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第33节

陈晓透过屏幕,一个也不认识。

游戏人物却看的津津有味,等到一本书翻完,状态栏里多了一个“吐纳术”,全属性+1,

惊喜之余,陈晓也不得不吐槽“江山易改”脑洞大。

可升级的吐纳术……

练到极致,能够肉体抗龙?

之前玩单机时,怎么没发现这么多内容,

还是说《废土世界》自己进化了?

……

胡思乱想一阵,陈晓看了看表,已经十二点了,赶快关灯睡觉。

第二天,刚到公司,陈晓就接到猎头的电话。

已经物色了几个候选人,资料发邮箱里了。

起身泡了一杯茶,陈晓慢慢点开邮件。

总共五个人,三男两女。

从履历上看,都很优秀。

要么是名牌大学毕业,做过公司中层,

要么是管理过会所,人脉资源广,

……

但其中一个人最为瞩目,

和其他人简直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叶绵,三十二岁,前宝隆葡萄酒会所的经理,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这个没弄错吧?”陈晓问中介。

“叶小姐对于工作有自己的想法,你们可以先见面聊聊。”中介没有说太多有用的。

看样子是双向选择!

陈晓想了想,第一时间约见了对方。

为了缓和谈话气氛,他特意选了一家咖啡馆。

名如其人,叶绵刚走进咖啡馆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美得惊心动魄,一点也不像职场人。

“叶小姐你好,我是陈晓。”

“陈总你好。”叶绵并不惊讶陈晓的年轻。

表现出来的素养无可挑剔。

两人很快进入正题。

叶绵不仅人美,专业能力更是没话说。

言语中的逻辑思维极为缜密,对于会所管理和运营的思路非常清晰。

甚至简单看了陈晓带来的养生堂资料,就提炼出了“专业的心理辅导”“个性化定制”“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养治结合”“打造明星国医大师”等鲜明的业务卖点。

这种急智体现了一个人的内涵。

而且,对于未来养生堂的战略发展方向上,叶绵也提出了“以点带面,养生与诊疗相结合”的理念。

可以说,近乎是天上掉下来的人才,

再加上宝隆会所的高端性,叶绵能提供很多资源。

陈晓有一种杰克马初遇蔡大状的感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以叶小姐的资历,为什么会选择养生堂?毕竟,这是一家刚成立没多久的会所,没有名气,没有品牌,甚至前途未卜。”陈晓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叶绵鼻梁高挺,鼻头扁圆宽,

正面看温婉大气,侧面看精致立体,

语速不急不缓,“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在进入宝隆会所之前,她已经很完善了,我需要做的是,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固有的运营管理思路。”

“我觉得,这并不能发挥出我的长处,或者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最大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我选择离开,养生堂虽然小,却有我需要的东西。”

陈晓:“那你期望在养生堂得到什么?”

叶绵:“我之前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错的收入,但对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成就感。我希望的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呢?”

“把一家初级会所提升到顶级,或者做出一番事业,不瞒您说,想聘请我的会所很多,但我觉得做事业需要讲求缘分,冥冥之中,通过猎头认识您,我忽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陈晓看了她一眼。

杏眼温柔清冽,窄窄的平行三眼皮,增加东方美韵,唇珠明显的M型唇,如同水蜜桃般鲜嫩饱满。

“好,最后一个问题,你对薪资待遇有什么要求。”

叶绵:“薪水方面,这几年我积蓄不少,就算暂时没薪水,遇到好的机会,我也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陈晓沉吟片刻,起身伸手,“欢迎加入养生堂。”

第35章 琐事

叶绵出了大厦,拿起电话打给妹妹,“喂,澜澜。”

电话那边,叶澜从屏幕前抬起头,靠在转椅上:“怎么样?”

姐姐叶绵:“手到擒来。”

叶澜:“那就好。”

姐姐叶绵忍不住问:“养生堂真的能治疗抑郁症?”

叶澜:“是的,我有内幕消息。”

姐姐叶绵:“简直不可思议。”

叶澜:“中医的力量,有时强的让人无语,还记不记得咱们之前遇到的李老,人家肝癌晚期都能续命,可惜,他的徒弟没一个学到真本事的。”

姐姐叶绵:“真正有本事的中医太少了,没有几十年的积累,根本不顶事。”

叶澜:“那个刘老,行医快三十年了,绝对是真中医。”

姐姐叶绵感慨:“能遇到一个是我们的幸运,可惜今天没见到他。”

叶澜:“这个不着急,等你上班后天天见。”

姐姐叶绵咬紧牙:“这次机会我一定会抓住,澜澜,你放心,你的仇,我一定帮你报。”

叶澜不在意:“以后再说吧。”

……

招募了一员大将,陈晓心里高兴,尤其是在养生堂毫无名气的时候,这是吉兆。

自古以来,哪个干大事的人,身边不是从一开始就汇聚了绝世英才。

陈晓本来就自视甚高,加上外挂在身,更是虎视鹰顾,雄心万丈。

这种情况下招揽到叶绵,对他是极大的鼓励。

处理完叶绵的事,陈晓看了看自家的酒友群。

这是公司经营“社群”的基础。

一般公司做社群,无非就是拉拢一些对产品感兴趣的人,越多越好,方便做广告。

但是陈晓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之前做教培的时候摸索出社群经营“四步法”,从里面获益不少。

社群的真正价值应该在于筛选出高欲望高质量的粉丝,让他们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

陈晓为了筛选出高质量粉丝,第一步就是设置一定的门槛,第二步每过一段时间,搞一些活动,如果你退群,我给你发一个1-5元的红包。

一番动作下来,有近万人领完红包走了,留下两千人,发红包也不走,这就是铁粉。

现在,新社群的活跃度比以前高了5倍。

这些人给公司提意见、出主意,做口碑传播,起到的作用比之前一万多人的声势更大。

现在群中不少人都在问什么时候开线下招商会,确定各地经销商。

陈晓对这个问题拿不定主意。

最开始,刚接触白酒生意时,他觉得要革故鼎新,废除经销商模式,完全走线上销售。

现在,他的想法又变了。

门店场景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消费者买酒的时候更多的讲究的是体验,带来的是感触。

人、货、场,三合一的销售,带来的体验,绝不是线上能比拟的。

不过,眼下还不急,产量没上去,一切都是白搭。

刘正宇正负责采购代工酒,但自家酒厂的扩建也要提上日程。

陈晓想了想,决定把王刚召回来,研究一下对策。

王刚去那边很快就掌握了局势,把关系理顺,提高产量,也算是劳苦功高了。

拿起电话打给王向东,“王总,忙什么呢?”

“你等等。”王向东那边嘈杂声不断。

过了一会,王向东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哎,别说了,正在接待上访群众,跟你还有关。”

“什么?”

王向东:“说你们桃源厂酒味太大,污染周边环境,要补偿呢。”

陈晓差点骂娘,“要多少?”

“要的不多,几万块,说白了,就是看你生意好了凑过来,之前老刘的时候,从来没人说三道四。我老板也隐约知道咱俩关系,就让我处理这事了。”

陈晓请教:“该怎么处理……”

王向东叹气:“估计免不了破财消灾,但是,钱不能给的太容易,免得得寸进尺。”

陈晓也没和他客气:“行,你来处理,玛德,真是坏心情。”

王向东:“没办法,前几天刚处理一起类似的,公家修铁路,开山放炮,震死了附近几个小鸡仔,被村民围了三天,非要几十万,警察去了几次都没用。”

陈晓:“你这一说,打消了我增资扩建的想法。”

王向东:“做生意就是这样,你在其他地方建厂也少不了这种事。”

陈晓自然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官员的特权,

首节上一节33/6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