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96节

  张健亚以为,第二首曲子应该跟第一首曲子的风格一样,都是诙谐的,幽默的,毕竟他们的电影主基调就是这个。

  但是让张健亚没想到的是,第二首曲子的音符一出来,就给他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仿佛是有两军正在对垒。

  难道是后面有反转?

  听了一会儿,风格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激情澎湃的,而且越来越澎湃。

  张健亚不免有些疑惑。

  这曲子好听是真好听,热血也是真热血,但问题是,他们这部电影可不是正儿八经的战争片,里面的战争场面也都跟闹着玩儿似的,用这种热血的音乐恐怕不太好吧?

  一分多钟之后,周彦一曲结束。

  张健亚看了看周彦,欲言又止。

  周彦笑着说道,“张导,有什么想法只管说,不要有所顾虑。”

  陈恺歌笑呵呵地说,“这曲子多好,我听得都热血澎湃,恨不得多喝几杯,你有什么意见?”

  又看了看周彦,张健亚也就不忸怩了,开口说道,“周指导,你也知道,这部片子的主旋律就是诙谐幽默,战争场面我们准备拍的荒诞一点,如果用这曲子……”

  周彦知道他要说什么,没等他说完,便笑着说道,“张导,你知道我要把这曲子放在哪儿么?”

  张健亚愣了一下,疑惑道,“不是放在打仗的镜头里面么?”

  “是。”周彦点点头,随后又说道,“但是打仗的镜头也有很多,比如他们把炸药包放在牛身上去炸霓虹军队的镜头……”

  听周彦说到这个镜头,张健亚感觉有人在他天灵盖拍了一下,仿佛有一道电流从头到脚流过。

  “太对味了!”

  张健亚大叫一声,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不过旁边的陈恺歌却叫了出来,“老张,你拍我腿干什么?”

  “因为疼疼的不是我。”张健亚笑了笑,又对周彦说,“周指导,把这首曲子放在牛奔那一段,简直不要太绝,这反差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陈恺歌被张健亚刚才那一拍,把酒劲拍散了不少,他揉着大腿,好奇道,“是什么样的镜头,让你这样激动?”

  “你不懂”张健亚大手一挥。

  一听这话,陈恺歌来脾气了,你说他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他不懂。

  “我怎么不懂了?”

  张健亚撇嘴道,“说你不懂就不懂,你也别较劲,你要是想懂,等我电影拍出来之后,你去买张电影票,去电影院捧场。”

  “我才不去看……”陈恺歌歪了歪嘴,又端起酒杯,“来喝酒吧。”

  原本比较沉默的张健亚,听过两首曲子之后,这会儿也是激动起来,他端着酒杯说道,“好,今晚高兴,咱们好好喝一个。”

  陈恺歌此时已经弹尽粮绝,哪里敌得过张健亚后程发力,没一会儿就败下阵来,往桌上一趴。

  看着陈恺歌趴在桌上,张健亚又跟周彦喝了几杯,随后还是克制住了,没有再往下喝,他还要将陈恺歌送回家。

  周彦给他们送到路边,等到出租车到了之后,张健亚拍了拍脑袋,问周彦,“周指导,光顾着喝酒,忘了问了,这两首曲子叫什么?”

  周彦笑着回道,“第一首叫《三毛》,第二首叫《觉醒》。”

  “三毛,觉醒……”张健亚点点头,“好,我记住了。”

  ……

  等到张健亚他们上车走了之后,周彦缩着脖子往家走。

  三月份的燕京,晚上很冷,他又刚刚喝过酒,被冷风这么一吹,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当时在给《三毛从军记》配乐的时候,周彦就特别注意三毛他们让牛冲锋的那一段,后来想来想去,决定把《觉醒》配在这段上面。

  《觉醒》的原名应该叫《阿纲觉醒》,出自霓虹的动画片《家庭教师》,是一首非常热血的曲子。

  除了这两首曲子之外,其他地方的配乐,周彦决定沿用之前的配曲思路,大量采样古典曲目。

  另外,还有一段周彦也在考虑。

  师长送葬的那一段,用的曲子是《百鸟朝凤》,而大部分情况下,《百鸟朝凤》这首曲子都是用在红事上面的,这是想要利用这种反差来体现诙谐感,跟周彦把《觉醒》放在牛奔那里是一个意思。

  这一段,周彦在考虑,是要继续用《百鸟朝凤》,还是再借一首曲子过来。

  不管是用《百鸟朝凤》还是再借一首曲子,思路肯定都不会变,主打的还是一个反差。

  但是两种选择各有优劣,用老曲子观众印象深刻,有既定符号。

  什么叫既定符号,就是观众一听到这个曲子,也不需要他们有什么音乐鉴赏能力,反正他们经常在喜事上听到这首曲子,所以即便不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也能联想到欢庆的场面。

  但是老曲子缺乏新鲜感,对观众的吸引力要差一点。

  新曲子有新鲜感,但如果弄得不好,观众体会不到其中的情绪,就容易崩。

  不过这事暂时不急,可以等到后续电影拍差不多了再说也行。

  回到家,周彦又给饭馆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过来收拾餐具,等到都收拾完了之后,周彦也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彦还在睡梦当中,就听到外面有人敲门。

  他披着被子打着呵欠走出屋,问道,“谁呀?”

  “周指导,是我。”张健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周彦挠了挠头,“张导啊,你这么早就过来了?”

  “给你带了早饭。”张健亚笑道。

  我更想睡觉啊……周彦暗暗嘀咕,随后还是去给张健亚开门。

  进门之后,张健亚将打包的早餐递给周彦。

  周彦原本以为就是包子油条之类的东西,但是拎到手里,却感觉沉甸甸的。

  等他打开一看,整个人都傻眼了,张健亚竟然给他带了一份炒肝。

  周彦忍不住揉了揉眉毛,谁家好人早上吃炒肝啊……

  来了燕京之后,周彦最接受不了的两个早餐,一个是豆汁,另一个是炒肝。

  其实炒肝味道不差,但是周彦觉得,这玩意真不该是早上吃。

  炒肝实物跟它名字干系不大,很多人以为炒肝就是炒的猪肝,事实上,它既不是炒的也不是猪肝,而是猪大肠跟淀粉做出来的渣糊,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主料是大肠的“胡辣汤”。

  在燕京,不少人早上都吃这玩意,也不用筷子,端着碗顺着碗沿吸溜。

  那才叫一个地道!

  张健亚看周彦发愣,笑道,“周指导,你趁热吃,炒肝凉了就不好吃了。”

  ……

  周彦最终还是把那份炒肝给吃了,其实味道不错,他主要是过不了心理关,总感觉早上吃猪大肠有点不太合适。

  吃完之后,张健亚笑呵呵地问他,“周指导,你能不能把昨天晚上的那两首曲子录出来,我想带回去跟拍出来的片段放在一起看看,如果节奏有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商量调整。”

  这个请求很合理,周彦点点头,又去琴房那边取出小提琴,现场给张健亚录了一个粗样。

  曲子录好之后,周彦把磁带交到张健亚的手里,“这只是独奏的粗样,后续等到电影拍摄结束,我会找乐团录一版正式的给你听听,听完正式版,咱们再定稿。”

  张健亚笑道,“周指导你考虑的很周到,那过些天你还会去苏市么?”

  “去不去苏市不好说,不过我肯定是要去上沪的。”周彦说道。

  “去上沪也行,片子都在厂里面。”张健亚点头道。

  虽然他们的片子是在苏市拍的,不过每天拍完的胶带都会送回到上沪去“洗剪吹”,周彦去上沪,就能看到之前他们拍好的片子。

  去不去拍摄现场,张健亚觉得没所谓,因为拍摄现场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

  “你在燕京还要待多久?”周彦问道。

  “我今天下午就走,片场不能放假太久。”

  周彦点点头,如果不是因为有事情,没有哪个导演会想耽误拍摄进度。

  之前周彦拍《想飞的钢琴少年》时,如果不是中途工作人员们状态出问题,周彦根本就不想停,他那段时间恨不得醒了就开始拍,一直拍到睡觉前。

  他是导演,又年轻,所以能扛得住,但对很多工作人员来说,拍戏不过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可能一开始有点新鲜感,时间长了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激情。

  周彦笑道,“那我就不留你了,后面等我去上沪或者苏市再见。”

  “我也不敢再留了,昨晚喝的够呛。”张健亚摆摆手,然后将周彦给他的磁带仔细地放进挎包里面,“好了,走了。”

  等到张健亚走后,周彦正要出门,忽然接到了陈恺歌电话。

  得知张健亚已经要走了,陈恺歌把张健亚给骂了一顿,说张健亚不给他机会。

  听得出来,陈恺歌今晚还想喝一顿。

  周彦本来以为陈恺歌昨晚喝到那个程度,宿醉之后,应该会起得比较迟,没想到他一大早就起来了,而且听起来精神还比较足,看来陈恺歌已经习惯了。

  感谢【明天会发光】的500打赏

  计:8666

  这是三合一,好几个人提议两更放在一起发,我就从善如流了

  《多线程》跟《觉醒》已经在上一章后面的彩蛋

第112章 大活(三合一)

  下午,周彦的经纪人张有安敲响了四合院的门。

  张有安的长相,跟周彦想象的差不多,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时刻保持着一种带着笑,却又不是笑容的表情。

  稳中带精,这就是周彦对张有安的感觉。

  张有安中午就到了燕京,先去了住处整顿好之后,才不慌不忙地来找周彦。

  打量了一番周彦住的四合院,张有安笑道,“以后谈工作,是否可以在这里?当然,只是偶尔。”

  “可以,我这个院子本来就有办公属性。”周彦无所谓地笑了笑,随后又给张有安倒了杯水。

  接水的时候,张有安微微弯着腰,他似乎对这些细节很关注,连弯腰的角度都很有考究。

  之后他就开始跟周彦聊起工作,“这几天,我也集中了解了涉及到你的业务,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还是集中在《想飞的钢琴少年》这部电影上。首先是宣传,之前已经定下来的宣传活动有六场,台岛四场,香江两场……”

  张有安又拿出一张表格来,上面是这六场活动的时间。

  所谓的六场活动,其实就是六个通告。

  周彦在台岛待六天,只有四个通告,是比较少的,因为一场通告花不了太长时间,挤一挤,基本上两三天就能搞定。

  其中最花时间的,是电影的新闻发布会,需要半天时间,除了发布会之外,其他的都是电台跟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剩余的其他时间,周彦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比如要去找侯啸贤跟他对接《戏梦人生》配乐的事情。

  香江的两场活动也差不多,一场发布会,还有一个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说完了六场通告之后,张有安又说起了音乐专辑的事情,“《想飞的钢琴少年》里面总共有三首原创曲子,我建议把《天堂回信》里面的曲子跟这三首曲子放在一起,做成一张专辑,争取在电影上映之前对外发行。”

  “不等到电影上映之后,再发么?”周彦问道。

  “上映后再发就有些迟了。”

  周彦点点头,又问:“这些曲子放在一起是不是太少了。”

  张有安微微摇头,说道,“《天堂回信》里面除了三首长曲子之外,还有不少小段落,把它们也放进去,曲子的数量肯定不少了。只可惜给梅艳芳的那首《假如爱有天意》,要等到她的歌曲发行之后我们这边才能发,不然这次也能放进去。”

首节上一节96/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