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7节

  妈的,我又成了小丑。

  周彦想起来凌晨时跟董文苗说的那些,忽然觉得好笑,自己对董文苗一点都不了解,却下意识地将她摆在跟自己一个位置上去思考问题。

  现在周彦比较好奇两件事情,第一,董文苗是什么背景,第二,李杰汉难道不知道董文苗背景,不然他为什么还敢在服装组搞事情?

  董文苗让齐慧把事情跟张一谋他们说了一遍。

  “反正这段时间,就只有李导在我们服装组的房间独自待了两三分钟。”

  齐慧说的是一句真话,不过隐瞒了一些信息,确实只有李杰汉待了两三分钟,因为何赛菲只待了不到一分钟。

  但是在张一谋他们听来,那就是只有李杰汉在他们那里单独待过。

  听到是李杰汉,张一谋微微皱起了眉毛,这事变得不好处理了,李杰汉跟滕文季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是这部戏的副导演之一,想要处理他,比较棘手。

  就在张一谋纠结的时候,侯啸贤说道,“年代国际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可以把李杰汉借调过去帮忙。”

  张一谋疑惑地看着侯啸贤,他没听说年代国际公司还有其他项目,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侯啸贤这是想把李杰汉从《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摘出去,至于项目,很可能是编造出来的。

  不过侯啸贤这个处理方式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滕文季那边好说一点。

  沉吟了一会儿,张一谋说道,“可以。”

  侯啸贤又特意跟董文苗解释道:“先调他去另一个项目,过段时间再调回来,不过不再担任副导演。”

  其实不用他解释,董文苗也能理解这么操作的原因,她点点头,“早点处理就好。”

  这时张一谋再次关心起衣服,“文苗,衣服能赶出来么?我们明天下午拍。”

  “没问题,正常拍摄就行。”

  听到董文苗的话,张一谋松了口气,只要没有耽误拍摄,其他的都好说。

  ……

  从张一谋他们宿舍出去,到了路口的时候,董文苗笑着说道,“周彦,祝你明天拍摄顺利。”

  “谢谢。”

  周彦有很多话想问,但最终只说了一句谢谢,剧组里面关系本来就错综复杂,是他自己想简单了。

  回到宿舍,见贺无名在看书,周彦差点开口问贺无名是不是也有什么背景,不过最终也没问,贺无名要是有什么强硬背景,把自己送到剧组天天闲得跟条鱼似的,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

  侯啸贤的办事效率非常高,第二天中午,他就当众通知李杰汉,年代国际公司有另外一个项目要借调他过去,并且已经跟李杰汉所在单位长安电影制片厂商量过了。

  李杰汉没有做任何交接,吃过午饭就开始收拾行李要走。

  下午开拍前,周彦在二楼练习《颂莲》的时候,正好看到李杰汉拎着包往大院外走。

  听到笛声,李杰汉还扭头朝周彦的方向看了看。

  见他看自己,周彦停下吹奏,换了另一首曲子《送别》。

  周彦所奏《送别》跟一般的版本不同,因为用梆笛演奏,还加入了一些富有情趣的花舌音,整个曲子听起来特别活泼轻快。

  正在准备摆弄机位的主摄影师赵飞笑道,“周彦,你这《送别》怎么听起来这么愉悦?”

  周彦笑眯眯地回道,“想到了一些开心的事情,情不自禁就带入到曲子里面了。”

  赵飞不知道内情,还对曲子表示赞叹:“音乐在表达情绪方面确实有独到的地方。”

第33章 比想象中复杂(求月票,求追读)

  周彦原本以为陈飞浦跟颂莲初遇的这段戏很简单,包括他排练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真正拍摄的时候,现场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在周彦眼中看来,这场戏就一个场景,但是拍的时候才知道,这场戏的景别跟角度特别多,需要非常复杂的调度和编排。

  首先是一个远景,颂莲从一侧的走廊走到陈飞浦所在房间的门口,这一小段要架设远景机位,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时候因为是远景,周彦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坐在窗台上吹笛子就行了,画面里面只有颂莲一个在移动。

  但是光这一个镜头,周彦就拍了三次,他也把《颂莲》这首曲子吹了三遍。

  等到这一组镜头结束之后,然后重新在室内架机位。

  为什么不提前架设好?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机器,二方面提前架设机位会涉及到穿帮问题。

  再到后面两人对话的时候,周彦不是对着巩莉说台词,而是对着摄像机。

  这一点让他很难受,因为这样断断续续的,让他的状态很容易丢失。但是这也没办法,拍全景、中景以及特写等不同镜头的时候,灯光师要重新做光,而且同样涉及到穿帮问题。

  现场的光也不都是自然光,为了极大的贴近本源,现场会尽量少地运用人工光,但再少也是会用的。

  就这样,如此简单的一场戏,整整拍了两个半天,头天下午拍到天快黑的时候收工,然后第二天下午再开始拍。

  拍摄过程中,为了等周彦进入状态,花费了很长时间,而且为了让后期剪辑师有更多画面能剪,每个镜头的拍摄都会往后延长一点,增加素材。

  “留一条,再来一遍。”

  “这次周彦往门口的位置稍微移动五六公分,脸朝窗口的位置侧一点,让外面的光布在你脸上。”

  “趁着光线好,补一条陈飞浦背影。”

  “笑脸给的太多了,收一点再来一遍。”

  “这次笑容给迟了一点,再来一遍。”

  张一谋在现场要求很严格,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周彦重新来。

  反观巩莉那边,从头到尾表现都很好,即便是重新拍,大部分都是为了效果更好,或者有其他问题,巩莉自己的问题非常少。

  这一对比,周彦就看出了自己跟专业演员的差距有多大。

  开拍之前,周彦虽然有点紧张,但是信心还是有的,但是拍摄过程中,不断地被导演挑出毛病,他在演戏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又被一点一点地打击掉。

  等到这场戏收场的时候,周彦也终于有心思琢磨这两天拍戏的过程,不过他主要不是琢磨演技,而是电影的拍摄过程。

  电影的呈现跟拍摄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这一场戏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彦在想,如果能够提前研究明白导演的分镜头,可能他演的时候也就好一点。

  张一谋是有故事板的,上面有分镜头,不过并没有发到演员手上,这个故事板是张一谋跟其他各幕后组沟通时候用的,主要就是给摄影组看。

  周彦也在考虑,下场戏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前去找张一谋要他的故事板研究一下,这样能做到心里有数,演的时候就自如一点。

  正当周彦在琢磨这些的时候,巩莉跑过来笑着说道,“表现不错嘛。”

  “,莉姐,你别笑话我了,基本上问题都在我这里,你都没出几次错。”

  听到周彦这话,巩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小子,还跟我比起来了,我学了多少年,又演了多少年?要是你能跟我一样,那我这些年不是白混了。你作为一个新人,表现已经非常好了,你看张导这两天都没有怎么骂人,证明进度他还是满意的。”

  其实巩莉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安慰周彦,她见周彦收工之后一直皱着眉毛不说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以为他是受打击了,所以心情不好。

  她不知道,周彦虽然信心受到了一些打击,但是心情并没有多差,今天的体验让他对电影的幕后制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前半个月走的戏都没有今天这场戏复杂,而且今天他自己身处戏中,所以学到的、感悟到的东西也更多。

  周彦也知道巩莉在安慰他,便笑道,“我知道差距存在的原因,下场戏我也一定会表现更好的。”

  “那行,期待你的表现。”

  见周彦状态还不错,巩莉也没再说什么,笑着走了。

  ……

  吃过晚饭,周彦跑到张一谋他们宿舍,张一谋跟侯孝贤都在。

  “张导,在忙啊。”

  张一谋见周彦来了,笑道:“还好,找我什么事情?”

  周彦搓了搓手,说道,“张导,我想问一下,你的故事板能不能给我看看,我这两天拍摄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我能提前看到故事板,就能表现更好点,也能少拖点后腿。”

  张一谋摆摆手,“没有拖后腿,这场戏你表现不错,我当年一开始拍戏的时候,还不如你。故事板的话……你另外两场戏的我还没写,不过可以给你看看粗略的分镜。”

  说着,张一谋就从抽屉里面翻找起来。

  周彦挺意外的,他没想到这么顺利,张一谋看起来也很乐于给人看他的分镜稿。

  侯啸贤在旁边笑呵呵地说道,“周彦,你对这些感兴趣?”

  “就是想做到心里有数,我感觉分镜跟故事板就像是说明书,看了之后,也能提前了解导演的想法。”

  “你这想法是对的。”侯啸贤点点头说道。

  这时张一谋也将周彦后面那场戏的分镜稿子找出来,“呐,你看看。”

  周彦接过稿子,有好几张,上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跟漫画书一样,不过上面的画很粗糙,旁边注释的字也很潦草,这大概就是张一谋说它是粗略稿的原因。

  虽然稿子很简单,但是内容表现却已经足够,看着上面的分镜头,周彦很快就明白到时候他自己需要拍哪些画面,对着什么镜头。

  看到一半,他忍不住提问,“张导,这里,还有这里,这两个地方用用的一个机位吧,还有这里,是不是要用到一个移动的机位?”

  前面的问题都还挺正常,到了后面,周彦指着其中一个镜头说,“张导,这里要用长焦从远处调颂莲的脸部特写,表现她期盼……这个好实现么,四院的房间面积不算大吧。”

  听到这里的时候,张一谋跟侯啸贤都有些意外。

  倒不是说周彦的问题有多犀利,只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周彦作为一个演员需要理解的范畴,这说明周彦之前了解过这个东西。

  侯啸贤笑道,“周彦,你平时还挺关注电影拍摄方面的细节啊。”

  “我就是喜欢瞎捉摸,主要是很多东西自己不懂,心里就犯嘀咕。”

  “这个房间的距离我特意量过,也找赵飞去看过,没问题的,能够实现这个镜头。”张一谋则是先回答了周彦的问题,随后又说道,“你要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平时闲暇时候可以来跟我们多探讨。”

  周彦笑着说道,“那我以后肯定要多来叨扰了。”

  ……

  等到周彦走后,张一谋将分镜头的稿子收起来,旁边侯啸贤开玩笑道:“周彦这个配乐师不仅仅要抢演员的饭碗,现在还抢起咱们导演的饭碗了。”

  “积极性挺好,就怕是一时热度。他是作曲系的,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以后肯定还是要走作曲这条路。”

  张一谋说的比较委婉,如果说直白点,那就是不论当演员还是当导演,跟作曲家的社会地位都是不一样的,至少在国内是这样一个情况。

  周彦师承施万春,又得赵季平的青睐,以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肯定不会差,那可都是写交响乐的存在。

  电影嘛,玩一玩可以,你要说周彦以后就做这一行了,张一谋肯定不相信。

  侯啸贤知道张一谋的意思,他笑着说道,“时代在发展的嘛,卓别林不都为自己的戏制作配乐么?说不定周彦真能干成,你看他演戏不也上手挺快的。”

  张一谋笑了笑,如果卓别林是音乐科班出身,大概率后来就不会有那些经典的电影了。

  当然了,虽然张一谋不认为周彦的热情会持续多久,但是他也不会故意地去打消周彦的积极性,他还是愿意看到年轻人学东西的。

第34章 难道他真是天才?

  周彦的第一场戏拍摄完毕之后,到第二场戏拍摄,中间有很长时间空档。

  趁着这段时间,周彦每天依旧是跟在张一谋他们后面观摩拍摄,不过跟之前不同的是,只要拍摄闲下来的时候,周彦就会跑去跟张一谋他们几个讨教。

  周彦的问题非常多,从演员走位到机位设计,再到灯光布置,只要是他不懂的,就会问。

  好在他问的目标比较分散,才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厌烦,除了张一谋跟侯啸贤之外,副导演高锦文、主摄影师赵飞等人都是他的讨教目标。

  最离谱的是,他连制景组的木匠胡忠全都不放过。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周彦是一时新鲜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周彦真有一股韧劲,他们也渐渐习惯了周彦在现场穿来穿去的。

  有时候赵飞给他自己的摄影助理讲解摄影方面的一些技术问题,说完之后,见周彦在旁边,就会问上一句,“周彦听懂了么?”

  再后来,张一谋见周彦对剧组整个流程都比较熟悉,偶尔会拜托周彦帮忙干点事情。

首节上一节17/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