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75节

  “什么是N+1?”厂长袁立听得一头雾水。

  祁同伟立刻反应过来,现在应该还没有这种说法,便解释道:

  “N代表工作年限,1是额外补偿一个月工资。

  假如工龄是十年,就赔偿十一个月的工资,假如工龄是五年,就赔偿六个月的工资,以此类推。”

  “那不行。”袁立立刻反对道:“祁乡长,我认为所有员工应该一视同仁,按照县里企业的标准,全部一次性赔偿五千元。”

  他有好几个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厂里做事,而且进厂时间都不长,如果按照N+1标准赔偿,这些人都赔不了多少钱。

  祁同伟当然不会答应这个无理的要求,每个人工作年限不同,对厂子付出的贡献也不同,怎么可能一致对待。

  于是他当场发火,直接把袁立这个副组长给撸了,让他回家反省。

  没想到袁立还不服气,竟然带着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去县里上访,说祁同伟在乡里搞一言堂,公然违反县里制定的下岗赔偿标准。

  唉,不识相的东西,本来就自身难保了,还想兴风作浪。

  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仅被停职,还被乡纪委请去喝茶,最终扯出一摊子事,并且涉及到经济问题,移交给了司法部门。

  最终,乡政府以22万元的代价,让40名绢纺厂员工下岗,自谋出路,剩下的二十余人,则选择了每月领一百块钱待岗。

  接下来轮到了农机厂。

  这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单位,名字叫的好听,实际上和正儿八经的农业机械没有任何关系。

  只能生产一些镰刀犁头,以及打谷机之类的木质农具。

  全厂一共才十八个人,厂房里最高级的设备,就是一台冲床和两台电焊机。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没有太沉重的历史负担。

  厂子目前的负债为六十万,资产评估价值也有四十多万。

  祁同伟没有让农机厂直接破产,而是帮他们找了点分包业务,帮县里的车厢厂焊接车厢,暂时维持下去。

  真正的工作重点,是玻璃厂。

  红山乡的玻璃厂,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生产出来的工艺品,一度畅销全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产品都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厂子的经营也每况日下,好几间厂房已经荒废。

  大量技术工人也另谋出入,巅峰期的一百多号员工,到现在只剩下三十多人。

  通过细致的调查和走访,祁同伟认为,玻璃厂完全可以通过升级转型,获得重生的希望。

  不仅因为玻璃厂的固定资产足以抵消负债,更重要的是,这些选择留守的员工们,内心深处都带着坚定的信念。

  他们相信,总有一天,玻璃厂会重振旗鼓,再创辉煌的。

  这就是有底蕴和没有底蕴的区别。

  当然,底蕴这玩意也不能当饭吃,要想过上好日子,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出来。

  祁同伟去岩台和京州的百货市场转了一圈,再结合自己的未来记忆,最终给玻璃厂选定了一个新产品,双层玻璃杯。

  这个年代,虽然经济水平不怎么样,但全国各地的城市里都掀起了一阵养生热。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不管有没有实际功效。

  只要商家敢吹,老百姓就敢买,还被广泛用于访亲送礼。

  气功,太极拳也同样风靡一时,不仅有无数人在公园里练功。

  甚至因此催生了一批骗子大师。

  比如水下闭气的李大师。

  遥感治癌症的严大师。

  空手变蛇的王大师。

  绿豆治百病的张大师。

  还有各种武林宗师老闫、某雷等等……

  呵呵,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

  这个年代,玻璃杯非常流行,原因在于健康。

  玻璃杯不含有害化学物质,而且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病毒很难滋生,最关键的是它的透明材质,一看就让人觉得很干净。

  于是,大家纷纷摒弃了传统的搪瓷茶杯和不锈钢保温杯,改用玻璃杯喝水。

第134章 叶飞进编制、当厂长

  当然,流行归流行,玻璃杯自身也是分档次的。

  高档的玻璃水杯,价格高达七八十,甚至上百元,主要是一些成功人士在用。

  县里科级以上官员,几乎每人都有一个高档玻璃水杯,李达康和祁同伟也不例外。

  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就另辟蹊径,他们先去买瓶罐头,吃完后再把瓶子洗干净,拿来装水喝。

  红山乡政府就有不少人用这种杯子,比如说司法所的老所长杨振民。

  但玻璃瓶也有一些坏处,除了容易打碎之外,就是不隔热,烫手。

  而双层玻璃杯正好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目前双层玻璃杯在汉东省还不常见,只有个别商场有卖,而且价格十分高昂,至少在一百五十元以上。

  如果在底部和顶部各安装一个吸铁石,就变成了磁化养生杯。

  有没有养生保健效果不知道,反正贼贵,售价高达两三百元。

  而据玻璃厂的技术员小张说,玻璃杯的成本是很低的,一大一小加起来也就几块钱,这样的价格绝对是暴利中的暴利。

  但关键的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才能把这两个杯子合为一体。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祁同伟带着小张,伪装成客商,去北方的一家双层玻璃杯制造厂打探。

  对方也很警惕,直到祁同伟亮出一张两百万的现金支票,表示自己有意做该产品在汉东省的总代理,才得以进入厂房参观,并悄悄记下了生产设备的型号和厂家。

  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的前往设备厂,以三十万一套的价格,买下了三套双层玻璃杯生产线。

  每套设备一天可以生产两百只玻璃杯,三套加起来,就是六百只,每只成本大概十块钱,建议批发价为三十元,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只要三个月就能回本,一年能创造两百多万的利润。

  当然,前提是能卖的出去。

  祁同伟对此倒不是太担心,现在这杯子还是稀缺品,只要价格公道,绝对供不应求,红山玻璃厂一年也就生产二十万只,找销路并不难。

  光是岩台市,就有近三万公职人员,如果按照批发价,推广到各个单位,不管是发福利,还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相信都能承受,甚至可能还会买上不止一只。

  就算不这么做,岩台还有近八百万人口,假设一百人买一只,那就是八万只,能消化掉四个月的产能。

  而到了四个月后,自己早就把产品推往其他地市了,说不定还能打出汉东省销往全国。

  真正的问题是,由谁来当这个新玻璃厂的家。

  这个人的能力不需要太强,但也不能太差,可以接受新鲜事物和一些现代的经营、销售理念。

  最关键的是,此人必须要可靠,无条件服从自己指挥。

  原厂长杨伟杰肯定不行,他年纪偏大,而且把玻璃厂带到现在这个地步,也说明能力不足,最多只能让他当个副厂长,主抓生产。

  从乡政府再派一个,也不太妥,就那帮坐惯了办公室的家伙,很难指望他们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

  祁同伟想来想去,最终想到了叶飞。

  叶飞年轻,有干劲,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且他在紫溪当了一年村主任,天天和那些厂子打交道,也积累不少市场经验。

  唯一的麻烦是他的身份,村主任可以随时辞掉,但没有行政编制,是不能担任乡办企业的一把手的。

  不过也好,干脆趁这个机会,把他的干部身份给解决了吧。

  孙连城听了祁同伟的想法,立刻表示赞成,他和叶飞也打了几次交道,比较欣赏这个小伙子的为人。

  而且叶飞是党员加退伍军人,这个年代,本身就符合进入干部队伍的条件,更何况他还是祁同伟推荐的。

  叶飞骨子里也是个官迷,听说能到乡里来当厂长,并且解决干部身份,自然是求之不得,还干个屁的村主任,让林守业那个怕老婆的怂货当去吧。

  但问题又来了,他现在正和村小学教师刘瑞英在热恋之中,马上就准备结婚了,虽然到了乡里也能天天回去,但总觉得不好,怕刘瑞英不高兴。

  “有啥不高兴的,把刘瑞英也调回乡里不就是了?”祁同伟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他的烦恼。

  “祁哥,你说的是真的?”叶飞顿时喜出望外。

  “那当然,不过我最近忙的很,没什么时间,最多只能帮着给乡小学校长打个招呼,具体的手续,还要刘瑞英自己去县教育局跑,如果跑不下来,再跟我说。”

  “没问题,我这就让她去跑。”

  ……

  接下来的几天,祁同伟帮叶飞完成了调动,就开始给新出炉的玻璃杯跑市场了。

  金山县本地当然没问题,他现在的面子比易学习还大,说明来意之后,各个单位的领导都爽快的答应了。

  毕竟大家对双层玻璃杯确实有需求,而且价格只有市场上的五分之一,就算和单层杯子比起来,也便宜至少一半,实在是太划算了。

  再说,祁同伟的面子能不给嘛。

  与此同时,他们顺便又问了祁同伟一句:“祁乡长,那个老窖酿酒的股票,已经涨了三十个百分点了,还能继续拿着嘛?”

  “继续拿着,后面还会涨的。”

  因为除了单位发福利之外,还有不少人自掏腰包,买去给家人朋友,所以仅仅几天功夫,祁同伟就卖出去八千只玻璃杯,收回了半套设备的资金。

  当然,李达康、易学习、王大陆这些县里主要领导,是不需要花钱买杯子的。

  祁同伟给他们定制了一批样式更高档的产品,并且打上不同的图案,每人送了五只,让他们拿回家慢慢用。

  对于高义,他更是直接给了五箱,每箱一百二十只,让高义拿去送给岩台市其他县区的领导,顺便帮忙推销一下。

  六月的最后一天,就在祁同伟准备好一切,要去岩台跑市场的时候,叶飞却带着刘瑞英找上了门,刘瑞英看上去还哭过。

第135章 色魔教育局科长

  “瑞英,这是咋了,谁欺负你了?”祁同伟不明所以的问道。

  “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万战胜。”叶飞忿忿不平的回道。

  “怎么,他不给你办调动手续是吗?没关系,我先去岩台一趟,等过两天回来,就亲自帮你把手续办下来。”

  “祁哥,要真是这点事,晚两天也没关系,我们根本不会急吼吼的来找你。”

  “还有其他事?”

  “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你搞什么,我们是什么关系,直接说就是了,我替你们做主。”

  叶飞和刘瑞英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刘瑞英鼓起勇气开了口:

  “祁哥,那个万战胜不是人,是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对我有企图。”

  祁同伟听得一愣,道:“说明白点,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的意思是,要瑞英陪她睡一觉,另外再送一万块钱,才肯给瑞英办调到乡小学的手续,否则免谈。

  要不是你经常教导我,不能义气行事,我早就冲到教育局,弄死那个畜牲了。”叶飞一脸的怒气。

  “什么,真是岂有此理?”祁同伟顿时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首节上一节75/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