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第91节

陈晓再次联系了胡明明博士,

当初经许韵介绍,打消自己在医疗领域创业的专家。

一年没见,双方变化都很大。

胡明明的精气神明显不如之前,

陈晓却显得更加意气风发。

“胡博士,你这是怎么了?”

胡明明苦笑,“这不是创业失败,忙的焦头烂额,之前都羡慕人家开公司,这真到自己手上,发现完全不是那块料。”

陈晓笑了下。

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对方有点书生意气,不太适合创业。

现在看来,应验了。

胡明明看着他,“陈先生,你倒是风采更胜从前,创业成功了?”

陈晓:“勉强维持罢了。”

胡明明感慨:“现在这个形势,能维持下去,已经很不错了。”

第92章 鱼目混珠

胡明明不喝酒,对于白酒圈的新闻不了解。

也不知道陈晓的成就,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创业失败是必然的。

胡明明:“陈总,有什么事你尽管开口,能帮忙的,绝不会推辞。”

陈晓便说起自己的养生堂创业、和中医大师刘启明的合作、以及联合多家医院开展实验疗法,

“……通过和刘老合作,我们找到了一款对抑郁症有很好疗效的药物,怎么才能快速上市销售?”

胡明明闻言很是惊讶。

看陈晓的年纪,不超过三十岁,

白手起家,多次创业成功。

现在竟然把触角深入到医药行业,真是疯狂。

至于他说的新药物,对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

听听就行了。

哪一家新药上市前,不是吹的天花乱坠。

最终什么货色,还要看疗效。

“想要快速上市,可以走加快上市申请这条路。”

陈晓问:“有什么要求?”

胡明明:“一般来说有四种,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附条件批准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特别审评审批程序,陈总可以看看,符合哪一类?”

陈晓心想,姓胡的创业不成功,是有原因的。

情商太低,从语气上,明显看不起陈晓的“效果很好的抗抑郁药”。

“都很难吧?”

胡明明点头:“一般都是突破性、急危重、罕见、突发的情况下适用。”

陈晓追问:“那还有别的吗?”

胡明明撇嘴:“制药是一个长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

陈晓:“话是这么说,就没有一点方法?”

新药研发上市大致分为六个步骤:

1.新药的发现(找到靶点、合成化合物),

2.临床前研究(毒理研究、制剂开发等),

3.临床研究(一二三期临床试验),

4.新药申请,

5.批准上市,

6.上市后监测(四期临床研究),

对于陈晓来说,血清素Ⅰ型、Ⅱ型想上市销售,有好几个坎要过,

1、2、3步虽然不用了,但得有实验数据。

不然的话,凭空递交材料申请,人家根本不受理。

陈晓得重新走一遍流程,虽然是重复性工作,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但时间不能少,

少则几年,多则十年。

而且,新药申请上市,也是一件麻烦事。

注册检验(60-90个工作日)受理(5个工作日)补正(30个工作日)初审(40个工作日)技术审评综合审评…………制证送达。

一切顺利,最快也要七八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中药的审批比西药更严格!

胡明明闻言,似笑非笑看着他,“有倒是有,但是,难度很大。”

陈晓给他倒了一杯水,“请指教。”

胡明明:“你可以收购一款即将上市的药品(后续专利药),在病症方面做一些调整,能够省不少功夫……”

陈晓点头,

这倒是个方法,

回去让人搜一下类似的抗抑郁药(已经获得优先审批资格的),

花钱买过来,节省时间。

胡明明见陈晓若有所思,忍不住泼冷水,“陈总,方法虽好,但是花费巨大,你要知道,凡是到临床阶段的新药,都投入了海量的金钱和时间,成交单位都是以亿计算的。”

言下之意,你这小胳膊小腿,还是老老实实走流程吧。

陈晓闻言,淡淡一笑,“胡博士真是吓我一跳,之前看新闻,什么葛兰素史克(GSK)19亿美元收购血液管瘤新药(Sierra Oncology)、吉利德17亿美元收购获得丁肝新药(bulebirtide)……我还以为都是这么贵,原来国内的便宜。”

胡明明目瞪口呆,

对方口气这么大?

吹牛还是真的?

一年前见他的时候,不是还在找创业方向吗?

这么快就敢收购新药了?

陈晓见他似乎不相信,继续道:“谢谢胡博士的指点,你对国内市场比较了解,能不能介绍一下抗抑郁药的新药情况,三个亿以下都没问题。”

这口气彻底把胡明明镇住了,干笑一下,“陈总好魄力,三个亿可不是个小数。”

陈晓:“刚才忘了给胡博士介绍,我在张江那边投资三个亿的新厂正在建,年底就能完工。”

胡明明彻底改变态度,笑容都多了起来,“哈哈,陈总真是真人不露面……”

想他创业,求奶奶告爷爷,才拉来两千万投资。

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他一个不喝酒的人,为了投资人说的“10万块钱一杯”,连干了二十杯。

直接摔倒不省人事,

第二天还在后悔,没有提前练好酒量,他能喝四十杯。

早知道身边有这么个土豪,

装那孙子干什么?

抱紧大腿就行了。

陈晓摇头:“做生意,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看到机会要全力以赴……不说这个了,新药……”

胡明明打起精神,“对,新药,咱们国内市场上的抗抑郁药几乎都是由跨国药企研发,本土药企的产品以仿制药为主。”

陈晓点头。

胡明明:“据之前《人人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国内抑郁症研发领域已有17款1类创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而申报的就更多了,注册受理条数超过一千条。”

陈晓明白,应该把重点放在临床及以上阶段,“这17款药都是哪些公司在布局,有没有出售的可能?”

胡明明:“这个你可以放心,因为神经领域药物的研发耗资大、时间长、难度高,而且第一代、第二代抗抑郁药物都存在较严重的副作用,买过来自己继续研究,并不是什么难事。”

陈晓明白了,看了胡明明一眼,“胡博士最近忙什么呢?”

胡明明犹豫了一下,他猜测,对方应该想让他操作此事,

“嗯,公司没有人投资,准备关门了,下一步先找个工作,打工还钱。”

陈晓感慨。

看样子,当时创业还签了保证合同。

破产了,也得还钱。

现在的投资人都学聪明了。

亏本的买卖不干。

“既然这样,胡博士我就这说了……”

对方既然人头熟,那就帮着做个参考,

挑选一款分子式类似、价格合适的实验药,收购过来,改造一番,走下面的流程。

胡明明答应下来,“好的,陈总,以后多指教。”

陈晓起身和他握了握手,“相互学习。”

胡明明走后,陈晓看了看表,

离第二场约还有一点时间,便让服务员清理一下桌面,重新点上饮品。

拿起咖啡馆的一本书,随意翻了起来。

《科学的旅程》

看评价,似乎还不错,获奖一堆,既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全球畅销。

看内容属于科普读物,

本来打算随便翻翻,打发时间,

首节上一节91/6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