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39节

  即便周彦优秀,长得好看,但是她们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看上周彦,所以来跟周彦见面,也是为了完成任务。

  就说战部长家的孙女儿战琴,在人大上学还没有毕业,根本就没有想过结婚的事情,完全就是家里面逼着过来的。

  因此,这几场相亲,大家合作也都比较愉快。女孩子们表现也都很得体,她们也知道,即便跟周彦做不了夫妻,以后也可以做朋友,圈子里面,这些都是人脉。

  老太太看周彦连续见了好几个女孩子都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思,也有些担心,她担心周彦跟大孙子周宇一样,相了几十个,不但没有结果,最终还可能让别人不敢帮忙介绍,因此也就消停了。

  至于周彦说他有对象的事情,老太太压根就不信。

  ……

  第二次音乐会,周彦自己留了一些前场的票,给了朋友们,余桦、史铁笙夫妇还有董文苗,都有票。

  另外他还留了两张票给周氏,让公司自己做分配。

  周氏在燕京设了一个办公处,地址就在原本《第六感》的剧组办公室,还派了两个员工过来,平时负责接洽旗下演员、音乐人的工作。

  不过这两张票没有落到这两个员工头上,一张送到了鲍家街43号,给了赵沐阳,另一张则给了陈红。

  央视之前录制的音乐会还没有播出,他们是准备等到把三场音乐会都录制完,然后剪成一个节目,一起播出,所以第二场音乐会央视也会派团队在现场录制。

  公司让陈红过来,也是想让她能够露露脸,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陈红也挺聪明的,演出之前,还去后台探了个班。

  其实陈红去后台探周彦的班其实也挺合理的,虽然国内现在不时兴某某女郎的说法,但如果有“彦女郎”的话,那陈红也勉强能算是“彦女郎”中的一员,因为她主演的《树洞》,周彦是原著作者加编剧。

  央视的摄影师也很敏锐,一看有美女过来,跟在后面拍了不少镜头,周彦也顺势介绍了陈红,并且还宣传了一下电影《树洞》。

  负责采访的倪苹也是忽然意识到周彦还是个作家,就抓紧多问了几句,“周老师,《树洞》这部电影是您自己的小说,剧本也是您亲自操刀,这应该是您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参与一部电影的制作吧?”

  周彦点头,“原作者加编剧,这确实是第一次。”

  “《树洞》是不是您第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

  “那倒不是,还有一部《清水里的刀子》,已经拍出来了,不过还没上映。”

  《清水里的刀子》是去年夏天拍的,秋天才拍完,今年春天片子才剪出来。

  原本电影预计要在九月份上映的,但是成片的审核被卡了一下,这随便一卡就要过去几个月时间,现在这个情况,最快也要年底才能上映了。

  上次周彦跟黄健新通电话还说这个事情,黄健新心态还是挺好的,毕竟他们也习惯了,这类片子,剧本审核的时候卡一下,电影拍出来的时候再卡一下,已经是惯例了。

  要是哪部电影不被卡,他们还真不习惯。

  他们长安制片厂的导演,哪个没被卡过,就是张一谋那也是被卡大户。

  倪苹又问了几句《清水里的刀子》的事情,也没有深入问,后面倒是问起了《霸王别姬》。

  她提到《霸王别姬》,周彦一点都不意外。

  于公,《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现在正如日中天,带上这个话题,能引起观众们的兴趣,而且周彦就是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之一,跟音乐会的主题也有关联。

  于私,倪苹是陈恺歌的女朋友,提一提自己男朋友的电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霸王别姬》如今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电影里面的配乐也获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评价,您作为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之一,能聊聊给这部电影配乐的心路历程么?”

  周彦:“这部电影的配乐是我跟赵季平老师共同完成的,我们在确定配乐的时候,想法高度一致,都认为应该在配乐中体现这部电影的戏剧主题,所以我们在作曲的时候采用了大量戏曲元素,旋律也大部分都是以西皮、二黄或者四平调为主。”

  “那您考虑过将《霸王别姬》里面的配乐搬上舞台么?”

  “这部电影里面的配乐大多是短平快,想要搬上舞台的话可能有点麻烦,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后续再有音乐会,我可能会考虑将里面的配乐串成一套组曲。”

  其实周彦之前有计划,去霓虹开音乐会的时候,可以在返场的时候把《霸王别姬》里面的曲子作为小惊喜演奏出来。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的话,我相信《霸王别姬》的影迷们肯定会非常高兴。您刚才提到以后的音乐会,据我所知,今年年底您将会带着钢琴少年乐团赴霓虹举行《东方遗音》主题音乐会,那再之后,您有考虑过去其他国家,比如欧美那边开办音乐会么?”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不过时机成熟的话,会有世界巡回音乐会的。我本职工作是央音的一名教师,没办法像其他音乐家一样每天世界各地到处跑,音乐会也要抽空举行。”

  倪苹点头,“嗯,我明白,而且您除了是个出色的音乐家之外,还是个非常厉害的导演,平时的工作肯定非常忙,我相信,观众们也非常期待您的新电影《第六感》。”

  ……

  跟周彦聊了一会儿,倪苹就带着摄影师出了后台。

  等倪苹他们走后,周彦又看向陈红,“电视剧拍的怎么样了?”

  “还有一两个月就结束了。”陈红回道。

  周彦点点头,“公司在给你接新剧本,等到这部电视剧拍完之后,你要准备新作品了。”

  陈红眨了眨眼睛,“是电影还是电视剧?”

  “应该都会有,到时候你自己看着选一选吧。”

  “谢谢周导。”

  周彦摆摆手,“不用谢我,跟公司签约,公司当然也不会让你闲着。”

  陈红笑盈盈地握了握拳头,“周导你放心,我肯定会努力给公司赚钱的。”

  周彦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你去前面吧,我们这边要准备上台了。”

  “明白。”

  陈红走后没多久,乐队就开始准备上台了。

  今天的现场观众,都是自己买票进来的,所以都非常热情,乐手们上台的时候,掌声的音量就直接拉满了。

  第二场的节目单,跟第一场整体差不多,只有两首曲子不同,这次周彦把《暗香浮动》以及《永夜》给加了进去,因为加了这两首曲子,整体的难度也提升了不少。

  不过因为《暗香浮动》,周彦露面的次数多了一次,而且这首曲子的竹笛部分非常炫技,所以现场的气氛也要更加热烈。

  很多人就是来看周彦的,所以看到周彦炫技,自然很兴奋。

  今天依旧是四次返场,返场的曲目跟上一次也是一模一样。

  不过最后在演奏《风居住的街道》的时候,周彦提到了余桦,现场的摄影机也给了余桦一些镜头。

  等到音乐会结束,周彦他们没有急着走。

  这一次,央视有了经验,已经提前在外面把场地给清出来,然后周彦带着一些乐手去给外面的观众们演了三首曲子,分别是《风居住的街道》、《暗香浮动》以及《万里长城》。

  今天音乐厅外面聚集的观众,比上一场还要更多,再加上音乐厅里面出来没有走的观众,估计将近有两千人。

  很多人在音乐厅外面守候了几个小时,最终他们的守候没有白费,等到了周彦的加场,正因为几个小时的守候,也让他们更加激动,连鼓掌都要比音乐厅里面的观众更加卖力。

  第二天,关于这场音乐会的盛况就被多家媒体报道了。

  内地之前并没有出现如此卖座的音乐会,也刷新了很多人的认识。

  燕京电视台甚至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专门讲了《燕京无声》的这两场音乐会,并且在节目的最后,直接用“周彦现象”来形容这两场音乐会的盛况。

  毕竟是央视组织的音乐会,而且现场确实火爆,各家媒体都在吹。

  大部分媒体都是正常吹,也有些吹的比较离谱,燕京电视台在描述第二场《燕京无声》场外情景的时候,说的是“近两千名热情的乐迷在凉风中等候”,这样的描述是准确的,但是一些小报直接写成“数千名乐迷”。

  这么简单的一改,给人的感觉完全就不一样了。

  正因为这么多家媒体的宣传,第三场音乐会的门票更加吃香,很多黄牛甚至开始高价收票,然后再转卖。

  这一来一回,有些票甚至被炒到了接近三千元。

  不过那只是极端现象,正常情况下,原本一千元的票都是卖到两千五左右。

  还有更离谱的。

  前面两场音乐会,现场只有黄牛倒卖票,到了第三场音乐会,竟然有大量兜售盗版专辑的小贩游走在音乐厅外的人群中。

  当天傍晚,罗子松刚到音乐厅外面,就有一个背着包的中年鬼鬼祟祟地凑到他跟前。

  “小伙子,周彦专辑要么?《钢琴少年》跟《神秘国度》都有,不仅有磁带,还有cd。”

  说着,中年人还把自己的包来开,向罗子松展示。

  罗子松好奇地往里面看了看,只见包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磁带跟cd,让人眼花缭乱。

  还没等罗子松说话,中年又说,“还有梅艳芳的新专辑,里面有两首歌是周彦写的。”

  罗子松挑了挑眉毛,“这些我都有了。”

  “你买的肯定是盗版吧,我这个是正版。”

  罗子松翻了个白眼,他虽然没有仔细看,但是随便瞅一眼,这些专辑的封面就不太对,而且正版有必要这么偷偷摸摸的么?

  “我有了。”罗子松又重复了一遍。

  见罗子松不要,中年人撇撇嘴,也没有在他身上耽误时间,赶忙又去找下一个目标。

  看着中年人的背影,罗子松也是暗自感慨,这些人可真会钻营啊,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呀,还真有人买,那个中年男人刚走到另一个人身边,说了几句,就成交了一单,对方买了一张磁带。

  罗子松又摇了摇头,看来盗版的市场还是巨大的。

  观察了一会儿这些小商贩,之后罗子松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坐下。

  今天他没有票,不过还是过来了,就想着在外面听听,后面等到音乐会结束,说不定还能有加场。

  后面两场音乐会放票的第一天他就来了,不过他到售票口却被告知,票已经卖光了。

  他也想过搞一张黄牛票,但是问了好几个黄牛,最便宜的票都没有低于一千的,也就死心了。

  过了好一会儿,罗子松正在发呆的时候,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吵闹声,等他看过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看不到吵架的人在哪儿。

  随后就听到有人喊。

  “不要打了。”

  “打死人了。”

  打死人了?

  罗子松吓了一跳,赶忙跑过去看,等他挤进人群,就发现两个男人在地上缠斗,旁边的人都在喊不要打了,但没有一个人上去拉架。

  而且很多劝架的人面红耳赤,一脸的兴奋,他们嘴上喊着“不要打了”,但是声音中透露出来的情绪却更像是给这两个人加油助威。

  地上的两个背包,以及从背包里面散落出来的盗版磁带、cd表明了两人的身份,他们都是卖盗版专辑的小贩。

  看到眼前的情况,再结合旁边人的议论,罗子松一下子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这两个小贩在抢生意,其中一个小贩用低价恶意竞争,另一个小贩气不过就骂了两句,后来骂战升级成了肉搏。

  就在事态快要升级的时候,两个警察吆喝着走了过来。

  “警察,都让开。”

  一听警察来了,人群自动让了一条道。

  那两个小贩这会儿肾上腺素飙升,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根本没注意到警察来了,依旧在缠斗。

  年轻一点的警察上去拽了拽两人的胳膊,嘴里还在喊“警察,别打了”,但是两人都不撒手。

  那个年长的警察跑过去把地上的两个包拎起来,“这些盗版专辑是谁的,没收了啊。”

  一听货要被没收,两个小贩也顾不上吃不吃亏了,连忙撒手站起来。

  “警官,我这都是正版专辑。”

  “是不是正版,跟我回局子再说。”

  说完,年长警察就拎着包朝前走了。

  年轻警察跟在后面,对围观群众说,“没事了,大家都散了吧。”

  等到警察跟小贩走了之后,群众们还在议论着刚才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239/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