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95节

  目前汉东省委的局面已经趋于明朗,钟正国五票在手,只要沙瑞金不搞幺蛾子,他就能牢牢控制住常委会。

  保持现状即可,没必要多生事端。

  更何况,站在省级领导的角度上,此次跳楼事件算不上什么,根本无法对祁同伟造成实质伤害,最多就是打个脸而已。

  假如真的去打祁同伟的脸,万一激怒了他,和沙瑞金联起手来,再把丁照华和孔杰争取过去,局面就逆转了。

  官场上,同僚之间出现一点分歧是正常的,但千万不能把问题摆到台面上,引发内斗。

  尤其在实力接近的情况下,内斗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到时候汉东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影响了稳定和发展,高层追究下来,也是各打五十大板,谁都讨不到好。

  江宝善也不是笨人,很快领悟到了这一点。

  既然钟正国已经有了态度,他这个大秘还有什么可说的,保持一致就行了……

  就在这时,钟正国的秘书谭峰敲门走了进来。

  他先对江宝善点了个头,接着道:“钟书记,京州的祁同伟书记打电话过来,说有事要向您汇报。”

  “好,你让他过来吧。”

  钟正国笑着看向江宝善,道:“呵呵,正说着曹操,他就到了。”

  江宝善站起了身,道:“钟书记,那我先回去了。”

  ……

  祁书记进门后,态度十分诚恳。

  “钟书记,我向您和省委检讨。”

  “检讨?”钟正国脸色十分平和,明知故问道:

  “祁书记,我看你最近的工作,做的非常好啊,解决了不少弊端问题,让京州的产业结构也更为合理了,连高层领导都打来电话表扬,有什么可检讨的?”

  “今天上午,有几个讨薪的农民工,到京州市人大办公楼顶示威,在劝解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人,不慎失足坠楼身亡。”

  钟正国心想,你小子不是号称天不怕地不怕吗,居然也会玩这招,所以故意将了一军。

  “那个人是失足坠楼吗,为什么我听说他是跳楼?”

  “钟书记,我当时不在现场,听前去劝解的同志说,那个死者在楼顶护栏上没有保持住身体平衡,踉跄了几步才坠楼的,失足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这只是初步判断,具体是什么情况,还需要通过调查得出结论。”

  “原来是这样啊。”钟正国点了点头,说道:“调查工作已经开始了吗?”

  “事发后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目前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

  此事的源头在京州市光明区老年大学,三年前那里进行整体改造,总预算两千一百万。

  但工程竣工后,有三百万工程款至今未付,最终引发了今天的讨薪和意外。”

  “那三百万工程款,是光明区政府没有给,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据主管单位的负责人说,工程款早在三年前就已经付出去了,这三百万的问题,到底出在那个环节,他们现在也不清楚,需要调查取证。”

  “那就好。”钟正国点点头。

  “祁书记,你是难得的青年才俊,高层领导很看好你,我和省委也很看好你。

  从你主政京州这半年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出色,没有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

  在这里,我想给你一个善意的提醒。

  此事虽然不大,但出事的地点特殊,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恐怕会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务必把工作做扎实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给你的成绩单上留下一个污点。”

  祁同伟听完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钟书记,我记住您的话了,一定会尽可能妥善解决此事的。”

  ……

  回到京州市委,祁同伟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静静思考了很久。

  不管今天钟正国是虚情还是假意,至少在明面上,他带着巨大的友善。

  事实上,祁同伟早就看出来了。

  近半年来,钟正国为了维持汉东现有的局面,费劲了心思,甚至不惜让步,也要避免和自己发生冲突。

  他非常聪明,又很有格局,日后继续进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与这样的人为敌,恐怕不是明智的选择……

  最终,祁同伟改变了原定的计划。

  如果钟正国真的和赵立春,或者路瑞生勾连,存在严重的问题,那没什么可说的,想办法扳倒就是。

  可如果钟正国没有违法乱纪,那自己也应该适可而止,不要逼人太甚,以免引起反噬。

  当然,一码归一码。

  无论如何,都是要把钟正国赶出汉东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谁让他欺负高育良呢?

  那可是对我倾其所有的好老师,比亲生父亲还要亲。

  父仇子报,天经地义……

第476章 跳楼事件背后的隐情

  光明区老年大学改造项目,一共花费了两千一百万,其实不算什么大工程。

  但这种工程,又是腐败分子最喜欢的。

  上亿的工程,需要各种审批审核,监管也比较严厉,需要打点的人太多,利益不容易分配。

  几百万的工程,油水又太小,贪多了还容易弄出豆腐渣的问题,没什么意思。

  而千把几千万的工程,主管领导的话语权很大,监管又偏松,最是恰到好处。

  老年大学改造项目的中标方,是一家名叫致远建筑的皮包公司,老板何致远是时任光明区长杨辉光的小舅子。

  何致远根本不会干工程,通过暗箱操作拿下标的后,以一千八百万的价格转包给了另一家公司,海光建筑。

  海光建筑的老板廖海光也没干,而是把项目分成五份,又分包给了五个工程队和包工头,而且要求他们全额垫资。

  施工方垫资,属于行业惯例,大家想着是政府工程,不怕拿不到钱,也就没有异议,全都答应下来。

  很快,项目完工了,并通过了验收,但廖海光拿到工程款后,却没有立刻结算给工程队和包工头。

  而是声称:政府的钱没到位,要三年之后才能结算工程款。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

  甲方政府给了钱,乙方何致远靠关系赚了三百万转包费,丙方廖海光虽然没赚转包费,但他想吃三年工程款的利息。

  至于工程队和包工头们,也对此事心知肚明。

  那就老老实实等上三年呗,谁让人家有关系呢。

  问题在于,仅仅过去一年半,区长杨辉光就突然被调走了,而丁义珍成了新任光明区长。

  这个变故,让工程队和包工头们起了心思,他们害怕夜长梦多,便一起去找廖海光,希望能提前拿到属于自己的工程款。

  结果廖海光一口咬定,自己还没有拿到钱,必须等到三年期满再给。

  屡次讨要不成,工程队和包工头们心里起了怀疑,有没有可能,廖海光是想把工程款据为己有。

  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找丁义珍,希望政府出面,把工程款要回来。

  哪知道丁义珍也是个大腐败分子,他表示:帮你们要工程款可以,但不能白帮,每个工程队要给他五十万的信息费。

  其中四个包工头为了落袋为安,都把钱给了丁义珍,并顺利拿回了工程款。

  但剩下那个名叫徐伟的包工头,却犯了难。

  他的实力最弱,这次拿到的工程也最小,只有一栋造价三百万的附属楼,可以赚到大概七十万。

  再除去垫资的成本,纯利润也就不到六十万。

  如果给了丁义珍五十万,几乎和白干没什么区别,实在不甘心。

  想到自己忙里忙外那么久,到头来才赚几万块钱,而那些贪官嘴巴皮子一动,就能赚到几百万,徐伟心理失衡了。

  脑子一抽,犯了个大错误。

  他写了两封举报信,分别寄给了当时的京州市委书记姜万龙和市长李达康,把丁义珍和杨辉光全告了。

  姜万龙是杨辉光的后台,看完之后,直接把举报信交到了杨辉光手里。

  至于李达康,压根就没打开举报信……

  如此一来,徐伟便捅了马蜂窝。

  虽然丁义珍和杨辉光没有立即展开报复,但也做了相关的布置。

  一个多月前,三年之期到了,徐伟按照约定去找廖海光要工程款。

  廖海光却把脸拉的老长,先是臭骂了他一顿,然后表示:你都把两任区长给告了,现在还想要钱,门都没有,再等三年吧。

  包工头这一行,赚钱容易,开销也大,花起钱来和流水似的,尤其像徐伟这种还没有做大做强的,实际积蓄并不多。

  此时的他,因为光明区老年大学工程,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外加民工几十万的工资,天天被人堵在家里要钱。

  别说三年,就是三个月也等不了。

  更何况,鬼知道三年之后,是不是真的能拿到钱……

  走投无路之下,徐伟决定铤而走险。

  他找到已经身患癌症的民工陈大有,许诺事成之后,给二十万安家费,最终炮制出了这场发生在京州市人大办公楼的跳楼讨薪事件。

  本来,徐伟还是有另外一条路可走的。

  如果他去京州市委找祁同伟,说明情况,祁同伟肯定会帮着把钱要回来。

  只可惜他硬要瞎打听,听说丁义珍的区委书记是祁同伟提拔的,便认定祁同伟和丁义珍是一伙的,官官相护。

  最终一念之差,酿成了大错,由受害人变成了犯罪策划人。

  ……

  当天晚上,丁义珍趁着夜色掩护,悄悄的来到了光明区城乡结合部的一栋三层小别墅,这里是徐伟的家。

  丁义珍此行的目的,是想找徐伟好好谈谈,用利益封住对方的嘴,以免自己索贿的事情暴露。

  只可惜,徐伟此时并不在家。

  确切地说,他已经潜逃了。

  事情发生的时候,徐伟就躲在不远处观望,他看到陈大有跳楼后,同行的农民工全部被警察抓走,便知道事情闹大了。

  他害怕那些农民工把自己供出来,于是直接赶回去收拾行李,跑到岩台市乡下的一户亲戚家,想要先避避风头。

  丁义珍扑了个空,只能悻悻离开。

  他刚一走,负责盯梢的全旭等人,就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跟着他,一路守在徐伟家附近……

首节上一节295/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