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少年到首富 第12节

“红缨姐,我不是很明白,

丰泽园的股东为什么要卖掉股份,

就算丰泽园不开门营业,但也没有其它开支,顶多就是不赚钱而已,

他们没必要卖丰泽园的股份吧!

这可是全北平餐饮行业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听到何雨柱的问题,李红缨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柱子,你说的这些,原本没什么毛病,

不过,政务院为了消除剥削阶级一直存在的奢靡之风,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吃饱穿暖,

从这个月开始,特别对价值3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筵席开征10%~20%的筵席税,

上个月,报纸刊登这个消息过后没几天,

我们就收到消息说,你们丰泽园的几个大股东有意出售手上的股份,

只不过你们丰泽园现在是什么情况,全北平都知道

没有人愿意接手他们手上并不赚钱的股份,

所以在最近,他们找到了我们北平军管会,希望军管会能接手,并解决劳资纠纷。”

其实当李红缨说出3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筵席要征收筵席税的时候,

何雨柱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别看以现在银行的官方汇率,3万元人民币差不多还能兑换7块大洋左右,

当然整个国家都缺贵金属,

现在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在银行兑换到贵金属,

银行都是只进不出的。

3万元看似很多,但是架不住现在货币贬值快啊,

别说像去年那样一年200倍的贬值了,就是每年来个10倍,那也受不了啊。

要知道,上面规定的3万元征收门槛,只是个具体的数额,

可不是折算成实物,是不会跟着物价变动的,

随着货币的贬值,实际的征收标准,肯定也是跟着货币的贬值快速下降的,

就算丰泽园以后正常营业,股东们也只有有限的几个选择,

要么,把税金加到菜价里,把丰泽园原本就很高的菜价直接搞成天价,大量流失客源,

要么,就是自己承担税金,赔本赚吆喝,

要么,就是跟别家酒楼一样,开始做普通的低端服务,

可丰泽园的定位,就是只服务北平的高端人群,

这才有了北平第一饭庄的美誉,

做低端服务,丰泽园的股东们怎么可能会接受。

所以,无利可图的股东们卖掉手里丰泽园的股份,就成了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

虽然李红缨说他工作的事情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事情还是越早定下来越好,

不然中途如果出了什么幺蛾子,那他何雨柱不得哭死啊!

“红缨姐,那你知不知道丰泽园的股东跟军管会到底谈到哪一步了,

军管会什么时候入驻丰泽园?”

李红缨自然也明白,何雨柱这么问的原因,想了想,然后就拿起了电话,

“成吧,你要急着赚钱养家,那我就给我们区公所主任打个电话,

请主任帮忙向军管会询问一下谈判的进度,可能需要点时间。”

见李红缨愿意帮忙,何雨柱自然是表示感谢。

不过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李红缨刚开口询问,就从区公所主任那里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李红缨挂断了电话,然后神情复杂的看向何雨柱,

“柱子,刚刚我们主任说军管会跟丰泽园股东谈判的事情已经停下来了,

军管会一时半会儿怕是收购不了丰泽园了,

你上班的事情怕得缓缓了。”

听完李红缨的话,何雨柱还没说什么,旁边的田枣那是终于忍不住了,

“红缨姐,主任到底是怎么说的,怎么谈判的事情一下子就停止了,

那柱子跟雨水以后怎么办?”

看田枣胡乱插话,李红缨这次倒是顾不得说田枣,

而是开口说起了停止谈判的前因后果。

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决定开征特种消费行为税,筵席税为该税的税目之一。

(3)筵席,起征点为3万元(为旧人民币),不计人数,按每次消费金额计征,日常包伙不征,税率为消费金额的10%~20%;

1953年取消了特种消费行为税,把筵席税目并入营业税,实际上对筵席不再征税。

第13章 街道临时工

“原本军管会跟丰泽园的股东们谈得还挺顺利的,

不过就在几天前,那些股东收到国外传来的消息,说白头鹰已经决定出兵干涉棒子国内战,

他们觉得白头鹰有可能会帮助蒋校长重新掌权,

自然就不想卖丰泽园了。”

对于丰泽园的股东知道7月5日白头鹰出兵棒子国的消息,

何雨柱一点都不意外,

现在国家并不限制人口的自由迁徙,就算是出入国境也非常的容易,

对信息的管控更是约等于无,

北平的资本家很容易就能收到外界的消息。

不过何雨柱一点都不着急,

他知道丰泽园的股份,股东们以后是一定会卖的,

现在他们做出了愚蠢的选择,

将来就必定要为今天的选择承受相应的代价。

倒是田枣,一直都待着北平,在她的认知里,PLA就是最强大的军队,

根本不明白这个年代的白头鹰意味着什么,所以也根本就没在意白头鹰出不出兵的问题,

反而是对丰泽园股东们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非常的不满,

“红缨姐,我看这帮资本家就是欠收拾,居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比老百姓都不如,我们老百姓还讲诚信呢。

不过红缨姐,柱子的工作怎么办,没工作他们兄妹怕是吃饭都成问题。”

原本何雨柱想说,何大清给他们兄妹留了足够半年的生活费,

不过还没说出口,就听到李红缨在问自己的文化程度,

“柱子,你读没读过书?识不识字?”

虽然不知道李红缨为什么会问起这个,

但何雨柱知道,在全国90%以上的老百姓都是文盲、半文盲的现在,

明面上高小毕业的他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

“红缨姐,我高小毕业以后才跟着我爹去丰泽园学的厨艺,自然是识字的。”

听何雨柱说他是高小毕业,李红缨还挺惊喜的,

“柱子,街道现在缺你这样识文断字的人缺的很厉害,

像枣儿,我都教她了半年了,还是个半文盲,

你有没有兴趣来咱们街道上班,帮忙跑跑腿儿,处理文书什么的?”

对于来街道上班,何雨柱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

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

可是街道的工作都是一些相当主观的事情,

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认可,

跟何雨柱只要训练就能发挥作用的金手指完全不匹配。

不过街道的工作作为临时性的过渡,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能有一些收入。

“红缨姐,能来街道上班,我当然很高兴,

不过我这是家传的厨艺,

以后有机会了,我能不能回去丰泽园当厨师啊!

毕竟我得把家传的手艺练好,

以后也好传承下去。”

老百姓把安身立命的传承看得很重,

对于何雨柱想回丰泽园,李红缨自然也能理解,

“当然可以,先在街道帮忙处理文书,跑跑腿儿,

等以后有机会了,肯定还是会让你回丰泽园继续去练手艺的。”

李红缨都这么好说话了,

何雨柱自然不会再提什么要求,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这时候,李红缨又给何雨柱说起了街道的待遇,

“街道条件有限,工资普遍都不高,

加上你只是临时在街道工作,

按规定,就只能给你100个折实单位的工资,

而且上级时不时就会交代一些任务,以及一些突发事件,

首节上一节12/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