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51节

  周彦摆摆手,“杨团长不用客气,我来找你们更方便一点。”

  杨强他们从金陵来的,又没有车,去找周彦不太方便,不像周彦,几脚油就从央音开过来了。

  “小梁,去给周老师倒杯水。”

  “好嘞。”年轻人应道。

  将周彦请到房间里面坐下,杨强拿起桌上的一沓稿子,“这次冒昧找你,是想跟你聊聊《风居住的街道》舞剧的事情,这几天我也没闲着,简单写了一个剧本,请你看看。”

  周彦接过剧本,也是十分感慨,果然是前线歌舞团,杨强这个团长很有当兵的气势,说话办事都是直截了当,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他也没说什么,翻开剧本看了看。

  虽然是临时写出来的,但是剧本写得挺长,也有模有样的。

  舞剧跟歌剧、话剧等其他舞台剧不太一样,它主要是以舞蹈作为表达手段,剧本中体现的也只有简单的故事,并没有台词。

  具体的舞蹈编排,这个剧本里面也没有体现。

  这个舞剧主要说的是一对爱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女方家住在街的东头,是个富贵人家,男方家住在西头,相对贫穷。

  因此,虽然两人相爱,但是两家都不支持他们的结合。

  两人试图对抗,但最终还是抵不过家人的阻挠,女方悲痛欲绝,选择了投河自尽。

  非常老套的一个故事,但是周彦可以理解,舞剧很难表现出特别复杂的东西,主要还是看舞蹈的编排。

  为什么经典剧目容易流传下来,也是因为这些经典剧本容易表现,即便没有台词,观众也能看得懂。

  要是编排的太复杂,只会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看完剧本之后,周彦点头道,“我觉得挺好的,不过我认为,可以把曲子改一改,增加一些男女主的互动,让男主拉二胡,女主吹笛子。”

  “我也这样想过,不过曲子要改动的比较多,我这也不好动手。”

  杨强说他不好动手,一方面因为曲子是周彦的,他擅自改动别人的曲子,非常不礼貌。

  另一方面,他演奏能力确实强,但音乐创作能力就要差不少,让他来改,也不一定能够改得好。

  周彦看到床边摆放着的二胡,说道,“你们稍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说罢,还没等杨强他们回话,周彦就起身出去了。

  没过一会儿,他拿着一支笛子上来,对杨强说,“杨团长,我吹笛子,你来拉二胡,我们试着把曲子改一改。”

  听周彦这么说,杨强连忙去将二胡拿起来。

  “我们可以在原曲的前面加上一段较为欢快的段落,来表现男女主人公互生情愫,这样一来,这部舞剧就会变得更有层次,也更加完整。”

  “后来,他们被家人阻拦,这里再加一段更有抗争性的段落,表现两人都为彼此做了抗争……”

  周彦先给杨强他们简单分析了一下,然后直接就抬起笛子吹了一段。

  吹完之后,他说,“这是后面这段的二胡第一小节,杨团长你就按照我刚才这段拉就行,这段用的是……”

  杨强也是行家里手,周彦简单解释了一下,杨强就演奏起来。

  等到杨强演奏结束,周彦又跟着吹奏一段,跟杨强这段二胡形成了呼应。

  “这是第二段第一节二胡跟竹笛的表现,现在我再来吹第二节……”

  后面,都是周彦先给杨强演示二胡的旋律,然后再跟杨强解释如何拉,等到杨强用二胡演奏出来之后,周彦再吹与之呼应的竹笛段落。

  具有“抗争性”的第二段,总共有四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是二胡先出,竹笛紧跟其后,一节比一节的情绪更加强烈。

  等到第四节结束,周彦加了一段渐弱的竹笛曲,跟原本的《风居住的街道》接了起来。

  这第二段结束之后,周彦又开始带着杨强创作第一段的“互生情愫”。

  相较于“抗争”,“互生情愫”则要欢快、柔情很多。

  前者像是呐喊、控诉,而后者则完全是情人间的低语,充满了柔情蜜意。

第180章 跨年(求月票)

  梁广江在一旁看着周彦跟他们杨团长对奏,激动万分。

  这么一会儿,周彦就把《风居住的街道》改成了另一首曲子,并且还给杨团长写的剧本增加了一些情节,然后新曲子跟新的剧本完美契合在一起。

  这就是天才音乐人么?

  不,不仅仅是音乐人这么简单,周彦的制作能力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音乐这一个方面。周彦既能够根据音乐编故事,也能根据故事写曲子。

  梁广江忽然想起了周彦另一个身份,导演。

  能拍出《想飞的钢琴少年》这样电影的人,果然不一般,想想电影里面的那些音乐,周彦的才华都溢出来了。

  而此刻的杨强,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新曲子的创作之中。

  虽然这首新曲子的创作,跟他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周彦的引导下,曲子从无到有地在二胡跟竹笛之间渐渐变得丰满,这种感觉让他沉迷。

  杨强耍了几十年的二胡了,除了演奏之外,他平时也会尝试着创作,偶尔会拉出一些他自己觉得还挺满意的作品。

  但是此刻他想到自己之前创作的那些作品,忽然有些自惭形秽,作曲真是一个非常需要天赋的东西,有些天才手指缝里面露出一点才华,就够普通人追寻一生的了。

  就这会儿周彦改编出来的这两段曲子,杨强自忖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像周彦这样的音乐家,已经把音符玩到了一种境界,好像这些音符听他话似的,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

  不像他们,搞音乐创作的时候,几个音符可能要憋半天,等到一首曲子写出来,又要花费大量时间打磨、修改,打磨很长时间之后,又会发现,可能还不如一开始憋出来的好。

  周彦带着杨强把这两个段落给创作出来之后,把竹笛收了起来,然后对梁广江说,“能帮我找个本子么?”

  “哦,好。”梁广江连忙起身去给周彦找了一个本子。

  周彦接过本子,先在上面把线打好,然后就开始记谱。

  他记谱的时候,杨强跟梁广江没敢打扰,就在旁边渐渐地看着。刚才周彦即兴创作的曲子不算短,现在周彦凭记忆把刚才的曲子写下来,杨强他们生怕自己出声会打乱周彦的思路。

  过了好长时间,周彦把谱子记完,随后长长地舒了口气,“谱子记得有些潦草,你们回去再稍微整理一下。”

  “好的,好的。”杨强接过谱子,仔细地收了起来。

  因为谱子记得快,确实有点潦草,不过谱子并不乱,上面的音符都能认得出来,整理起来不会有什么难度。

  周彦又翻了翻杨强的剧本,“你们这个舞剧应该挺长的,刚刚写的这两段,加上《风居住的街道》原本的曲子,肯定也凑不够时长,后面可以再改改,不过我没看到舞怎么编的,暂时也没什么灵感。”

  “我们会尽量按照曲子来编舞,这方面我也不是很专业,后面还要找舞指来弄。曲子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非常好了。你给我们的帮助,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杨强由衷地感激道。

  周彦笑着摆手,“杨团长不用客气,我自己也是金陵人,也算是为家乡做点贡献了。希望你们歌舞团能越来越好,推出越来越多的好节目。”

  杨强抚着谱子,“最近我们都是在为央视春晚的节目做准备,所以暂时没办法排节目,不过等到春晚结束之后,我会立即安排他们把节目排出来。不知道后面节目首演的时候,是否有幸能够请你去现场看看?”

  周彦沉吟道,“我现在可答复不了,如果到时候没别的事情的话,我肯定是希望回去看看的。”

  “你放心,到时候我们会提前跟你预约时间的。”

  “行啊,我等你们消息。”

  杨强想了想,又说,“现在曲子变了很多,是否可以重新起个名字?”

  其实就算曲子没有变,杨强也想改个名字,《风居住的街道》作为曲名还不错,但是要作为一台舞剧的名字,就有些词不达意了。

  试想想,观众看到《风居住的街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就想象不到这个节目到底是什么类型的。

  周彦没有犹豫,点头道,“没问题,曲子是曲子,舞剧是舞剧,你们觉得什么名字好,自己起一个就行了,不一定要用曲名来当名字。这方面,我都没意见。”

  “你觉得《共饮长江水》怎么样?”杨强问道。

  听杨强这么快就说了一个名字,周彦知道,杨强肯定是提前就想好要改名字的,之所以问他,不过是为了表示尊重而已。

  《共饮长江水》这个名字取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首诗,既有典故,也符合剧情,观众一听这个名字,就大概能够知道这个舞剧演的是个什么类型的故事。

  而且长江正好穿过金陵,起这个名字,也让这台舞剧跟金陵有了更多的联系。

  周彦觉得挺好的,他点了点头,“嗯,挺不错的。”

  见周彦这么说,杨强笑了起来,“那就这么定了。”

  杨强话音刚落,门口忽然响起了两道敲门声。

  “咚咚。”

  杨强转头看向门口,“谁啊?”

  “团长,是我们。”门外传来一道清脆的女声。

  “哦,是我们团里面的演员。”跟周彦介绍了一句,随后杨强对门外说道,“进来吧。”

  杨强发话后,门被推开,两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从外面走进来。

  看到周彦,两个女孩子眼睛发亮。

  当头的那个女孩子笑着问道,“这位是周彦吧?”

  “这个是徐静,后面那个是张欣,都是我们团的演员。”杨强再次给周彦介绍了一句,然后又跟徐静她们说,“周老师特意来指导我们的。”

  周彦连连摆手,“团长你言重了,指导谈不上,是相互交流。”

  “我跟张欣在隔壁就听到里面有音乐声呢,就想着团长你跟梁广江肯定吹不出来这么好听的笛声,必然是有高人在这里,原来是周老师来了。”

  杨强笑眯眯地对周彦说道,“我们团可有不少人都是你的乐迷,还有一个最迷你的没来,他要是看到你,估计都说不出话来。”

  徐静为杨强证明,“团长说得没错,我们团的蒋安,那可是周老师你的忠实拥趸,《想飞的钢琴少年》都看了好几遍,我们之前听到你的音乐,都是蒋安推荐的呢。”

  周彦点点头,果然一个“自来水”的威力是非常强的,有时候一个圈子喜欢同一个人,可能就是因为圈子中某一个人的强力安利。

  跟杨强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周彦才知道,他们前线歌舞团这次上央视的节目非常短,总共就一分多钟,节目非常简单,演员只有四个人,加上带队的领导也就来了六个人。

  节目名字是《找朋友》,没错,就是那首儿歌《找朋友》,节目也是给小朋友们看的。

  虽然节目简单,但毕竟是春晚的节目,所以为了表示重视,团长杨强亲自带队过来。

  不过杨强过几天要回金陵,等到春晚正式开始之前再过来。

  春晚的排练非常麻烦,基本上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现在是联排阶段,而联排也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通常都会联排好几次。

  像徐静他们,反正人也不多,来了燕京之后,就扎下来了,等到演出结束之后再回金陵。

  晚上杨强要留周彦吃饭,不过被周彦婉拒了。

  他最近工作比较紧,应酬能少则少,跟他们一起吃顿饭少说好几个小时就没了,如果再喝点酒,晚上的工作基本上就干不了了。

  从招待所回家之后,周彦又开始弄《活着》的配乐。

  前两天他在电话里面跟张一谋聊过一次,周彦这边先把曲子准备好,去上沪跟张一谋对接完毕之后,制片厂那边就可以开始录制了。

  后面几天,周彦每天就是忙着《第六感》的后期制作以及《活着》的配乐,学校的考试周已经开始,周彦的课也没了,他偶尔会去学校做一做监考官。

  元旦晚会的前期筹备也不用他操心,晚会当晚他在台下当嘉宾。

  今年的元旦晚会虽然比不上之前的中秋晚会,但是比去年的元旦晚会要热闹一点。

  去年的元旦晚会,音乐厅的坐位都没有坐满,但是今年却是满满当当。

  因为周彦,现在央音搞活动,也会引起校外的关注,今天音乐厅现场的观众,有不少都是其他学校的学生。

  以前学校的元旦晚会,本校的学生想要看,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愿意去就行。

  因为央音的学生实在太少,而且有很多人都要上台表演,观众就更少了。

  一个交响乐团既有大几十人,其他歌剧、舞剧也都有不少人,每次活动光是表演的人,就有几百号,而央音总共也没有多少人。

首节上一节251/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