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40节

  “行吧,88的我帮你统计。”

  “够义气,其实也不用你自己去统计,帮我通知一下88级的班长沈怀刚,你认识他么?”

  周彦点头,“认识,是不是梳个中分,喜欢抹发蜡的那个?”

  “就是他,住我们楼上403,你找到他,吩咐他统计信息,然后让他把统计好的信息给你,你再拿给我就行。”

  如果是后世,这种事情贾国屏直接给沈怀刚打个电话吩咐下就行,但是现在就得找到沈怀刚,当面跟他交代。

  “好,知道了。”

  领了任务,走出琴房之后,周彦忍不住摇了摇头,他怎么感觉自己这留级有点不太一样呢?

  ……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面,周彦要么是自己去自习室或者琴房钻研专业,要么就是帮贾国屏分担一些工作。

  因为周彦在系里面比较出名,88级的师弟师妹们本来就认识他,所以他去帮贾国屏交代工作的时候,这些师弟师妹们也都认。

  他们也不知道周彦的具体情况,还以为周彦单纯是帮贾国屏的忙,见面还是“周彦师兄”这样喊着,有些学生甚至喊他周彦老师。

  还有些人,听说过周彦要留级的事情,但是看周彦这一副助理老师的派头,怎么看都不像是留级,所以又怀疑起消息的真实性。

  周彦不管别人喊他什么,都是点头应下来。

  大概过了一个多礼拜,当天下午,周彦在教室里面给88级的师弟师妹们讲《交响配器法》。

  央音作曲系三年级还没有开设配器课程,不过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前学习配器相关的内容,所以周彦说的他们也能听得懂。

  周彦今天本来是过来给学生们传达贾国屏的“旨意”,告诉他们班级下个礼拜要踏青,让他们自己提前准备一些踏青所用的东西,正好赶上前头一节和声课结束。

  有几个跟周彦混的比较熟的男同学,央求周彦跟他们说一说四年级的课。

  虽然周彦自己都没上过四年级,但他还是非常自信地给这些师弟师妹们讲起了配器的内容。

  之所以如此自信,因为这些东西他不仅自己学过,并且得到过施万春的亲自传授。

  “运弓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你们有不少人主攻的是拉弦乐器,对这方面肯定比较了解……”

  他正说着,门口来了个人喊道,“周彦师兄,外面有人找。”

  喊他的是钢琴系的一个师弟,周彦问,“谁找我?”

  那师弟摇摇头,“没见过,一个大姐,在楼下等你。”

  “好,我马上就去。”周彦点点头,又对88作曲的师弟师妹们说,“今天就讲这么多,下次有机会再说。”

  “啊,周彦师哥,能不能多讲一会儿啊,你讲的比李老师有意思多了,很容易能听得进去。”班里面最小的男生许可朗哀怨地说道。

  周彦皱了皱眉毛,正色道,“你小子别瞎说,你们李老师是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有,配器的内容,我就是给你们随口讲讲,听着玩就行了。平时不要光想着这些,专心把和声、曲式还有音乐史这些基础先打牢。”

  “行了,我走了。”

  周彦摆摆手,直接走出了教室。

  等到周彦走后,88作曲的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周彦师兄讲课真好,他讲的我都能听得懂。”

  “下次还让周彦师兄给我们讲一讲配器。”

  “周彦师兄让我们别想配器,先抓和声跟曲式。”

  “嘁,周彦师兄自己都没读过大四,却对配器这么熟悉,这说明他也是提前学的。”

  “他能学,你也能学?咱们贾老师还三年就毕业了呢。”

  “对啊,周彦师兄本来就是天才。”

  ……

  这边周彦下了楼,见到楼下花坛边上站着的王军正。

  “王姐?”周彦诧异地走过去,“你怎么来了,你们不是去珠市拍戏了么?”

  王军正笑着说道,“是去了,待了几天,但是在那里言语不通,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我在那里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无奈之下,只能回燕京了。”

  周彦关心道,“后面怎么计划的?”

  “就在燕京拍了。”

  听到要在燕京拍摄,周彦露出笑容,“在燕京拍也挺不错啊。”

  “是不错,燕京我毕竟熟悉,不过之前弄好的分镜头现在都要改了。”说到这里,王军正抬了抬手,示意周彦往外走,“我来呢,是跟你说一声这事,等我的分镜头改出来,给你看看,配乐方面是否有要修改的地方。”

  “王姐你考虑的很周全。”周彦笑了笑,又主动说道,“既然你们把拍摄地点改在了燕京,那我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现场看看嘛。现场观摩你们拍摄,肯定要比只看分镜稿子更利于配乐写作。”

  王军正不知道周彦是想要偷师,只当他一心为了电影的配乐着想,心里非常感动,“你要愿意去当然好,我就是怕太麻烦你了。”

  周彦笑着摆手,“不麻烦,我偶尔去看看就行了,真要是忙的话,我也去不了。”

  王军正点头说道,“那好,回头等确定要拍摄的时候,我把拍摄计划表给你一份,你根据自己的时间来。”

  两人说着话,走到了一辆自行车跟前,王军正骑上自行车,对周彦说道,“其他就没什么事情了,你要是平时没什么事情,可以到厂里面玩。”

  “好的。”

  ……

  也就过了六天,王军正再次来找周彦,把一份拍摄计划表交到他手里。

  第一场戏是两天后开始,正是电影一开始爷孙俩在广场上放风筝的那场戏。

  这场戏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离周彦他们学校也就三公里。

  到了拍摄当天上午,周彦骑着新买的凤凰牌自行车赶到天安门广场,这会儿广场上也没多少人,摄制组已经到了。

  王军正拿着故事板在跟一老一小两人讲戏,不用问,这一老一小应该就是饰演爷孙的演员了。

  饰演爷爷的老演员周彦认识,是老艺术家李守海同志。

  见王军正在讲戏,周彦就没有打扰,站在不远处等着她讲完。

  过了一会儿,王军正见到周彦,立马露出了笑容,“周彦,你来啦。”

  周彦笑着走近几步,“嗯,王姐,我来看看。”

  王军正非常高兴地给旁边的李守海介绍道,“老爷子,他就是咱们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周彦。周彦,这位是李守海老师,他饰演爷爷。”

  周彦走过去,主动握住老爷子的手,“李老先生,您好。”

  他本来想说自己看过李守海演的影视剧,以此拉近关系,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想到这会儿李守海已经拍过什么,总不能把人家还没拍的拿出来说吧。

  李守海听说周彦是电影的配乐指导,有些惊讶,配乐指导这个职位在剧组里面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是很有资历的人来担任。

  而且一般情况下,拍摄的时候,配乐指导不会出面。

  不过李守海毕竟六十多岁,年少天才他也见过很多,所以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便笑着握了握周彦的手,“小周指导你好,还请多多指教啊。”

  “李老先生您说笑了,除了配乐,其他方面我也不是特别懂,我到现场来,是要跟王导学习的。”随后他又看向旁边的“小矮人”,“这小朋友是演晨晨的吧?”

  “是的,哥哥,我叫石晨。”石晨非常有礼貌地进行自我介绍,一副小大人模样。

  其实原本的剧本中,孙子不叫晨晨,不过为了让小演员在演戏过程中的反应更真实一点,所以把角色的名字改成了晨晨,跟演员的名字一样。

  石晨的表现让周彦很意外,相较于其他小孩子,他异常的老练,看来王军正选角也是下了功夫的。

  其实周彦不知道的是,石晨出自表演世家,他爷爷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石羽,父亲则是号称中国第一童星的石小满。

  可以说,石晨是有家学在身上的。

  周彦跟他们寒暄了几句,现场的戏就要开始拍摄了。

  第一场戏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拍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单单一个风筝在天上飞的特写就拍了很多条。

  没办法,导演也只能站在摄影机后面,大概去感受风筝的位置,无法真正看到画面是怎么样的,所以只能多拍几条,方便后面选用。

  胶片时代,拍这种远距离的特写镜头,还是挺麻烦的,如果不舍得花钱多拍一点,后面电影出来的效果很难会好。

  也有人拍了半天,最后发现镜头里面根本没有自己想要拍的东西,这种情况还经常发生。

  不过他们在燕京拍摄,今天回去就能让洗印厂把片子洗出来,明天上午来看,如果出问题,就再补拍。

  周彦一直在旁边很认真地观察着,偶尔趁着王军正稍微没那么忙的时候,就去讨教她。

  王军正一开始还以为周彦是为了配乐,后来渐渐发现不对劲了,这小子问的都是拍摄有关的问题。

  刚才周彦说到现场要跟她学习,她还以为周彦是说客气话,没想到周彦是来真的。

第60章 老师还是学生?(第一更k,求月票

  第60章 老师还是学生?(第一更3.6k,求月票)

  《天堂回信》的拍摄工作,难点主要集中在小演员的戏份上面。

  石晨确实很厉害,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老练,但是他毕竟不到四岁,导演说的很多东西他并不能一下子就理解掉。

  所以在片场,经常能够看到王军正拿着剧本给石晨讲戏,不仅仅是讲,王军正还会亲自给他示范。

  相较于张一谋,王军正在现场的风格让人如沐春风,她爽朗大方,对待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

  有时候周彦在旁边看着,都感觉快没耐心了,但王军正却依旧能保持住平和的心态。

  导演这样,现场的工作氛围当然也不会很紧张。

  不过她这种风格,其实也无形中牺牲了一些效率。

  周彦能明显感觉到,团队里面的个别工作人员,对她交代的工作响应不是特别积极,这在张一谋的团队是不可想象的。

  之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如果谁不听指挥、响应慢,那肯定是要被处理的。

  有些人就是如此,你对他好,反而让他感觉你好欺负。

  ……

  周彦不仅仅在现场经常跟王军正讨教,甚至还会跟她一起去厂里面看冲洗好的负片。

  其实周彦也不只是为了偷师导演,在观摩拍摄的过程中,他也确实发现,之前他写的那些小段落还是有些程式化。

  现场看到演员的表演之后,他对其中的一些片段有了新的感悟,甚至于之前定在第一段使用的《永远同在》,也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调整。

  王军正说拍摄的时候要配合曲子来调整镜头,但是这样做难度毕竟大一些,所以周彦也尽量将曲子往镜头方面靠一靠,如此一来就能减少工作量。

  电影拍了十几天,周彦去燕京制片厂也有七八次,这天上午他刚从洗印车间出来,迎面就看到陈恺歌走了过来。

  这段时间陈恺歌不在厂里面,所以周彦一直没见到他。

  再次见到周彦,陈恺歌变得热情多了。

  他明明知道周彦不抽烟,却依旧主动给周彦让烟,“周彦,这是来看《天堂回信》的底片?”

  “不抽,不抽。”周彦伸手把烟挡了回去,笑着说道,“是啊,来看看片子,做到心里有数,配乐还是得跟画面结合起来。”

  “说的没错。”陈恺歌自己将那根烟叼了起来,点上,然后笑眯眯地说道,“我听赵老师说了,后面给《霸王别姬》配乐,你是我们剧组的现场指导。”

  周彦笑了笑,也不知道是陈恺歌会说话,还是赵季平特意在陈恺歌面前抬他,把配乐助理说成是现场指导,一下子档次就上去了。

  他自然能感受到陈恺歌前后的态度变化,也猜到这种态度转变大概是跟《风筝》有关。

  “《霸王别姬》的事情,赵老师跟我提过一次,不过当时还没完全确定下来。”

  “确定了。”陈恺歌扬了扬夹着烟的那只手,笑道,“我早就跟赵老师说过,后来徐总也亲自过去请了赵老师,肯定是定下来了。赵老师人在长安,平时又比较忙,来现场的机会少,现场还要靠多指导。”

首节上一节40/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