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64节

  王祖贤也听到了声音,看了过去。

  那些人手里拿的都是霓虹这边常见的传统乐器,像是尺八、霓虹琵琶、三味线,还有竹笛、笙、箫。

  王祖贤转过身体,将两条长腿搭在周彦的腿上,然后用手抵着长椅的靠背撑着头往那边看,“他们是不是要进行户外表演?”

  周彦笑了笑,“我看他们更像是一些学生在户外练习,这些应该都是传统乐器的学生。”

  “那跟马东方他们差不多。”

  “嗯,差不多。”

  “那个跟二胡好像。”

  周彦看了一圈,只看到三味线跟二胡的外形能沾点边。

  “那是三味线,是从中国的三弦演变而来的。”

  “是不是跟二胡一样,也是拉的,听着比二胡的弦多点。”

  周彦摇头,“不是一回事,三弦跟三味线都是拨弹乐器,演奏方式其实跟吉他更像,三味线的材质跟三弦差别很大,所以音色也很不一样,有很多霓虹乐曲里面都会用到三味线。你看到那个人右手拿的那个东西么?”

  “看不太清楚,好像跟饭勺似的。”

  “……”

  饭勺……还别说,王祖贤这个形容挺贴切的,很多人用的三味线拨片就跟木头饭勺长得很像。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吉他的拨片,只不过要大一号,至于形状嘛,看个人喜好吧,没有定式。”

  “哦。”随后王祖贤又指向一个乐器,“那个是琵琶吧?”

  “嗯,那是琵琶,不过是霓虹琵琶。”

  “霓虹琵琶跟正常的琵琶有什么区别?”

  “琵琶有很多种,所有的琵琶都是从一种形状演变过来的,相较于中国的琵琶,霓虹琵琶体积较小,而且在底部蒙了动物的皮,发声较中国琵琶单薄暗淡一点。”

  “我感觉都长得差不多,你却能够一眼看出来。”王祖贤感叹道。

  “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能,你要是天天跟乐器泡在一起,也能认出来。其实乐器没有那么复杂,万变不离其宗,发音方式就那么几种,知其所以然,自然就容易知其然。”

  “这些乐器你都会么?”

  周彦笑眯眯地说道:“那要看你怎么定义会这个字,如果只是说能够演奏简单的曲子,那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我拿到手里,不出半个小时就能会。”

  半个小时都是周彦谦虚的,只要是常规的乐器,他摸到手里,几分钟就能做到演奏简单曲目。

  就算是拿一堆石头给他,只要他花点时间试一试每个石头的音,也能演奏曲子,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厉害?”

  周彦摸了一把王祖贤的腿,“你信不信,我能用你的腿拍一首曲子出来?”

  “那也太夸张了。”王祖贤撇撇嘴,随后又好奇道,“你试试。”

  “好,我来试试。”周彦撸起袖子,将王祖贤的腿摆正,“你别动啊,不然会影响音高。”

  “嗯,我不动。”王祖贤把腿蹦得直直的。

  “也别蹦太紧,不然音不好找。”

  “哦。”王祖贤又放松下来。

  等她放松,周彦就慢慢地在她腿上拍起来,在不同位置,用不同力度,大概找到了几个需要的音之后。

  他开始拍了起来。

  拍了七八下,王祖贤惊讶道,“是小星星!”

  周彦点点头,“嗯,降调的小星星。”

  降调之后,差别挺大的,王祖贤之所以能够听出来,也是因为节奏在这里。

  很多曲子,就算没有音调,光是听节奏都能听得出来。

  “还能拍出来更复杂的曲子么?比如《风居住的街道》。”

  周彦撇撇嘴,随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要换个铁尺来拍,不然好多音拍不出来。”

  虽然知道周彦是开玩笑,但是听到铁尺,王祖贤还是忍不住缩了缩腿。

  那得多疼!

  两人玩这么一会儿,那边那些学生也调整好了,开始练习曲子。

  听完一段,王祖贤问周彦,“这是什么曲子?”

  周彦摇摇头,“没听过。”

  听周彦说没听过,王祖贤也笑了起来,“原来你也有没听过的曲子。”

  “那可太多了。”

  这些学生演奏的这首曲子,非常普通,看似用心做了一些编排,但是调性很奇怪,一点都不流畅,而且配器也编的不行。

  这首曲子整体是偏昂扬的,但加上霓虹琵琶,味道就有点不太对。

  当然,这都是最简单的东西,如果是学作曲的,不会不懂,这些人要么是没有作曲科的学生,自己瞎捣鼓,要么就是想搞实验。

  有些作曲系学生,在配器的时候,就喜欢标新立异,搞一些反差感,并美其名曰“实验性”。

  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不协调的就是实验音乐。

  事实上,大部分实验性、先锋性的音乐,只是听着不协调,但它们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的,只不过这套规则与传统的、古典的不太一样。

  周彦听了一会儿,判断这些学生演奏的应该都是自己写的小品。

  霓虹的音乐市场很大,通俗音乐人的整体水平也要高于中国,但是这些学生的水平可不太行。

  如果这些学生是央音的,周彦肯定要上去给他们指导指导,这些曲子的和声、配器一团糟,问题太多了。

  就连王祖贤都能听出来这些曲子的水平一般。

  “好像不太好听。”

  她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觉得听感不好。

  “走吧。”周彦拍了拍王祖贤的腿,“听着难受。”

  倒不是说这些曲子有多难听,只不过听到这些曲子被弄得如此不协调,他老是想上去给他们说说。

  这也是教师的职业病了,遇到问题就是看不过,总想过去指导别人。

  所以,干脆眼不见心净,去别处好了。

  “嗯,好。”

  王祖贤把腿收回去,然后两人起身,朝另一个方向走。

  不过刚走了二十来米,一阵熟悉的音乐声响了起来,王祖贤惊喜道,“是《踏雪寻梅》。”

  听到这些学生演奏《踏雪寻梅》,周彦也站住了,转身看向他们。

  曲子是写好的,不过乐器重新编排了。

  倒也不是很糟糕,只不过感觉上还是差了意思。这首曲子的原本配的都是西洋乐器,主要是提琴跟单簧管那些。

  想要改编成传统乐器,弓弦类的不能少,而眼前这个乐团,在演奏《踏雪寻梅》的时候,主旋律都是靠霓虹琵琶来实现,味道差了很多。

  如果上二胡,会好很多。

  见周彦感兴趣,王祖贤又拉着他,“我们凑近听听吧。”

  周彦点点头,跟着一起过去了。

  这会儿周边已经围了一些人,虽然这些人演奏的曲子一般,但毕竟是免费的演出,而且看着还挺正式,路人们免不了要凑凑热闹。

  走近了,周彦发现,旁边就放着二胡,但是他们没有把它放进去,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样编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曲子要改,而这个乐团完全是根据原曲来演奏,味道自然不行。

  现场还有两面鼓,但是鼓声进的也不太对。

  周彦听得眉头紧锁,不时摇头。

第187章 这个中国音乐人过于厉害

  等到他们将《踏雪寻梅》演奏结束之后,周彦拉着王祖贤的手往刚才来的方向走,“我们去其他地方逛逛吧,一会儿天要黑了。”

  后面周彦要去霓虹其他城市开音乐会,王祖贤也要忙着资生堂广告的事情,像今天这样一起在外面闲逛的机会可就不多了,所以周彦不太想把时间浪费这里。

  一会儿在上野公园逛完,他们还要去找地方吃饭,享受二人世界。

  不过两人刚走没两步,一个男生追了上来。

  “两位,请等一下。”

  周彦看了看眼前的男孩子,他认出来,是负责弹三味线的乐手。

  “他说什么?”周彦问王祖贤。

  “他让我们等一下。”王祖贤回了周彦一句,然后又用霓虹语问男生,“你有什么事情么?”

  北条正听到两人的对话,听出原来是中国人,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毛。

  周彦刚刚在东京开完音乐会,所以现在看到中国人,他都会想到周彦。

  “我想问一下这位先生,我们的表演是有什么问题么?”北条正问道。

  “他问你,他们的表演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周彦摇摇头,“没有,你们的表演非常好。”

  这个答案北条正是不相信的,这个中国男人刚才连续摇了好几次头,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北条正却注意到了。

  而且《踏雪寻梅》刚结束,两个人就要走,显然对他们的表演不满意。

  年轻气盛的北条正,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是非常不服气的,所以他才特意跑过来,想要问问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高见”。

  周彦虽然不懂霓虹语,但是也感受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不服气,不过即便不服气,但是年轻人还是保持了礼貌。

  这也是霓虹人的一个特点,大部分霓虹人,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都非常礼貌,说话的时候也会弯腰鞠躬。

  周彦也没想到,自己刚才那种摇头的幅度,竟然都被这个男生给捕捉到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男生的注意力太过分散了。

  演奏者如果太注意观众们的反应,并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经验不足的乐手,上台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太过在乎观众们的想法,只要有一个观众表现出不喜欢的反应,他们都会很在意。

  所以说,对演奏者来说,心态也是一种天赋。

  就拿马东方来说,那家伙一年级的时候水平也一般,但是他就是敢上舞台,敢于表现自己,基本不会受到观众们的影响。

  乐团的二胡手有不少,还有一个刘勤比马东方的水平其实要高点,至少平时排练的时候,刘勤的演奏水平是要高于马东方的。

  但是刘勤上了舞台之后,就跟被套了debuff一样,演奏水平要打个折。

  马东方却不同,上了舞台,基本上能够把平时的水平展现出来,甚至有时候因为面对观众比较兴奋,还有可能会超水平发挥。

  所以,最终马东方打败刘勤成了乐队的二胡首席。

  心态这种东西,靠着多上舞台积累经验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天生的差距,有时候很难弥补,有些人可能上一百次舞台,都达不到另一些人初上舞台时候的心态。

首节上一节26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