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41节

  你走之后,我立马纠正错误,叫停了塌陷区治理工程,把钱还给开发区,后来再也没有挪用过开发区一分钱。”

  听李达康这么一说,祁同伟顿时心里有数了。

  刚才他提起挪钱的事情,是故意试探李达康的。

  李达康是什么人,以他的性子,被属下如此戳痛处,正常情况下早就发飙了。

  就算不发飙,也得恨得咬牙切齿,不管怎么掩饰,都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但今天他却显得异常冷静,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甚至还用自称哥哥的方式,来和自己套近乎。

  很显然,这事只有一个合理解释,赵瑞龙收钱的录音起作用了。

  李达康极度爱惜羽毛,已经决定脱离赵立春,转而投奔刘和光,甚至可能希望自己帮他牵线搭桥。

  有了这个结论,祁同伟心态也放松了,开始和李达康展开正常的聊天。

  “达康市长,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离开林城已经一年多了,不知道现在林城开发区的情况怎么样,我当初找回来的那批企业,最终入驻了多少?”

  “谈起这事,我真的要代表林城市委市政府和林城人民感谢你。

  那批企业最终有一大半都入住了开发区,解决了一万多就业人口,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一百六十亿左右,直接让林城市工业产值翻了两倍。”

  说到这里,李达康压低声音,在祁同伟耳边说道:

  “我这次能调到吕州,就是沾了这些企业的光,也得谢谢你。”

  祁同伟心里叹息了一声。

  仅凭借这些落地不久,还没有产生效益的企业,就能让一个地级市市长,从贫困地区直接调到发达地区,糊弄鬼呢。

  李达康真是个极致的官迷,为了个人前途,可以抛弃亲人、面子、甚至一切。

  祁同伟不由想起了陈岩石。

  记得在大风厂里,李达康原本对陈岩石不搭不理,后来陈岩石给沙瑞金打了个电话,叫了一声“小金子”,李达康便立马笑成了一朵花,仿佛换了个人。

  如今,李达康知道赵立春不能跟,于是选择改换门庭,为了转投到刘和光的队伍里,便对自己如此客气,甚至到了低眉顺眼的地步。

  还别说,真是太像了。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区别……

  既然这样,祁同伟便决定乘胜追击,再拿捏一下李达康,让他真正学会低调做人。

  “达康市长,你来都来了,干脆在我这里视察一下吧。”

  “行,那我今天就认真学习一下,吕州经开区的成功经验。”

  他们的第一站,自然是格尔空调吕州分工厂。

  李达康下车后,看着几栋现代化的五层厂房,以及门楼上巨大的格尔商标,不由有些愣神。

  “这就是你带来的那个格尔公司?”

  “对,我到吕州经开区后,入驻的第一家企业,已经投产五个月了。”

  “规模和效益如何?”

  “这里是格尔空调最大的工厂,占地面积一千亩,一期工程年产能三百万台空调,预计年产值九十亿,很快就将成为吕州市产值最大的企业。

  目前有员工四千余人,其中近三千人,是本地就业人口。”

  祁同伟说到这里,用手指向隔壁一块已经平整完毕的土地,说道:

  “格尔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在那里建设二期工程,预计投产后,总产能可达五百万台,年产值一百五十亿左右。”

  听完这些,李达康的肠子都快悔青了,一百五十亿啊,要知道整个林城开发区,加起来年产值也才一百八十亿。

  这里一个工厂就几乎达到了,而且这个工厂,还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被自己主动拒绝了。

  实在是太打击人了。

  但李达康面对的打击并没有结束,祁同伟又领着他视察参观了另外三家工厂。

  这三家工厂,便是祁同伟从林城带走的手机电池厂、手机零配件厂,以及电路板和集成电子加工厂。

  虽然他们的规模和格尔空调没法比,但同样是办的红红火火。

  四家工厂的年产值加起来,已经足以超过整个林城开发区。

  更惊人的是,祁同伟居然以这三家工厂为班底,打造出了一个手机工厂和相关产业链基地。

  而这个手机产业链基地,只占了经开区科技园的一角。

  按照祁同伟的说法,等到科技园的企业入驻率达到了七成以上,就让它从经开区独立出去。

  单独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都引进来,争取在十年内,实现年产值破千亿,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高新开发区。

  李达康听得目瞪口呆。

  好家伙,本以为自己已经够胆大了,原来祁同伟才是真敢想啊。

  数据显示,全吕州市2001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有不到七百亿。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十年后估计也就两千亿左右的规模。

  一个从经开区独立出去的科技园,就想实现全市一半的产值?

  如果换成别人,那就是妥妥的浮夸风、放卫星,亩产粮食十万斤的套路。

  可说这话的人是祁同伟,那又另当别论了。

  这些年他创造的奇迹还少吗?

  真的没有可能再创造一个奇迹吗?

  ……

  经开区一行,令李达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早年,祁同伟在紫溪村打开局面,弄了一些年产值几十万上百万的特色农业项目,李达康认为那不过是在小打小闹。

  后来,祁同伟在红山乡搞了个玻璃杯厂,年利润大几千万,转眼间成为全县效益最好的企业,李达康认为那也许是运气好。

  再后来,祁同伟把林城开发区直接扩大十倍,主导市内企业搬迁,又从发达地区拉回了一大批企业。

  虽然这是个超级牛逼的成绩,但李达康依然觉得,不是把功劳算在祁同伟一个人身上,他能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大力支持。

  如今,李达康才终于发现,以前的祁同伟,一直是隐藏了实力的,真实的他,远比想象中的更强大。

  自己根本比不上,甚至差的很远。

  想明白这一切后,李达康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材料,丢进了碎纸机。

  可当他把手指放到按钮上的时候,却又停住了。

  这份材料,是李达康精心策划的吕州市未来发展规划。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等自己站稳脚跟后,就全盘推翻高育良的城市发展规划,在吕州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但现在看来,这份规划没有意义了。

  高育良是祁同伟的老师,两人关系极其密切,他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会去征求祁同伟的意见。

  自己可以看不起高育良的工作能力,难道还能看不起祁同伟吗?

  最终,李达康还是没有按下碎纸按钮,而是把那份规划取了出来,锁进了档案柜。

  这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实在舍不得就此毁掉。

  还是放着吧,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

第250章 对赵家展开行动

  02年春节后,汉东省各地级市完成了新一次换届工作。

  吕州方面波澜不惊,高育良连任市委书记,李达康继续担任市长。

  但与此同时,省里却突然发生了剧变。

  担任了九年汉东省委书记的李维民,被高层调离,改任汉南省委书记。

  对于李维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升迁。

  汉南省是全国经济第一强省,按照惯例,一把手会高配F国级。

  而且,F国级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含金量大不相同。

  以剧里的赵立春为例,他后来那个F国级,明显已经没有什么实权,应该是去了人大或政协,属于退居二线的虚职。

  而李维民的F国级,则是长老扩大会成员之一,已经非常接近国家的权力核心,能高于他、或和他平起平坐的,只有二十几人。

  当然,他还要再等待几个月,年底的最高委员会召开后,才能落实F国级。

  李维民离开后,新的汉东省委书记,既不是赵立春,也没有从高层空降,而是原省委专职副书记孟长兴。

  这样的任命并不常见,但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之前赵立春升的太快了,从常务副省长直接晋升为省长,如今省长还没当满一届,就再次晋升省委书记,恐怕难以服众。

  刘和光则接替了孟长兴的位置,担任省委专职副书记,从排名第四上升到第三,小幅前进了一步。

  如此一来,祁同伟也可以百分百的确定,他的姨丈,就是那位神秘的刘省长。

  不出意外的话,孟长兴是属于过渡的,明年上半年省委换届,赵立春会成为一把手。

  而刘和光的资历不足,不可能直接逆袭,应该在明年接替赵立春,担任省长。

  按照原来的剧情,他会在汉东二把手的位置上待上十年,直到退居二线。

  当然,现在和剧里相比,有了其他变数,因为祁同伟穿越过来了。

  祁同伟当然不希望,事情按剧里的轨道发展下去。

  剩下的一年时间里,他必须争分夺秒,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这一切。

  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扳倒赵立春。

  而扳倒赵立春的最佳途径,就是在赵小惠和赵瑞龙两姐弟身上打开突破口。

  遗憾的是,或许赵立春有过交待,最近一段时间,这对姐弟显得特别低调、安分,基本上没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去年下半年,赵小惠博士毕业后,已经没有理由继续留在汉东,便回了首都的婆家。

  就是不知道,她是正式回归家庭,还是换了个名媛圈子继续浪。

  侯亮平自然是被抛弃了,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只不过,他并没有成为赵立春的秘书,而是被赵立春调出省政府办公厅,去了北部的贫困县平原县,担任副县长。

  留在京州的赵瑞龙,则在赵小惠的遥控指挥下,继续经营惠龙集团。

  据卧底苟永平传回的消息,目前惠龙集团并没有太多业务。

  赵瑞龙除了花天酒地玩女人之外,把主要精力放在惠龙宾馆上,利用美女拉拢、腐蚀各级官员,帮助赵立春扩大势力。

  唯一可能与赵瑞龙有重大经济往来的,是赵立春的前任秘书,现任汉东油气集团总经理刘新建。

  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太过密切,都是单独见面,外人根本无法收集到证据。

  祁同伟知道,仅凭惠龙宾馆的事情,是无法扳倒赵立春的。

首节上一节141/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