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62节

  接下来,祁同伟花了近两个小时,把桃花岛上的渔民家全都走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一下大家的生活现状,并且在本子上做了详细的记录。

  三点多,他们踏上了回程的小船。

  高小琴有些依依不舍的道:“祁大哥,我有空的时候,能不能去乡政府找你玩。”

  听了这话,祁同伟叫住了准备开船的高建,自己一个人从小船上跳了下来。

  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杜伯仲。

  这是这个人,把高家姐妹带出了桃花岛,送进了赵瑞龙的贼窝,让她们最终成为权贵的玩物。

  其实祁同伟并太不担心高小琴,以高小琴的性格,即使没有杜伯仲,也是要自己出去闯的,将来她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还很难说的清楚。

  相反,祁同伟倒是有点心疼高小凤,这么个温柔、文静、美丽、单纯的女孩,应该像璞玉一样被人呵护着,被赵瑞龙那帮人利用,实在太可惜了,哪怕是跟高育良也不行,无论如何都要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高得水大叔,小琴小凤,我有个事想和你们说一声,你们一定要记牢了。”

  “祁乡长,您说。”高得水恭恭敬敬的回道。

  “我听说外面有个姓杜的人贩子,叫杜伯仲。

  他自称是个老板,打着给人找工作的名义,到处拐卖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像小琴小凤这样的,他肯定会特别感兴趣,你们千万要留意,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当。

  这是我的大哥大号码,如果人贩子出现在桃花岛,一定要及时通知我。”

  如果你们实在痛恨人贩子,想要把他怎么样,看着办就是了……

第108章 渔民的出路

  祁同伟回去之后,花了不少精力,帮高家村做了一份初步的脱贫计划书。

  那一千多农民的事情没啥可想的,一年八百多的纯收入虽然不算多,但在这个年代也算过的去。

  帮他们提高产量也不现实,短期内可以改进的,无非就是搞大棚,种反季蔬菜,争取卖个好价钱。

  关键是那六七百渔民。

  他们现在的情况比当初紫溪还要恶劣,毕竟紫溪还有一个可以启动的废弃茶园,而渔民们面临的是日渐枯竭的渔业资源。

  祁同伟首先放弃了建冷库的想法,一是开销太大,二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要想改变粗放式捕捞,靠天吃饭的现状,最好的办法还是搞养殖。

  问题在于,养什么呢?

  小龙虾?

  这年头小龙虾好像还是被认为垃圾食品,根本没有几个人喜欢吃,都是拿来喂鸭子的。

  大闸蟹?

  那玩意的技术含量应该有点高,市场需求现在好像也不大。

  养牛蛙?

  印象中对水质污染很大,后来国家甚至出台政策,禁止养牛蛙。

  想来想去,祁同伟觉得,还是应该踏踏实实的养鱼。

  沿着翡翠湖岸边,有大面积的滩涂地带,和可以利用的浅水区,挖掘、隔断出上千亩鱼塘应该不成问题,而在桃花岛那样的湖中自然村,渔民可以搞网箱养殖。

  为此,他特地跑了一趟京州,去水产科学研究院,请回了一名专家。

  专家实地考察了一番后,认为这里的条件,比较适合立体化养殖,把草鱼、青鱼、白鲢鱼和螺蛳一起养。

  草鱼吃草,成本很低,螺蛳可以充作青鱼的饲料,青鱼和草鱼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藻类,而浮游生物和藻类又是鲢鱼最好的食物。

  这几种鱼混养在一起,不仅产量大幅提高,还能减少饲料的支出,并保证水质不会迅速恶化。

  对于桃花岛等岛上渔民来说,专家也认为应该采取网箱养殖的方式。

  和鱼塘养鱼相比,网箱养殖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活水养鱼。

  网箱里的水和自然水域不断交换,可以避免水质恶化和缺氧问题的发生,有助于鱼类保持健康,不易发病。

  而且自然水域里有大量活食和微生物,可以给鱼类带来源源不断的食物,进一步减少饲料开支,加快生长速度。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养出来的鱼,肉质与野生鱼类相差无几,能够卖出更高的价钱。

  鉴于此,网箱里可以养殖高价值品种鱼,比如桂花鱼、淡水鲈鱼、黄颡鱼、黑鱼等等,同时混养一定数量的白鲢鱼。

  专家说的头头是道,渔民们则听得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唯独高小琴这个丫头提出了异议:

  “专家,可不可以不养白鲢鱼,白鲢鱼刺多,肉也腥的很,不好吃,鱼贩子都不收。”

  “小姑娘,白鲢鱼再不好卖,也必须要养,因为它可以吃掉水里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净化水质,保护其他鱼类不生病。”专家解释道。

  听了这话,祁同伟突然想到了个主意,问道:“如果不养白鲢,养鳙鲢的话,效果也是一样的吧?”

  “对,是一样的。”专家点头回道。

  “祁大哥,鳙鲢是啥鱼?”高小琴问。

  “就是一种头好大好大的鱼。”

  “哦,你说的是大头鱼呀,那鱼也好不了多少,鱼贩子要么不收,要么活的两毛钱一斤收,死的五分钱一斤,还要挑三拣四。”

  “那是你们被鱼贩子坑了,大头鱼的身子虽然不好吃,但鱼头还是挺值钱的。

  鱼头可以做成麻辣鱼头、剁椒鱼头,红烧鱼头、鱼头煮豆腐等等,这些菜都非常受城里人的欢迎,只要我们能把活着的大头鱼送到城里,可以卖到三块钱一斤。”

  “三块钱一斤?真的假的?鱼贩子那么黑的吗?”高小琴的样子看起来很生气。

  他爸倒是厚道,通情达理的过了头:“小琴,也不能说鱼贩子黑,人家起早摸黑的收鱼,也不容易。”

  “既然不容易,那以后就别卖给他们了。”祁同伟突然说道。

  此言一出,现场立马一片寂静,鱼不卖给鱼贩子,那卖给谁?

  但大家都听说过祁乡长的本事,知道他这么说,肯定有他的主张,因此没人提出异议。

  还得是高小琴先开口:“祁大哥,你是不是有办法帮我们卖鱼。”

  “当然,你们只管养鱼,收鱼卖鱼的事交给我解决,我保证,会给你们比鱼贩子高的多的价钱。”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就知道祁大哥你是最厉害的。”

  高小琴开心至极,像个孩子一样拽着祁同伟的胳膊,拼命的摇。

  关于这一点,祁同伟已经想好了。

  农产品领域长期存在一个怪像,就是农民卖不上价,而消费者却买不起,因为大多数利润都被中间商给赚走了。

  虽然中间商赚钱无可厚非,但凡事总要有个度,如果零售价是产地价的十倍以上,那就有些离谱了。

  农产品流通无非就是四个环节,收购、运输、储存和销售。

  储存和销售这个没有办法,只能交给别人去做,但收购和运输环节的钱,与其给别人赚去,不如自己把它拿下。

  反正二蛋现在也没有个固定工作,干脆让他自己买个货车,装上大水箱,改装成水产品运输车,然后从渔民手里收鱼,再送到京州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去。

  在收购价方面,给渔民们让点利,怎么也比那些鱼贩子要强。

  通过贩鱼运鱼,二蛋在赚钱的同时,还能熟悉一下运输物流行业的流程。

  等明年金山县的交通改善了,就让二蛋和祁志勇李红兵一起,成立一个物流公司,带着石塘村的村民一起跑运输。

  甚至,还可以利用先发优势,为将来进军快递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行业巨头,那才是真正的发家致富。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眼下高家村的发展问题,还能彻底还清自己欠下的人情,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没有理由不去推动它。

第109章 筹备启动资金

  祁同伟的想法很好,但现实是严峻的,最大的问题还是钱。

  挖鱼塘建鱼塘要钱,制作、安装网箱要钱,买鱼苗也要钱,还得购买一批必要的增氧设备,很多方面都需要钱。

  祁同伟找人仔细算了算,要想把高家村的渔业养殖办起来,启动资金起码得花八十万。

  如果让渔民自己想办法,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千二三百元,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很难办得到。因为前些年他们赚的钱,基本上都被用在盖房子上面了,家里根本没有多少积蓄。

  让高家村村集体拿,别说拿不出来,就算拿的出,也不会给,毕竟都是用在渔民身上的,那些农民肯定不干。

  乡政府同样不会出这个钱,因为乡财政自己都欠了一屁股的债,就算给祁同伟面子,最多也就拿个十几二十万凑一凑。

  算来算去,这八十万,还得落到渔民自己头上。

  祁同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渔民召集起来开个会,让他们拿家里的房子去信用社贷款。

  听说要贷款,渔民们都沉默了。

  毕竟他们这些年都在湖里打鱼,赚多赚少,都是无本买卖,已经习惯了,现在要他们把房子拿出来,去干自己从来没干过的事情,心里实在是没底。

  贷款可是要利息的,而且利息还不低,万一亏了怎么办,以后住在哪?

  祁同伟看出了渔民们的担忧,问题在于他自己也不了解养殖行业,对里面的风险和收益,印象很笼统,全都是听专家说的。

  为了把此事推行下去,他只能拿自己的名声做赌注了。

  “乡亲们,要想赚钱致富,不管干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风险的,翡翠湖的自然渔业资源下滑的如此厉害,这样下去,最多几年,你们恐怕连稀饭都喝不上了,现在必须下决心做出改变。

  我刚到紫溪的时候,他们也穷的叮当响,只有一条烂泥巴路,第一次送茶叶,那天刚好下了雨,泥巴路根本走不了。就在这时,紫溪的老支书告诉村民们,这是一个坎,闯过去就能过上好日子。

  结果我带着他们闯过去了,从此看到了希望,后来的事情相信大家也听说了,紫溪现在是一片热火朝天,到了明年,他们就是全乡,乃至全县最富裕的村子。

  如今你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坎,现在我来了,就站在这里,愿意带着你们一起闯,问你们,敢不敢跟着我干?”

  “我跟你干。”

  祁同伟话音刚落,高小琴就率先举起了手,道:“祁大哥,我相信你的本事,跟你干一定错不了。”

  “好。”祁同伟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又大声喊道:“高小琴愿意拼一把,难道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连个女娃娃都不如吗?”

  “没错。”村主任高国富喊了起来。

  “祁乡长是什么人,红山乡谁不知道,他是最厉害的大能人,别人求着他去都求不到,现在他愿意来帮咱们,咱们要是没胆,还是站着尿的爷们吗?”

  高建也道:“乡亲们干吧,要是错过了这个村,就再没有那个店了,到底干不干,大家给句痛快话!”

  “我也跟祁大哥干。”第二个举手的竟然是胆小怕事的高小凤:“我和我姐一起,都跟祁大哥干。”

  紧接着,高得水夫妇也跟着举了手。

  如此一来,局面彻底打开了。

  高小凤是出了名的胆小怕事,连她这样的弱女子都不怕,那些大老爷们哪里还有害怕的道理,大庭广众之下,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不一会的功夫,就达成了统一意见。

  高家村一百八十余户渔民,集体转型,从自然捕捞改为渔业养殖,八十万启动资金,则用所有渔民的宅基地证,由村委会出面,去信用社贷款。

  第二天,高国富和高建拿着一大袋宅基地证,兴冲冲的跑到乡信用社去贷款,没想到刚一开口,就被信用社李主任直接拒绝了。

  “二位,不好意思,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不能拿来贷款。”

  “李主任,这事是祁乡长一手抓得,您看,是不是通融一下?”高国富一脸堆笑。

  “祁乡长?是祁副乡长吧?他没有和我打过招呼,我不知道这个事。”

  高国富和高建听了一愣,但他们也没办法,只得去乡政府找祁同伟。

  祁同伟听说之后,拍了拍脑门。

  他记得上辈子的宅基地是可以正常贷款的,以为村委会就能顺利把这事办下来,所以没放在心上,现在看来,这个年代应该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首节上一节62/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