时间内,曾有不少人看到秘书在餐厅车厢与另外一名乘客饮酒聊天,谈论品酒和政治,可以说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而且秘书也坚决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死者的真实身份,他成为死者的秘书完全是机缘巧合,况且对于秘书来说,杀掉死者也没有任何的好处,毕竟作为死者的秘书,一旦死者出事那么他就会第一时间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并且死者对于秘书来说也是一个摇钱树,有谁会去毁掉自己的摇钱树呢?

可以说于情于理,秘书似乎确实不太可能犯案,再加上其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这样以来秘书的犯案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难道真的是巧合?

如同之前说的一样,李野也不相信天底下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但秘书的不在场证明却又表明了他的清白......

李野摩挲了一下下巴。

按照推理小说的写作思路来说,往往看似嫌疑最大的人有的时候却反而不是犯案之人,毕竟犯人的特征太明显的话推理的过程就失去了悬念。

这样看来,这个秘书应该不是凶手了。

李野微微点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继续看了下去。

故事中,调查仍在进行,在秘书之后,波洛等人又先后找到了死者的贴身仆从、隔壁包厢的女士、旧贵族公主和她的仆从、女教师、上校等一干乘客进行了谈话。

在对话中,波洛详细的询问了每个人在案发时所在的地点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同时也旁敲侧击的调查着每个人与两年前的阿姆斯特朗绑架案是否有所关联,但大部分人都表示并不认识什么叫阿姆斯特朗的人,有些人甚至连阿姆斯特朗绑架案都没有听说过。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对话,波洛询问完了所有的嫌疑人员,但与此同时他们得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调查结果。

将所有人的口供串联起来会发现疑点相比开始询问调查之前反而增多,不同的线索之间似乎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性,全都指向了不同的方向。

看到这里,李野瞪起了眼睛,他的大脑有点凌乱了。

对于一起案件来说,无论他的案情再怎么复杂,线索再怎么凌乱,但总会有一条线能将这所有的东西都串联起来指向同一个方向,而那个方向就是案件的真相。

但这起发生在东方豪华快车上的案件进行到这里,所有的线索都显得杂乱无章,全都指向了不同的方向,似乎这个案件有一万种可能一般。

诡异,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这么诡异复杂的案件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李野感觉自己的头都要炸了。

但与正在阅读的李野不同,书中的波洛此时却是越发的冷静了下来,看样子在刚才的问话以及调查之中,波洛似乎发现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波洛道:“朋友们,我把脑子里的事实都检查了一遍,也考虑过旅客的证词,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虽然很模糊,但我看到了某种掩盖我们已知事实的解释。这是个非常奇怪的解释,我还无法确定是不是真的。为了证明其正确性,我得做几个试验。”】

李野瞪大了眼睛。

什么?

波洛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场案件为什么会如此诡异?

首节上一节173/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