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角色附身开始的悠闲生活 第233节

  坐地铁的好处就是不堵车,但是卢依晨的学校离最近的地铁站口是有段距离的,中间能打车最好还是打车。

  “我知道了,师傅那我先走了。玲玲我先走了。”卢依晨摆了摆手说道。

  张岚挥挥手:“赶紧走吧,小心迟到,到学校了发个信息。”

  “依晨姐再见!”俞玲玲同样挥手说道。

  卢依晨刷卡进了地铁站,张岚和一旁的俞玲玲说道:“玲玲咱们晚上吃什么?”

  “吃火锅吧,我想吃火锅。”俞玲玲笑呵呵的说道。

  找了一家火锅店,两个人吃过饭之后,张岚送俞玲玲上了出租车,交待她回家了回个信息,随后张岚才打车回到了四合院。

  次日上午,针灸馆内张岚正在办公桌旁查着资料,卢依晨一早就给他发信息,问他昨天针灸的时候,下针所选择的部位是不是和书中说的那样,然后行针的力度大概是多少。

  坐在张岚给谢云菲针灸的时候,卢依晨在一旁用手机全程给录了下来,这晚上回学校后要上课估计没来得及琢磨,这一早上就开始给张岚发微信。

  张岚看到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打开电脑一边查资料一边给卢依晨讲昨天针灸时的手法和力度以及部位。

  至于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用哪个力度,这个张岚没有解释,他只知道应该要那么做,至于为什么要那么做,那么做对身体的恢复原理是什么,这个张岚只能有限度的给卢依晨回答一些,更具体的他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的。

  查着资料的时候,李霞的电话打了过来,接通后就是李霞说她已经到了京都,问张岚现在在哪里,她好过来找张岚。

  张岚用微信给她发了位置,说了名字。没多久之后,李霞就打电话过来说人到了酒店门口,问张岚能不能出来接一下。

  出了大门,张岚就看到不远处李霞和一个小姑娘在一旁的路边站着,远远的招呼了一声,看到李霞转头后张岚招手道:“这边。”

  领着两人进了诊所,上了二楼的客厅,张岚和李霞说道:“随便坐,我倒杯茶。”

  “不用不用,表哥你坐,我来吧。”看着张岚拿着烧水壶准备烧水,李霞连忙拦住了张岚说道。

  客套了一番之后,三人在沙发上分别坐下,张岚笑着说道:“你这来得真快,怎么过来的?这会第一班的高铁应该还在路上吧?”

  现在才早上九点多,从沧河到京都这里,最早的高铁到京都也要十点多了,这会才八点多。

  “我昨天夜里坐的火车,六点多到的京都,歇了一会吃过饭给你打的电话。”李霞开口说道。

  “哪用这么急,这白天坐高铁过来多快,还不影响休息。”张岚随口说了一句。

  李霞解释道:“没事的,这也不影响。我十一点上的火车,买个卧铺睡一觉正好到这。”

  “行吧,你这为了业绩也是够拼的。现在开卡吗?都需要什么?”李霞都这样了,张岚也不好说什么,干脆直接说正事吧。

  “有身份证就行了,别的东西我这都有,等一会我先填好单子,你签个字就行了。”李霞连忙说道。

  看着一旁的小姑娘开始从随身带着的提包里拿出办卡的机器,然后拿着单子开始一项项的填内容。这边李霞拿出笔记本,问过WIFI密码连上网后开始一项项的填内容打字。

  张岚有些疑惑的问道:“这上门办银行卡这么麻烦的吗?”

第649章 丑话莫提

  “不麻烦的,你坐这等着就行了。”李霞头也不抬的笑着回答道。

  签过电子签名,照过相之后,看着李霞操作着笔记本和一个小机器打出了新的银行卡,张岚拿着银行卡评价道:“这还挺方便,银行都不用去了。”

  将手机递给一旁的和李霞同行而来小姑娘,开始下载网上银行,把该绑定的都绑定之后,张岚问李霞:“这个定期是直接在网银上就能转存吗?”

  “可以的,不过网银上面的定期利率是规定利率,没有单子的高。”李霞说道。

  张岚想了想说道:“那就五百万的定期五百万的活期,你看怎么弄,我把钱转进来。”

  定存办好之后,接着就是贷款,李霞和张岚说道:“这个贷款要不等过了这个月再办吧,马上年底了,我这也就这样了,贷款办到下一个季度。”

  张岚摆摆手:“都行,办不办都可以。对了,这个定期现在办好了,在网银上能看到吧?”

  “能看到,就是往外转的话表哥你提前和我说一声,要是我不在网点工作的话就随便了。”最后的话李霞是悄声说的。

  张岚笑了笑点头示意他知道了。都办完之后,看了看时间还早,还不到十点。张岚问道:“你这中午吃过饭再走还是?”

  “吃过饭再走吧,感谢表哥你支持我,这顿饭我请客。”李霞笑呵呵的说道。

  张岚挥手:“那你还是坐高铁回去吧,把饭钱省下来早点回家。”

  亲姑姑家的女儿,没什么好客气的,客套了一番之后,张岚就把人给赶上出租车让回家了。提过来的礼物张岚也准备让李霞带回去一些给三姑姑,李霞死活不同意,说这些都是银行里特意给大客户准备的,家里都有,不用往回拿。

  都不容易,不管李霞嘴上说的多轻松,张岚心里知道像李霞这样家里没什么后盾的人做金融行业,确实是艰难了一些。

  如果仅仅是混个工资什么的还好一点,但李霞这明显有更大的目标。

  张岚是做表哥的,如果是别的事伸个手说句话这忙也就帮了,但李霞这样刚刚稳定了,清楚了里面的细节之后就为了高薪和更好的机遇跳槽的,张岚个人觉得现在的这些支援就可以了。

  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不在一些事情上撞得头破血流,不会明白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前途。

  古人说二十为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现在的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平均生命系数来看,二十五为学,三十五而立,四十五不惑或许更标准一些。

  或者说这样才是一般人更正确的途径?一路上学到二十七八,稍微耽误一点就三十左右了。

  这种情况下刚刚踏出学校校门的人,你和他说三十而立,富裕一点的家庭还好,一般人的家庭,刚刚毕业的学子怎么才能在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成家立业。

  只要是向后推个五六年,大学毕业的混个十年左右,研究生毕业的大概五六年,这种时候手上有了积蓄,工作也稳定了下来,再谈而立之年,成家立业最合适不过。

  张岚九月底回家的时候,三姑姑来家里的时候正好碰上,中午吃饭的时候说起李霞,三姑张爱萍也是止不住的一肚子牢骚。

  本来李霞在银行转正之后,张爱萍就想着现在工作稳定了,还是正式工,找个家庭好点的人家嫁出去,李霞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等以后有了孩子,她也能帮忙带一带,李霞下面还有个弟弟李鸣,也停不了几年了,趁着现在李鸣还没谈朋友,李霞嫁了也就嫁了。

  再等两年轮到李鸣谈婚论嫁的时候,那会李霞如果还没出嫁,到时候李鸣对象人家要房要车的,张爱萍这边做父母怎么抉择都是个错。

  张爱萍说的很清楚:她也不是那种卖孩子的人家,但到时候如果李霞还没出嫁,这边李鸣结婚要房要车要几十万彩礼的。

  轮到李霞了她能张张嘴说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要也行,到时候儿子媳妇会不会埋怨他,儿子结婚在前,如果家里落下一大笔债务,李霞这个做姐姐的帮衬还是不帮衬。

  做父母的不会说没有一点私心,什么都谈个公平,所以张爱萍的意思就是想李霞早点出嫁,过两年李鸣结婚了,李霞这个做姐姐的有能力想帮衬就多帮衬一点,没能力的话出个份子钱出点力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张爱萍想的很好,也很有道理。但李霞不这么认为,从在银行工作之后,这前前后后相亲也有几十次了,认识的该介绍的基本都介绍完了,结果是一个也不成。

  具体的张爱萍也不知道李霞在想什么,这眼瞅着李鸣马上也该说结婚的事了,现在张爱萍也不想管了。

  刚才李霞来办业务的时候,张岚本来想借着机会吃顿饭说点什么的,但是想想也没那个必要。

  银行工作是很能锻炼人的,现在李霞手下还管着人,又是一个网点的负责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不少了,具体该怎么做用不着别人说什么。

  三姑张爱萍是她的母亲,母女两个说什么都行,但张岚这做表哥的,能支持就支持一下,支持不了也犯不上给她泼什么凉水。

  话多了惹人烦,有话让三姑自己多说吧。至于表弟李鸣,三姑家里就李鸣一个男孩,娶个媳妇对方就是再要能要多少,最后都是小两口的。

  沧河这里的彩礼这几年普遍的在往上涨是不假,但是独生子或者家里就一个男孩的,那种知根知底的相亲双方还都是很克制的。

  一般都是随主流看得过去就行了,而那些天价彩礼的出现,在张岚老家沧河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多男孩家庭,或者独生子家庭家里房子没修也没买市里房子的。

  沧河本地普遍的观点就是,如果结婚之前没有说清的事情,等到结婚之后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就比如双兄弟家庭的房子问题,如果说老大在结婚的时候,女方的父母没有要求说现在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必须是给老大还要立下文书的话,那么后面如果出现反复,就是老大自己挣钱买了房子,家里的房子做父母的基本就默认给老二了。

第650章 山上的事

  因为这种事在父母看来,你老大有本事自己买房了,那么家里的房子老二没本事的话,用来结婚也是正常的。

  而如果老大在结婚的时候,约定了现在的房子老大继承,后面就是老大另外买房了,家里的房子也是默认是老大的,老二要结婚就是重新再盖或者再买房。

  父母有能力的还好说,如果都是农民的话,一般一套房和给一个儿子结婚就基本上让老两口倾尽所有了。

  后面老二结婚的时候,拿出来太多的时候,带来的后果就是天价彩礼。没房子的彩礼就高,做父母的借遍亲朋好友,给孩子结了婚办了事,剩下的后半辈子基本上就是还债了。

  现在在沧河当地,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外打工是很常见的,七十多岁的只要还能动,大都是不停的奔波着。

  原本张岚的酒厂里面,除了张岚的姥爷之外别的人还没有住进去,结果前阵子回家的时候,张岚母亲就和他说了,说本家有个大爷想住进去。

  原因就是下面三个孙子,最小的今年也二十了,老大老二都办了事结了婚,现在老三是实在没能力了,就打起了老房子的主意,想把老房子翻盖一下给老三住,不管怎么说,总要让孩子结了婚有个住的地方。

  老大是在市里买的房,老二也是给付了个首付,两家的房子都不大,住个三口之家还行,再多几口的就住不下了。

  说的是现在临时在酒厂住一段时间,等到老房子翻盖好了,到时候再搬进去。主要是现在家里的耕地是不用管了,但老人总得有个地方安置。

  孩子的父母六十多岁了,大不了去市里租个房子打工,但这个本家大爷八十多了,去哪里都不合适也不放心,就和张岚父母商量看能不能在酒厂住一段时间。

  张岚母亲和张岚说的时候,张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下来。并和母亲说道:下次这种自己家的人住的话,你们觉得合适就让人住,不想让人住就推到我身上好了。

  在农业税取销之后,按理来说农民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但现在的情况就是,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都说城镇化是不可违背的大局,但是在张岚看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哪怕是待在山里的村子里就一户人家,有的时候也比住在几个村子合并的四合新村里强多了。

  青山村东边的一排排房子,就是把山里的农民从山上迁下来,补贴一些钱,然后农民再自己掏一些钱,让你住进一个个标准化的农家小别墅里面。

  房子一个个建的特别好,道路交通也比之前发达了,去医院看病什么的也比之前方便太多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原本下来的时候,房前屋后还留了一米多宽用来让人种菜的地方,现在全部都给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果树。

  原本农民自己弄的路沿石被推平了,有的多垫了一些土的还被特别的给挖走了一些,随后砌上了标准的路沿石,在上面种了一排的冬青树。

  好好的菜地变成了一排的冬青树和里面的果树,看起来是好看了,但是原本还能种个菜的小菜地,就只能上街上去买菜了。

  最早的时候,搬下来的住户大都在院子里一个个都打了井,虽然花费是多了一些,但一家家的吃水都是自家的,最多也就拿个电费,但更方便了一些。

  而轮到后面这两年再搬下来的人的时候,已经不让打井了,只能借镇上后来直接打的一个几百米的深井里的水泵抽上来的自来水,这就是按照阶梯式的水费收费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原本还有人陆陆续续往下搬的的山里的农民,这两年除非实在是家里没有钱,孩子又急着要结婚。

  不然的话大都是咬咬牙给孩子买个市里的房子,老两口自己在山上的老房子里住着。

  原本这样的情况镇上已经打算把山里的住户都强制性的给搬出来的,但随着一个个的山里的居民开始在市里买房子的时候,镇上的行为被市里给叫停了。

  这种事张岚本来是不知道的,还是山上一个表姥爷,来张岚家里让张岚给他看病的时候,闲聊的时候说的。

  张岚的这个表姥爷就是老两口住在了山上,和别家不同的是,张岚的表姥爷是之前在市里买了房子之后,和儿媳妇一直相处不来,没办法了又住回到了山上的老房子里。

  现在他那个村子里就他一户人家,捡了村子里其他的住户邻村的土地种了两块留着吃。

  好在的是他所在的村子早些年一直是有人的,所以后面的村村通工程是把路给修通了的。现在张岚的这个表姥爷出行就是开着一个老年三轮车,进山出山都是它。

  这个表姥爷从张岚家里离开之后,张岚还特意问母亲怎么就相处不来了,而且给他针灸的时候,张岚听这位表姥爷说他是有退休工资的,不行的话租个房子住不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住到山里呢。

  倒也不是说住到山里不行,但是老两口七十多了,万一有点事在个没有人的村子里,就是再上去也是来不及的。

  张岚给他针灸的时候也看出来了,这个表姥爷身上也是一身病,现在看上去还没什么,但万一在山上不小心摔一下什么的,基本上就说不好了。

  张岚母亲倒是知道的很清楚,虽说是表姥爷,但是老两口两边都和张岚挂着亲戚。所以他家的事亲戚里面大都知道。

  张岚的这个表姥爷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张岚的表姥爷是退休工人,一个月五千多,虽然有一些老年病,但刚退休那会一切都很好。

  家里的房子也不小,给儿子办事的时候置换的一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原本一切都挺好的,问题出现前几年张岚表姥爷的一场心脏大病上。生病之后,在医院里花了十几万,心脏里面下了好几个支架。

  出院之后,老两口手上的存款基本上是被花干净了,然后一个月五千多块的退休工资,老两口自己吃药的费用去除之后,还能剩下个两千多点。

  按理说两千多点也不少了,基本上事够平日里家庭生活支出,然后还能给孙子个零花钱生活费什么的。

第651章 生活

  然后一切就出在了但是上,张岚的表姥爷是两个孙子,现在家里是一套房,儿媳妇就打算再买一套房而另外一个预备着。

  那几年的房价是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张岚表姥爷的儿媳妇就想趁早先付个首付,然后一家人咬咬牙吃点苦,等到两孩子大了之后,正好房贷也还的差不多了。

  原本表老爷身体健康的话,退休工资加上了老两口时不时再做点别的工作,基本上一个月在承担起家庭生活开支的同时,还能负责两个孙子的日常花费。最后还能存下来一些钱。

  但自从生病住院之后,那两年张岚表姥爷自己需要一个人照顾,家庭生活开支等于全部压在了儿子和儿媳妇两个人身上,加上两人还要存钱首付买房子,就生活的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首节上一节233/304下一节尾节目录