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28节

  看到周彦一脸的意外,韩三坪也挺奇怪,“嘉禾怎么了?我看你挺意外的。”

  周彦摇摇头,“没什么,我前些天还碰到嘉禾的人了。”

  “侯鑫么?”

  “嗯,就是侯鑫。”

  “那就没错,这次也是他来跟我对接的。”

  “峨眉厂要跟嘉禾合拍电影么?”

  韩三坪点点头,“嗯,他们对中俄列车大劫案有些想法。”

  中俄列车劫案是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这也就过去几个月而已,看来嘉禾那边是想要蹭这波时事的热度。

  这种情况在香江很正常,香江那边有些导演,专门就逮着最新的社会热点拍新闻。

  这部电影周彦看过,前半部分还行,后面情节就有些跳脱,整体观感一般,他看的是未删减版的,里面的肉戏比较多,多到有点过了。

  可能导演是想通过反反复复的qj镜头来表现出案件真实的一面,以此来刺激观众的感官,但周彦觉得,电影就是电影,是需要有侧重点的。

  想要表现出案件的真实,有很多方法,未必要一直拍女性被qj这一点,虽然吸引眼球,但是对整部作品的呈现会有影响。

  “事情谈妥了么?”

  “谈到一半吧,他们找了写《中俄列车大劫案》的艾安军,准备根据艾安军的那篇文章来改编。”

  周彦点点头,就没有再往下问,这事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随后他们又聊起电影的事情,韩三坪不仅仅是制片厂领导,现在也还在一线工作,这几年也编、导了一些作品。

  去年上映的电影《毛zd的故事》,就是韩三坪自己编、导两手抓给做起来的,这部电影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因此,在电影专业方面,周彦跟韩三坪的共同话题有很多。

  关键是韩三平是个敢闯敢干的人,想法非常大胆,而周彦偶尔提出的一些想法,正好对韩三坪的胃口。

  霍思齐对电影专业的东西不了解,他也不插话,就笑眯眯地看着周彦他们聊,偶尔碰到感兴趣的,就会问上几句。

  一顿饭宾主尽欢,韩三坪因为这两天在燕京还有公务,所以就没喝多少酒。

  通过后来的聊天,周彦也知道了韩三坪这次过来具体是干什么了。

  他这次来参加的会议,是广电部组织的,各大电影厂都有参加,会议内容是讨论市场经济下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这样的会议,原本应该是制片厂的厂长来参加的,不过开会前峨眉制片厂的厂长生病了,所以作为副厂长的韩三坪临时顶了上来。

  听到韩三坪透露的一些会议内容,周彦知道,中国电影改革的脚步是越来越快了。

  吃过饭,韩三坪就告辞了。

  送走韩三坪之后,霍思齐又拉着周彦回了包厢,“老三,你怎么看?”

  周彦不解,“看什么?”

  “看这次韩三坪来参加的这个会。”

  周彦想了想,说,“中国电视市场正在困境之中,上头想要找出路吧。”

  霍思齐给自己点上一根烟,“以你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找的出路是什么?”

  周彦斟酌着语句说,“想要找到出路,肯定是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国内现在拍电影的权利都在各大制片厂手里,民营企业想要参与,只能通过合拍的形式。”

  “所以你也觉得,后面上头会放权给民营企业?”

  “这只是一种猜想,会不会走这条路,什么时候会走,这都是不知道的。”

  霍思齐点点头,“上头现在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不能太激进,想要改革,不宜刀子动太快,根本上的东西,要慢慢来,比如说为了保证制片厂的利益,先提高电影院的收入以及拷贝的价格,在管理上做到优化。另外一派认为,不破不立,原本的模式早就不适合当下的环境,随着改开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把更多的权利交到市场,交到民营企业手里,这样才能刺激行业发展,有部分人主张学习国外的分账模式,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行业当中。”

  虽然霍思齐对电影不了解,但是内部消息却知道不少。

  作为一个过来人,周彦知道,最终还是第二派获得了胜利,后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先是分账,然后逐步放权,最终民营资本大量涌进市场。

  “思齐哥你有什么想法?”周彦问道。

  他知道,霍思齐这么关心影视行业的事情,当然不是闲的无聊,霍思齐肯定是有所求。

  上次他哥周宏就说过,霍思齐想要进场,但至于霍思齐具体有什么打算,周彦并不知道。

  主要是周彦觉得,现在未必是进场的好时机,中国电影的改革还在酝酿,并没有正式开始,想要拍电影,也就只能走汤臣跟年代的路子。

  霍思齐摊摊手,“其实我也没有太具体的目标,我只是觉得中国电影这一改革,肯定是有机会,有风口的。”

  “我对电影行业了解不多,所以才要跟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多沟通。”

  霍思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他对影视行业也不是很了解,但他有人脉、有内幕消息,这对接下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周彦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你可以先弄个公司,做一做其他业务,比如广告、宣传之类的,成本不高,还能时刻保持着跟电影行业的联系,后面瞅准机会再强势进场。而且你也不要光盯着电影,电视剧也可以考虑考虑。”

  “怎么说?”

  “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人的家里都购入了电视机。电视机越来越多,电视剧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是这个道理,那你刚才说的广告、宣传之类的业务,是什么情况?”

  周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思齐哥,你有没有发现,国内的好多企业,并没有统一的标识?”

  又怕霍思齐听不明白,周彦又举例道,“你看国外的品牌,肯德基,麦当劳,都有属于自己的标识,离老远看过去,就知道是他们。”

  霍思齐想了想,“确实如此,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跟普通商家的区别,而且都是统一的,我看过好几个麦当劳的店,门头的标识全部一样。”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你再看看中国那些企业。就说银行吧,都只有一个名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很多离近了才知道是一家银行,而且凑到跟前才知道是哪家银行。”

  霍思齐明白了,“所以说,我们可以开个公司,给这些企业提供标识设计的业务。不仅仅是银行,还有很多其他大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

  “关键是国内现在没人去做这些东西。”

  不是没人想到,只不过做这些业务需要条件,而且国内现在不时兴这个,那些大企业未必愿意花钱做这些,需要去给那些企业创造需求。

  霍思齐被周彦说的有些心动,不过他又皱起眉毛来,“我对这个也不太了解,你有什么路子么?还是说,我们可以去国外拉团队来帮我们干活?”

  “不需要,设计这玩意,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咱们国内不缺这样的人才。”

  “你有认识的?”

  周彦点点头,说起设计,他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董文苗,作为视觉传达方面的专家,董文苗不仅仅在服装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在其他方面,比如符号设计、色彩设计上水平都很高。

  另外一个,其实他也不算认识。

  之前他跟王晓帅他们出去吃饭的时候,正好碰到“周彦燕师大后援会”的几个会员,当时这几个会员佩戴的那个徽章让周彦印象很深。

  那个徽章的设计思路,很适合企业的logo。

  如果霍思齐真想搞广告设计公司的话,他准备去找一找这个徽章的作者。

  听到周彦有路子,霍思齐高兴道,“老三,这事就交给你了,如果你能把班子搭起来,到时候我来公司拉业务……这样,到时候我、老二还有你,我们三个人一起开一家公司,老二出钱,你负责技术,我来拉业务。”

  霍思齐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就是想要把自己的人脉变现,周家兄弟是他最理想的搭档,周宏有钱,周彦有能力、有名气,能够把他的人脉优势最大化。

  周彦其实对广告公司的兴趣并没有太大,主要还是因为霍思齐的这层关系。

  另外,也是为了他们周家的生意。

  他点点头,“回头你可以跟我哥聊聊。”

  “我肯定是要跟他聊的。”

  ……

  第二天,周彦找到姜霞,问她,“你跟燕师大后援会那边平时有联系么?”

  姜霞点点头,“有,他们有时候会找我问一些你的近况,比如音乐会、电影等消息,上个礼拜还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问你的新电影怎么样了。”

  “你去邀请一下他们会长,来跟我见面。”

  “时间,地点?”

  “这两天,不管哪天的下午都行,去学校的音乐厅见面。”

  “好的,一会儿我来联系他。”

  姜霞想要找到左立还挺麻烦的,因为左立没有电话,所以姜霞可能要去学校找他。

  中午,姜霞就回来跟周彦回信说左立今天下午就有时间,她跟左立约好了下午三点在音乐厅见面。

  下午三点,周彦在音乐厅见到了左立。

  之前他们已经见过,周彦对左立还有印象。

  周彦跟左立握了握手,随后指了指台上,示意这会儿乐队正在排练,先坐下听一会儿。

  等到台上的一首曲子排练结束,周彦才对左立说道,“辛苦你了,还让你特意跑一趟。”

  “不辛苦,不辛苦,不知道周老师您找我来有什么事情?”

  周彦也没有跟左立绕弯子,直接说道,“我想跟你打听一个人。”

  左立愣了一下,“请问您想打听谁?”

  “我想打听一下,给你们设计徽章的那位设计师。”

  左立恍然道,“您说的是苗苗姐啊。”

  周彦皱了皱眉毛,苗苗姐?

  “这个苗苗姐叫什么名字?”

  “苗苗姐叫……您这忽然问我,我倒是不太想起来了,一直叫苗苗姐叫习惯了,她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她姓董,好像叫董苗苗。”

  “是董苗苗还是董文苗?”

  “好像是叫董文苗……周老师,你怎么知道?”

  周彦扯了扯嘴角,心说左立他们真是自己后援会的么?难道就没关注《想飞的钢琴少年》的服装设计是董文苗?

  当然了,服装设计这种职位在一般的影迷眼中并不重要,他们可能确实没有关注。

  不过这董老师真有意思啊,竟然不声不响参加了他的后援会,还给后援会设计了一个徽章。

  周彦没有回答左立的问题,转而说道,“我听说你们后援会最近发展不错?”

  “这不是因为您发展好,所以我们后援会也跟着发展好嘛。”左立笑着恭维了一句。

  周彦点点头,“不要影响学业,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联系姜霞。”

  “我们一直都有麻烦姜霞姐。”

  ……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左立从包里面取出两张《神秘国度》的专辑,“周老师,不知道能不能麻烦您……”

  周彦看他手上的两张专辑,笑道,“就两张么?”

  “啊?”

  “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就带两张专辑给我签啊,这样吧,一会儿让姜霞给你再拿几张签名专辑带回去。”

  周彦把左立手上的专辑接过去,签上名字,“一会儿我跟姜霞说一声,以后每个月,都给你们安排十张签名专辑,给后援会内部做活动用。”

  左立惊喜道,“真的么?”

  “也算是给你们一点支持和回馈。”

  “太感谢了。”

首节上一节228/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