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节

第3章 面试

  大概等了有十来分钟,赵季平终于写完,他将笔放下伸了个懒腰,随后转身对周彦说道,“小周,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

  “没有,没有,是我来太早了。”周彦连连摆手。

  赵季平再次上下打量了一番周彦,笑眯眯地说道,“施主任跟你说了吧,今天来的还有其他人,你也有可能是白跑一趟。”

  周彦也笑道,“赵老师说笑了,能见您一面,就不虚此行。您十年前在我们学校进修过,到现在咱们系还流传着您的传说,咱们好多同学都拿您当做榜样呢。听到我要来见您,同学们也是羡慕的不得了。”

  听到周彦说这话,赵季平眉头挑了挑,颇有些意外。

  此前施万春跟他推荐人选的时候,也大致介绍了周彦的情况,施万春告诉他,周彦是一个心思单纯,有着赤子之心,但是不善言辞的少年人。

  但如今这第一面就掀翻了赵季平的印象,眼前的周彦长相倒是挺清秀,但绝不像施万春说的那样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真要是不善言辞的人,这种场面话可不会张口就来。

  不过周彦的表现虽然不能说单纯,但也绝对算不上油滑,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主要是长的也精神。

  赵季平看了看腕上的表,“原先倒是有不少人来应选,不过基础条件都达不上,倒不是说我要求有多严格,只是这个活时间上说不定,可能两个月,也可能三五个月,所以我要求的是必须能腾出半年时间来,达不到这个要求就免谈。如此一来,能达到要求的人也就不多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勉强符合要求的除了之外还有一个。另一个人一会儿也来,等他来了之后,会给你们做个简单的测试。”

  把情况大概给周彦说完,赵纪平又笑了笑,“施主任跟我说了你的情况,你课业表现很好,只不过因为生病耽误了学业进程。他在惋惜的同时,也觉得你的情况正好适合来我这里。”

  周彦笑了笑,正要回应,却听外面传来一道敲门声,随后又听到一道年轻的声音,“赵老师?”

  赵纪平高声回了一句,“在里面,进来吧。”

  随后又跟周彦说道:“说曹操曹操到,应该是另一位来了。”

  赵季平话音未落,就走进来一个跟周彦年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这人个子不高,看起来一米七不到,身形也比较瘦,一进门,他迅速地看了眼周彦,然后举了举手里的东西,笑着对赵季平说道,“赵老师,这大热天的,给您买了点水果,平时吃着玩。”

  赵季平连忙摆手,“小梁,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不过这水果我不能收,一会儿结束了你给带回去。”

  小梁听赵季平说不收,也有些急了,便将水果直接往里面拎,“就是一点水果,也不值钱,您就别推脱了。”

  赵季平明显不是一个喜欢拉扯的人,而且水果确实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他就点点头,“那行,你放下吧。”

  等到小梁把水果放下,赵季平介绍道,“这是梁习文,在燕京电影学院录音系读大四,小梁,这是周彦,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三。”

  两人简单地握了握手,相互打招呼,赵季平看了看手表,开口说道,“我之所以跟你们约在九点,是因为今天九点钟正好电视上有一部电影要放,我就将这部电影作为你们二人的考题,不过现在才八点半不到,距离电影播放还有半个多小时,我们先聊聊,等一会儿到时间我们再开电视。”

  周彦他们自无不可,三人便开始聊起天来。

  如果是聊音乐的话,周彦可能还有点担心,好在赵季平并没有聊音乐,就只是聊一些日常。

  侃大山可是周彦的强项,而且他两世为人,见多识广,只要非专业方面的,他多少都能聊上两句,旁边梁习文眼巴巴地想要插话,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偶尔插上一句,也没得到什么回应。

  三十多分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很快也就过去了,八点五十八的时候,赵季平看了看手表,拍着额头道,“聊得太高兴,差点忘了正事,电影要放了,我现在给你们开电视。”

  电视打开,电影还没有开始,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则动画广告。

  “正义滴来福灵,正义滴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

  看着电视屏幕里面正播放的杀虫剂广告,周彦挠了挠头,他穿越过来还是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广告,反倒让他有种之前没有的强烈的时代反差感。

  广告很快结束,电影如约而至,原来今天放的是《红高粱》。

  这也难怪赵季平会选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就是赵季平。

  赵季平笑着说道,“电影播放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说,当然,也可以留在电影结束之后再说。”

  《红高粱》的原著小说周彦看过很多遍,电影他之前只看过一遍,不过这一次再看电影,他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不管是因为自己这幅作曲系学生的身体,还是因为今天赵季平对他们的考校是在配乐方面,这一次他都更加关注电影里面的配乐跟音效。

  周彦能听出来配乐用的乐器,也能听出来配乐走向,不过到这一步已经耗费他很多力气,没办法即刻分析出这些乐器在当下场景中使用的作用。

  但是梁习文就不同了,他显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电影开幕的一个画面刚结束,他就抢着开口,“这里迎亲用的吹打乐,采用了唢呐、腰鼓和人声的组合。同时为了表现出结婚的喜庆祥和采用了大调作为和声……”

  梁习文一开口,就刹不住了,接下来几乎就是他的个人表演。

  “为了表现九儿的不情愿,音乐跟画面是不同步的,借此体现了一种无奈和悲怨……”

  “《酒神曲》充满了激情,声音高昂,在这里表现了伙计们的喜悦之情……”

  “这里《酒神曲》再次出现,却充满了悲凉哀伤……电影中多次运用了富有陕北特色的民谣、小调,唢呐、笙和大箭鼓组合在一起,打破了常规的音乐方式……”

  新人新书,

第4章 苏瞳老师

  每次周彦都要落后梁习文一拍,到后来周彦干脆就躺平了,让梁习文尽情发挥,不管是他的专业知识真扎实还是提前做了功课,他表现出来的都要比周彦好很多。

  最开始的时候,赵季平还偶尔看周彦一眼,期待着周彦发挥,到后来见周彦一副躺平的模样,也就没把心思放在他身上了。

  虽然电影还没结束赵季平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但他还是等到电影结束之后问了周彦一句,“周彦,你有什么见解要补充么?”

  周彦自知这时候找补没什么用,便笑着摇头,“梁习文同学说的很好,我没什么要补充的。”

  赵季平点点头,随后站了起来,“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我就不留你们吃饭了,两位回去等消息吧。”

  周彦跟梁习文也都点点头,又跟赵季平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出去了。

  出了赵季平的院子,周彦笑着对梁习文说道,“梁同学,今天表现很好,以后有缘再见。”

  说完之后周彦就要走,却没想到梁习文噗嗤一笑,“都说你是作曲系的天才,今天一看也不过如此嘛。”

  撂下这么一句,梁习文就大步走出了巷子。

  周彦看着梁习文的背影,一脸的疑惑,这小子人前人后竟然有两幅面孔,而且听他这话的意思,以前就知道自己?

  这不对啊,周彦在本系确实挺出名的,但是也不至于连燕京电影学院的都知道吧。还有天才之说,未免有些过了,这又是怎么传过去的。

  奇怪,着实奇怪。

  想不通的,就不想了,周彦摇摇头,准备回学校了,不过巷子刚走一半,对面走来一个年轻男人,周彦怎么看怎么眼熟。

  这人看着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中等身高,偏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走路的时候半低着头,所以周彦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个人。

  等到两人走近的时候,周彦迅速低头看了眼,随后瞪大眼睛,惊讶道,“苏瞳老师!”

  苏瞳吓了一跳,随后茫然抬头,他眼睛不算小,但一直都是眯着的。

  看着周彦,苏瞳大脑飞速转动,就是没有想起眼前这个人自己在哪儿见过。

  “是?”

  见对方没有否认自己是苏瞳,周彦兴奋地握起了苏瞳的手,“苏瞳老师,您好,您好,我是周彦,您的忠实读者,您的小说我敢说我一篇不落全都看过,能在这里遇见你我实在太高兴了。”

  苏瞳被周彦的热情完完全全搞懵了,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出名了,走在大街上都能被人认出来。

  “不好意思,我实在不记得在哪儿见过你了。”

  周彦依旧握着苏瞳的手没放,“,是我见过您,您没见过我,之前我经常去燕京师范大学玩儿,您有次回去,我正好碰见,远远地瞧过,当时您身边人多,没好意思上去跟您打招呼。”

  这话纯属瞎编的,周彦是后来在电视机里面经常看到苏瞳,不过这瞎话苏瞳倒信,因为听起来挺合理的。

  遇到自己的忠实读者,苏瞳也很高兴,全然没在意自己的手还被周彦握着。

  “你是住这边么?”

  周彦摇摇头,“我不是,我在央音读书,今天来这有点事情。您呢,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也是来找个朋友。”

  听到苏瞳这话,周彦立马反应过来了,苏瞳可能找的就是赵季平。

  之前施万春跟他说,赵季平要给一部电影配乐,但没说是什么电影,现在苏瞳出现这里,那部电影很可能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为原著正是苏瞳的小说《妻妾成群》。

  “您是来找赵季平赵老师的吧?”

  “你认识……哦,对了,你是央音的。”

  “是啊,我跟赵老师是校友,您去过他家么,我带您过去吧。”

  说完周彦就很热情地在前面带路,苏瞳也很自然地跟在后面,虽然周彦这种自来熟的性格跟苏瞳非常不同,但是从头到尾周彦给人的感觉都很舒服,主要是面对自己的忠实读者,苏瞳心情也很好。

  从他们相遇的位置到赵季平的院子总共也没几步路,几句话的功夫两人就到院子了。

  赵季平正在院子里面浇花,先见到周彦进来,正要问周彦是不是落了东西,随后就见到后面跟上来的苏瞳。

  “苏瞳老师,你来啦。”

  苏瞳笑道,“来的早了点。”

  周彦也主动解释,“我正要走,碰巧遇见苏童老师。”

  赵季平没问周彦为什么会认识苏瞳,只是点头道,“那还挺巧的。”

  “是挺巧的。”苏瞳接过话茬,“我也没想到走在大街上能被人认出来,周彦这记性真不错。”

  赵季平看了眼周彦,“周彦你也读过苏瞳老师小说啊。”

  周彦点点头,“嗯,苏瞳老师的小说我都看过。”

  听到这话,赵季平皱了皱眉毛,心说这年轻人说大话不打草稿,原本今天周彦面试的表现就让他感觉不太好,现在更差了。

  “那《妻妾成群》你也看过?”

  周彦又点了点头,“是的,《妻妾成群》我看过很多遍,这部绝对是能够证明苏瞳老师走在文学最前沿的小说。”

  其实周彦也感觉到赵季平的不快,不过他没说大话,自然问心无愧。

  苏瞳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走在前沿不敢说,不过确实是我近些年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

  赵季平眯了眯眼睛,心说你小子满嘴跑火车,不要怪我给你难堪了,他开口说道,“既然这样,你不妨聊一聊这部小说。”

  周彦笑了起来,他知道赵季平是在考他,不过他丝毫不担心,做音乐赏析他或许还有些发怵,但要说做文学赏析,那可正是他的强项。

  “《妻妾成群》这部小说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但是既然是当着赵老师的面,我就姑且来说一说这部小说在听觉叙事方面的表现。”

  听到周彦的话,赵季平忍不住挑了挑眉毛,“听觉叙事”并不是一个复杂的词,但是听起来却很专业。

  苏瞳本身就是燕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上学的时候天天就泡在文学理论里面,一听“听觉叙事”也感觉挺亲切的。

  猪胃晚上好,新人新书求支持

第5章 给你们来点小小的文学震撼

  周彦不知道两人此时的想法,他继续往下说,“说到听觉叙事,自然不得不提到听觉空间,而在讨论听觉空间之前,就必须先说到聆察,聆察和观察相对,后者指向视觉,前者指向听觉,表示人调动听觉捕捉声音并进行揣摩和做出反应的能力。因此,听觉空间即是叙述声音的发生和人物听到声音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建起来的……”

  如此专业的一段话,不仅仅身为内行的苏瞳听得一脸惊讶,就连外行赵季平也是异常震惊。

  赵季平之前没有听过“聆察”这个词,但是经周彦这么一解释,他立马就听明白了,如果说周彦是一个中文系学生,赵季平并不会多惊讶,充其量觉得这个学生表达能力还不错。

  但周彦可是央音作曲系的学生,为什么对文学理论这么熟悉?这种东西可不是平时喜欢读书就可以搞懂的,赵季平自己平时也爱看小说,但是这些文学理论知识他一点都不懂。

  苏瞳是燕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曾经解析过很多人的作品,但唯独没有解析过自己的作品,《妻妾成群》发表后,倒是也有些人评论过这部小说,但提到听觉空间的,苏瞳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他也挺好奇的。

  “周彦,你继续说。”

  周彦点点头,又继续往下说:“小说里面,花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听觉空间,颂莲居住的房间跟花园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她能够聆察到花园中的种种声音。第一次聆听花园,颂莲欣喜而又懵懂,这时候他聆察到的是紫藤枝叶上的蝉鸣声,第二次聆察……”

  关于小说里面的情节,周彦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即便是原著作者苏瞳,听到周彦提到的有些东西,都要扶着额头想半天,才能确定自己确实在小说中写过。

  而此时,这场谈话就完全进入了周彦的节奏当中。

  终于进入自己的主场,周彦也是越说越起劲,说完听觉空间之后,又开始具体分析一些细节,“我们再说说敲这个动作,敲,必然伴随声音的产生,福柯将空间视为权力的载体,紧闭已成为各种滥用权力因素的大杂烩,人物间的权力关系不同,聆察者对敲门声做出的反应自然也是不同……”

  听到这里的时候,苏瞳已经确认周彦的专业性了,要不是赵季平在这里,他都怀疑周彦央音学生的身份。就算周彦现在跟苏瞳说他不是央音的学生而是燕师大中文系的,苏瞳都不会怀疑。

首节上一节2/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